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種小麥“三分種,七分管”,為啥現在提倡“七分種、三分管”?

聽-花開的聲音


“兩晚”技術是提高糧食產量的又一技術措施,在玉米晚收增產的前提下,小麥生產中一定要改變傳統“三分種,七分管”的的觀念,提倡“七分種,三分管”的新思路、新觀念,徹底解決實際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耕層過淺,整地不好目前小麥生產中大多隻用懸耕,耕層過淺,再加上不能精細整地,整地不良,土壤不實,透風透氣,尤其是秸稈還田的麥田,保墒保肥能力下降,小麥初根系不能下扎,不能充分吸收地下水肥,造成小麥抗旱能力降低,甚至出苗後不久就因缺水缺肥死亡。因此,在小麥播種前一定要深翻,打破犁底層,耙磨要精細,做到上虛下實,增加耕層保肥蓄水能力,促進小麥根系下扎。

播種質量差整地不好,明暗坷垃很多,機手操作不規範,造成播種質量下降,缺苗斷壟和空根等現象嚴重,不能很好地保證基本苗數,越冬還容易受凍害。在精細整地的基礎上,機手在播種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勻速,做到不缺壟,不斷行,保證小麥的基本苗數。

  施肥不合理有些田塊還採取“一拋轟”的施肥方式,不能根據小麥的需肥規律進行合理的施肥,造成肥料損失多,利用率低。正確的施肥方法是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根據情況追施返青肥和拔節肥或孕穗肥。

   播量過多,密度過大由於播種量大,造成冬前群體密度大,消耗水分、養分多,加劇了旺苗形成,無效分櫱多,造成小麥返青後脫肥,成熟期倒伏,造成了肥水的損失,也造成了產量的降低。小麥的正常播種量為適期每畝10公斤左右,然後根據時間的早晚相應地減少和增加播量。

  水肥運籌不合理由於受現實水源條件的限制,很多麥田不能根據小麥需水關鍵期進行澆水追肥,哪時有水,哪時澆,影響了小麥正常生長的需求。小麥需水有幾個關鍵期,在足墒播種的情況下,只要澆好返青水和拔節水,一般就能保證小麥正常生長的需要,如果不能保證足墒播種,冬前還要根據墒情澆好凍水


工人小李


小麥想要高產,必是七分種三分管!小麥想要高產,選種是關鍵!小麥想要高產,播種最關鍵!做好小麥播種,保證苗全,苗齊,均勻,苗壯,才能安全越冬。

一、選擇小麥種子,抗凍,抗倒伏,分孽力強,籽粒飽滿,千粒重高,容重高的小麥種子。種子包衣,適合地區審定的品種。比如農大5181

二、秸稈還田,秸稈還田的地塊,我個人建議在地塊旋耕前撒播尿素每畝10斤左右,讓玉米秸稈加速腐爛,但一定旋耕兩遍,要求深度15公分以上。如果還田不到位,小麥種子播到玉米秸稈上,紮根扎不下去,發生苗黃,苗死。一定在秸稈還田上做好,做到一播全苗。

三、施足底肥,購買品牌廠家複合肥,氮磷鉀含量三個19的,或者三個15的。每畝80-100斤以上。有條件的再施加有機肥。一定選擇好的肥料,不要貪圖便宜,購買假肥料或含量不達標的化肥。

四、淺播壓水,足垧播種,播種深度3-5釐米,後澆矇頭水,播種後不要立即澆水,因為地喧,種子隨著水會往下滲,影響出苗。一般播種完後5-7天左右。年前澆越冬水一次。

五、噴打除草劑,小麥出苗葉片不能少3片葉,或3片葉以上,闊葉草用:唑草酮,苯磺隆,甲基二磺隆(除節節麥比較好,但不能重噴,溫度平均10度以上)

六、小麥返青期,澆返青水一次,每畝施尿素15斤左右,和底肥銜接,有利於促進小麥提苗,拔節。

七、小麥一噴三防必打。小麥受完粉,防蟲,殺菌,營養。做到先防為主,一旦發生病蟲害再治,已經晚了,影響產量。我公司山東德寶種業近一萬畝用藥是:戊唑醇,蕓薹素,磷酸二氫鉀,功夫,三唑酮,甲基託布津等,購買時注意含量。


德寶農業




隨著農業科技現代化發展,以前從事傳統耕作的農民,以走向新型現代農業。

以前種地比較傳統,播完種了,每天都在地裡勞作,鏟地、拔草等,在管理上投入很大,【播種等都用牛馬耕作】。



而現在種地可和以前有太大差距,整地、種子、化肥、農藥以及機械都做到最好,包括天氣當年雨水分佈等都會提前預知,因此說現在種地真是【三分種,七分管】

後期管理活很少,科學發展就是好,種地不用來回跑,糧食產量還不少,現代農業就是好。


諾言中環科技


“兩晚”技術是提高糧食產量的又一技術措施,在玉米晚收增產的前提下,小麥生產中一定要改變傳統“三分種,七分管”的的觀念,提倡“七分種,三分管”的新思路、新觀念,徹底解決實際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耕層過淺,整地不好目前小麥生產中大多隻用懸耕,耕層過淺,再加上不能精細整地,整地不良,土壤不實,透風透氣,尤其是秸稈還田的麥田,保墒保肥能力下降,小麥初根系不能下扎,不能充分吸收地下水肥,造成小麥抗旱能力降低,甚至出苗後不久就因缺水缺肥死亡。因此,在小麥播種前一定要深翻,打破犁底層,耙磨要精細,做到上虛下實,增加耕層保肥蓄水能力,促進小麥根系下扎。

播種質量差整地不好,明暗坷垃很多,機手操作不規範,造成播種質量下降,缺苗斷壟和空根等現象嚴重,不能很好地保證基本苗數,越冬還容易受凍害。在精細整地的基礎上,機手在播種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勻速,做到不缺壟,不斷行,保證小麥的基本苗數。

  施肥不合理有些田塊還採取“一拋轟”的施肥方式,不能根據小麥的需肥規律進行合理的施肥,造成肥料損失多,利用率低。正確的施肥方法是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根據情況追施返青肥和拔節肥或孕穗肥。

   播量過多,密度過大由於播種量大,造成冬前群體密度大,消耗水分、養分多,加劇了旺苗形成,無效分櫱多,造成小麥返青後脫肥,成熟期倒伏,造成了肥水的損失,也造成了產量的降低。小麥的正常播種量為適期每畝10公斤左右,然後根據時間的早晚相應地減少和增加播量。

  水肥運籌不合理由於受現實水源條件的限制,很多麥田不能根據小麥需水關鍵期進行澆水追肥,哪時有水,哪時澆,影響了小麥正常生長的需求。小麥需水有幾個關鍵期,在足墒播種的情況下,只要澆好返青水和拔節水,一般就能保證小麥正常生長的需要,如果不能保證足墒播種,冬前還要根據墒情澆好凍水


鄉博小七


過去在小麥種植管理中常說七分種,三分管。把管字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隨著小麥種植技術的改進,單產水平不斷提高,要想進一步增產,種的位置越來越突出,實質上就是要確保小麥一播全苗,苗齊,苗勻,苗壯,這也是小麥節水高產最為關鍵一步。這要求小麥出苗後間苗沒有缺苗斷壟,小苗整齊一致,均勻分佈,冬前達到壯苗指標,。一播全苗,苗齊苗勻說起來簡單,但做到確實很難,所以,現在我們要樹立七分種、三分管的概念。




河北養鴿人


您好

隨著現代農業科技普及與推廣,現代小麥種植要取得較好的規模效益,必須不斷開拓集約、精簡、節本增效的技術途徑,現在種小麥提出“七分種,三分管”的新思路、新觀念,是現代小麥規模生產與經營的內在要求。

什麼是“七分種、三分管”?

“ 七分種、三分管”是指對於小麥豐收來說,種和管的重要性和種管小麥所投入的精力。一個縣從開始耕地到全縣播完種大約需要半月的時間,一塊地從耕地到播完種需要5~7天的時間,從耕地到播完種要實施的技術問題多達10項,包括小麥品種選擇、藥劑拌種、秸稈還田、深耕或深松及耙壓、造墒、施肥、播種期、播種量、機播及提高機播質量和播後鎮壓等,這些技術都搞得很好,冬前麥苗質量高,後面的管理就變得比較簡單。

後面的管理一般包括:化學除草、澆冬水、春季施肥澆水、開花期防治赤黴病、後期“一噴三防”。耕作播種5~7天時間要執行10項生產技術,播種後6~7個月的時間執行5~6項技術,耕作播種是技術密集的階段,播種質量高,苗情好,播種後的管理相對容易,所以說小麥生產要“七分種、三分管”。

如果沒有重視小麥的耕作播種環節,播種後耕層坷垃影牆情差、播種質量差、 小麥出苗不齊,苗聘,期體不足,冬車易受陳受早,形成三類苗,促進三類苗開級是相對較難,後面的管理將步被動。

種小麥為啥要“七分種、三分管”

“七分種,三分管”實質上就是確保小麥一 播全苗,苗齊,苗勻、苗壯,這也是小麥節水高產最為關鍵的一步。要求小麥出苗後,田間沒有缺苗斷壟,小苗整齊一致,均勻分佈,冬前達到壯苗標準。小麥播後全苗,苗齊、苗勻、苗壯,是種得好,種好就是播種質量好,而整地的質量高低是種好基礎和根本。


居田園


種植都是三分種,七分管,以前農民基本所有精力和時間都集中在農活上,由於以前肥料、農藥、還有農機具原因,豐收的希望集中在管理上,親力親為。

現在種植小麥由於小麥價格比較低,全程管理成本高,很多留出時間去打工,收益比管理小麥高的多,所以也就不在乎了,基本上機械播種上後,旱了澆點水,春天打點除草劑,等著收穫就可以了,打多打少大差不差就不在乎了。

下圖花生旱了都沒澆



農村到城市的路漫漫


過去不能根據小麥的需肥規律進行合理施肥,肥料損失多,利用率低。現在越來越強調種植環節的重要性,“以前種地累啊,從播種到收穫,這期間一直都得操心。首先,選好麥種。小麥要豐產七分種三分管,哪些環節對小麥產量影響最大?首先是播種環節,打好播種基礎,產量才能有保障。”接下來就是適期適量播種,最佳播種時間應該是10月5日到12日,播種量每畝地15-16斤,但是有的地方播種量都高達40-50斤了,這樣滿地都是麥子,是不會高 產的。播種量過大,後期也容易發生嚴重倒伏。


廣西阿銘


以前的品種在整體的抗病性、抗逆性上較差,需要在後期管理上花更多的心思;如今品種選育更優良,品種自身表現更優秀,後期管理對整體表現所起的作用性降低。所以有了“七分種、三分管”的說法。


陽臺上的菜園子


現在的農耕方式較傳統種植模式更科學更高效了,“種與管”到底那個更重要呢?答案是都重要。如果選種、整地等基礎工作做不好,後期的努力可能白費。種好了後期的水肥、雜草、病蟲害等管理不到位也難有好收成。

“人勤地不懶”只要你努力付出,終會收穫豐碩。從事農業不能三心二意,“靠天吃飯”的心態要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