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鹽源:瀘沽湖畔的古南方絲綢之路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雅礱江下游西岸,幅員面積8398平方公里,人口33.5萬。境內風光旖旎,物產豐富,氣候宜人,民風淳厚。歷史上曾以“南方絲綢之路”而興盛,而今又以鹽鐵之利、山川之勝和瀘沽湖摩梭人婚俗而遠近聞名,有神秘“女兒國”之稱。


四川鹽源:瀘沽湖畔的古南方絲綢之路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美麗的鹽源縣城

鹽源縣已有2140年的建縣歷史,縣名幾經變易。漢稱“定笮縣”,唐稱“昆明縣”(中唐易名為“香城郡”),宋稱“賀頭甸”,元稱“柏興府”(後又易名為“潤鹽州”),明稱“鹽井衛”,清雍正七年定名為“鹽源縣”,沿襲至今。

鹽源以“鹽鐵之利”聞名古今,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商旅走廊,西南重鎮,歷史名縣。縣內蘊藏著鹽、鐵、金等41種礦產資源;生息著黑頂鶴、熊、獐子等多種珍稀動物;盛產蘋果、金邊瓜子等名優特產,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

瀘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稱,位於四川省鹽源縣左所和雲南省寧蒗縣北部永寧鄉的萬山叢中,為川滇兩省界湖。為四川雲南兩省共有,四川約佔總面積的2/3,雲南佔總面積的1/3。四川一側湖岸線要比雲南的湖岸線長得多。湖的水域面積達48.45平方公里,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處90餘米,透明度高達11米。

瀘沽湖中有五個全島、三個半島和一個海堤連島。湖中各島婷婷玉立,形態各異,林木蔥鬱,翠綠如畫,身臨其間,水天一色,清澈如鏡,藻花點綴其間,緩緩滑行於碧波之上的豬槽船和徐徐飄浮幹水天之間的靡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幾分古樸、幾分寧靜,是一個遠離囂市,未被汙染的處女湖。湖邊的居民主要為摩梭人,也有部分納西族人。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著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四川鹽源:瀘沽湖畔的古南方絲綢之路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公母山

公母山古稱蓮理山、蓮花山,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城西南5公里處,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2530米,氣候溫暖,年均氣溫12攝氏度,年降水量785毫米,四周古木參天,四季蔥鬱,鳥語花香,景色宜人。公母山景區因其外貌酷似兩具男女生殖器而得名。公山、母山均呈紅褐色,屬丹霞地貌,兩山相距幾百米,遙相呼應,盎然成趣。

公山高約40米,如破土春筍,陽剛挺拔,昂然兀立,赤條條直刺天穹。母山高約100餘米,底部較強,中部肥碩,峰頂略呈園形,中有天然裂縫到底部,形成一峽洞,可容1人悠悠穿過。


四川鹽源:瀘沽湖畔的古南方絲綢之路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壯觀的鹽源紅土地

鹽源紅土地位於四川省涼山州鹽源縣西南50多公里的黃草鎮格朗河村、這裡是鹽源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紅土地。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紅土地翻根待種,另一部分紅土地已經種上綠綠的蕎麥或燕麥麥和其他農作物,遠遠看去,就像上天塗抹的色塊,色彩絢麗斑斕,襯以藍天、白雲和那變幻莫測的光線,構成了紅土地壯觀的景色。

鹽源縣白靈山海拔4200米,是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與攀枝花市的界山。也是剛規劃的大香格里拉旅遊圈裡的重點風景區。百靈山,屬橫斷山系餘脈,跨越面積65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7.99%。橫斷山,上個世紀就被美國人稱作“世界公園”。其自東而西的山脈中,邛崍山,大雪山、芒康山、高黎貢山等早被開發,並被世人認識,成為人們探險、旅遊、度假的熱地。而橫斷山中的百靈山,才撩開她神秘美麗的一角,千般嫵媚,萬種風情,總是不能盡覽。


四川鹽源:瀘沽湖畔的古南方絲綢之路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鹽源縣清朝製鹽筒鍋

據《鹽源縣誌》和製鹽史書記載,鹽源製鹽史始於西漢,到宋朝的一千多年間,為無鍋灶製鹽;元代開始鐵盆製鹽;清乾隆以後,改用筒口鐵鍋製鹽(時稱“筒筒鍋”),一直沿用至一九六二年改用方鍋製鹽。現在為真空製鹽。

據悉,隨著製鹽方法和工藝的不斷更替,該廠的一些古法制鹽的器具實物,除部分現存於自貢鹽業博物館外,其它的已經無從尋找下落。該筒鍋的出土,對見證和研究鹽源久遠的製鹽史顯得很珍貴。


四川鹽源:瀘沽湖畔的古南方絲綢之路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瀘沽湖摩梭人轉山轉海節

 相關知識:南方絲綢之路

南方陸上絲路即“蜀·身毒道”,因穿行於橫斷山區,又稱高山峽谷絲路。大約公元前4世紀,中原群雄割據,蜀地(今川西平原)與身毒間開闢了一條絲路,延續兩個多世紀尚未被中原人所知,所以有人稱它為秘密絲路。直至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夏發現蜀布、邛竹杖系由身毒轉販而來,他向漢武帝報告後,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漢武帝派張騫打通“蜀·身毒道”。先後從犍為(今宜賓)派人分5路尋跡。一路出駹(今茂汶),二路出徙(今天全),三路出莋(今漢源),四路出邛(今西昌),五路出僰(今宜賓西南)。使者分別在氏、莋、昆明受阻。漢武帝為征服西南夷,在長安西南鑿周長40裡昆明池,習水軍以征伐,後由郭昌率數萬巴蜀兵平定西南夷,並分土置郡縣。南方絲路由3條道組成,即靈關道、五尺道和永昌道。絲路從成都出發分東、西兩支,東支沿岷江至僰道(今宜賓),過石門關,經朱提(今昭通)、漢陽(今赫章)、味(今曲靖)、滇(今昆明)至葉榆(今大理),是謂五尺道。西支由成都經臨邛(今邛崍)、嚴關(今雅安)、莋(今漢源)、邛都(今西昌)、鹽源、青嶺(今大姚)、大勃弄(今祥雲)至葉榆,稱之靈關道。兩線在葉榆會合,西南行過博南(今永平)、巂唐(今保山)、滇越(今騰衝),經撣國(今緬甸)至身毒。在撣國境內,又分陸、海兩路至身毒。

來源:新浪旅遊,國際旅遊攝影網(服務號gjlysyw)提示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