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導語:鎏金是我國古代傳統的十大金工藝之一,近代稱“火鍍金”,主要是將金和水銀混合成“金汞劑”,塗抹在銅或銀器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使金附著在器面不脫,用於提高器物的光亮性和色澤度,從而增強金銀銅器的觀賞效果,謂之“鎏金”。

老一輩的鎏金手藝人對鎏金有一種敬畏精神,每一件鎏金作品都傾注了匠人的心血,使作品有了靈魂,有了生命。雖然鎏金在古代深受帝王宮廷的青睞,但在清末慈禧太后當政期間,下令禁止民間製作銅鎏金器物,造成這門手藝的傳人越來越少,幾近失傳。再加上在製作過程中散發出的汞蒸氣對身體有害,所以現代很少有人學習這門技藝,鎏金面臨失傳的境地。

以下,深閱讀帶大家來了解鎏金的工藝流程。一般來說,銅鎏金可分為打金、殺金、抹金、清洗、開金、壓光等幾個步驟。


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一、打金

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打金也叫打金葉,把純金打成極薄的葉子,越薄越容易融化。用金箔或壓延好的金葉揉成團即可用,但大多數是自行錘打金料——金條或金錠。鎏金藝人說,在沒有機械化的老一輩手裡,這樣的金箔全由金條打成。打金箔需要一錘一錘地打,現在的金箔在金店都能買到,加熱以後先從邊上往裡打,越打越薄,再加熱再打。反覆打得特別薄,最後都得摒住呼吸,一大口呼吸金箔就飛了。

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金箔揉碎

錘是一種專用開料的開錘。形狀為一面是圓頭平頂,另一面呈與錘把順行的“一”字形,錘面略有圓凸的狹面。把金塊放在鐵砧上用狹面先一錘挨一錘橫打展寬,再一捶挨一錘豎打延長,然後用錘圓頭大面打平。開始料厚,可把金料翻過來,橫豎交叉打平。此時金料變硬,不可強打,否則金料邊緣會裂,以至延到金料中間,造成金料破邊、掉碴,損失金料。

當金料變硬時需用火燒一下,一般燒紅即可。經加熱使金分子活躍起來,打亂原有的整齊排列呈混亂無規則狀態,金料也由硬變軟。再這樣反覆錘打、加熱,使金料由厚變薄。直到打至0.2~0.3毫米即可。打好後用50%硝酸溶液刷淨表面雜質油汙。然後桌子上鋪上一張高麗紙或大白紙,用剪刀剪金葉成長15毫米、寬2毫米左右的金絲。剪完稱好重量,包好待用。


二、殺金

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根據金絲重量按一份金、七份水銀的比例備好水銀。這個比例不是絕對的,往往因金絲大小、多小及個人實踐經驗、習慣、火候等多方面因素隨意調整。根據金量多少選用適宜坩堝。鐵鉗、鐵鉤、白炭(也稱硬炭)、盛涼水的白瓷盆、放金絲的小簸箕、盛水銀的工具等材料依順序擺好。

殺金是在高溫、高毒、高度集中的環境中進行的,準備工作必須充分,要緊張有序忙而不亂。否則稍有不慎幾十克金子將毀於一刻。一切就緒,把坩堝放焦炭爐上加熱,焦炭要圍住坩堝,並略高於堝口。同時把白炭棍也放在爐邊燒。

當坩堝燒紅時,要用鐵鉤把堝四周焦炭捅一捅,以防黏堝。當坩堝燒紅2/3時,將小鐵簸箕流口(其流口略小堝口)對準堝口將金絲準確迅速滑人。用長把鐵鉗夾起坩堝不斷顛翻轉動金絲,使堝中金絲上下翻動,受熱均勻,待金變紅時,這時蓬鬆狀態的金絲塌縮呈團狀。

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燒成金紅,但絕不能熔化,迅速倒入水銀。金絲在汞液中收縮熔化,同時冒出濃烈的白煙——汞蒸氣。這時一定要憋足一口氣,不說話,以免吸人汞蒸氣。待金絲在汞液中充分熔化,將金汞合金倒人涼水盆中。沉在瓷盆底的銀白色泥狀物即金汞合金,因內含金,狀如泥,被匠人形象地稱為金泥。

老師傅傳統避毒之法是含口酒。為促使金絲在汞液中充分熔化,一手用長把鉗夾住堝,一手用鉗夾一根一端已燒紅的木炭棒插入堝內上下攪拌,此時汞在堝內劇烈地沸騰,金與汞迅速熔融,攪拌幾下,視金、汞充分融合,夾出坩堝,並不停攪拌,晃動坩堝,動作要協調,不要晃灑,造成燙傷。對準盆緩緩地將金汞合金倒人涼水盆中。

在攪拌的瞬間是非常關鍵的時刻,時間長了汞蒸發過量,金泥太乾不好用,甚至使金扒在堝底;時間太短,火候不夠,熔融不充分,金泥太稀,用時析汞液,活上不見金,嚴重的金泥內疙疙瘩瘩,以至金泥內還有未熔的金絲、小片。沉在瓷盆底的銀白色泥狀物即金汞合金,因內含金,狀如泥,被匠人形象地稱為金泥。


三、抹金

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先備一根長15~20釐米,直徑0.5釐米的紅銅棍。用錘將一端打扁,漸呈扁平勺狀,並略翹起,用銼把邊緣銼規整,打磨光滑,蹭得毫無刮手的毛刺。再用銅棍勺部前端蘸20%左右的稀硝酸溶液清洗(古代用熱酸梅湯),乾淨後浸入水銀內反覆沾浸,銅板勺部就沾上水銀。也可蘸硝酸在金泥上來回蹭,直蹭到勺部正反面沾上金泥為止,即做了鎏金專用工具——金棍。

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抹金前先把金泥捏成一山形小條,並把金泥分成若干等份。把需用的一份金泥放一小瓷盤中,餘者放碗或盆中用水封存。另用一容器盛50%的稀硝酸溶液(古代用等量鹽礬水)。用金棍抹點金泥,蘸點稀硝酸,便可往鍍件表面塗抹,抹時用勺底一下挨一下抹,由線漸擴成面抹細塗勻,犄角旯旮不好抹的地方可把金棍立起用勺邊緣抹。硝酸可使銅分子活化,克服表面張力,提高浸潤性,隨著硝酸的擴散,金泥也隨即展開。

抹金的過程中需拴勻,“拴”是鎏金用的專用刷。它是用耐腐蝕的人發或牛尾毛製成,把毛髮戳呈扁平狀,纏以粗布,邊裹邊刷大漆,約5~6毫米厚即可,外層大漆封住,待漆乾透即可使用。用拴蘸10%的稀硝酸在鍍件上來回拴,把金泥拴勻。

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其動作即有推壓之力,又有揉掃之功。此項工序十分細緻,動作要協調,使鍍件表面非常均勻地覆蓋一層銀白色的金泥。不易抹的部位、紋飾處,用拴多拴幾下,並把多餘的金泥掃下,使鍍件金層薄厚均勻,以免出現露底、麻點等問題。抹後要隨即拴勻,不要間隔時間太長,否則配片表面易產生白霜——硝酸汞,它使塗層乾澀不好栓,也有的出現黃綠色的硝酸銅,因此一定要隨塗抹隨拴勻。


四、清洗

拴好後需沖洗,最好是用熱水沖洗,以使配片上殘留酸液、銅鹽等衝冼乾淨。第一遍衝時,水呈乳白色。各個部位都要衝到,衝得愈乾淨,愈可減少硝酸對銅的腐蝕,這也是鍍層堅固耐久的保證。衝時應隨即用脫脂棉搌淨附著在器物表面上的汙垢,邊擦邊揉,抹去拴痕,使塗層表面細化。如時間緊張不能馬上烤黃,應將配件浸沒在涼水中,以防氧化,當然最好算好工時一氣呵成。

金子是寶貴的,在塗抹栓前應在配件下鋪一張高麗紙,以接偶爾掉落的金泥。同樣沖洗時也應在鍍件下放一容器,以接衝下來的金泥。用金棍黏起散落在紙上的金泥,連衝下金泥及金泥盤中的殘泥一併用清水沖洗乾淨,以防與硝酸反應。將水緩緩澄出,將金泥放杯碗中用水封存,也可減少汞蒸氣對環境的汙染。


五、開金

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烘烤前要對配件有周密的分析,是鑄造成型的配件,還是鍛壓的配件,薄厚是否均勻。鑄造配件其內部組織結構疏鬆、較厚、導熱性差、費火;打料件或鍛壓配片組織結構緻密、料薄、省火。據此需火大小要胸中有數。把配件放在炭火上加熱,電爐也可,但不可用煤火、油爐等加熱,否則表面遭油煙燻將影響鍍層。

隨著溫度升高,鍍層表面汞開始蒸發,先如薄霧燎繞其上,進而清煙嫋嫋而升。此時有經驗的老師傅往往向鍍件啐口唾液,有嘶嘶響聲,唾液呈水珠滾動,表明已夠熱度(約270℃),用長把鉗夾起,迅速用乾淨的硬棕毛刷在上面敲打,行話叫“堵”。

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在加熱過程中,金泥中的汞上浮蒸發,金自然下沉濃縮成微粒。猶如熬鹽水一樣,水漸漸蒸發,鹽的結晶沉底。經棕刷錘打可使金的微粒更緊密地附著在基體上。隨“堵”隨加熱,一般有三四遍即可。隨溫度的上升,鍍層表面開始閃光發亮,猶如鏡面晶瑩透亮,清煙漸濃成白煙,汞大量蒸發。

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此時毒性極大,操作者一定位於上風頭,儘量少吸、避毒,最好在通風櫥中烘烤。為使金微粒均勻緊密地沉積基體表層,需減火,迅速用脫脂棉輕輕地揉擦,局部有富積的水銀要揉擦掉。這樣邊烤邊揉,邊轉邊擦,鍍層由發亮漸變發暗,呈白米色。

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這時不能再擦,再擦發澀會把金帶走使鍍層金不均勻,甚至會把金揉掉。隨著溫度繼續升高由米白色漸變成米黃色。這時要密切注意鍍件各部位色澤變化,有的已呈淺黃色要少烤,有的部位仍呈白色要多烤,盡力使鍍件表面顏色變化一致。

這時火候一定要控制好,使顏色漸變一致,切不可急於求成用大火,造成突變,使顏色深一塊淺一塊,最後使色澤均呈小米黃即可。烤黃的火候很重要,火大變黑把金烤走,火小發白汞液蒸發不足,均顯示不出深厚華麗的金色。


六、壓光

鍍件烤黃待涼,表面有一層氧化膜掩蓋著金的光澤,需清洗抖亮。清洗液是把皂角瓣碎泡在水中攪出沫即可。用銅絲刷蘸皂角水抖。抖是一種揉刷合力的手勁,用力要適度,勁大容易把金抖掉,勁小抖不掉白膜。邊抖邊蘸皂水,全部抖完便露出閃閃金光,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皂角水,可算鎏完一火。

衡量鎏金技藝製作水平的標準是看鍍層是否均勻厚實。由於是用金棍塗抹的鍍層,很難一次鎏嚴,一般需鎏三四遍,有的古代器物從渾厚的色澤上看至少鎏八九遍。這樣每鎏一遍需從抹金、開金烤黃、清洗一次,這樣反覆一次即鎏一遍。

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清洗後的金層亮度往往達不到要求,需用瑪瑙軋子軋。軋子前端瑪瑙頭呈刀形,圓刃,鑲在銅箍內,後面安木把。軋時要蘸水軋,一下挨一下軋,橫豎左右全軋到,軋幾下會感到發澀,需把軋子在粗布上蹭蹭。經過軋亮增強了鍍層與基體的緻密度,提高了光潔度,使鍍金層更堅固耐久,色澤光亮。

非遺|歷史小科普,為什麼鎏金工藝如此之難,六個步驟來詳細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