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中國的戲曲歷史悠久,北京有京劇,河北有河北梆子,山西有晉劇,可是大家知道內蒙古有哪些地方戲嗎?本期《玉泉故事匯》我們來為大家介紹內蒙古地方戲之一的二人臺,這個被年輕人認為很土的劇種,這些年究竟玩出了什麼新花樣。

什麼是二人臺

很多人分不清二人臺和二人轉,“二人轉”流行於東北地區和內蒙古東部一帶,就是趙本山、潘長江等東北演員曾經在舞臺上表演過的形式。二人臺俗稱雙玩意兒,二人班。起源於山西,成長於內蒙古,是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及山西、陝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區的傳統戲曲劇種。因為其劇目大多采用一醜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臺。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武利平是內蒙古著名的二人臺表演藝術家。二人臺最初只是農民在勞動餘暇自我娛樂的一種化裝表演形式。早期二人臺的表演形式比較單一,所唱的多是小曲。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但是歸根結底都是從民歌產生的,民歌形成了曲藝,曲藝逐漸演變成戲曲。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二人臺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高潮時期,首先是二人臺的誕生,據記載二人臺誕生於清光緒年間(1880年前後),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是呼和浩特乃至整個內蒙古西部地區蒙漢人民最熟悉、最喜愛的藝術品種,二人臺的創始人就是土默川人——雲雙羊。雲雙羊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把由男聲獨唱發展為男女對唱,進而發展到化妝表演,逐漸使“二人臺”表演形式定型化,旦角也逐漸由男扮女裝過渡到由女歌手擔任。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1951年,新組建的呼和浩特市民間歌劇團,吸納瞭如劉銀威、劉全、賀華等許多優秀的民間藝人。到了1953年,歌劇團由原來的一個發展到了四個。二人臺也從“打地攤”進入了戲曲的行列,這也成為呼和浩特二人臺的第二個高潮。二人臺的第三次高潮有了質的變化,1953年開始,二人臺加入了斯坦尼拉夫斯基表演體系,話劇加演唱的形式,突出人物化的表演。也是從那時候起,全國不少搞音樂的人都來呼市歌劇院採過風,像唱過《馬兒呀你慢些走》的馬玉濤。當時在業界還流傳著一句話,“看二人臺必須看呼歌(呼市歌劇院),學二人臺必須來呼歌(呼市歌劇院)”。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在進入八十年代後,二人臺進入低潮期,直到2010年才迎來第四次高潮。關於二人臺的歸屬地究竟是哪裡,山西、陝西、河北、內蒙古等地爭論了近60年,2010年內蒙古“二人臺”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文化部正式發文,二人臺是屬於內蒙古的地方戲種。呼和浩特民族演藝集團二人臺研究院終於把二人臺,“爭”回了內蒙古。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牆內開花牆外香

呼和浩特二人臺研究院這些年去過除了新疆和西藏之外,幾乎所有省市自治區進行表演,而且還曾去過日本。相比晉劇等地方戲曲如今的沒落,二人臺並不缺群眾基礎。山西、陝西、河北、內蒙古四省區唱二人臺的專業、非專業的演員有將近七萬人,覆蓋了150個旗縣,二人臺在未來依舊會有廣闊的前景。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這些年呼和浩特二人臺藝術研究劇院推出了不少優秀的劇目,其中《打金錢》、《走西口》、《塞上昭君》、《鬧元宵》、《花落花開》等劇目多次參加全國戲曲匯演並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四屆中國戲劇節十一項集體及個人獎、中國曹禺戲劇獎、第三屆中國戲曲紅梅薈萃金花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資助劇目、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戲劇會演“銀獎”、自治區“五個一工程”獎、首屆、二屆內蒙古二人臺藝術節金獎,銀獎、全國北方片地方小戲匯演及四省區二人臺電視大獎賽等多項大獎。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用新方式演繹二人臺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手拉著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門口......”可能不少人聽過這首《走西口》,但這首歌不是二人臺的《走西口》。隨著二人臺的不斷髮展,二人臺的表演形式不斷舞臺化,人物性格化,從劇本、舞臺,再到演員們的服裝,都越來越像話劇靠攏,也更具有洋範兒。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呼和浩特民族演藝集團二人臺藝術研究劇院院長段八旺,是老一代依然活躍在二人臺舞臺上的老藝術家。他從小立志唱戲,1979年考上內蒙古藝校呼市戲曲班,到現在已經唱了40年。因為二人臺,讓他的身份也從一個農民變成了二級教授。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張恆是呼市二人臺研究院的一個名演員。來自農民家庭的張恆學習成績優異,原本高考考到北師大,但是每年14000元的學費讓他為了難。好在呼市藝校免除了他的學費,也讓他繼續了自己的學藝之路。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張文娥出生在二人臺之鄉薩拉齊,從小對二人臺耳濡目染,2010年來到呼和浩特市民間歌舞劇團,她的開門戲就是《走西口》。當時她和張恆都是《走西口》傳承人宋振蓮老師的徒弟,一起傳承了這部劇。之後他們又合作了《花落花開》、《萬家燈火》,受到了不少好評。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今年由呼和浩特民族演藝集團二人臺藝術研究劇院創排的首部二人臺革命歷史劇《多松年》,是呼和浩特二人臺發展史上的新豐碑,熟悉的內蒙古西部口音,像戲劇一樣的二人臺曲牌,結合蒙古族音樂旋律,加上演員鏗鏘有力的唱腔和歷史場景,真實表現出了民國時期土默特、察哈爾地區,蒙古族普通群眾的民俗文化。《多松年》是二人臺地方戲曲有史以來第一部以革命歷史人物為題材的大型劇作,是將二人臺地方戲曲民俗文化與紅色文化有機融合的文藝作品。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這部劇貼近真實,還原歷史,在情理之中構建故事細節,賦予了鮮明的時代感,讓人看得特別激動。在演到多松年被逮捕的時候,臺下不少觀眾都被感動的落淚。第一場演出之後,入戲太深的張文娥難以走出情緒,躲在舞臺後面偷偷哭了很久。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張恆和張文娥經常到各地演出,雖然不缺觀眾,但是他們也在擔心,現在的觀眾群體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而八零九零後喜歡的並不多。張恆也多次到外地拜師,包括和著名歌唱家閻維文學習,希望將更多的唱法融入到二人臺中,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張恆認為,二人臺起源於民歌而有別於民歌,如果能夠將二人臺變得更“洋氣”,會讓它變得受眾更廣,也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向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求學,內蒙古的二人臺越來越新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