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困的時候,那些"不本分"敢"胡來"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親,請關注我,讓我們牽起手,一起行走,一起感悟,一起直麵人生,一起接近智慧……

窮困的時候,那些

人的一生,可能都有窮困的時候。

窮困的時候,該怎麼改變自己的境況呢?

最近,我作為作家,到我縣一些鄉村採訪一些優秀村幹部和致富能手,對這個問題有了很深的認識。讓我來分享一下我的體會吧。

首先,讓我來敘述幾位優秀村幹部和致富能手的故事吧。

我們澠池縣段村鄉一個小山村的張姓村支書,童年和少年時代飽受窮困之苦,也親眼目睹鄉親們的極度窮困。後來他外出當兵,復員後回到山村當了村幹部,發誓要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山村交通不便,土地瘠薄,致富的門路並不多。當地產一種牛心柿子,個大,糖多,做成的牛心柿餅綿軟甘甜,放入水中攪拌,可成糖漿,清朝時曾上貢朝廷。張支書決定在牛心柿子上做文章。老祖宗留下的牛心柿樹數量少,品種老化,產量有限。張支書經過多方考察決定在全村大面積種植品種牛心柿。這個決定一開始老百姓並不認可,響應的人極少。因為這裡自古有一種說法,叫作"柿樹不成林",是說柿子樹不宜成片種植,大面積種植柿子樹,村民覺得那是"胡來"。張支書不信這個邪,他自己率先種植50畝品種牛心柿子,幾年後柿子樹掛果,收穫很大,做成牛心柿餅,狠賺了一大筆。鄉親們這才開始跟隨他種植。許多村民都致富了。後來,他又"胡來",把山上的野生連翹挖出,大面積種植,生產的連翹果實特別大,市場前景廣闊。幾十年來,張支書不僅自己致富了,還帶領全村很多村民奔上了小康。

窮困的時候,那些

還有一個例子。

我們澠池縣天池鎮的一個貧困村的趙姓村支書,帶領村民依靠"兩椒(辣椒花椒)一藥(血參)"成功脫貧。他給我講了一件事。當初,他也很貧窮,為了致富,開始種植辣椒。傳統辣椒產量低,收益小。有一次,一家農科單位向他推薦了一個辣椒新品種,辣椒可以無限生長,產量遠遠大於以往的辣椒品種。但是這種辣椒苗成本很高,一棵兩毛,一畝地僅僅苗種就需要投入600元。而傳統辣椒苗種每畝地僅僅需幾十元。村裡沒有村民敢種植,怕賠,覺得還是本分點保險。但是趙支書敢於"胡來",大膽種植了幾十畝新品種辣椒,結果,到秋季他的新品種辣椒豐收,果然產量遠遠高於以往的品種,他每畝地賺錢比別的村民多許多。多年來,他就是不本分,敢"胡來",自己富了,也帶領不少村民致富了。

還有,同樣是這個村,有一個李姓村民,是這個村的致富能手。李哥當年也是普通村民,依靠種地過著不飢不飽的生活。但是,他不像許多村民一樣"本分",老老實實種莊稼。他開始買母雞孵小雞,搞起了蛋雞養殖。摸索的過程中走了很多彎路,摔了很多跟頭,被許多村人恥笑。但是他不斷總結,不斷摸索,逐漸成了養雞能手。今年豬肉漲價,雞蛋等豬肉替代品也漲價,他養了一萬隻蛋雞,每天可以生產八千隻雞蛋,每天的純收益都在兩三千元以上!

窮困的時候,那些

看,張支書,趙支書和李姓村民,當初都很貧窮,但是都不"本分",敢"胡來",後來,他們都富了。

而村裡一些看起來本本分分種地的村民,從來不"胡來"的村民,現在仍然過著貧窮的生活,有的甚至成為村子裡的扶貧對象。

由此可見,人在窮困的時候,不能"本分",要敢於"胡來",才可能改變自己的境況。

道理其實也不深奧:本來就窮困,本分、按部就班地過日子,相當於認可貧窮,固守貧窮;而不"本分",敢於"胡來",則是不滿現狀,"窮則思變",在"胡來"、折騰中往往會逐漸摸索到某種致富途徑,從而擺脫貧窮。

我想,致富是這樣,幹別的事業也是這樣啊。

你看,多少領域的領軍人物,比如馬雲、張一鳴、袁隆平、任正非等等,他們的身上,似乎都有一樣的"不本分"、敢"胡來"的精神啊。

過分的安分守己,有時就等於認命,等於窩囊。

如果你不滿足於做一個平庸平凡的人,那麼,身在貧窮或困窘的境況時,切記不可過於本分老實,過於安分守己哦,敢想,敢"胡來",敢"折騰",才可能有大出息啊。

窮困的時候,那些

歡迎欣賞,有評必復!

文中圖片來源於今日頭條免費正版圖片。

賀點松,語文高級教師,作家,已發表作品1000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