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安徽建省於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簡稱皖。

它位於中國中東部,是最具活力的長江三角洲組成部分。全省南北長約570公里,東西寬約450公里。總面積14.01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1.45%。2018年年末全省戶籍人口7082.9萬人,常住人口6323.6萬人。

安徽現有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池州、安慶、黃山16個地級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

它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山川秀美,區位優越,地理地貌融合中國南北差異,是美麗中國的縮影。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安徽地圖

安徽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是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處於全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要衝和國內幾大經濟板塊的對接地帶,經濟、文化和長江三角洲其他地區有著歷史和天然的聯繫。特別是延綿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經濟帶,內擁長江黃金水道,外承沿海地區經濟輻射,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現多樣性,中國兩條重要的河流——長江和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把全省分為三個自然區域:(1)淮河以北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土地平坦肥沃。(2)長江淮河之間丘陵起伏,河湖縱橫。(3)長江以南的皖南地區山巒起伏,以黃山、九華山為代表的山嶽風光秀甲天下。安徽主要山脈有大別山、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最高山峰為黃山蓮花峰,海拔1864米。長江流經安徽中南部,境內全長416公里;淮河流經安徽北部,境內全長430公里;新安江為錢塘江正源,境內幹流長240公里。長江水系湖泊眾多,較大的有巢湖、龍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積近800平方公里,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安徽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淮河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為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全省年平均氣溫在14~17℃之間,平均日照1800~2500小時,平均無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宜人。

安徽自然資源豐富。這裡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生物資源繁多,生態環境良好。世界特有的野生動物揚子鱷和白鰭豚就產在安徽中部的長江流域。

全省縣級以上已建成自然保護區104個,其中國家級8個、省級30個。2018年人工造林面積55.7千公頃了,年末森林面積3958.5千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26145.1萬立方米,森林蓄積量22186.6萬立方米。

它的糧、棉、油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是全國重要的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農業產業化前景廣闊。2018年糧食產量4007.3萬噸,油料產量158萬噸,棉花產量8.9萬噸。此外,在發展茶葉、菸草、中藥材和蔬菜、水果等特色農業、高效農業方面也具有比較優勢。

安徽還是全國礦種較全、儲量較多的省份之一。全省已發現礦種128種,查明資源儲量的有125種,2018年新增查明資源儲量的大中型礦產地30處。依託資源優勢,安徽已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加工製造業基地。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齊雲山,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位於徽州(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城西15公里處,距黃山市西33公里,海拔585米,方圓一百平方公里,古稱白嶽。齊雲山與黃山南北相望,風景綺麗,素有“黃山白嶽甲江南”之譽,因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而得名,清乾隆帝稱之為“天下無雙勝景,江南第一名山”。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齊雲山是道家的“桃源洞天”,供奉真武大帝,有“江南小武當”之美稱。唐代元和年間,道教傳入齊雲山,宋、元元兩朝,基業初奠,明代嘉靖和萬曆間,江西龍虎山嗣天師正一派張真人祖師三代奉旨駐留齊雲山,建醮祈禱、完善道規、修建道院,香火日盛,漸漸成為江南道教活動中心。以清嘉靖皇帝敕建的“玄天太素宮”為主體的月華街一帶是道士和香客嚮往聖地。

齊雲山由齊雲、白嶽、歧山、萬壽等9座山峰組成,其風景區面積110平方公里,共分月華街、雲巖湖、樓上樓三個景區,有36奇峰,峰峰入畫,72怪巖,巖巖皆景,真是丹巖聳翠,群峰如海,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稱。加之全山為典型丹霞地貌,地質構成為層積砂岩,赤如硃砂,燦若紅霞,崖洞石壁全是如景似霞的紫紅和棕紅,在在綠色波濤般樹林的掩映下,整座齊雲山紫衣赭裳,顯得生動而鮮明,燦爛而大氣。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香爐峰在月華街太素宮前,山峰獨立挺拔,形似香爐,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穩健,爐身粗壯,頂端與底座大小几乎相同,傳說頂上的鐵亭、香爐當初是朱元璋所賜。每當雨後初晴,雲霧飄渺之時,香爐峰或隱或現,有詩讚曰:“山作香爐雲作煙,嵯峨玉觀隱千年”。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九華山

九華山,原號九子山。唐天寶年間,大詩人李白“由金陵上秋浦,更九子山名為九華”。早在李白為九華山冠名前的西漢元封年間,本土道教就捷足先登,傳教於山中。此後,佛教接踵而至,與道教相繼折服於九華奇秀的自然環境,住錫潛真,孕育出絢爛多彩的宗教文化和山水文化。自唐以降,九華乃成“為國祝釐,為民祈福之所”。千載以來,宗教朝聖者與旅遊觀光者絡繹不絕於途。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九華山


九華山現為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國家AAAAA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和森林公園、國家文明風景旅遊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著名的地藏菩薩應化道場,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與人文聖境為特色的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範圍173.85平方公里。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九華山

九華山自然景觀秀美,群峰競秀,素有九十九峰之稱。以十王峰最高,海拔1344.4米。拱衛其周圍的群峰,千姿百態,琳琅滿目,如臺似柱,聳入雲霄。山間植被森林茂盛,清泉潺流,秀溪縈環,銀瀑飛瀉,水景迷人。日出、雲海、佛光、霧凇、冰雪等蔚為奇觀。豐富的自然資源,奇秀的風景、獨特的氣候,完美的生態,使九華山宜農、宜居、宜禪、宜遊,故而為先民與宗教人士所傾倒,如花引蝶,鍾情千年而不衰。

黃山風景區,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地跨市內歙縣、休寧、黟縣和黃山區、徽州區。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區,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黃山風景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雨量2394.5毫米,年均氣溫7.8℃,夏季最高氣溫27℃,冬季最低氣溫-22℃。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黃山風景區森林覆蓋率84.7%,植被覆蓋率高達93.6%,景區內空氣清新,水質優良,環境優美,生態系統平衡穩定,各項生態環境指標均達或好於國家標準,成為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華東動植物寶庫”和“人間仙境”。黃山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中唯一的山嶽風景區,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黃山四絕"以及"黃山第五絕"—冬雪著稱於世。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於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為“黃山”。據地質資料分析,黃山在四億年前元古代震旦紀是古揚子海,兩億年前中生代三迭紀“印支地殼運動”變為陸地。此後,又歷經多次造山運動的磨礪和第四次冰川的洗禮,才逐漸形成今天這樣雄奇險幻的景色,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奇山”。黃山風景區分為:玉屏景區、白雲景區、北海景區、松谷景區、雲谷景區、溫泉景區、夢幻景區。黃山集名山之大成;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峨嵋之清涼、匡廬之飛瀑、雁蕩之巧石、衡山之煙雲、黃山無不兼而有之。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迎客松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釐米,地徑75釐米,枝下高2.5米。樹千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遊覽。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禮,形象可愛。有詩讚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幹年。”遊人到此,目睹此松,頓時遊興倍增,紛紛攝景留念,引以為幸。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迎客松已蜚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長江流經安徽省境內416公里,稱八百里皖江。長江干流自江西省九江市附近流入,在宿松進入安徽省境內,由西南向東北斜貫安慶、貴池、銅陵、蕪湖、馬鞍山5個市12個縣,至和縣烏江附近流入江蘇省境。幹流長約416公里,流域面積6.6萬平方公里,佔安徽省總面積的47.3%,約佔整個長江流域的4%。長江兩岸支流眾多,比較對稱。自西向東,北岸較長支流有皖河、裕溪河和滁河等;南岸有青弋江、水陽江等。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皖江水系可通航河段總長度4147公里,通航里程2526公里,通航河流、渠道共63條。幹流主航道水深6~8米,全年可通航3000~5000噸級輪船,蕪湖以下可通萬噸海輪,因受南京長江大橋橋孔高度限制,來安徽的輪船載重量在6000~7000噸之間。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皖江兩岸,密集地坐落著黃山、九華山、天柱山、小孤山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及安徽池州杏花村、涇縣桃花潭、黟縣古民居、烏江霸王祠、當塗李白墓等人文勝景,青山綠水,詩情畫意。如今,將萬里長江看作一個完整的旅遊產品已日趨成為新的時尚,坐長江豪華遊輪,遊歷八百里皖江,一定會得到超值享受。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巢湖位於安徽省腹心部位,東西長54.5公里,南北寬21公里,水域面積約750平方公里,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沿岸為合肥、巢湖、廬江市縣所包圍。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巢湖

千里江淮,巢湖最美。巢湖之美,不僅在於她的遼闊浩大,而且因她物產豐富,文脈深厚和遍佈兩岸的風景名勝。湖中姥山廟有一副絕妙的長聯,上聯為:“百八里形勝參差,欲蓋覽綺麗春光,正煙消雨霽,岑樓上洞啟疏欞,遠黛修容環獻媚”,下聯為:“萬千層濤瀾洶湧,若別領清幽秋景,迨風息波恬,長夜間徒倚山渚,冰輪躍彩遍浮金”,高度地概括了巢湖千古名湖的瑰麗景觀。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出合肥城東南,驅車約半個小時,即可到達“氣吞吳楚千帆落,影動星河五夜來”的巢湖。從湖汊登上游艇,輕舟快速向南航行。只見浩淼的巢湖,水天相連,一望無際。湖面上漁帆點點,漁歌陣陣,不消一個時辰,便隱約可見“湖天第一勝境”的中廟了。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中廟矗立在鳳凰臺赤砂礁岩上,三面臨水。該廟建於東吳赤烏二年。以後迭遭兵燹,幾次修葺。它背倚朝霞,面對老姥,東顧巢伯,西望蜀秀,現存殿閣為晚清建築,有三進七十餘間。

《巢湖志》對中廟描繪得十分細膩:“紅色廟牆,陡峭錯落,赤跡鳳台,直抵湖中,波濤沖刷,紋絲不動。湖浪吞吐,飛流噴珠,湖潮入洞,猶如鐘鳴。”遊人臨其境,仰視樓臺,重簷飛出,灰色樓頂,宛如丹鳳之冠,夕陽西照,熠熠生輝,給人以凌空欲飛之感。廟內梁橫匾額,殿供神龕,壁描神鬼,廊畫天兵。遊客譽之為“人間蓬島”、“別有湖天”、“雲護仙壇”之勝境。

廟內供奉的女神是碧霞元君。據古籍記載,“全盛時,春日晴和,煙火相望,河以南、江以北,老稚男女,各持瓣香,誦佛號祈於廟者,肩背踵趾接也。”現在,人們遊覽中廟,不再是去祈求那虛無飄渺的神的恩賜,而是在勞作之餘,去領略那百里巢湖的壯麗景色。

與中廟遙遙相望的是茫茫湖面上的一座湖島,遠望猶如一隻巨大的海龜,漂浮在白浪滔滔的湖面上;近觀,好似老婦托腮凝神望子,這就是充滿神話色彩的姥山。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傳說很久以前,巢湖是個盆地,盆地中有一座城池叫巢州。某一天,一位漁人捕捉了一條千斤大魚,運到城內廉價出售。全城人爭相購買食魚肉,唯獨一老婦焦姥和女兒玉姑不食。一叟者過閭對焦姥說:“此魚系吾兒,汝母女不食,必有厚報。見城東石魚目赤,城將陷。”果然不久的一天,焦姥見東門石魚目赤,她心急如焚,奔走大街小巷呼號,請全城百姓避災,然後才攜女欲行。忽然晴天一聲巨響,大雨如注,洪水橫流,巢州下陷。焦姥母女被濁浪衝散淹溺。正在危急之時,小白龍急施法術,從湖內長起三座山,將其母女和焦姥失去的鞋托出水面。後人為頌揚焦姥的德行,又將巢湖取名焦湖,將湖中的山取名姥山、姑山和鞋山。

唐代文學家羅隱過巢湖時,曾有“借問邑人沉水事,已經秦漢幾千年”的詩句。船近姥山,只見湖水環繞,亭閣參差,翠島若浮,宛如“白色銀盤一青螺”。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姥山是巢湖中最大、最美的湖心島。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700米,島上一塔三亭六山九峰,安謐寧靜,景色四季宜人。

陽春三月,山嶺新綠,湖水溶溶,春風楊柳,群鶯亂飛,一派山野趣味。1964年春,郭沫若曾親臨巢湖,並留下翰墨:“遙看巢湖金浪裡,愛她姑姥發加油。”夏日炎炎,姥山卻飛紅流翠,花香撲鼻,清涼怡人。中秋,則天高氣爽,湖水凝碧,楊柳青蒲,果實累累,一派斑斕景色。北宋宰相、《資治通鑑》的編纂者司馬光登姥山詩云:湖島映微寒,荷菱連水天。入冬,山舞銀蛇,紅裝素裹,巖下數尺冰凌,樹上滿枝銀花,好似琉璃世界。

姥山不僅秀美,名勝古蹟亦多,遊人在崎嶇的山道上行走,若腳步稍重,可聽見足下回聲震響,這就是姥山特有的“空谷迴音”。如果循著聲音尋找,就可發現約大小20多處溶洞。大的可容百人,小的也可藏十多人,洞內怪石嶙峋,十分險妙。再拾級攀登,就可以觀賞明清古塔文峰塔了。

文峰塔系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廬州知府嚴汝倡建,甫成四層,因戰亂而輟工。清光緒年間(公元1878年),李鴻章倡捐,委江蘇補用道、廬州人吳毓芬續建三層完工。工成,李鴻章題“文光射鬥”四個大字,並作《姥山塔碑記》一文刻之於石。

塔高七層,51米,133級,繫條石青磚結構,層層飛簷走角,八角對著八方,角角裝有銅鈴,外觀雄偉,結構精巧。塔身由外壁、迴廊、塔心三部分組成。人入塔內,門梯交錯,左拐右旋,樂趣無窮。每層塔壁四周或題詞,或詩文,或磚雕佛像。塔內藏有兩廣總督李瀚章題寫的“舉頭近日”,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題寫的“中流一柱”等25幅匾額和802尊磚雕佛像。

人立塔上,只覺風聲呼嘯,銅鈴叮噹,如立雲端之上。倚窗遠望,煙波浩淼,漁帆點點;近觀腳下,姑、鞋二礁如在霧中。

塔剎上鑲嵌有李鴻章全像。李鴻章發跡前,曾得益於恩師曾國藩的指點,集結淮軍在湖上操練,並留下了一首氣勢磅礴的七言絕句:“巢湖好比硯中波,手把孤山當墨磨。姥山塔如羊毫筆,夠寫青天八行書。”離塔不遠處,有座聖姥廟,春秋祭祀焦姥。紅楹青瓦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巢湖晨美,夜景更美,舊時合肥八景中就有“巢湖夜月”一景。姥山月夜更加迷人。若逢清秋三五之夜,一輪明月倒映在波漪微微的湖中,猶如一顆玉珠鑲在湖面上,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月影、塔影、雲影溶成一片,真是“一色湖光萬頃秋”的美景夜色。清康熙年間,廬州府學正朱弦在《巢湖夜月》一文中寫道:“當其微風不生,流光接天,靜影沉碧,羈人當此神開,勞者對此而機息,恍乎置身於廣寒世界也。”

淮河安徽段為6.69萬平方公里,佔淮河流域總面積的35.8%。處於淮河中游,上自豫、皖交界的洪河口起,下至皖、蘇交界的洪山頭止,河道長度430公里。淮河以北是黃淮沖積平原,平坦遼闊,土層深厚,地面高程45米至13.5米,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呈1/5000~1/10000比降。北部蕭、濉、宿、靈、泗諸縣境,分佈有低山殘丘,高程一般在50~100米,蕭縣官山最高峰408米,淮北市相山峰頂342米,宿縣乾山312米,泗縣屏山119米。沿淮兩岸,分佈著灣地、窪地和湖泊,是淮河滯洪、行洪地帶。

安徽省美景,不僅是黃山、九華山、長江、巢湖(附安徽概況)

淮河安徽段

皖境淮域,歷史上水利發展較早,如壽縣的芍陂(今安豐塘),始建於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灌田萬頃;橫貫宿、靈、泗三縣的通濟渠,建於1300多年前的隋朝,上溯汴梁,下接運河,溝通江淮,是當時的漕運孔道,12世紀起,經歷了600餘年的黃河奪淮,終至湮廢。及至1949年前,淮北地區已是水系紊亂,河溝淤阻,陂塘溝洫,大都夷平;淮河干流被淤淺,下受洪澤湖頂託,浮山以下入湖河底呈倒比降,宣洩不暢。域內洪澇災害頻仍,甚或旱蝗併發,赤地千里,“大雨大災,小雨小災,不雨旱災”是其真實寫照。1949年以後,整治了淮河干、支河道,開挖了排水溝渠,初步建立了排水系統。雖然治理標準尚低,洪澇災害尚很嚴重,但取得的治水成績是很大的,除害興利有了長足的發展,促進了工、農業蓬勃發展,淮北地區已形成了煤、電能源基地和糧、棉基地,昔日貧窮落後的面貌,而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