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板栗的“煩惱”

因產於北京以東區域而得名的“京東板栗”儘管個頭小巧,但金黃色的果仁香氣濃、糯性強、營養豐富,在國內外久負盛名,享有“東方食用珍珠”的美譽。

不過,如同珍珠雖美卻不易得,以遵化板栗為代表的京東板栗在走出國門、唱響中國林果品牌的過程中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遵化板栗出口基地調研採訪的過程中,筆者既看到地方商貿發展的蓬勃創造力與堅定的意志,也瞭解到了行業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和難點,聽到了企業家“吐槽”的小煩惱。

例如,印象中的板栗加工業不屬於高新技術行業,孰知從生板栗到最終出口的直接食用小包裝產品,中間需經過剝皮、炒制、殺菌、稱重、包裝、檢測等最少十幾道工序。為擴大產業規模、降低成本,各環節都涉及到了機器的應用,而目前企業所用板栗深加工機器以日本進口為主,不僅引進費用高,後續維護成本也是不小的開支。

“妨礙板栗產業發展的因素之一來自難以突破的深加工技術方面。企業對遵化板栗的種植技術和加工機器設備研發都有需求,但投入資金較多,單個企業難以負擔。最主要的是,因為適用性不同,進口設備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河北慄源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飛昆就給記者講述了一個企業親身經歷的“南橘北枳”的故事——2007年時,慄源從意大利花費120多萬元人民幣購買了一部剝皮機,結果機器結構與當地板栗特性不符,剝皮效果不理想不說,還因為過程中板慄內皮絨毛的堆積差點引發事故。

與許多出口企業一樣,板栗行業近兩年也遭遇了“用工難”的問題。儘管機器設備能夠替代一部分人工操作,但板栗深加工企業工序多,目前仍多以人力為主,企業普遍反映存在招工難的問題,青年打工者進工廠作業意願不高,甚至月工資3000元左右仍難招到合適的流水線工人。同時,板栗的季節性用工比較明顯,特別是採摘旺季的2~3個月需要增加人力,階段性的員工醫療保險增加了不少的用工成本。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行業協會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板栗出口企業的競爭無秩序。遵化市板栗深加工企業聚集,為爭奪市場,行業內存在低價競爭現象。由於當地沒有相應的行業協會,對壓價等有損行業發展的現象難以進行協調,給企業發展帶來困擾。地方及部分板栗企業希望在行業商協會的協助下能夠建立地方行業協會,以促進對產業自律發展。

此外,融資及經貿摩擦影響也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板栗加工企業全部為民營企業,受自身實力與出口大環境影響,在資金方面的壓力較大,希望政策繼續給力,探討對於外貿轉型升級專項扶持的更有效抓手,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渡過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