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有座靈秀之山,高僅71米,卻是皖北地區最大的開放式4A景區


說起張公山,可能有人會想到武漢,殊不知在蚌埠也有一個張公山,其景色秀麗,山水相映,松柏蒼翠,是皖北地區最大的的開放式4A景區,在珠城近代人文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承載著當代珠城人太多美好的記憶。

張公山公園佔地110.6公頃,始建於1973年,工程為期10年,直至1983年才向民眾開放。作為蚌埠市地區最大的開放式公園,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也是外來遊客到達蚌埠首選的景點之一。

張公山是塗山山脈的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明朝有一張姓將軍,曾隨著朱元璋南征北戰,晚年解甲歸田,隱居此山。由於其常常出資濟貧,深受當地人的愛戴,故百姓尊稱其為張公,此山也因此而得名為張公山。1973年,當地政府決定將此山及周圍湖泊開闢為公園。

張公山景區由張公山、張公湖、張公島、望淮塔、緣中緣影視城等組成。山中有休閒咖啡廳、濱湖會所、半山茶社、臨湖長廊、桂花園、姊妹橋、岩石園、動物園、特色拱橋、照壁等景點。尤其是山頂望淮塔,站於其上,可以一覽蚌埠自然風光。

早在清朝時期,張公山頂就建有寺廟,每年還有一次初春廟會。該廟原名“寺山廟”,後改名“中嶽廟”,又改為“觀音廟”。由於廟的基礎南高北窪,廟門朝北,當地百姓又稱之為“倒座觀音廟”。民國27年日軍侵佔蚌埠後,寺山廟遭到徹底毀壞。1973年建園時修復,更名為望淮塔,塔身高35.33米,七層八角,是蚌埠市著名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登塔可鳥瞰珠城全貌,觀淮河兩岸風景。


蚌埠市由於處在南北分界線上,四季分明,冬暖夏涼,也造就了張公山特殊的地理風景,園中常年遊人不斷。老人們,總在清晨或傍晚到園中散步鍛鍊,孩童們更是流連忘返。2009年,張公山公園被國家旅遊局授予了4A級景區的稱號。2012年,當地政府又對該園進行了升級改造,增設了更多旅遊觀賞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