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睡覺時身體會突然“抖一下”?

有時自己睡著沒多久,感覺身體會騰空猛然墜落的感覺。很多人都說這是身體在長個兒、有點缺鈣,或是“大腦擔心你睡著睡著就不行了,想測試一下身體是否還活著,所以動彈一下”。那睡覺時身體突然“抖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睡覺時突然抖一下是怎麼了?

關於睡覺時身體抖一下的現象,網上說法也是五花八門:身體在長個兒?缺鈣?神經系統向你發送了一條抖動彈窗?癲癇的徵兆?大腦擔心你睡著睡著就不行了,想試一下身體還活著?

除了缺鈣這個說法稍微有一點關係,其他說法都不靠譜。當身體中的血鈣低時,確實會導致肌肉、神經興奮性亢進,從而引起痙攣抽搐。缺鈣引起的抖動一般較頻繁,有時會伴有肌肉、關節的疼痛感。但睡覺時偶爾抖一下跟缺鈣沒多大關係。

其實,真相是:睡覺時突然抽搐是臨睡肌抽躍症。

什麼是臨睡肌抽躍症?

臨睡肌抽躍症是一種無意識的肌肉顫搐,表現為剛入睡時身體猛然一抖,而且通常會伴隨著一種跌落或踏空的感覺,類似觸電一樣的動作。

這種偶爾發生的抖動是在人處於睡眠週期中的“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也是通常所說的做夢時間。

其實,睡覺時偶爾抖一下,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表現。類似平時打嗝、眼皮跳、身體疲勞或精神緊張時出現的肌肉抽動等,如果平時身體健康,不必過於擔心。不過頻繁抖還伴有頭疼頭暈,那就要去看醫生啦!

為什麼會發生臨睡肌抽躍症?

對於發生臨睡肌抽躍症的原因,也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最常見的就是過於疲憊,生活壓力過重,長時間加班,睡眠質量不好等,容易引起精神緊張。而體內缺鈣引起臨睡肌抽躍症,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學生以及發育期的小孩子身上,當體內的血鈣含量低的時候,會導致肌肉、神經興奮性亢進,從而引起痙攣抽搐。家長們注意可以讓孩子多攝入高鈣食物,增加戶外活動。

此外,腦部疾病也是可能的原因。如果睡覺時頻頻出現身體突然抖一下的現象,清醒時忽然會有頭痛、頭暈噁心等症狀,這意味著有可能大腦出現了問題,如腫瘤、腦退化性疾病、腦中風後遺症、腦外傷後遺症等。這個時候大腦似乎在發出信號,告訴你身體健康已經亮紅燈了,這個時候一定要去醫院檢查。

小科普

如何預防臨睡肌抽躍症?

1.規律作息,保持活力

生活作息要規律,成年人需要7-8小時的睡眠,如果沒辦法睡足7個小時,可以午間補充小睡。

2.限制咖啡因的攝入

過量攝入咖啡因會造成神經過敏、焦慮失調。健康的成人每天攝入咖啡因的量要低於400毫克,每天不要超過3杯咖啡。

3.適度伸展拉伸,釋放疲憊

臨睡前半小時,可以做一些輕柔伸展或舒緩瑜伽動作,拉伸腓腸肌、足部肌肉,緩解肌肉的緊張,能夠減少臨睡肌抽躍症的發生。

4.藉助音樂,增添樂趣

歡快、愉悅的音樂能夠讓疲憊的身心增添不少樂趣,睡前聽一些輕音樂還能幫助提高睡眠質量。

5.正確睡姿,舒展身體

儘量避免趴著睡、蜷著睡,否則會使胸腔被直接壓迫,心臟、肺部容易出現不適感,當胸悶、呼吸不順暢時會引發臨睡肌抽躍症。正確的睡姿可以有效減少臨睡肌抽躍症的發生,一般情況下,多數人以右側臥位為宜。

全媒體記者 劉召 實習生 遊卓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