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無傷跑法》跑完13公里和之前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我相信有很多人今天參加了期待已久的成都國際馬拉松,同時更多的人有些小小的遺憾,因為我們沒有中籤。所以我提前一天完成了輕鬆跑、衝刺跑。

採用《無傷跑法》跑完13公里和之前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跑步三年了,一直按照自己的思路跑,每次受傷都有過反思,但好多問題任然存在。直到前兩週讀到《無傷跑法》才豁然開朗。

你可能和我一樣,每次跑步都會大汗淋漓,汗如雨下。在我之前看來,跑步本應如此。跑完以後或多或少就應該感覺到身體的疲憊。時間長了,就自然而然地覺得這應該就是跑步的感覺吧!讀完《無傷跑法》以後才讓我頓悟了原來跑步不只需要學習,還需要去落地。

下邊就拿昨天13.46公里談談體會。

採用《無傷跑法》跑完13公里和之前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通過學習和對比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配速和心率區間。我的輕鬆跑配速目前是6分30秒左右,這和我以前每次配速5分30秒差了一分鐘。我一開始也很懷疑,為什麼需要慢這麼多。這一次我終於感受到“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在於科學”這句話的深刻內涵。

首先說說熱身的動作,我習慣採用咕咚這個APP。每次跑步熱身就是按照咕咚自帶動作。通過學習重新認識到跑前熱身和跑後拉伸也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這次我按照書中的動作做了一遍然後再按咕咚的做了一遍,前後一共花了12分鐘的樣子,平時只按咕咚做6分鐘。

接下來就是跑步,之前的跑法就是一上來就進去狀態,不管配速和心率。反正按自己最大的馬力開跑,如果目標是10公里,那麼可能在6公里就開始掉速,原因很簡單想到快結束了,身體也累了,自然而然就放慢腳步。這次我嘗試了新方法開跑,一開始就放慢按照科學的配速慢跑,然後慢慢加速度,讓身體完全適應了再完成衝刺跑,第8公里基本上是我目前最大跑速。記得我三年前還要快點,最快達到了4分19秒。現在即使衝刺也得控制好自己的心率。

採用《無傷跑法》跑完13公里和之前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原本只想跑完10公里,結果發現自己狀態很好,所以就再慢跑了3公里,每週最大距離最好不要超過10%。所以沒有再跑。按照之前的邏輯就是想通過提高配速來提高成績,現在想來確實有些問題,還是應該科學地分配一下強度,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強度提高跑量減少。

採用《無傷跑法》跑完13公里和之前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很多人和我一樣不是跑得不夠快,而是慢不下來。這樣長期下來直接後果就是配速上不去也下不來,因為長期處於疲憊期,很難提高我們的成績。

採用《無傷跑法》跑完13公里和之前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你不需要向專業運動員那樣去跑,但你需要科學認知。如果你也想快樂的長期跑下去,這種跑法你值得嘗試。

寫在最後

跑步需要學習,很多文章都寫過,為什麼還是落不了地?可能我們還沒有找到跑步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正如我一直以來都認為每次跑步就應該大汗淋漓。有時也會超越對方而感到驕傲。

控制好自己的心率,平時訓練以輕鬆跑為主,快結束時可以衝刺跑。如果不想參加比賽個人認為輕鬆慢跑就足夠了。如果你想去跑馬,一定不要按照自己以為正確的方式去跑,現在也有很多訓練計劃,如果不知道真正的原理,強迫自己堅持很容易讓你中途放棄。其實專業運動員和業務跑者最大的區別就是跑姿和跑量。這個沒辦法需要我們刻意練習。

採用《無傷跑法》跑完13公里和之前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分享知識是一種美德,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我不是推書的人!我只是一名平凡的跑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