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七品芝麻官》,非常經典,出現了多少明清官場現實?


豫劇《七品芝麻官》,非常經典,出現了多少明清官場現實?


豫劇是全國最大的地方劇種,受眾人群並不僅僅在河南省,安徽、山東、河北等周邊省份,也有豫劇的分佈。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豫劇電影曾經十分繁榮,例如《秦香蓮》《下陳州》《打金枝》等等。其中,《七品芝麻官》屬於非常經典的豫劇電影。雖然這個戲曲故事是虛構的,並不符合歷史,但反映了明清官場很多現實情況。今天,我們就從戲曲文化中,聊聊明清官場的一系列現實。


豫劇《七品芝麻官》,非常經典,出現了多少明清官場現實?


《七品芝麻官》的主角是北直隸保定府清苑縣的七品知縣唐成,北直隸就是現在的河北省。當時,省會在保定,而不是石家莊,保定府確實下轄了清苑縣。唐成是嘉靖朝的科舉進士,原本被吏部任命為知州,由於沒有錢孝敬內閣首輔嚴嵩,被降為七品知縣。這一點符合歷史原型,嘉靖皇帝一心煉丹問道,大部分朝政都交給了嚴嵩、嚴世蕃父子。

唐成到任以後,縣衙中的差役詢問:“太爺,先去何府拜客?”這一點非常符合明清時期的官場情況,尤其是北直隸和江南地區。京城中的很多權貴在北直隸地區都有大量的產業和耕地,關係非常複雜。江南地區則是文風極盛,經常出現六部九卿級別的高官。因為,在北直隸和江南地區為官,需要非常小心,權貴實在太多。保定府作為省會,一個七品知縣確實算不上什麼,因此,衙役們才會詢問去哪拜客。


豫劇《七品芝麻官》,非常經典,出現了多少明清官場現實?


在明清時期,官員們的手裡都有一本小冊子,記錄著整個轄區權貴的名字,以及權貴們之間的關係。後任接班以後,一般會花錢從前任手裡買下這本小冊子。很明顯,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唐成並沒有買下這本小冊子,對全縣的權貴情況並不瞭解。案發以後,唐成沒有立刻接下狀紙,畢竟自己僅僅是七品知縣,對方是侯爵的遺孀,而且還是嚴嵩的妹妹(虛構人物)。

從劇情情況來看,那位嚴氏誥命,屬於勳貴集團,同時在文官集團又有很深的勢力。唐成看了狀紙以後,慫恿林秀英前往按院告狀。在保定府,出現了5位高官,這些官員的官職並沒有完全出現,大體上可以推測為: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分守道、知府。因為戲曲中的五臺大人自稱為“本院。”在明清時期,巡撫一般掛著都察院右都御史或者禮部侍郎頭銜,自稱“本院”沒有任何問題。順便講一下,李斯忠老師在劇中扮演了五臺大人,作者第一次看的時候,還在想怎麼有包青天的韻味。


豫劇《七品芝麻官》,非常經典,出現了多少明清官場現實?


至於劇中的東司大人和西司大人,基本上能夠對應布政使和按察使,因為,這兩位官員一般確實坐在巡撫的左右,屬於全省的二把手和三把手。布政使被稱為蕃臺大人,按察使則被稱為臬臺大人。唐成拜見諸位高官以後,表示案情重大,自己官卑職小無法管理,遭到了頂頭上司的訓斥。五臺大人表示:“勢力再大,難道不要王法了麼?真乃無用。”這句話對唐知縣的仕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吏部選拔官員的時候,基本上是根據上級對下級的考評確定的。

幾位高官對唐成的考評,肯定好不到哪去。但是,當被告、原告雙方到場,並且亮出背後的底牌以後,連五臺大人都感覺惹不起。在劇中,李斯忠老師唱到:“看罷薦貼走魂靈,毛骨悚然懷抱冰。一家在朝拜閣老,一家在朝是定國公。這官司若是問錯了,丟官是小滅門庭。”嚴氏誥命屬於侯爵遺孀,背後則是內閣首輔嚴嵩。林秀英雖然不起眼,但擁有定國公府的支持。


豫劇《七品芝麻官》,非常經典,出現了多少明清官場現實?


內閣自不必說,定國公屬於明朝公爵之一,屬於勳貴集團的第一梯隊。雖然勳貴集團不會輕易招惹文官集團,定國公的勢力不如嚴嵩。但畢竟都是“神仙打架,”各地官員根本不管介入。就連自稱“本院”的五臺大人,想辦法把案件推給了東司。東司大人的形象很經典,屬於那種不願惹事擔責、情願熬資格的老官僚。東司把案件丟給了西司,然後裝病逃跑。西司大人有點酷吏的味道,面對這樣的案件,西司準備甩鍋給分守道。萬萬沒想到,分守道已經提前逃跑,西司只能把案件越級交給了知府。

注意官員之間的稱呼,知府、唐成等人,稱呼五臺大人、東司、西司為“老大人。”這一點也是符合官場規矩的,因為這幾位比他們的官職高得多。在明清時期,遇到比自己官職高得多的官員,確實要稱呼一聲“老大人。”哪怕對方比自己還年齡,但官位比自己高。至於唐知縣稱呼知府,則僅僅喊了一聲“大人。”因為,雙方的官職沒有那麼懸殊。


豫劇《七品芝麻官》,非常經典,出現了多少明清官場現實?


案件轉了一個大圈,最後還是落到了唐成的手裡。嚴氏誥命非常的狂傲,稱呼唐成的縣衙為“小廟。”結果,卻栽倒了七品知縣的手裡。這個故事是虛構的,反映了百姓們對清官的愛戴和渴望。從另一方面,反映了明清時期一系列的官場真實情況。認真的說,很多戲曲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是都反映了各個朝代的現實生活和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也許大家注意到了一個細節,戲曲基本上都是花好月圓的結局。在各種清官戲曲中國,則是清官戰勝了權貴,然後百姓萬名稱頌等等。

在這方面,崑曲的表現手法更加寫實。例如崑曲《桃花扇》,以南明政權垮臺、侯方域和李香君雙雙遁入空門為結局。孔尚任在創造《桃花扇》的時候,採用了這樣的收尾:“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過風流覺,把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