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產業園”讓南疆農民月月有收入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31日電(記者孫哲)眼下,南疆大地即將邁入冬季。不同於以往,位於塔里木盆地邊緣的曲許爾蓋村裡依舊穿梭著不少繁忙的身影。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體育局“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村裡的迷你“產業園”已經成型,一批“接地氣”的產業為農民帶來了就業崗位,也將當地豐盈的物產逐步“變現”。

不同於自然資源相對稀缺的南疆多數鄉村,位於喀什地區巴楚縣阿納庫勒鄉的曲許爾蓋村人均耕地近10畝,同時背靠當地紅海景區,擁有諸多先天優勢。然而,棉花種植在當地長期一家獨大,隨之而來的是過於單薄的鄉村產業、種植結構,致使村民增收空間有限。

“村民們的收入時常要受棉花價格波動的影響。”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體育局幹部趙成強從2017年開始在村裡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他分析道:“曲許爾蓋村位置相對偏遠,村裡的富餘勞動力也缺乏就近就業的機會。”為此,在綜合分析各方面條件後,駐村工作隊決定打造一批能長期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鄉村產業。

今年7月,曲許爾蓋村與鄰村聯合打造養殖合作社,開始繁育上萬羽貴妃雞。“我們調查發現,烏魯木齊等城市的居民對原生態雞肉需求很大,而曲許爾蓋村綿延數公里的老河道正是開展禽類養殖的天然場所。”趙成強說。

“來合作社看管雞群后,不僅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未來還能從合作社的盈利中分紅。”村民克然木·艾海提告訴記者,不久前舉辦的胡楊節中,已有不少客商與合作社達成收購意向,合作社有望大幅增加村民和村集體的收入。

與此同時,“合作社+企業”的模式也讓曲許爾蓋村的其他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

“村頭到處是野生甘草,長期任由牛羊啃食,沒人意識到其中的經濟價值。”趙成強介紹。在駐村工作隊的協調下,曲許爾蓋村與喀什地區葉城縣的醋業公司達成合作,農民將甘草源源不斷地發往葉城,由醋業公司製成甘草醋銷售。

“以前村裡既沒有產業,也沒有銷路。現在除了棉花地的收益外,我們又多了一筆收入。”71歲的農民買買提·納斯爾說,見到合作社帶來的豐厚收益,不少先前持觀望態度的村民也積極參與進來。

目前,曲許爾蓋村木料加工廠的流動資金已接近10萬元、巴爾楚克羊良種繁殖基地的存欄數達到1萬多隻、30多戶村民在新建巴扎(集市)上開起超市、燒烤攤、服裝店……多種鄉村小微產業在曲許爾蓋村鋪開,成為讓當地農民錢包“鼓起來”的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