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在大連

有一條路可以滿足你的多種休閒訴求

徒步自駕美拍慢跑

無論是日常健身

還是旅遊觀光

一切皆有可能

這條路就是大連人熟知的濱海路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地理名片

濱海路,全長30.9公里,分為東、中、西三段。東起海之韻廣場,西至星海廣場,沿途的景區有“北大橋”、“燕窩嶺”、“秀月蜂”等。道路一側是山,連綿起伏,樹木蓊鬱,一側是海,水天相接,茫茫一片,四季皆有勝景。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規劃建設開始

濱海路已經悄然陪伴大連市民

三十多個年頭

但有關濱海路的來歷故事

你們知道嗎?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簡易戰備公路

是濱海路的雛形

改革開放以後,到大連來旅遊的各地遊客越來越多,但早期大連的旅遊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較差。旅遊資源豐富的大連南部海濱,交通十分不便。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和平廣場至星海會展中心一帶在當時還是大片的鹽田,從南大亭(今星海國寶)至大山溝山(今北大橋西側)一線只有一條簡易的軍用土路。這條路從南海頭(今星海國寶)到傅家莊的路段是日軍佔領大連時期修築的,從傅家莊至東盤道山(今北大橋西側)之間的路段是蘇軍駐紮旅大時留下的簡易公路,由於路況太差,不適合行車。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文革”期間,出於戰備需要,旅大市以傅家莊至東盤道山(今北大橋西側)之間的簡易公路為基礎修建了一條戰備公路,並命名為“海防路”。傅家莊東西兩側的這兩條路,就成為了日後濱海路的雛形。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城市總體規劃”

首現旅遊概念

1978年,大連市開始著手編制“文革”之後的第一次城市總體規劃,經過大量調查和多次的專家討論、評議之後,幾經補充修改的《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於1982年10月29日通過大連市人大常委會規劃審查並原則同意。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這次總體規劃將大連的城市性質定義為“港口、工業、旅遊”城市,規劃中首次提出“旅遊城市”概念。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為了能儘快開發大連旅遊資源,提升大連旅遊檔次,“城市總體規劃”中對大連南部濱海風景區作出重點建設規劃,提出:西起淩水河口,南至老尖溝的總長30公里的海岸線範圍內,要充分發揮和利用水體、島嶼、山巒、植被等自然景觀和具有學術價值的地質景觀。

要因地制宜地建設棒棰島、石槽、老虎灘、燕窩嶺、秀月潭、傅家莊、金沙灘、觀海洞、白雲山、星海灣、水族館和黑石礁等12處景區,並計劃在陸地上從南大亭至棒棰島之間建成柏油公路,以方便遊覽班車在各海濱風景區之間通行,這條路就是今天的濱海路。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鄧小平同志親自過問

解決濱海路中段通車難題

濱海路的建設是從南大亭至傅家莊間的道路拓寬和攤鋪柏油路面開始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段公路改造完成之後,來此遊覽的市民和遊客就絡繹不絕,這使得大連市有關方面看到了這條公路在旅遊上的潛在價值。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1983年,濱海路工程被正式確定為大連市興建的四大工程之一,其規劃為東起棒棰島,西至黑石礁。整個工程分為西中東三段,三段的節點分別為傅家莊的八一路和老虎灘的解放路。其中,從傅家莊八一路至老虎灘解放路間是濱海路的中段,這一段的建設因為有海防路的基礎,工程進展十分順利。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不過,濱海路中段工程在東盤道山東側(今北大橋西側)停止了腳步。按照規劃,濱海路中段工程要穿過嶺甲灣山和半拉山之間的谷地(今虎雕廣場),而這裡是軍事管理區,有關方面不同意建設。

濱海路只得修到了艦艇學院的南門口,遊覽車輛需要穿過艦艇學院的校區才能回到解放路上,這給遊覽濱海路的遊客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最終,還是鄧小平親自過問解決了這一難題,部隊同意開放軍事管理區,讓濱海路繼續向東穿過嶺甲灣山和半拉山之間的谷地(今虎雕廣場),一直通到解放路。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北大橋”

得名於城市友誼

東盤道山和嶺甲灣山之間的深溝又給施工帶來了障礙,由於山溝較深坡度大,這裡不能直接修路,因此大連市決定在這裡建一座橋。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大橋1984年4月5日奠基,1984年5月1日正式破土動工,同年11月吊裝,次年8月12日合龍。

在大橋建設的過程中,有關這座橋應該取一個什麼名字一直是大連市領導思考的問題,後來之所以定下叫北大橋,是與大連第一個海外友好城市日本北九州市有關。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1982年,在兩市結成友好城市3週年之際,北九州市仿照大連老虎灘附近的一座亭子,在北九州市的水源地附近建起了一座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琉璃瓦亭子。為紀念兩市的友好情誼,日方從北九州和大連兩座城市的名字中各取一個字,給該亭起名為“大北亭”。

為了回應北九州市的友好之舉,大連市決定將正在修建的濱海路中段大橋命名為“北大橋”。1987年的“五一”,經過3年的建設,全長230米的北大橋終於落成通車。從此,濱海路中段上又增添了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大連 濱海路的前世今生.....

航拍大連濱海路 攝影 王兆勝

1997年,老虎灘經棒棰島至寺兒溝的濱海路東段建成,至此濱海路全線貫通。這條路也成為了大連旅遊的一張靚麗名片。

來源 | 大連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