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球 盯球 盯球,到底怎樣盯球?

打乒乓球,如果說難,其實它很好入門;如果說易,卻需要注意的細節又非常繁多。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的話,很大可能是你沒有注重最基本的技術細節。無關於手、無關於腳,而是你的眼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盯球!


盯球 盯球 盯球,到底怎樣盯球?

盯球絕非可有可無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是有深刻的切身體會的。我是直拍兩面弧圈打法,以前打球的時候,對方的球一來,自己馬上應激性地作出回球動作,根本沒有盯過球,純粹是跟著感覺走,是一種“眼疾手快”式的打法。

但是這種“快”並不是說我預判快,出手快,能擊球的上升期,回球速度快了,相反,一點好處都沒有,它造成的後果就是:一是回球不穩定,因為你沒有盯球,球是模糊的一團,在來球速度快的時候,非常容易漏球;二是因為沒有盯球,球一來馬上就要應激性的作出動作,往往就習慣性地翻腕或是用前臂去打球,前臂常常是僵硬的,肩膀往往已經架起來了。而引拍完成時如果前臂是僵硬的,你接下來擊球時的發力順序肯定就是不對的,也就別想指望有什麼高質量的回球。

盯球 盯球 盯球,到底怎樣盯球?


盯球的兩大好處

打球應該是件很從容的事情,尤其是弧圈球打法,是用大肢體帶動小肢體發力,由大肢體負責製造出穩定的擊球弧線,由小肢體來調節和傳遞這種弧線。這種發力方式為盯球提供了可能,也迫切需要盯球來幫助和提高其穩定性。

盯球的好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為你贏得一點寶貴的引拍和擊球時間。不盯球的人往往是在球剛飛過網尚未落臺或是剛落臺的時候便作出擊球動作了,盯球的人可以盯著球落臺又彈起,這兩個時間一先一後,間隔很小,但是,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時間上的差異,盯球的人他的轉腰引拍擊球動作會從容不迫一些。二是盯球將使擊球的穩定性大大提高。只要注意觀察一下,不盯球的人往往是球一來就回擊,而盯球的人在完成引拍動作後,在擊球前會有那麼一個小小的時間段的停頓,請注意,這個停頓非常短暫,但是非常重要。

那麼,這個停頓是如何產生的?答案是:如果你盯球了,你會很容易製造出這個停頓,你會很容易把擊球的節奏感打出來,瞅準了打,盯準了打,由以往的模糊型、粗放性擊球轉變成精細型、節奏型擊球。

盯球 盯球 盯球,到底怎樣盯球?


如何盯球

一是:盯球是動眼不動頭。我們的視線是用眼睛來調整的,靠頭部的轉動是無法追上飛速而來的乒乓球的,頭部只需要隨著轉腰引拍的過程自然轉動就行。

二是:盯球的時間段問題。盯球主要盯兩個時間段:一是對方擊球的瞬間要盯球,以此判斷球的性質;二是來球落臺後又彈起的這個時間段,盯住這個時間段的來球非常重要,而在自己的拍子擊中來球的時候就沒必要再盯球了。

盯球的兩個時間段

對方擊球時要盯球,我方擊球前也要盯球。盯球不同於普通的看球,盯是仔細地看,是看準了,是看清了,是眼睛聚焦在球上了。對方擊球的瞬間一定要盯球,結合聲音和對方的動作從而判斷來球的性質、方向、落點,這一點多數球友都知道的。我方擊球前依然要盯球,這個時間段是在引拍將要結束、已經結束、準備或是已經開始發力擊球的那個瞬間。

要張弛有度,能緊能松

盯球不是全時間段的,盯球是跳躍性的。對方擊球的瞬間要盯,這時候眼睛是緊的,聚焦了;來球飛過網時不必盯,眼睛是放鬆的;自己擊球前要盯,眼睛是緊張的;回球飛向對方檯面時,放鬆了眼睛不必再盯——這樣有緊有松,才能張弛有度。

如果對方擊球的時候也盯,來球飛過網時還盯得死死的,這就意味著接下來真正該盯的時候,你會盯不住——眼睛酸了,受不了,視線也跟不上來球。尤其對速度很快的來球,我們更要學會盯球,讓眼睛跳躍性地、很快地轉換焦點。習慣於在來球飛過網時盯球,但自己擊球時並不盯球的球友在面對對方的攻擊時,大多會與來球擦肩而過,或是出現一個共同的反應——應激性地把肩膀“架”起來了。

擊球前盯球的兩個細節

我方擊球前盯球的時間段是在引拍將要結束、已經結束、準備或是已經開始發力擊球的那個瞬間,注意,這裡的“開始發力擊球”強調的是“開始發力”的那個瞬間,而不是指拍子擊中來球的時候,也就是說,我們絕對沒必要死板板地一直到拍子接觸到來球了依然還在盯著。因為在引拍結束、發力擊球前盯了一下來球以後,我們隨即而且已經就要用眼睛的餘光來關注對方的動態,關注對方的站位和可能移動方向,並由此來決定自己回球的方式和落點。

再一個細節問題就是:對於初學盯球,身體和眼還沒有真正做到協調一致的球友來說,自己擊球前的盯球有時候會讓他們身體僵硬,或是失去最佳的擊球時間——光顧著盯球,忘了作動作了,比如以前的我。那麼就不要再老想著盯球這個概念了,不要為了盯球而盯球,我們換一種方式吧——確認擊球點。也就是說,在我們引拍結束,準備發力擊球前,確認一下擊球點。對於兩面反膠弧圈打法的朋友們來說,由下旋轉上旋主動上手,或是上旋球相持時,發力擊球前用眼睛捕捉住來球,確認一下擊球點——來球的中上部,這樣我們自然而然就已經盯球,也必然會提高回球的穩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