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把“堅持”這件事本身變成一種習慣

有一個道理,年少時不懂,到中年時,你一定要懂,那就是我們一定要相信堅持的力量,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你願意堅持到底,一定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本書中,作者古川武士提出了一個新穎的觀點:我們一般是把“堅持做某一件事情”養成習慣的,但如果把“堅持”這件事本身也變成一種習慣,那麼,我們無論什麼習慣都是可以培養的。

比如,你要去健身,減肥,戒菸或者讀書,這些習慣各不相同,但培養習慣的方法其實是相通的。

習慣,是把重複的行動變成自動化的一種過程。習慣養成後,就不再依賴意志力,我們可以把自己想要堅持的事情變成像每天刷牙那般的輕鬆。

那麼,我們要如何做到把堅持當成一個習慣來培養呢?

其實所有的習慣在堅持不下去的過程中,都是有規律的,它存在著一種阻力,這種阻礙堅持的力量叫做“習慣引力”。所謂習慣引力是指,當身體處在固定的狀態時,往往感受比較舒適,而發生變化就會覺得是一種威脅。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把“堅持”這件事本身變成一種習慣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指出,培養一個習慣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分別是身體的反抗期、不穩定期以及倦怠期。我們需要在不同的階段掌握不同的方法,就可以克服培養習慣中遇到的阻力,從而培養一個新的習慣。

一、克服反抗期:儘量減少身體的反抗,同時簡單記錄培養習慣的過程。

所謂反抗期,其實就是說在剛剛開始培養一個習慣的時候,我們自己還沒有形成這種無意識自動化的行為,需要身體開始變化去有意識做這件事的時候,身體就會有阻力,產生的“習慣引力”天然地會抑制這種改變。

比如你過去養成了每天晚上看電視的習慣,現在你要每天晚上讀書,你的身體一開始就不習慣,你讀書的時候就心裡癢癢的,很想去看電視,像這樣的感受就是在第一個階段,身體不適應就是一個反抗期,培養任何一個習慣都會有這麼一個反抗期的階段。

據統計,發現高達42%的人在反抗期就放棄了,也就是大多數人都沒能堅持一個星期,因為身體的反抗就將這個習慣夭折了,然後還會認為無法堅持是自己意志力不足的原因。其實不是你的意志力不足,而是你沒有找到好的方法。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減少身體的反抗?

首先,我們要從一個很小的目標做起,要讓改變的行為對身體的影響儘量減小。換句話說堅持下去比堅持的質量更重要,也就是我們每天只要堅持做一點點就行。

比如,我們要培養讀書的習慣,就不要剛開始說每天讀完20頁,我們可以每天讀完50個字,要培養健身習慣不是每天跑步10圈,而是每天跑100米,我們需要先讓自己的身體很輕鬆地適應這個過程。

其次,我們要把培養習慣的過程刻意地記錄下來。比如每天讀完多少本書,我們要記錄下來,因為它能消除我們“隨意”的感覺,客觀的掌握事實。

在身體反抗期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很容易有意無意地就回到了過去的狀態,而記錄其實是調動理性的力量,讓你和身體的這個習慣引力更有效地做鬥爭。

比如你要減肥,你不記錄就意識不到自己晚上可能看電視就多吃了很多高熱量的東西。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把“堅持”這件事本身變成一種習慣

二、克服不穩定期:把習慣行為模式化,同時提前設定例外規則,以及獎懲機制。

度過身體反抗期之後,身體慢慢就接受了這個新習慣了。接下來,我們就要提高習慣培養的強度。

當習慣訓練強度變大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被各種各樣的事情打斷,從而導致半途而廢,令習慣沒法養成。那麼,我們需要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要讓行為模式化,也就是把想要培養的習慣儘可能弄成固定的模式。

比如我們把讀書固定在每天晚上8點或者是固定在咖啡廳的時候去讀,這樣時間固定、行為固定、地點固定並認真執行,比較容易培養一個穩定的節奏感,而且一到了某個時間點或者某個場景,我們的身體立刻會提醒自己採取這個行動。

其次,我們需要提前設置例外規則,讓計劃保持彈性。

比如,我們計劃晚上八點讀書,但是有一天我們工作要加班到八點,或者那天我們身體不舒服,我們可以先假設可能發生的例外狀況,也就能提前考慮好應對措施。比如我們可以提前想好,如果晚上加班了,就可以在路上聽一本書來代替讀書。

最後,我們需要引入獎懲機制,來進一步穩定習慣養成的系統。

因為習慣養成的強度加大了,所以如果我們實現了連續七天讀完兩本書的目標,我們就給自己買個小禮物,或者去吃一頓大餐,算作給自己的獎勵;如果沒做到,我們要給自己一個懲罰,比如罰自己做30個俯臥撐或者去跑步等等。

如果我們能夠用這三種方法順利地渡過習慣的不穩定期,就已經超過了80%的人,那麼我們離曙光就已經很近了。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把“堅持”這件事本身變成一種習慣

三、克服倦怠期:增加變化,讓習慣的過程有新鮮感,計劃挑戰新的目標習慣。

當我們渡過身體反抗期和不穩定期後,就進入了習慣養成的最後一個階段,倦怠期,在這個階段我們逐漸會對已經形成習慣的行為有一種厭煩感。

比如,我們每天的跑步已經堅持了一個月了,眼看就要培養成習慣了,但是突然失去了熱情和動力,最後突然放棄了,這個階段放棄是最可惜的,可以說是 “行百里者半九十”,那麼,我們要如何應對倦怠期呢?

首先,我們需要在習慣中增加一些變化。一個習慣堅持久了,我們需要避免了一成不變的狀況,在現有的習慣上加入新的行動、花樣,這是習慣培養在最後階段成功的關鍵。

比如,每天堅持跑步,在倦怠期我們可以換換路線,或者是一邊聽音樂一邊跑步,或者是買一雙自己喜歡的跑鞋等等,這樣可以讓跑步不至於變得很枯燥。

其次,我們需要開始計劃下一個習慣。

其實進入倦怠期,我們的習慣馬上就要養成了。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建議我們可以把它設計成玩遊戲打怪升級一樣,我們的第一關很快就要通關了,馬上要進入下一關,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接下來需要培養一個新的習慣,不過只有將現在這個習慣堅持下去,我們才能夠挑戰下一個習慣。這樣我們可以一方面準備新習慣,一方面提高自己堅持目前習慣的動力,這樣培養習慣的成功率就要高得多。

如果我們能夠掌握培養一個習慣的三個階段的方法,其實培養一個新的習慣,就不會覺得那麼難了。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把“堅持”這件事本身變成一種習慣

最後,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提醒大家三個注意的事項。

第一,就是不要同時培養多個習慣。

第二,習慣的行動規則是越簡單越好,你可以把一個複雜的習慣拆成一些簡單的習慣來培養。

最後,不要太在意結果,而是需要注重自己培養各個階段的節奏。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告訴我們,正確的答案來自正確的過程,我們只要把過程都做好了,每個節奏都掌握對了,最後的結果自然是會好的。

最後,希望大家都可以通過掌握習慣養成的方法來培養自己的習慣。

當生活變得自律,我們會發現,人生處處有驚喜,一路荊棘,一路花開。

只要你願意,你的堅持終將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