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為什麼在日本宣佈投降後,還要出兵佔領千島群島,斯大林這樣做目的是什麼呢?

我上網來看看


千島群島位於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與日本北海道島之間,全長1300千米,由56個島組成。

因群島上的火山很多,時常噴發形成煙霧迷漫的景象,同時群島所在的海域也是大霧瀰漫,因此該島嶼常常籠罩在深沉的霧靄之中,由此它的英語直譯意思也為“煙霧迷漫”。

最初,千島群島是由日本德川幕府統治,後來沙俄在向中國東北擴張的時候,因為雅克薩之戰與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沙俄被迫停止對中國(清朝)外興安嶺以南和黑龍江流域領土的侵略,於是沙俄轉向遠東地區擴張,並侵佔堪察加半島,隨後他們就發現了千島群島。

於是從1700年到1855年這一百五多年期間,沙俄與日本因爭奪千島群島的主權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直到1855年底,日本和沙俄簽署《日俄友好條約》,將千島群島一分為二,南部歸日本,北部屬俄國,庫頁島(當時還屬於清朝)暫作懸案。



此後二十年,因為鴉片戰爭的爆發,清政府開始遭受西方列強的侵略,沙俄便想趁機佔領庫頁島。但問題,當時剛經歷完明治維新的日本已經崛起,他們也表現出對庫頁島的渴望。

於是在1875年,日俄雙方經過協商後簽署《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將庫頁島劃給沙俄所有,但作為交換條件,日本獲得整個千島群島的主權。

後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海軍力量開始日益被各國所重視,海上霸權逐漸成為大家爭奪的焦點。但問題是,蘇聯(當時沙俄政府已經被推翻)雖然國土面積高達2000多萬平方公里,國境線從美洲一直連接歐洲,可是卻沒有一個出海口。

在蘇聯北方,面對的是天寒地凍的北冰洋,軍艦出去幹嘛呢?至於地中海的出海口,則被土耳其牢牢掌握,而土耳其早就是北約成員,蘇聯根本沒機會奪過來。至於在海參崴向南的日本出去,則將直接面臨韓國和美國的包圍。東方呢,則是面對美國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島,無路可走。

在這種背景下,千島群島就成為蘇聯唯一的出海口,蘇聯海軍如果從這裡出去,就是一望無垠的太平洋,不僅不會受到任何國家的威脅,還可以以此震懾美國、韓國和日本。所以,蘇聯自然處心積慮想把千島群島緊緊掌握到自己手上。



很快,機會就來了。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蘇聯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搶佔千島群島,於是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蘇聯與美國、英國達成默契:千島群島歸屬蘇聯。

但問題是,這個協議是蘇、美、英三國私自簽署,所以事後日本不一定會承認,要知道日本在二戰期間,在千島群島上駐紮了8萬大軍,修建了9處飛機場和眾多永久性工事,想讓他們自己拱手割讓出千島群島,顯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另一方面,美國和英國之所以同意將千島群島劃給蘇聯,不過是為了讓蘇聯出兵對日本97萬遠東軍宣戰。但基於美國和英國的利益,顯然不希望蘇聯佔據千島群島。所以蘇聯如果不能在戰爭結束之前將千島群島實際佔為己有,等到戰爭結束後,誰知道又會出什麼么蛾子?

也正因為此,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的當晚,蘇聯趁著日本放鬆警惕的這個檔口,派遣蘇聯蘇軍步兵第101師和太平洋艦隊向千島群島發起猛烈進攻。



經過三天激烈交戰,蘇軍成功在千島群島南部登陸,日軍駐軍司令和1.35萬日本守軍不戰而降,隨後蘇軍趁勢席捲整個千島群島,兩天後蘇軍遠東總司令部宣佈“千島登陸作戰”完畢。

在這場戰役中,日軍傷亡1018人,被俘6萬多人,蘇軍傷亡1567人。此後,蘇聯一直實際控制著整個千島群島,這也成為日本人永遠的心頭之恨。

所以日本人對此,就一直宣稱千島群島的主權歸屬日本,不屬於蘇聯,並表示自己從沒有簽字放棄千島群島的主權,蘇聯這是侵略。當然,蘇聯方面則一直宣稱千島群島的主權就是歸蘇聯所有。

再等到1991年,隨著蘇聯解體,國家經濟崩潰,他們為換取日本和美國的援助,便被迫承認千島群島主權存在爭議,是俄國侵佔的日本領土,並表示可根據以前的協議,將千島群島的南部(日本稱為北方四島)歸還給日本,以解決兩國間的領土爭端。但後來隨著普京的崛起和經濟恢復,此事又不了了之。


我是趙帥鍋


目的當然是伸張正義,順便報個仇!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紅軍480架轟炸機在1000架殲擊機的配合下,襲擊了日本關東軍在東北的所有機場,奪取了遠東戰役的制空權。隨後,蘇聯150多萬大軍分4路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在寬達4000多公里的正面向盤踞東北的關東軍發動全線進攻。同時,蘇太平洋艦隊也先後在朝鮮北部、千島群島登陸,協同陸軍作戰。

關東軍自1905年日俄戰爭後開始“經營”東北,1931年九一八事變鯨吞東北後迅速膨脹,巔峰時期兵力高達120多萬人,號稱“皇軍之花”。但從1943年下半年開始,由於太平洋戰爭的不斷潰敗,日本大本營陸續從關東軍抽調兵力和大批作戰物資增援南方島嶼,導致關東軍越來越虛。

到蘇聯進攻前,關東軍雖有70餘萬人,但至少25萬是當地臨時徵召的日本僑民,不僅缺乏訓練,更缺乏武器。在蘇軍發動遠東戰役的第一週時間裡,關東軍被擊斃8.3萬人,被俘59.4萬人,隨後被拉到西伯利亞當苦力,關東軍在東北苦心孤詣構築的防線瞬間灰飛煙滅。

關東軍的覆滅,徹底斷送了日本想要在東北負隅頑抗的幻想,加上美國兩顆原子彈的巨大威懾,裕仁天皇終於決定在8月15日宣佈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落下帷幕。

但是,裕仁天皇的投降並沒有阻擋蘇軍推進的腳步,由於此時的部分關東軍沒有接到放下武器投降的命令,所以依然在負隅頑抗。

不過在蘇軍強大的攻勢下,這些反抗註定徒勞無功。8月18日,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下令向蘇軍投降。8月20日,根據蘇軍命令,關東軍開始向蘇軍繳械投降。至8月30日,關東軍全部被解除武裝,蘇軍佔領了整個東北、朝鮮北部、千島群島及南千島群島,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

從整個遠東戰役的發展來看,斯大林之所以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依然繼續進攻直至奪取南千島群島,靜夜史認為除了關東軍的負隅頑抗,還有以下幾方面的考量:

1、蘇聯的復仇心切

1917年十月革命後,俄國雖然走上了共產主義道路,但並不意味著和之前的沙俄劃清了界限,最典型的證明就是其後的蘇俄幾乎完全繼承了沙俄的領土。

所以,沙俄的仇恨,也一併被後來的蘇聯所繼承。

從1582年第一批哥薩克越過烏拉爾山開始,沙俄在西伯利亞的擴張就始終沒有停止過,除了和中亞的準噶爾汗國、東亞的大清帝國激烈交鋒,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沙俄在太平洋南下的過程中與北上的日本產生了激烈衝突,雙方在庫頁島及千島群島區域進行了瘋狂爭奪。

經過100多年的一系列較量,兩國於1875年5月7日簽訂《樺太千島交換條約》,沙俄承認日本對千島群島的主權,日本則承認庫頁島歸沙俄所有。

隨後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佔領庫頁島全境。1905年日俄停戰後,雙方以北緯50度線平分庫頁島。

對於沙俄而言,日俄戰爭的慘敗,不僅意味著丟了半個庫頁島,不得不灰溜溜地退出東北,更意味著苦心孤詣的“黃俄羅斯”計劃基本破產,沙俄在遠東的利益受到致命打擊。

不僅如此,作為第一個被黃種人擊敗的列強,雖然此戰沙俄沒有賠款,但卻在國際社會顏面掃地,加劇了沙俄的社會矛盾,加速了帝國的崩潰。

所以,這筆賬,斯大林一直記著。在斯大林於8月15日發表的《告蘇聯人民書》中,不僅痛斥了日本侵略者對美蘇中英等同盟國造成的巨大傷害,還表明蘇聯紅軍出兵是“有賬和日本人算”。

在斯大林眼中,蘇聯至少有三筆賬需要跟日本人算,分別是1904年的日俄戰爭、1918年日本對十月革命的干涉以及1938年到1939年蘇軍和關東軍的一系列衝突,尤其是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戰役。但相比之下,日俄戰爭作為俄國曆史上的奇恥大辱,包括斯大林在內的任何蘇聯人都耿耿於懷。

所謂“君子報仇,四十年不晚”,蘇軍最終還是將日本徹底打倒在地,奪回了在以往衝突尤其是日俄戰爭中失去的所有土地。

2、蘇聯的跑馬圈地

二戰作為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戰爭,也極其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格局,在徹底摧毀英法等殖民帝國體系的同時,締造了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

而美蘇爭霸的跡象,早在二戰末期就初見端倪了。

雖然在共同的敵人法西斯面前,美英等國拋棄反共立場,與宿敵蘇聯攜手並肩,但意識形態的南轅北轍註定了這樣的所謂聯盟必然會在法西斯被徹底消滅後分道揚鑣。而事實上法西斯尚未涼涼,蘇聯和美英等國的暗戰就不可避免地開始了。

本來羅斯福對委員長寄予厚望,期待其成為抗擊日寇的主力,儘可能在遠東排除蘇聯勢力。但1944年豫湘桂會戰的慘敗讓羅斯福大失所望,美國不得不尋求蘇聯的支持,減小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壓力。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與斯大林密約,以出賣蒙古等利益換取蘇聯在對德戰爭結束三個月後對日出兵。

但深知日本必敗的斯大林反而開始了待價而沽的不緊不慢,對太平洋戰場上浴血奮戰的美軍表現得事不關己,尤其是此時的蘇聯和日本尚處於“結盟”時期,在同盟國和日本之間的左右通吃,讓美國無可奈何。

但1945年8月6日,隨著“小男孩”原子彈幾乎將廣島夷為平地,局勢出現了巨大變動。除了日本高層震恐,斯大林也極為震撼,他深知此時的美國已經找到了獨自戰勝日本的終極武器,蘇聯開始可有可無。於是蘇軍於8月9日迅速出動,除了消滅關東軍,更為了趁日本放下武器前,奪取更多的土地,為戰後美蘇對峙爭取更多的主動權。

因為蘇軍的近水樓臺先得月,在佔領東北的同時,蘇軍在朝鮮半島迅速推進,眼看就要越過38線,美軍卻還在路上,於是著急上火的美國立刻與蘇聯協商,要求以北緯38度線分別受降。

令美國沒有想到的是,斯大林爽快答應了美國的建議,因為這意味著蘇聯也可以以38度線劃分日本本土,北海道以及本州島北部將成為蘇聯勢力範圍。

而大呼壞事的美國再也顧不上拐彎抹角了,麥克阿瑟強硬警告蘇聯不許登錄日本本土,否則後果自負。在令人生畏的原子彈面前,斯大林妥協了,於是佔據南千島群島後停了下來。

南千島群島雖然面積不大,但地理位置極端重要,除了是俄羅斯自由出入太平洋的重要通道,還是俄羅斯著名不凍港,以及俄羅斯遏制日本自由進出鄂霍次克海的“緊箍咒”,對於俄羅斯遏制日本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雖然蘇聯拒絕美國提出的美蘇聯合領導駐日盟軍的建議,等於事實上放棄了軍事佔領日本的打算,但斯大林在對日作戰中收穫可謂極其豐富,除了鞏固了蒙古分立、佔據了東北、旅順、中東鐵路等一系列權益,更拆走了偽滿洲國超過13.6億美元的工業設備,作為蘇聯的戰爭賠款和戰利品。

可以說,斯大林的“勇往直前”,為蘇聯獲得了極其豐碩的成果。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斯大林,這個格魯吉亞農夫出身的人,確實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玩弄偷天換日的本事令人歎為觀止,居然一度矇蔽了美國人。

在日本剛吃完人類史上的第一顆原子彈之後,當局者曾抱著斯大林出面調停戰爭的幻想徹底破滅了,一百五十多萬蘇聯紅軍在斯大林的一聲號令下,趁日本倒下之際兵分三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已經成破鼓皇軍。

斯大林和羅斯福及丘吉爾在雅爾塔會議間,對日作戰已經做了明確的分工,蘇聯負責殲滅東北的關東軍,而美國負責進攻日本本土。但是,對於朝鮮半島的日軍,到底由誰負責並沒有做出明確分工。

當蘇聯紅軍順利進入北朝鮮並佔領了平壤後,立即乘勢南下。而此時的日本內閣已經傳出了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消息,無法抽出兵力進入南朝鮮的美國這下子開始著急了,擔心蘇聯獨佔朝鮮後會危及到美國在遠東的利益。

於是病急亂投醫,美國決定向斯大林作出提議,規定蘇軍負責“三八線”以北,美軍負責“三八線”以南,分別處理日軍戰事問題。但是,“三八線”以北的戰線的長度美國並沒有做出明確的界限。而一個國家的主權至此被美蘇分割成了兩半,也為日後的朝鮮戰爭埋下了伏筆。

令美國沒想到的是,斯大林並沒有耍性子,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美國以“三八線”作為雙方分界線的單方提議,心想著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到時候你美國可別出爾反爾。

斯大林認為,如果按照美國的提議,實際上三八線向東延伸過去不僅包括了日本的千島群島,而且還包括了日本本土北海道及福島等一大批日本國土,都劃到了“三八線”以北地區下,斯大林可以說撿了個大便宜。

就在日本投降後的第三天凌晨,斯大林命令蘇軍儘快將蘇聯為數不多的出海口千島群島拿下,雖然在雅爾塔會議上已經千島群島作為了蘇聯對日作戰的交換條件,但是肉遲遲未到口,斯大林只能親自來摘,只不過吃相有點不雅而已。蘇聯在日本簽字投降的前一天就拿下了千島群島,得寸進尺的斯大林立即命令部隊迅速進駐日本北海道,並派人與駐日盟軍最高總司令麥克阿瑟接觸。

但是令斯大林沒想到的是,感覺被斯大林的耍了的美國提出的單方提議突然反悔了,決不允許蘇軍登陸日本本土以重蹈德國之覆轍,麥克阿瑟不惜動用武力,以強硬的口吻回絕了斯大林登陸日本本土的計劃,斯大林只好命令已經滿載而歸的蘇軍返回了千島群島。


賽門之略


千島群島,全長1300千米,由56個島組成,位於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與日本北海道島之間,從地圖上看,千島群島猶如一條項鍊,將西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分隔開來。

關於千島群島的爭議,要追溯到17世紀,其時俄國在佔據了勘察加半島後,將手伸向了近在咫尺的千島群島,他們通過與當地土著居民的交往,慢慢滲透到北千島群島部分島嶼。

1855 年俄日兩國締結《日俄友好條約》,規定雙方在千島群島的以得撫島和擇捉島為界,劃分兩國在千島群島地區的國境線;1875 年兩國又締結了《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規定千島群島完全歸屬於日本,而庫頁島完全歸屬俄羅斯。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攜勝利之威,逼迫俄國在《樸次茅斯條約》中將庫頁島南半部分割讓與日本,這是日本第一次主動改變兩國國境線。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後,日本再次藉機出兵,佔領了庫頁島北半部分,將整個庫頁島據為己有,這是日本第二次主動變更兩國邊境線。

兩次變動,俄國都是受害者,也給新成立的蘇聯政府帶去了巨大的羞辱感。

二戰末期,蘇聯對日本宣戰,發起遠東戰役,千島群島戰役是遠東戰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此前的雅爾塔會議中,美英承諾蘇聯在戰後得以取得南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全部主權。

其時日本在千島群島駐軍高達八萬人,更是修築有容納六百架飛機的巨大機場,但蘇聯政府志在必得,甚至不惜代價,加之日本政府已經宣佈投降,所以在進行了一段時間抵抗後,日本駐軍宣佈投降。

此次出兵,蘇聯不僅佔領了千島群島北半部分和庫頁島,還越過1855年雙方簽署的邊境線,佔領了南千島群島的四座島嶼,也就是後來所說的北方四島。

斯大林這樣做,一來是洗刷日本兩次出擊帶給俄國人的恥辱,將日本佔領的土地一次搶回來,二來是通過戰爭,擴大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勢力範圍。

北方四島雖然地處偏遠,但當地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上三大著名漁場之一,除此以外,北方四島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蘊含有大量的天然氣、石油、礦石資源,其中還包含世界上唯一一座錸礦,據不完全統計,北方四島礦產資源總價值超過450億美元,是個地地道道的金礦。

而軍事目的是俄羅斯不放棄北方四島的另一個主要原因,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俄羅斯出海口受到周邊鄰國的鉗制,北方四島雖然同處於高緯度地區,但受益於日本海暖流,擁有常年不凍航道,對俄國海軍遠出太平洋,意義重大,因此,無論出於何種原因,俄羅斯都不會輕易放棄北方四島。

日本自然也明白北方四島的重要性,自1955年蘇日建交開始,就不斷通過外交談判的方式向蘇聯索要北方四島,美國出於冷戰原因,堅定佔在日本一側,但蘇聯政府在領土問題上持強硬立場,概不讓步,雙方談判陷入僵局。

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國力下降,日本經濟崛起,為了換取日本的經濟支持,蘇聯政府承認雙方存在領土爭議,但也僅僅發表了聯合聲明,四島歸屬問題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葉利欽時代,為了經濟援助,再次就北方四島問題與日本談判,同樣是毫無進展。普京時代也是如此。

在日慕鄉關看來,北方四島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作為傳統強國,俄羅斯在領土問題上從不妥協,而且現階段北方四島居民以俄羅斯人為主,縱然政府有意歸還,如何安置這些俄羅斯人也是大問題。

而日本政府一直堅持將經濟談判和領土談判綁在一起,希望藉助經濟援助誘惑俄羅斯政府歸還四島,無奈對方便宜想佔,領土卻不想還,一來一去,談判陷入僵局,雖然雙方聲明不斷,但也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想要徹底解決問題,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



日慕鄉關


北極熊說:領土這東西,只要佔領了,過幾年就是自家的了。

1945年8月9日,零點的時候,蘇聯紅軍正式向日軍關東軍發起攻擊。在上午11點的時候,美軍在廣島投放第二枚原子彈。這是默契的巧合嗎?還是美蘇協商的結果?都不是。當時日本已經窮途末路,美蘇搶佔勝利果實。時不我待,先來的吃飽喝足,後到的“吃屎也撿不到熱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美軍登陸日本本土,最大最甜的果子,已經被美軍摘走。而這時,蘇聯紅軍還在東北跟關東軍死磕。假如就此罷手,二戰後的蘇聯,將在東亞撈不到任何利益,這是蘇聯和斯大林難以接受的。

且看1945年2月,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三巨頭簽訂的《雅爾塔協議》的內容,其中就有

“恢復1904年日俄戰爭中,沙俄損失的利益——南庫頁島及周邊島嶼歸還蘇俄。恢復沙俄在大連港的特權,恢復沙俄在旅順港的駐軍權”。

從中可以看出什麼?

從彼得大帝的沙俄到斯大林的蘇俄時期,北極熊對領土的貪婪和對出海口、暖水港的執念,從來都沒有改變。二戰後期,蘇俄的帝國主義思維仍然沒有改變,他們還想借著二戰的機會,奪取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1900年代,日本和沙俄對千島群島存在爭議。1904年。日俄戰爭後,沙俄戰敗,千島群島被日軍佔領。二戰中,蘇聯要奪取千島群島,他們之間的狗咬狗咱們管不著。但是庫頁島,貌似原本是咱們的,他們卻爭來搶去,可見國家之間還是實力為王,沒什麼道理而言。

收回日俄戰爭中損失的利益,這是斯大林佔領千島群島的原因之一。

蘇俄一直嚮往良好的出海口和對土地的貪婪也則是原因之二。

日本戰敗投降,二戰就算結束了。但是戰爭並沒有遠去,美蘇爭霸已經拉開帷幕。日本投降的時候,蘇俄政客已經在佈局戰後格局,佔領千島群島對於蘇俄有以下好處:

  • 其一、千島群島作為海參威、庫頁島的外圍島鏈,更好地為蘇聯在亞太地區提供戰略縱橫,蘇俄稱之為“最可靠的運東前哨”。

  • 其二、蘇俄太平洋艦隊經常受到優質港口不足的困擾,蘇俄遠東地區大部分港口冬季結冰,難以通行艦船。而千島群島有著眾多不結冰的天然良港,可以作為蘇俄軍事港口的補充。
  • 其三、佔領這裡,可以對美國的軍事盟友形成戰略威脅。蘇俄在這裡的軍事存在,就等於守住了日本的北大門。從這裡起飛的飛機可以對日本本土一覽無餘,等於給日本頭上一直懸著一把刀。冷戰時期,千島群島56個島嶼,僅僅“北方四島”就駐軍超過1萬多人。

這麼好的事,蘇聯何樂而不為?於是,即使日本已經宣佈投降,即使美國可能會抗議,蘇聯還是在1945年8月28日完成了千島群島的全部佔領。

領土這東西,佔了也就佔了,經過幾年就是歷史問題,再往後就就完全是自家地盤了。看看吧,千島群島有56個島嶼,現今日本只敢索要四個,北極熊還就是不給,他日本敢去強搶嗎?


爾朱少帥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知道,在日本的無條件投降後,蘇聯隨後卻用大軍拿下了日本北方四島,那麼為什麼蘇聯還要對此時的日本下手呢?結果當然是有原因的。

協議之內

1945年2月,日本戰敗前,蘇美英三國為了報復日本,就在《雅爾塔協定》中規定,整個千島群島,包括擇捉、國後、色丹和齒舞群島,都劃歸蘇聯。


然而日本不願意出讓千島群島,他們在島上調派了8萬兵力防守,其中佔守島的日本軍隊多達2.3萬人,蘇聯當然也不會將煮熟的鴨子再還回去,只能選擇出動武力奪取,不給日本遏制自己的機會。而此時蘇聯作為世界霸主之一,有得到了其他霸主的認可,自然就不用顧及一個戰敗的日本什麼了。


位置重要

我們其實看下地圖不難發現,北方四島,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咽喉之地了,日本基本上只要扼制了北方四島,那麼蘇聯可以說是被阻隔了內陸與太平洋的交流,所以北方四島對蘇聯十分重要。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進行進一步討論。


蘑菇雅說


千島群島其實俄羅斯的說法,日本的叫法是千島列島。千島群島是由56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的島鏈,南起日本的北海道,北至俄羅斯的遠東堪察加半島,全長約1300米,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為兩個重慶市。千島群島無論是對日本,還是對俄羅斯來說,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千島群島西臨鄂霍次克海,東臨太平洋,是鄂霍次克海的東南屏障。千島群島,勘察加半島已經庫頁島三個島組成一個環形結構,極大的延長了俄羅斯東面的戰略縱深。而且,島弧外側為千島海溝,最深處有一萬多米。群島中以擇捉島最大,為3139平方公里,有海灣10餘處,均是優質的深水港,可停泊大型艦船。俄羅斯的出海口主要在三個大方向上,即北邊的北冰洋,西南邊的波羅的海和黑海,東邊的太平洋。但是,北冰洋由於氣候嚴寒,全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天寒地凍,海面根本無法航行,所以航道價值非常低,僅有一個不凍港摩爾曼斯克。而波羅的海和黑海都是內海,也就是說,要想通過這兩個海洋,必須要通過他國的領土,這使得俄羅斯不得不受制他國。雖然太平洋也有封凍期,但是對於北冰洋沿海來說,這裡的封凍期很短,大部分時間還是可以通航。而且,一出千島群島後的海洋全是公海,不存在哪個國家的內海,所以從這裡出海不會受到他國的干擾,這樣一來,東邊的千島群島對俄羅斯來說就至關重要。

俄羅斯和日本很早就對千島群島展開了爭奪。

從17世紀起,沙俄就開始了他瘋狂擴張的歷程。17世紀末,在雅克薩戰爭之後,清朝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沙俄暫時停止了對中國外興安嶺以南和黑龍江流域領土的侵略,轉而向東北侵佔了堪察加半島。之後,以堪察加半島為基地,準備入侵千島群島。在此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裡,日本和沙俄在千島群島反覆拉鋸、爭奪,直到1855年,俄日雙方決定,千島群島南部歸日本,北部屬俄國。值得一提的是,在日、俄在爭奪千島群島的同時,還暗中爭奪著屬於中國的庫頁島。當時庫頁島以及烏蘇里江以東地區是中國清政府"採捕參珠之地"和供八旗使用的"圍獵山場",歸吉林將軍屬下的寧古塔副都統、三姓副都統以及琿春協統直接管轄。

1875年,日俄兩國簽訂《樺太與千島群島北部互換條約》,將日佔庫頁島南部與俄佔千島群島北部相交換。1905年,在中國的領土上,日俄雙方爆發戰爭,俄國戰敗,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全部劃歸日本。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三巨頭召開雅塔爾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是重建戰後秩序,以及重新進行利益分配。在遠東問題上,主要是以下幾個條款:

1、維持外蒙古的現狀

2、庫頁島南部及鄰近島嶼交還蘇聯

3、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蘇、中共同經營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

4、千島群島交予蘇聯

中國雖然也是戰勝國,但是中國的利益被巨頭們忽略了,外蒙、庫頁島永遠的失去了。獲得利益最大的當然是蘇聯,不僅得到了庫頁島,還得到了千島群島,包括現在爭議的擇捉、國後、色丹和齒舞群島,即日本所說的北方四島。這是從沙俄時代開始,俄國人做了幾百年的夢,如今一朝成真。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發起遠東戰役。千島群島戰役是遠東戰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時日本在該群島駐軍多達8萬,並修建有9座機場,可容納600架飛機,其中6座都在群島最北端防禦最為堅固的佔守、幌筵兩島上,這兩島還建有兩個設施完善的海軍基地--片崗和柏原,不過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都消耗光了,這兩個海軍基地基本上是擺設而已。

1945年8月18日,在日本投降三天後,蘇軍向千島群島發起了進攻。佔守島是蘇聯紅軍向南進攻的跳板,也是日本軍隊設防的重點,由地道和交通壕相連接的鋼筋混凝土和土木質火炮機槍工事遍佈全島,日本守軍約8000人,配備64輛坦克。由於先期登錄的蘇軍缺乏重武器,戰鬥一度進行的很不順利。但是,隨著後續部隊加入,蘇軍逐漸攻入佔守島腹地。19日,佔守島的日軍得到了裕仁天皇宣佈投降的消息,但是他們仍然積極備戰。蘇軍繼續向縱深進展,但很快陷入更加艱苦的攻堅戰。23日,佔守島的日軍終於收到了無條件投降的命令,全部放下武器,停止抵抗。

此後,蘇軍一路向南進攻,基本沒有遭到什麼有效的抵抗。直到9月5日,蘇軍佔領了齒舞,才宣告千島群島戰役結束。這場戰役歷時半個多月,日軍傷亡1018人,被俘6萬多人,蘇軍傷亡1567人。雙方的傷亡幾乎都集中在前期佔守島爭奪戰中。此後,前蘇聯和俄羅斯一直實際控制著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直到現在。

從時間上可以看出,2月份簽訂雅塔爾協議,將千島群島劃歸了日本。8月8日蘇軍對日宣戰,開始準備千島群島戰役。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8月18日蘇聯出兵,9月5日結束戰役,蘇聯全部佔領千島群島。

為什麼在日本無條件後,蘇聯還要出兵千島群島呢?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迫不及待的要把千島群島吞下去

千島群島的對俄羅斯的意義,上文已經說過,至關重要。整個沙俄時代的擴張行為,其實都是在尋找優質的出海口,而千島群島就是俄國人夢寐以求的出海口。但是日俄戰爭沙俄戰敗,千島群島全部丟失,幾百年的努力付之東流,這對俄國打擊是非常大的。所以,雅塔爾協議之後,蘇聯就迫不及待的將千島群島吞下去,雖然吃相有點難看。

二、增加海島作戰的經驗

二戰時期,蘇軍基本上都是在陸地上和德軍作戰,海上奪島作戰經驗比較少。但是美國在太平洋和日軍進行了一系列的戰鬥,積累豐富的海島作戰經驗,甚至還總結出了“跳島”戰術這樣的作戰理論。我認為,當時蘇聯已經認識到,今後的世界是兩強爭霸的世界,所以,蘇軍急於增加海島作戰的經驗,而千島群島的日軍,無疑是最好的練手工具。

三、抓俘虜

二戰時,蘇聯損失了大量男性人口,國內勞力不夠用。二戰後,蘇聯把俘虜的大量日軍,都送到西伯利亞去開荒。關東軍67.7萬人後來基本都被蘇聯送到了西伯利亞修鐵路或者工廠等,最後幾乎沒有幾個能回到日本的。所以,有理由相信,蘇聯也是看中了千島群島上的8萬日軍,那可是活生生的八萬勞動力啊。


一卷青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日本於1945年8月14日宣佈停戰,隨後蘇聯遠東第二方面軍在8月15日下達準備實施登陸千島群島戰役,於8月17至22日實施了千島群島登陸戰役。蘇聯紅軍之所以如此行動,其實就是確保對千島群島的控制萬無一失,而應該注意到的是,蘇聯紅軍發動千島群島戰役時,實際上日本還並沒有正式的投降(正式投降為9月2日)。

蘇聯之所以出兵千島群島,最主要的原因是群島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群島從堪察加南部海岸開始,一直向南延伸到日本的北海道,共有36個島嶼構成,群島鏈全長達1270公里,控扼著鄂霍次克海通向太平洋的通道。

早在19世紀,俄國即因千島群島歸屬權的問題和日本明治政府發生過爭議和交涉,1875年該群島被日本控制,對此俄國一直耿耿於懷,到了蘇聯時期更是如此,可以說對千島群島的戰略地位以及經濟、政治意義,蘇聯充滿了興趣。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1945年蘇美英三國舉行雅爾塔會議,在討論蘇聯出兵參與對日作戰的條件時,蘇聯即提出了對千島群島的主權需求,獲得英、美的同意,隨後2月11日在雅爾塔簽署的《關於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協定》中,明確規定“千島群島須交於蘇聯”。因而在8月14日本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停戰後,蘇聯又迅速出兵千島群島,就是為了確保自己的這一領土索求,以防節外生枝。


海研會


對於斯大林為什麼要在日本投降後堅持佔領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很多人解釋為斯大林對於擴張領土的強烈慾望。

誠然斯大林是個不折不扣的“領土控”、對於蘇聯的版圖只能擴大而不能縮減,但僅從個人意願角度完全無法解釋斯大林奪取南千島群島這個“彈丸之地”的意圖。實際上,斯大林的這一做法有著深刻的戰略考量。二戰結束後,日本本應像德國一樣被反法西斯同盟主要國家分區佔領,但在美國作梗之下最終日本完全被美國控制,這令蘇聯官方在耿耿於懷之餘更深感美國造成的威脅。

通過佔領南千島群島,蘇聯能夠控制距離日本列島最近的北太平洋沿岸島嶼,這對於日本和美國來說是很強烈的威脅——南千島群島與薩哈林島(庫頁島)在地理位置上互為犄角、同時又十分臨近北海道,在該群島上進行軍事部署於攻能對美日產生軍事威脅、在發生實際軍事衝突時可以此為跳板奪佔北海道島,於守可以作為抵禦美日的第一道防線、遲滯美日來自海上的進攻、防止俄羅斯太平洋沿岸地區在第一輪攻擊中就遭到沉重打擊。

另外,在美國控制了阿留申群島之後,美國在北太平洋擁有事實上的主動權,而蘇聯在與美國從合作走向對立之後需要一個對北太平洋方向的監視和支撐點,南千島群島作為這個支撐點雖然比較薄弱但是至少堪用。因此,蘇聯佔領南千島群島實際上是基於在同美國對抗時確保自身安全的考慮,這才是斯大林奪佔該群島的真實目的。


軍機圖



北方四島是日本人的說法,俄羅斯稱為“南千島群島”,這四個島子1945年8月15日以前歸誰我們不去討論,資料上都有就不敘述了。

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對於現在俄羅斯乃至前蘇聯來說軍事意義極大,當年蘇聯發動“遠東戰役”的時候,幾個遠東師就迫不及待登陸了這四個小島,在未遇到多少抵抗下順利登島,期間還凌辱了幾十名日軍的女報務員和其他島上的日本女性,殺死上千的日軍和居民…。


既然蘇聯發動“遠東戰役”為什麼不去佔領北海道,僅僅是佔領了這四小島子?原因是根據《雅爾塔協定》蘇聯在完成了對德作戰以後要分兵遠東,消滅日本侵佔的亞洲領土上的武裝力量,但是斯大林還關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戰後怎樣保證蘇聯太平洋艦隊安全的問題(當然這是他自己內心的想法)。 不可能對杜魯門和丘吉爾說出來,當然美英兩位領袖也明白不讓蘇聯都到好處,斯大林是不會出兵的!那就要美國軍隊付出血的代價。



這張俄羅斯遠東地圖隨不甚清晰,但較清晰的顯示了:海參崴港、北方四島(橙色→)、勘察加半島上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港的所在的地理位置。

對於蘇聯的太平洋艦隊的母港(海參崴)來說,其地理位置極差!不但太平洋艦隊的地理位置差,蘇聯的北方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的位置都不好,這就造成了一旦從“冷戰”變成“熱戰”,蘇聯這四個艦隊只能獨立作戰!不可能獲得相互支援,就是相互支援也是困難重重!“日俄戰爭”期間的對馬海戰是俄羅斯海軍的痛!孤懸在遠東的太平洋艦隊的地理位置,是這四個艦隊當中差上加差的地方!


俄軍對北方四島的警戒非常嚴格。

遠東地區不但人口少,並且經濟非常落後、也沒啥戰爭潛力,僅一條遠東大鐵路與蘇聯經濟發達的地方相連,而遠東更遠的勘察加半島甚至一條鐵路都沒有,唯一與遠東主體部分相聯絡的只有一個彼得巴甫洛夫港,戰時美國軍隊聯合:加拿大、日本軍隊從北海道、阿拉斯加出發進行登陸戰,用不了一個星期就能完全佔領勘察加半島,甚至利用“北方四島”的地理位置割斷遠東主體與勘察加半島的聯繫,對勘察加半島實施封鎖,進而圍殲蘇聯太平洋艦隊於 海參崴!



這種惡劣的地緣態勢,對於二戰結束後蘇聯來說絕對是不能接受的!受地緣政治和軍事雙重壓迫,斯大林的腦海裡時常考慮要解決問題的辦法。

《波茨坦公告》規定了日本戰後的領土主權和各國佔領區,北海道全部和本州的一部分是由蘇聯和美國,但蘇聯佔領“北方四島”之後,就沒有進入到日本本土,原因是日本居民過多不利於軍事佔領,並且這些地方與美國佔領軍過近,以當時蘇聯在遠東的軍事實力(主要是海空力量)沒法與美軍抗衡,出兵佔領“北方四島”是解決“太平洋艦隊受困”和遠東整體性安全問題的關鍵,所以斯大林在二戰以後寧可放棄佔領日本本土的權利也要確保佔領“北方四島”,這最起碼使“太平洋艦隊”安全獲得了地理位置上的保障和勘察加半島戰時獲得比較快速的增援。


俄軍在庫頁島和北方四島經常進行登陸與反登陸演習。

蘇聯進入到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時代,美蘇正處在“冷戰高潮”當中!日本更是美國的同盟國,如果爆發“熱戰”北方四島的戰略位置顯得更加重要了,就是與庫頁島構成遠東的屏障…所以對蘇聯來說,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根本沒有商談的餘地! 蘇聯解體後,由於俄國處在最困難時期葉利欽政府為了獲得日本的經濟援助,確實想把北方四島當中的兩個歸還給日本,最後由於日本的堅持四島一起歸還,而俄羅斯自己的“理智”思維佔了上風,一直到現在也沒有結果。 到了普京時代,俄日關於北方四島的問題已經處在了“扯皮”階段,連安倍晉三首相他自己也沒心思要回北方四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