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時候,南美洲的人在幹什麼?

首席鏟史官


二戰乃是人類歷史上一場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火幾乎燃遍了世界各個角落。戰爭造成全球約1億人的傷亡,財產損失不計其數。而在戰火之中,我們發現地球的一個角落——南美洲,似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安靜而和平,那麼那個時候的南美洲在幹嘛呢?他們的生活,鶯歌燕舞嗎?

其實,南美洲也並不太平。雖然整體上沒有戰火紛飛,但是各種力量暗潮湧動。我們可以來看看。

南美一哥“巴西”——前期做生意,後期積極參戰。

在南美洲,巴西可是一個重量級的國家,他的一舉一動對南美影響深遠。在二戰初期,巴西跟德國關係良好,德國的很多物資,比如煤、鐵礦等資源,很多都從巴西進口,德國25%進口來自巴西。而德國也向巴西出口大量軍火。

德國跟巴西的友好,引起美國的警惕。因而,美國迅速調整與巴西的關係,加強與巴西的友好往來。加大對巴西的援助。這使得巴西開始對德國產生離心力。

為了阻止巴西與美國的交往,德國開始攻擊巴西的商船。擊沉擊毀巴西多艘商船。巴西極為憤怒,所以巴西於1942年8月28日向德國和意大利宣戰。1944年6月30日,26000名巴西遠征軍陸軍部隊加入美軍第五師,投入意大利戰場。成為了南美洲唯一派兵打擊法西斯的國家。而且巴西還積極參加大西洋護航的行動。

南美二哥“阿根廷”,南美六哥“智利”——與納粹德國眉來眼去。

在南美洲,很多國家都在二戰後期,或出於正義,或者迫於美國壓力,對軸心國宣戰。而阿根廷是一個奇葩,他頂住美國壓力,和納粹德國交好,在戰後庇護大量的法西斯分子。

原因是阿根廷人大多數為西班牙的後代,而西班牙是親近德國和意大利的。另外,阿根廷也有很多德國和意大利的後裔。阿根廷總統庇隆也曾在意大利留學。對法西斯政權還是比較崇拜的。反倒是因為馬島的關係,跟英美兩國關係不怎麼好。

智利跟阿根廷差不多,都是西班牙的後裔,都跟德意兩國有扯不清的關係,都在戰後大量庇護法西斯分子,唯一不同的是,在美國的壓迫下,1945年3月,阿根廷向德國宣戰,而智利在1945年對日本宣戰(智利只對日本宣戰),因而都是同盟國成員。

所以,二戰後期大量的法西斯分子逃亡阿根廷,智利。

南美三哥“委內瑞拉”——大發戰爭財

南美洲國家委內瑞拉,有兩個著名的產品——美女和石油。美女嘛,很多內銷了。而石油,大多出口。在二戰前期。委內瑞拉跟巴西一樣,大賣石油給法西斯德國。從而大發戰爭財。二戰後期,在美國拉攏下,委內瑞拉與美國走近,德國也因此襲擊委內瑞拉。1942年2月16日清晨,德國潛艇攻擊了加勒比海海岸幾艘懸掛委內瑞拉國旗的油輪。委內瑞拉向軸心國宣戰,但是沒有派兵參戰。大量賣石油給同盟國。

南美四哥“哥倫比亞”——與圭亞那,蘇里南,烏拉圭一起“嗑瓜子”

這些國家,是真正的“嗑瓜子”國家。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沒實力,沒必要,也沒有意願參加戰鬥。以至於珍珠港事件後,當時烏拉圭國家黨領導人說:“這場戰爭應該由金黃頭髮的人和黃種人自己解決。反正這是獅子與獅子為爭奪獵物的鬥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南美五哥“秘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1941年,秘魯,厄瓜多爾兩個國家因為邊界爭端爆發戰爭。7月13日,秘魯軍隊運用“閃電戰”,還運用傘兵與空降兵,突襲厄瓜多爾(這戰術大概跟德國學的吧),實力弱小的厄瓜多爾猝不及防,連連失利。後來經過調停,於1941年7月31日,秘魯停止進攻,並於1942年和厄瓜多爾簽訂邊界協定,結束了這場“十八日戰爭”。

南美七哥“玻利維亞”——與巴拉圭一樣,在醫治戰爭創傷。

1932年,因為與巴拉圭在查科問題上的爭執,玻利維亞與巴拉圭爆發“查科戰爭”,這個時候,兩個國家正在醫治戰爭的創傷。

對於南美很多國家來說,二戰是幾個大人在打麻將,小孩子在旁邊吆喝一下還行,沒實力也沒意願參與其中。不過,他們也不是無所事事,他們也忙的不亦樂乎。


小甜甜說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大話題,簡單說說巴西和阿根廷。

戰前,巴西和德國的關係不錯,有著密切的貿易關係。

二戰爆發以後,巴西判斷局勢,不敢公開支持德國,反而和美國逐步靠近。

從1940年開始,美國開始經濟援助巴西,希望巴西支持美國。

1941年,巴西表示可以同美國合作,但需要美國經濟投資。

美國沒有食言,在里約熱內盧附近開始建造大型鍊鋼廠,巴西開始擺脫農業國。

同時,美國還是提供武器武裝巴西軍隊。

由於美國援助的金額巨大,巴西迅速甩掉德國,成為麼過的盟友。

到了1942年,巴西正式向德意宣戰,但並沒有出兵,只是提供給同盟國大量原材料和資源。

到了1944年,巴西以僱傭軍性質參加二戰。1944年6月30日,一支由美國訓練和裝備的26000名巴西遠征軍陸軍部隊加入美軍第五師,投入意大利戰場。據統計,在整個二戰期間,巴西空軍共執行了2550次飛行任務,有1889名巴西人陣亡,在前線陣亡的約有650人。

至於阿根廷,同德國關係很好。

阿根廷是單一白人國家,為此受到希特勒的認可,雙方合作很多。

在阿根廷國內有數目眾多的法西斯團體,比如“民族主義聯盟”成員高達30多萬。這些法西斯團體得到了德國人的支持和幫助。

同時,阿根廷同英國有嚴重的領土糾紛,也試圖整英國一下。

即便如此,阿根廷仍然沒有瘋到加入軸心國。


薩沙


也正是因為南美洲獨特的地理優勢,讓這裡的人除了本地人就是殖民者的移民後代,這裡地廣人稀,他們可以有大量的資源可以揮霍,比如巴西、阿根廷這樣的地方是非常悠閒的,他們的超市早晨開門營業,到了中午就休息了,到下午再開門營業,每週末都會和家人出海旅遊。


大部分的南美國家還是該發展經濟的發展經濟,該在國內爭奪政權的爭奪政權,基本上沒有被捲入戰爭。南美多是歐洲國家的殖民地,比如英國、西班牙等,歐洲戰場跟他們也沒多大關係。相反,他們還為戰爭國家提供物資,雖說軍火工業落後,但衣食住行啥的也撈了一筆。所以說,二戰,南美還是爽歪歪的。



既然殖民頭目打仗去了,那麼,被殖民的民族自然會趁機反抗,掀起一系列反抗殖民國家的鬥爭。也就是說,南美的國家和民族解放戰爭還是很火熱的,因為有了客觀條件,大好時機。簡單總結,就是搞貿易往來,發展經濟,國內政權鬥爭,解放運動等。比起盟國和法西斯的激烈對抗,死的死,傷的傷,挫敗的挫敗,南美很穩很賺。

當然以上所說的是除了巴西的,巴西參與了一戰二戰,並且積極從德國進口軍火裝備。還有2萬多巴西遠征軍參加意大利戰役,其他國家都沒有加入這場戰爭中。


大老二爺


二戰期間南美洲乃至整個拉丁美洲都是在打醬油,這些拉美國家除了智利和阿根廷等少數國家暗中支持納粹德國外,大部分國家都在美國的壓力下加入反法西斯陣營,不過無論是支持納粹德國還是加入反法西斯陣營都基本是口號而已,也就巴西和墨西哥等少數國家派出過少量部隊參戰。

所以說在整個二戰期間拉美國家基本上都是在打醬油中渡過的,由於拉丁美洲遠離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一開始拉美國家自然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不過門羅主義的美國一直將拉丁美洲視為其後院,因此大部分拉美國家都被實力強大的美國逐漸滲透控制了,這樣在美國的不斷施壓下,許多拉美國家為了表忠心就紛紛跟隨美國對德意日等法西斯戰爭宣戰了。


只是這些國家一方面並不想為了美國去和強大的德意日法西斯拼命,他們也不認為這是它們的戰爭,儘管德意日法西斯一旦取勝它們也不會有好下場,當然另一方面也確實是其中大部分國家都實力非常有限,因此它們所謂的加入法西斯陣營對德意日宣戰,只是一種口號而已事實上並沒有什麼用,而美國也知道它們實力限也就不強逼他們出力了。

但是美國對於巴西和墨西哥等實力較強的拉美國家,還是不斷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出兵幫助同盟國作戰的,因此在美國的一再施壓下巴西派出了2萬多軍隊搭乘美國戰艦出戰,只是2萬多軍隊對巴西來說也許很龐大了,但是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雙方陣營數千萬大軍來說只不過是毛毛雨而已,因此對於戰爭結果的影響可以說非常有限,而派出一個飛行中隊和少量偵查部隊出戰的墨西哥只能說是象徵性出兵了。


不過二戰中拉丁美洲也有國家強硬的沒有屈服於美國的壓力對德意日法西斯宣戰,其實還有部分國家跟德意日法西斯眉來眼去暗中支持它們,這其實最典型的國家就是阿根廷和智利兩個拉丁美洲傳統強國了,要知道智利一直都是拉丁美洲的軍事強國,而阿根廷在一戰和二戰期間可是號稱發達國家,因此美國鑑於它們有一定實力也就沒有太過逼迫了,不過鑑於美國的強大它們也不敢公然支持德意日法西斯。

阿根廷和智利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暗中支持德意日法西斯,除了是它們本身有一定實力不太懼怕美國施壓之外,還因為它們跟德意日法西斯一直關係非常密切,由於阿根廷和智利都有大量的德國和意大利移民,也和德意日存在密切的經貿關係,它們的政權當時也是效仿德意日法西斯的模式,阿根廷還因為馬島爭端跟英國有仇,因此它們自然更親近德意日法西斯了。


以至於二戰結束後大量德國納粹分子都逃到這兩國避難,而阿根廷和智利也對這些納粹分子大加包庇提供保護,甚至有傳聞希特勒其實有兒子並被轉移到阿根廷保護,因此世界上經常冒出在阿根廷發現希特勒之子,還有人自稱是希特勒之子的消息,不過這些消息真假至今都沒有得到證實。


執斧傳播開天名


今天就從北往南說一下南美洲各個國家在二戰都幹嘛(部分內容來自於網絡):

墨西哥

墨西哥1920年起進入和平時期。1934年L.卡德納斯當選總統。他組織資產階級左翼激進政府,實行社會經濟改革,大力推進土改,分配給農民的土地比其執政前歷屆政府20年分配總額還多一倍以上。1937年實行鐵路國有化,1938年將外資石油公司全部收歸國有,建立石油、鐵路等國家資本主義工業部門。這些改革為實現國家工業化創造了條件。墨西哥雖然沒有大規模捲入二戰,但是眾所周知墨西哥當時是美國的小弟,完全被美國控制,所以站在同盟國這邊,開放了一些港口,也有派兵出戰的表現。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在1930年 7月成立哥倫比亞共產黨。同年,自由黨人E.奧拉亞·埃雷拉當選總統(1930~1934在任)。自由黨再度執政後,在人民的壓力下實行了一些改革。A.洛佩斯·普馬雷霍第一次執政期間,於1936年修改憲法:明確三權分立原則,實行直接選舉;廢除天主教會對教育的壟斷;規定工人有權罷工,有選擇職業的自由;政府承認農民佔領私人荒地的所有權,規定工人的最高工作日和失業補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工業品進口減少,咖啡輸出增多,哥倫比亞的工農業都有所發展,國家黃金儲備增加,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哥倫比亞與日本斷交,1943年11月對德宣戰。1946年,保守黨人M.奧斯皮納·佩雷斯在美國支持下當選總統(1946~1950在任)大肆迫害自由黨人和勞動人民。1948年 4月,自由黨左翼領袖J.E.蓋坦被暗殺,導致人民武裝起義。1949年保守黨人L.E.戈麥斯·卡斯特羅當選總統,執行親美獨裁政策。1950年農民在山區組織游擊隊,多次擊退政府軍的圍攻。1953年武裝部隊司令G.羅哈斯·皮尼利亞發動政變上臺,1957年被迫下臺。同年自由黨和保守黨達成協議,組成全國陣線,決定從1958年起16年內兩黨輪流擔任總統,共同組閣。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在20世紀20年代末,由於馬拉開波湖盆地油田的開發,成為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和輸出國之一。隨著石油等工業部門的發展,委內瑞拉工人階級逐漸形成。1928年 2月,爆發了大規模反獨裁政權的群眾運動。1935年以後,民主運動再度高漲,國家民主黨 (1941年改稱民主行動黨 )和共產黨(1937)等相繼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委內瑞拉的食品、紡織、印刷等民族工業有所發展,一些大莊園逐漸變為從事商品生產的資本主義農場。1945年10月,一批青年軍官和民主行動黨人發動政變,推翻了I.梅迪納·安加里塔政權,成立革命執政委員會,由民主行動黨領袖R.貝坦庫爾特任主席。1947年12月舉行第一次普選,民主行動黨人R.加列戈斯當選總統,次年 2月就職。民主行動黨政府宣佈實行民主自由,並對外國石油公司增加所得稅。1948年11月,美國支持M.佩雷斯·希門尼斯發動政變,建立親美軍事獨裁統治。1958年 1月委內瑞拉人民起義推翻了佩雷斯·希門尼斯政權。同年12月舉行普選,貝坦庫爾特當選總統,次年 3月由民主行動黨、民主共和聯盟、基督教社會黨組成三黨聯合政府。

圭亞那

圭亞那繼續被歐美國家壓榨

厄瓜多爾

厄瓜多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站在同盟國一邊,自由黨總統C.A.阿羅約·德爾里奧將加拉帕戈斯群島租讓給美國作空軍基地。1941年厄瓜多爾同秘魯發生邊界武裝衝突,結果失敗,喪失大片國土。1944年 5月阿羅約·德爾里奧被人民起義推翻,J.M.貝拉斯科·伊瓦拉就任總統(見厄瓜多爾人民起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厄瓜多爾民族民主運動高漲。1945年頒佈了一部比較民主的憲法。同年底,美國被迫撤除設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空軍基地。1947年發生軍事政變,貝拉斯科·伊瓦拉政府被推翻。1948年自由黨人G.普拉薩出任總統,同美國簽訂雙邊軍事協定。1952年貝拉斯科·伊瓦拉第3次當選總統。同年8月,厄瓜多爾同秘魯、智利共同簽署維護 200海里海洋權的《聖地亞哥宣言》。1956年以後曾多次建立親美獨裁政權。1968年6月貝拉斯科·伊瓦拉第5次當選總統。兩年後他解散議會,宣佈全國戒嚴,獨攬大權。1971年由於美國漁船不斷在厄瓜多爾領海非法捕魚,厄美關係緊張。

維多利亞

玻利維亞32年才被人胖揍一頓,還沒緩過來

智利

智利在1936年,激進黨、共產黨、社會黨、民主黨和勞工聯盟組成人民陣線。激進黨在人民陣線支持下執政,P.A.塞爾達(1938~1942)、J.A.里奧斯·莫拉萊斯(1942~1946)和G.岡薩雷斯·魏地拉(1946~1952)相繼任總統。前兩屆政府曾大力興辦學校,成立“生產開發公司”,發展民族工業,向農民貸款,發展對外貿易。與此同時,無產階級更加壯大。1941年國會選舉時,有18名工人代表被選入國會。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智利保持中立。1944年與蘇聯建立外交關係,1945年對軸心國宣戰。岡薩雷斯·魏地拉執政初期,曾吸收共產黨人入閣。1947年起,關押並流放大批共產黨人,鎮壓罷工工人,並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斷交。1948年頒佈,宣佈共產黨為非法。1952年,C.伊瓦涅斯·德爾坎波當選總統後,繼續執行對外追隨美國、對內壓迫人民的政策。由於美國資本的控制,智利民族工業發展非常緩慢;農業亦非常落後,全國70%的可耕地掌握在大地主手中。人民生活日益困苦,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日益發展。

巴拉圭

巴拉圭1936年2月17日,R.弗朗哥發動政變,奪取政權。他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一些政治、經濟改革,徵收大莊園主部分閒置土地,分配給無地農民。1939年 4月,J.F.埃斯蒂加里維亞在自由黨支持下當選總統,1940年9月因飛機失事遇難。H.莫里尼戈繼任總統後,實行軍事獨裁統治。1948年2月,“紅黨”把他趕下臺,奪取政權,由J.N.岡薩雷斯任總統。此後政局混亂,總統更迭頻繁。1954年 5月,A.斯特羅斯納發動政變,推翻當時的總統F.查韋斯,利用紅黨和軍隊維持其統治。他對外依靠美國,對內嚴厲鎮壓反對派,執政至今。

烏拉圭

烏拉圭繼續安定

阿根廷

阿根廷一直在中立,因為戰前阿的政策相當親德,很晚才對德宣戰,而且時任的總統傾向於納粹制度,戰後也很多納粹逃到阿根廷。

其實在珍珠港事變後,當時烏拉圭國家黨領導人的講話最能代表南美洲國家的心聲,他說:“這場戰爭應該由金黃頭髮的人和黃種人自己解決。反正這是獅子與獅子為爭奪獵物的鬥爭。”幾乎所有南美洲人也抱著這樣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因此,絕大數南美洲國家都沒有捲入戰爭。

巴西

巴西是惟一積極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南美洲國家。二戰全面爆發前,巴西與納粹德國保持著密切的經貿關係,主要是巴西向德國出口商品,德國給巴西提供軍火。戰爭爆發前一年,德國25%的進口來自巴西。同一年,巴西開始從德國大量進口武器。自1930年起,投機分子瓦加斯統治著這個擁有四千五百萬人口的南美最大國家,正如其政府成員公開所說,瓦加斯在意識形態上接近德意日軸心國。1937年11月10日,他發動政變廢止憲法、禁止一切政黨活動,使自己成了所謂的“新國家”的獨裁者。二戰在歐洲全面爆發後,美國一邊觀望“不出手”,一邊又督促南美洲各國加入盟國陣營。1940年7月至1941年12月,美國向巴西提供了為數不少的軍事、技術和財政援助。1941年2月,巴西總統瓦加斯向美國保證,如果美國受到別國攻擊,巴西將全力支持美國。同一年,美國便開始支持巴西在里約熱內盧附近建造大型鍊鋼廠,這座鍊鋼廠建成後就成了巴西工業化的象徵。巴西在美國的支援下,很快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成為南美洲舉足輕重的國家。有歷史學家說:“戰爭期間,美國把對拉丁美洲四分之三的軍事投資給了巴西。依靠美國的財政和技術援助,巴西在拉丁美洲加強了自己的優勢地位,超越了阿根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