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高考669分進中科大,90後天才駕馭石墨烯,登Nature年度榜首

世界幾乎所有科學家,一旦有重要成果,就會通過國際科學週刊《Nature》對外發表,顏寧、楊振寧等科學家都曾經向《自然》投過稿,該期刊的含金量不言而喻。《自然》雜誌,在1869年創刊於英國,其創刊的宗旨是:

“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儘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

就是這麼權威的學術期刊,卻極為看重中國一位1996年出生的男孩,到底這個男孩發現了什麼,能夠獲得如此權威期刊的青睞?

14歲高考669分進中科大,90後天才駕馭石墨烯,登Nature年度榜首

這個男孩的名字叫曹原。

2007年到深圳耀華實驗學校讀書的曹原,只花費了三年的時間便讀完小學六年級、初中和高中的課程。並且在2010年,14歲的曹原以669分的高考理科成績,輕鬆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如今已經成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而這華麗轉身的背後,也與曹原發現的重大科技成果相關。

曹原以兩篇關於石墨烯材料的重磅論文獲獎,在論文中曹原指出:“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

這一重大發現,為全世界的超導研究帶來了新思路,也為全新電學性能的探索和工程化提供了良好理論基礎,甚至開闢了凝聚態物理學的一塊新領域。因此論文剛公佈,便轟動國際學術界,引起無數科學家積極踴躍地展開了這方面的探索研究。

14歲高考669分進中科大,90後天才駕馭石墨烯,登Nature年度榜首

通俗一點來講:就是曹原和他的團隊,在魔角扭曲的雙層石墨烯中發現了新的電子態,可以比較簡單地實現絕緣體到超導體的轉變,打開了非常規超導體研究的大門。他們發現:扭曲的雙層石墨烯會產生兩種全新的電子態。一種電子態是絕緣體態,來源於電子之間的強排斥作用;而另一種是超導態,來源於電子之間的強吸引作用而產生零電阻

曹原的研究團隊發現:當旋轉角度小到魔角(也就是1.05度)時,扭曲的雙層石墨烯中垂直堆疊的原子區域會形成窄電子能帶,電子相互作用效應增強,從而產生非導電的絕緣態。而在絕緣態情況下加入少量電荷載流子,就可以成功轉變為超導態。

就是這項研究成果,在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發佈的“2018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讓曹原成為了榜首,被《自然》雜誌稱為“石墨烯駕馭者”的“天才少年”。而且2018年的封面圖片明顯指向曹原的成果,封面上出現宛如石墨烯的碳環結構和“魔角”。很顯然,在《自然》看來,曹原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14歲高考669分進中科大,90後天才駕馭石墨烯,登Nature年度榜首

物理界認為,曹原的成果,解開了困擾世界物理學家107年的難題,取得了石墨烯超導領域的重大突破。而《物理世界》雜誌則認為,這一成果,開創了“轉角電子學”這一全新領域。

據2019年1月出版的《自然》新聞表示,至少有三個團隊已重複出他們研究的部分或全部結果。業界普遍認為,曹原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推開了一扇全新的窗口,有可能徹底革新諸多現代技術領域。

《自然》的文章說:“麻省理工團隊的文章發表後,出現了幾十篇理論論文,都蘊含了一條關鍵信息:‘這個體系可能包含了各種驚喜,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麼科學界會為之瘋狂,而權威期刊能夠如此青睞曹原,就是這麼一個90後男孩,讓世界再次對中國人刮目相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