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張掖這座城,沒有人會問你愛不愛,只有會人問你為什麼愛。七彩的顏色、絢爛的民族、包容的宗教、古老的歷史、奔騰的天馬、少年的英雄,愛上張掖,有很多理由,又似乎,不需要任何理由。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七彩的顏色

張掖地處青藏高原向內蒙古高原過度的地帶,這裡富集了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河流、湖泊、丹霞、溼地、沙藻、戈壁、高山、峽谷等所有世人能夠想象得到的自然景觀,豐富壯美,堪稱世界地貌景觀大觀園。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這個季節的張掖,是多彩的。很多人趕往青海看一片油菜花,然而,張掖扁都口,祁連山下,油菜花開,同樣綻放出張掖的色彩。夏日的草原,離天空很近,離雪山不遠,像極了夢中遠方的模樣。而名譽世界的七彩丹霞,早已成為張掖的名片,成為國內外眾多好“色”之徒的夢想之地。當七彩丹霞遇見熱氣球,更是浪漫了張掖的夏天。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絢爛的民族

張掖最初便是少數民族所居之地,歷史上又是西域進入中原的必經之地,也是強盛王朝實現統一、強大的戰略要衝,各民族在這裡交融,民族文化絢爛多彩。

歷史上,月氏、匈奴、柔然、突厥、党項、吐蕃、蒙古等幾十個民族曾在這裡繁衍生息,匈奴、党項、蒙古等少數民族還曾建立過政權或實施過有效管轄。至今張掖仍有40多個少數民族,其中裕固族是全國獨有的少數民族。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在張掖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穿著裕固族精美服飾的裕固族姑娘,草原上洋溢著的裕固族風情,讓我們很容易便能夠走進裕固族的家園。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包容的宗教

歷史上,張掖是佛教東漸的重要節點,法顯西行、唐僧取經都曾途經此地,並講經說法,留下了大量珍貴的遺存和傳說。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西夏國寺大佛寺,全國僅見的西夏少數民族宗教殿堂,寺內有著國內最大的室內臥佛涅槃像,比小說成書早200年的《西遊記》壁畫。西來寺,始建於隋唐,在時光中毀滅與重建,如今,香火依舊。馬蹄寺石窟群,祁連山北麓,靈松山間的紅砂岩壁之上,洞窟遍佈、佛塔比是,從1600年的風雨中走來,寵辱不驚。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多種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張掖的宗教是包容的,各類宗教在這裡兼容並存,和諧共處。曾經的甘州古城,“半城蘆葦,半城塔影”,直到清代,甘州城內還有包括佛教、道教、伊斯蘭教、拜火教等多種宗教及其寺廟院觀。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古老的歷史

作為一座4000年文明古城,張掖的歷史足夠古老。張掖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生存,早在公元前111年即設郡縣,納入中央政府管理。古老的歷史,為這座城市添了幾分厚重。豐富的歷史遺蹟,也成為我們回望曾經的載體。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神秘的黑水國遺址,蒼涼的駱駝城遺址,如今只剩下斷壁殘垣,固執的佇立,在風沙中訴說著歷史的風雲。立於張掖中心的鎮遠樓,在時光中守護,也見證著這座城的榮辱興衰。夕陽下的隋代木塔,依舊屹立,溫柔的看著過往的行人。站在這些曾在歷史上留下了痕跡的遺存前,那些歷史書上的寥寥數語,也終於,在多年後,真正走進了我的心中。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奔騰的天馬

“胡馬,胡馬,遠放焉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在張掖,天馬是繞不開的情結,而山丹軍馬場,便是這一情結的歸處。山丹馬場位於甘肅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的大馬營草原,毗鄰甘肅、青海兩省,總面積329萬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馬場。這不是普通的馬場,是愛馬之人的朝聖之地。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秦時此處為月氏遊牧地,後被匈奴王渾邪王所佔。公元前121年,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驅逐匈奴,在這裡屯兵牧馬,至清朝均為皇家馬場。1949年9月,山丹馬場由第一野戰軍接管。滄海桑田,世事變遷,隨著軍隊現代化時代的到來,騎兵、軍馬不可避免地淡出戰爭舞臺,山丹軍馬場,卻在歷史的鉅變中,屹立不倒。第二次來到馬山丹馬場,在初見的激動之外,又多了幾分思考。在軍馬退出歷史舞臺的時代,承載著千年的歷史,目前世界最大的山丹軍馬場,該以怎樣的姿態繼續前行。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少年的英雄

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並將其眾合四萬餘人來降。置五屬國以處之。以其地為武威、酒泉郡”;公元前111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徙民以實之”。漢朝先後在河西設立酒泉、武威、敦煌、張掖四郡,自此,河西走廊成為中原地區通往西域的著名通道。而這一切,離不開“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的驃騎將軍霍去病。

霍去病的一生,短暫而輝煌,他生活在漢王朝與匈奴鬥爭最激烈的時代。“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於是,十七歲時,霍去病便隨衛青出征匈奴;十九歲時,少年的驃騎將軍兩徵河西,肅清匈奴,最終讓匈奴唱出了“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位我嫁婦無顏色”的悲歌。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僅僅是張掖的地名,便足以讓人聯想到為抗擊匈奴而生,在戰馬上肆意飛揚的少年將軍。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作者簡介:覺非行記,自由攝影師,旅遊自媒體。

新浪微博:@覺非行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