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馬克·扎克伯格像黑客一樣思考

硅谷有兩條路很特別,蘋果公司附近的那條主幹道被稱作“通向無邊無際的路”,Facebook旁邊那條則是 “黑客之路”。從迪士尼顧問設計的門羅帕克園區空中俯瞰,可以看到路面上寫著一個巨大的單詞——HACK。

馬克·扎克伯格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同尋常的管理者之一,他19歲從哈佛大學輟學創業,15年後Facebook擁有超過23.2億月活用戶,市值5071.12億美元

Facebook:馬克·扎克伯格像黑客一樣思考

如同那部著名小說《意外的億萬富翁:Facebook的創立,一個關於性、金錢、天才和背叛的故事》一樣,人們喜歡把他的成功解讀為天才的頭腦+舉世無雙的好時代。但事實上,一開始,他既不是一個天才的創業者、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也不是一個有戰略眼光的CEO。

在硅谷,許多創始人在完成公司從0到1的歷程之後,由於缺乏對大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戰略視野,就會被動或主動地失去公司控制權。Facebook逆轉了這一局面——扎克伯格不僅至今擔任公司CEO,還一手塑造了這家公司的獨特文化。

如果問他如何讓自己飛速成長起來?他也許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永遠像黑客一樣思考。

黑客CEO“如果你沒犯錯,一定因為你行動還不夠快”

Facebook:馬克·扎克伯格像黑客一樣思考

在公眾眼裡,黑客就是入侵計算機的人,等同於“計算機犯罪”。但是,這至少不是它真正的含義——否則,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和其他著名極客不會都奉這個詞為自己的標籤。

如果溯源到最初,20世紀6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出現不久,麻省理工學院有一個叫鐵路模型技術俱樂部的學生團體,把解決計算機難題的辦法叫hack。

那時候,黑客是正面意義上的稱呼,如果要完成一個hack,就必然包含著高度的創新、獨樹一幟的風格、精湛的技藝。所以,最能幹的人會自豪地稱自己為黑客。按照早期黑客們的價值觀,黑客行為必須包含三個特點:好玩、高智商、探索精神。

所以,原始的黑客精神在於勇於探索,哪怕這意味著對規則的反叛和難題的挑戰。

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拜一些青少年黑客們入侵計算機系統的行為所賜,非法入侵成為了黑客最著名的標籤。

不論從正面還是反面意義上理解,扎克伯格都是一名真正的黑客——他在哈佛大學一年級,就曾黑進學校宿舍樓下載了整棟樓的照片。

從正面意義上,他的整個創業經歷也遵循黑客之道。在上市時的招股書中,扎克伯格這樣寫道:

“媒體把那些入侵電腦的人稱做黑客,因此黑客被不公平地貼上了負面含義的標籤。實際上,黑客的意思只是快速開發某樣東西,或測試我們所能做的事情的界限。

黑客們試圖從長遠角度構建最佳的服務,並且通過不斷進行小規模創新而非奢望一勞永逸。”

如何像一個黑客一樣創業?扎克伯格是這樣做的:

▍快速行動

在諸多可以導致成功的因素中,最不重要的就是完美主義,這是Facebook的第一條發展準則。為了完美而拒絕開始行動,是扎克伯格所崇尚的黑客精神裡最不可容忍的事情。

人人都知道扎克伯格的那句口頭禪:“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快速行動,打破常規。在他看來,如果你沒有犯錯,那說明你的行動還不夠快。

Facebook的成長完美的印證了這句話。“如果我必須在開始創業之前就搞清楚‘如何把人們連接起來’,那我將永遠不可能啟動Facebook。”

Facebook:馬克·扎克伯格像黑客一樣思考

一開始,除了一個模糊的想法,扎克伯格什麼都不知道,但他依然憑藉興趣寫出了這個網站的第一版。而隨之而來的大量用戶和他們的反饋,則幫助他建立了繼續下去的信心和方向。

▍大量實驗

當然,快速行動並不意味著盲目前行,在扎克伯格的黑客之道里,實驗是最重要的路徑。

“我最為自豪的事情之一是我們的測試框架……在任何時候,都不只有一個Facebook版本正在運行,而是一萬個左右。”

科學方法的核心是實驗:先提出一個假設,通過測試驗證假設正確與否,再分析結果,並基於所得提出新的假設。

面對莫測的市場環境,作為一個19歲就開始創業、沒多少經驗的CEO,他選擇用實驗替代戰略:

我們就可以憑直覺去決定該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並依據這些假設進行實驗,得到更多的數據和反饋,不斷修正直到知道該如何去做。

▍保持專注

大量的實驗必然意味著大量的失敗,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扎克伯格的黑客理論被批評為投機取巧、輕率行事、不需要計劃冒然前進。因此,要像一個真正的黑客一樣,追求和堅持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被質疑左右自己的情緒。

在一次採訪中,扎克伯格被問到,“是否覺得人們對他缺乏同理心的質疑感到侮辱?”

“侮辱?”他停了幾秒鐘考慮。

“我覺得這不是侮辱。我的意思是,我當然很關心。關心和讓情緒驅使下做出衝動的決定之間存在差異。”他繼續說道,“最後,我認為我們在不停的解決問題,通常你這樣做的時候不能靠情緒化的決策。”

現在的Facebook,人們常聽到一個抱怨聲說,儘管允許進行大量的實驗和探索,但如果員工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和“連接用戶”沒什麼關係,那就會被扎克伯格徹底否定,這也是年輕的扎克伯格後來獲得市場認可的最重要的品質之一。

另一個關於堅持的小例子是——他常年穿著一件灰色的T恤,不願為了做太多決定而費神。

黑客公司

“尷尬”是每個產品必須經歷的階段

美國科技公司的創始人通常都年輕,且不善於社會交往。所以,許多公司的大致發展方式是:在從0-1的階段,創始人擔任CEO;發展到一定規模後,會從外部引入富有企業管理經驗的職業CEO。eBay、雅虎、思科等公司都曾走過這樣的發展道路。

扎克伯格面臨過同樣的指責。一位同事評價他:“在20多歲的時候,扎克伯格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創建了一家全球性公司,他必須成長起來。二是將第一件事變成現實。”

然而,他沒有選擇放棄公司的控制權,而是迅速投入到了成為一個優秀管理者的道路上。作為一個性格內向的程序員,當其他公司的CEO靠高情商和好口才博得人心時,扎克伯格學會了用黑客的方式面對棘手的管理問題:

編程無非歸結於兩步,編程思維就是先把每個問題看做一個系統,然後逐步拆分,從最籠統的階段過渡到每個細小分支的具體實現。

經營一家公司也是如此,要把公司這個複雜的系統分割到一個個管理高效的人才手中,“你管理的不應該是個人,而是團隊,團隊管理好了,經營一家公司也就跟碼代碼沒什麼兩樣了。”

作為一家把“黑客之道”寫進公司基因的公司,創新是這樣發生的:

▍不要畏懼推出讓你“尷尬”的產品

19歲就開始創業的扎克伯格自然算不上一個沉穩的領導,諳熟激勵員工的方法和擁有前瞻的戰略眼光。他對團隊唯一的要求就是像黑客一樣快速前進。

Facebook:馬克·扎克伯格像黑客一樣思考

事實上,當你推出第一款產品時如果追求完美,可能會錯過時間點。因為你會假設用戶的需求是怎樣的,而你的假設又是不精準的。你需要以儘可能快的速度用真正的客戶測試真正的產品,用這種方法開發出用戶無法拒絕的產品是最快的。

LinkedIn聯合創始人雷德·霍夫曼和扎克伯格曾經有一場關於Facebook產品創新精神的討論。霍夫曼認為,扎克伯格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大膽推出不成熟的產品,傾聽用戶的意見,不斷改進。

對“尷尬”的產品感到舒適,霍夫曼後來將這個看法總結為了“尷尬”理論:

如果推出的第一版產品無法讓你感到“尷尬”,說明你推出的時間太遲了。到了第二個版本或者第三個版本,尷尬的感覺不會消失。即使你的產品擁有10億以上的用戶,這種感覺仍然不會消失。

最創新的產品應該是持續不斷的尷尬造成的。

▍允許失敗

與其他擁有商學院背景的精英們不同的是,扎克伯格習慣於用黑客精神去管理公司。為了鼓勵反叛精神,這也意味著容忍實驗所可能帶來的失敗。

在Facebook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Ben是一名年輕的夏季實習生,在一次測試中,他觸發了漏洞,導致網站停止服務整整30分鐘。然而,他並沒有被當做“背鍋實習生”開除,而是成為了全職員工,類似的事情也被稱為 “Ben測試”——對於那些想法很好、執行不好的測試,公司允許員工繼續下去。

Facebook:馬克·扎克伯格像黑客一樣思考

這就是黑客公司的第二個原則:讓團隊探索他們認為值得探索的領域,而不是用高壓手段控制。

當公司按黑客模式運營,員工們不需要搞清楚哪些指示是CEO下達的高層指令。對於日常事務而言,大多的決策是這樣制定的:“好吧,它會毀了公司嗎?”不會,那就讓他們自己測試吧。如果測試的成本不是很高,我們會通過實驗學到更多的東西。

▍黑客馬拉松

人們塑造組織文化,而組織文化成型後就換為組織塑造員工。對新員工而言,黑客文化也通過各類活動融入基因中。

Facebook有一項著名的傳統節日——黑客馬拉松(Hackathon)。在活動期間,自願參賽者們,不論是高管還是普通程序員都會聚集在一起,通宵達旦趴在屏幕面前寫代碼,專注開發那些極具創意的產品。

在黑客馬拉松進行中的每一刻,每個人只對自己的興趣負責。在特立獨行的黑客文化中,這樣的活動能讓參與者獲得藐視權威的力量,在顛覆性的代碼裡找到改變世界的靈感。

儘管只以釋放想象力為目的,但實際上,Facebook的很多重要產品,比如Chat,Messenger都是在這樣的狂歡中產生的。

未來,世界將屬於黑客?

比起每個決定都需要經過審批,授權給員工去進行大量的實驗,效率會更高。所以,如果把扎克伯格和他所領導的Facebook的成功理解為“幸運的天才”,我們將無法解釋他們大量的失敗和匱乏的經驗。

Facebook追求的黑客精神的真正關鍵是——建立一個專注於快速學習的公司。在寫給投資人的信中,扎克伯格描述最多的也是這一戰略。

類似的行動力和精神,也被他用在自己的個人成長軌跡身上。2009年開始,他開始在互聯網上公佈自己的每年個人挑戰計劃。當年,為了展示他在嚴肅地對待Facebook的未來,他宣佈每天都打領帶上班;

2010年,他開始學習中文,如今已經能在清華大學進行長達30分鐘的中文演講和專訪;

2012年,已經很少去一線寫代碼的他開始恢復了編程的習慣;此後的挑戰還包括每個月讀2本書、一年跑完365英里、每天認識一個陌生人……

無一例外,在整個世界對這個看上去玩世不恭又不善言辭的CEO的監視中,他都做到了。

比起眾所周知的反叛精神和灰色連帽衫,扎克伯格的與眾不同之處更在於,他不否認自己一開始就擁有巨大的缺陷,並且拒絕信奉完美主義,願意以每一天的進步和快速的迭代,換取對夢想的堅持。

儘管如今,在龐大的工業時代慣性中,我們仍然生活在一種迷戀生產力的文化中——追求以更少時間完成更多任務,甚至通過標準化流程將任務外包出去。但在高速變換的時代中,人們將意識到黑客精神的重要性。

被稱作硅谷創業教父的Y Combinator投資公司聯合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說,他挑選有潛力的公司的方式非常簡單——關注那些黑客。在《黑客與畫家》這本書中,他進一步解釋到,與畫家這個職業一樣,黑客是一種充滿創意和探索精神的職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