“雙十一”:電商和客戶能否雙贏?

“雙十一”:電商和客戶能否雙贏?

時下,距最負盛名的“雙十一”沒幾天了,硝煙已悄然瀰漫,預售已猝不及防來臨,各路商家已卯足勁拿出招數想狠賺一筆。而筆者認為,電商少藉機玩些老套路吧,多給客戶提供些質優價廉實用的商品,薄利多銷誠心讓利消費者,才能賺得長久效益。客戶也應擦亮雙眼,才能實現雙贏。

不可否認,“雙十一”活動很大程度上帶動了電商的發展,消費者也確實從中得到了實惠。但消費者對“雙十一”也已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畢竟在“雙十一”能買到比平常豐富且便宜的打折促銷品,憂的是部分商家誠意不足,套路有餘。先漲後降、明降暗漲的虛假促銷;假冒偽劣商品的藉機拋出;刷單、產品雙標的戲單表演;“一頓操作猛如虎,分到紅包兩毛五”費力不討好的搶紅包;實為抽獎的“一元拼大獎”、虛假的“低價拼團”;以及在定金、贈品上做文章等,特別是新近出現的“暗搓搓”漲價伎倆,讓客戶防不勝防,怨氣連連。尤其讓年輕人從“買買買”到“窮得吃土”,吃盡苦頭。

先漲後降屬於“套路之首”。在豆瓣分享購物“薅羊毛”攻略的“拼組”,網友發帖對比購買過的商品在“雙十一”前後的價格,發現許多產品“暗搓搓”漲價了。比如某品牌衛生巾,今年“6·18”購買一組的價格優惠後為60元,“雙十一”的到手價卻漲到了75元,另一知名品牌的眼部精華膠囊,平常的售價約為3到4元一顆,“雙十一”反而漲到了近5元一顆。還有不少產品並沒有為“雙十一”備上全年最低價,例如品牌眼貼的價格就比“99大促”要高上一截。



其他招數,不再一一贅述。

那麼,怎樣規制電商的凡此種種伎倆招數,實現電商和客戶的雙贏呢?只有社會共治一條路。

從主管部門講,對遊走在監管“灰色”地帶的電商,要“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優勢,進一步提高技術監測水平。對製假售假行為,必須予以嚴懲重罰。在完善售前、售中、售後全過程法律法規的同時,重獎鼓勵全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及信用懲戒機制,倒逼經營者履行社會責任,並形成全社會共治局面,實現對電商平臺有效、全面的管理,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否則,你就是不作為,應被追責,“不如回家賣紅薯”。

從電商講,要切實擔起自身平臺管理責任。對假劣商品堅決說“不”,切不可同流合汙,自砸牌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把聰明多運用到為客戶提供質優價廉的商品上,終究會贏得更多的消費者。否則,你早晚白忙活,不信走著瞧。



從消費者講,要擦亮雙眼,識破不良商家和平臺的騙人伎倆。一旦中招被騙,要積極合法合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否則,吃虧倒黴你只能認栽。

本報特約評論員:李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