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被崇禎磔殺的深層原因,將袁案定成死案,藉此打擊東林黨

本文節選自《大明權力場》 出版機構:臺海出版社

崇禎元年(1628年),袁崇煥入京的時候曾經跟內閣閣臣錢龍錫、兵部尚書王洽商討過此事。錢龍錫、王洽皆不同意議和,關鍵是議和跟明王朝的對外政策不符。若非最高統治者做出此決定,其他大臣皆不敢提及此事。

袁崇煥被崇禎磔殺的深層原因,將袁案定成死案,藉此打擊東林黨

內閣閣臣 錢龍錫

但袁崇煥顯然對此很熱衷。他清楚地看到以明王朝當時的實力根本不可能戰勝後金,唯一的出路就是議和。所以在努爾哈赤逝世的時候,他便派喇嘛去弔唁,跟皇太極商討議和的事情。但他自己又做不了主,所以一直在跟皇太極打太極。他希望在讓崇禎不知道的情況下,能夠以他邊帥的身份跟皇太極達成私下裡的議和。崇禎二年(1629年)六月,袁崇煥去雙島殺了皮島總兵毛文龍,也正是給私下裡議和掃清障礙。因為毛文龍手下的東江軍時常騷擾後金。但皇太極需要的是堂堂正正的議和。他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通過貿易獲取所需要的物資。

剛果花園認為,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對袁崇煥議和的誠意產生了懷疑。他想帶兵繞過袁崇煥來到北京城下,將議和的意思直接告訴崇禎皇帝。

這個時候後金境內的饑荒已經由不得皇太極繼續拖延下去了。他急需議和成功,這樣好用後金境內的人參、貂皮、東珠來換取糧食、布匹。

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份,皇太極率領7萬大軍越過喜峰口向遵化殺來.十一月十七日,皇太極的大軍抵達北京城郊牧馬場。此時朝廷亂成一鍋粥,從內閣到兵部拿不出任何有效的應對措施。朱由檢在那裡不停地罵。當皇太極的大軍抵達京城牧馬場的時候,朝廷還以為他的大軍在遵化。大同總兵滿桂在沒有接到兵部調兵函的情況下,自行帶兵進京勤王。

袁崇煥被崇禎磔殺的深層原因,將袁案定成死案,藉此打擊東林黨

己巳之變

很快各路勤王之師向京城奔來。據高原神鷹考證,十一月二十日,大同總兵滿桂、宣府總兵侯世祿在德勝門擊退後金軍的進攻。王承胤部不戰而退。袁崇煥、祖大壽帶領關寧軍稍戰且退,將他們後面沙窩門前充當預備隊的京營暴露給了後金軍隊。京營士兵在遊擊劉應國、羅景榮,千總竇浚三位將軍的率領下正面迎擊後金軍,一直追擊到運河,殺敵千餘,自己損失數百人。

至此,京城保衛戰結束。二十二日,皇太極讓被俘虜的王姓太監送議和書進城給崇禎,眼見遞進去的議和書了無音信。十二月初一,皇太極率大軍開拔,在京畿附近又劫掠了一些物資。

京城保衛戰後,崇禎知道是由於袁崇煥在底下瞎議和導致皇太極入關。王者不臣認為,袁崇煥既然想議和,所以不可能跟後金死戰。所以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袁崇煥在薊鎮放跑了皇太極。基於這些因素,朱由檢便將袁崇煥下獄。由於袁崇煥在議和的事情上跟內閣錢龍錫和兵部尚書王洽商量過,所以,此事最終還牽扯到在朝的東林黨人。而對於皇太極來說,他還是過於理想化。他簡單地認為帶書信給崇禎皇帝會促成和議。他也簡單地認為帶兵入關能夠逼和。但是,他不知道即使打入北京城綁了崇禎皇帝,大明朝廷在南京另立個皇帝也不一定會議和。這一點在洪武憲法裡已經明確了的,包括皇帝在內,沒人敢提出議和,即便他們想議和。

崇禎二年(1629年)的這場皇太極入關事件被稱作“己巳之變”。這可以看作崇禎元年黨爭的延續,因為這一突發事件最終摧垮了東林黨內閣。

“己巳之變”對於非東林黨人來說,或者對於“後閹黨”成員來說無疑是個機會。錦衣衛在獄中拿到了袁崇煥的供詞。袁崇煥說,關於殺毛文龍和議和等事情曾經跟內閣閣臣錢龍錫、兵部尚書王洽商量過。袁崇煥以為抬出這兩個人可以解救自己,但殊不知,不僅沒能解救自己,反而害了自己。接著,御史高捷、史範相繼以袁崇煥的事情彈劾錢龍錫、王洽,結果錢龍錫被迫致仕,王洽被下獄。

後閹黨分子除掉了錢龍錫與王洽,但內閣還有首輔韓爌、次輔李標。接著,閹黨分子又繼續發動對韓爌的攻擊,將袁崇煥殺毛文龍的事情往韓爌身上攀扯。韓爌自從再次入閣以來,毫無建樹,不能設一策,不能撥一人,坐視成敗。他已經感到時事不可為,便主動辭去職務。韓爌既走,李標接任首輔。閹黨分子接著又彈劾李標。李標走後,周延儒成為首輔。這樣,從崇禎元年(1628年)冬天的這場黨爭一直到崇禎三年(1630年)基本穩定下來。這場黨爭主要原因是東林黨在會推中應對失策,但深層原因還是朱由檢在執政開始發現了這個黨派的一些問題,那就是東林黨出身的官員不合用,只會空談,在面對“己巳之變”這樣的突發事件毫無對策。這個時候,朱由檢跟朱由校一樣產生了將東林黨人全部罷斥的想法,而“己巳之變”無疑加速了這種想法的實施。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份,皇帝將袁崇煥凌遲處死,錢龍錫被下獄。皇帝固然痛恨袁崇煥私自議和招來了皇太極,但深層原因還是為了給打擊東林黨樹立一種合法性。在這方面袁崇煥似乎跟熊廷弼之死有些類似,但崇禎殘酷地對待袁崇煥也顯示出了這個皇帝偏激的性格。

袁崇煥被崇禎磔殺的深層原因,將袁案定成死案,藉此打擊東林黨

兵部尚書 袁崇煥

崇禎二年(1629年)的“己巳之變”,跟正統十四年(1449年)也先攜明英宗進北京,還有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進犯北京,皆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部落民族在議和不成的情況下,直接率兵來到明王朝的首都,一來直接帶信給皇帝,二來帶有逼和的味道。

當年也先也是通過英宗宦官喜寧來跟北京議和,後來每次議和書信都被于謙阻擋。在這種情況下,也先便攜明英宗前往京城議和。嘉靖年間,蒙古俺答部也是在長期議和無望的情況下,在嚴重的生存危機威脅下才於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進入大明境內劫掠。

現在看來,當天啟皇帝正準備收拾東林黨的時候,如果熊廷弼不讓家人賄賂汪文言,也許他就不會死。同樣看來,當崇禎皇帝正在一步步斥退東林黨的時候,如果袁崇煥不在私下裡跟錢龍錫、王洽密談,或者在錦衣衛審問的時候不交代此事,他大概也不會這麼快慘死。畢竟像楊鎬、王化貞這樣比袁崇煥更失職的文官也是在被關押多年後才死去。如果形勢有好轉,他們不會死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崇禎想罷黜東林內閣的時候,苦於找不到理由,所以便將袁崇煥定成死案。東林人既然跟死案分子有接觸,那麼自然可以憑藉此事打人。關於這一點,黃宗羲有清晰的看法。他在寫給錢龍錫的墓誌銘中寫道:“逆黨之恨公者,以為不殺崇煥,無以殺公。”

無論如何,洪武成例有許多準則是人們要遵守的,尤其是閣臣切勿接近邊臣。

袁崇煥被崇禎磔殺的深層原因,將袁案定成死案,藉此打擊東林黨

明史著作《大明權力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