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習隸書?隸書用筆“技法點”的識別與實操


“技法”是拿來用的,臨帖過程中要有明確的技法意識,尤其是在用筆方面。那麼,碑帖中哪些地方集中體現了關鍵的用筆技法呢?我們在讀帖的時候首先要識別清楚,然後才能學習怎樣控制毛筆完成規範動作。

首先是逆入頂收,隸書當中幾乎沒有順鋒入筆,什麼叫順鋒呢?就是直接把筆從空中順到紙上,形成一個尖,幾乎所有的隸書起筆都需要逆入,就算尖筆畫的出筆,也需要頂紙,所謂力送筆端。

其次是提按,粗的地方需要把筆按下去,起筆就粗的筆畫需要把筆毫鋪開,細的地方需要把筆提起來,收筆有尖的地方需要把筆毫攏起來,這就是提按。

再次是方圓形態,方筆是需要有一定節奏感體現出來的,圓筆往往是慢慢過渡出來的,起收、轉折處都是如此。

最後是中側鋒的運用,判斷中側鋒很簡單,筆畫兩面對稱、平行變化的就是中鋒,不對稱的就是側鋒。

接下來我用一段視頻,把這四點演示一下。


怎樣學習隸書?隸書用筆“技法點”的識別與實操


在這裡要提前說到,不清楚的字,怎麼觀察呢?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把清楚的字寫熟、寫透,自然內心就有了判斷,開始的時候千萬不要糾結不清楚的字。

接下來我們就用幾種隸書名帖當中的字來分析一下到底都用到了什麼樣的技法。


怎樣學習隸書?隸書用筆“技法點”的識別與實操

先來看《朝侯小子殘碑》中的“大”字看紅色圈圈出的部分,橫畫起筆,很明顯有一個斜角,上下不對稱,這裡明顯是一個側鋒鋪毫起筆,然後注意筆畫只有到了中間才略略變細,這就說明,中間提筆。而收筆處是中鋒,頂住就可以,相對比較方,所以收的時候要果斷一些。

撇畫起筆比較圓,藏鋒即可,收筆處有明顯的斜角,這又說明是側鋒收筆,整個筆畫從中部以後慢慢變粗,說明逐漸按筆,捺畫道理相通,只不過到了末尾出現了燕尾,而且是個圓筆,這裡不但用到了側鋒,還要節奏均勻地用筆,然後把筆尖攏住。

關於側鋒,提一點小技巧,筆畫哪一面鼓起來,往那一面加力,另一面保持平滑過渡即可。


怎樣學習隸書?隸書用筆“技法點”的識別與實操

再來看《石門頌》當中的“故”字。《石門頌》是技法點比較少的一種漢碑,絕大部分筆畫只有中鋒、圓筆藏鋒、提按,很少用到側鋒、也很少有方筆,但石門頌線條的方向十分複雜,每一筆似乎都有豐富的方向變化,起收筆都非常的簡單,質樸,它的主要技法在中段,主要是對於毛筆方向變化的控制。


怎樣學習隸書?隸書用筆“技法點”的識別與實操

再來看《張遷碑》的“棠”字,《張遷碑》難就難在有很多行筆路線不甚明朗的筆畫存在,比如說上部的兩個三角形小點,三角形的點很容易做到,難在不知道從哪起筆,從哪收筆,這其實按照個人習慣就可以,當然最好能通過一定的運筆使兩點有一定關係。《張遷碑》的方筆很多,大部分筆畫以按著筆前行為主,當然也有明顯的提按與側鋒,長橫的中段就用到了提筆,末端燕尾就用到了側鋒,《張遷碑》的燕尾往往都不長,這種短燕尾的出法,內容不能少,但是線路又比較短,因此出鋒過程要略慢才有韻味。


怎樣學習隸書?隸書用筆“技法點”的識別與實操

再看《乙瑛碑》中的“召”字,右部兩個撇畫的起筆是尖筆,這裡需要提醒大家,尖筆都不要拖著入紙,直接頂在紙上然後按筆書寫即可,切不可出虛尖,需要強調的是下面的“口”。隸書中折畫幾乎都是斷開筆書寫的,需要注意的是搭接的方式,哪一筆在裡面,哪一筆在外面,哪一筆要出頭,哪一筆要留空,這也是技法,但這些技法都是建立在普通方圓藏鋒起筆、立鋒收筆動作熟練的基礎之上。


怎樣學習隸書?隸書用筆“技法點”的識別與實操

有人會問,《禮器碑》有什麼技法麼?不都是細細的線條麼?吊著筆寫可以麼?

當然不可以,如果這麼簡單,它也不可能被稱為“漢隸極則”。細看這個“青”起筆第一橫起筆是方的,略帶斜角,用到了側鋒,其他兩橫起筆比較圓。豎畫起筆圓筆,但由輕到重。兩個橫畫的收筆一個略略向上,一個平出,這裡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出尖,末端比較細,和出尖是兩個概念,細筆畫再出尖就洩氣了,漢碑一定不能洩氣。

長橫畫,用到了明顯的按筆與側鋒。

撇畫中段筆勢、提按變化十分明顯,也用到了很明顯的側鋒。


怎樣學習隸書?隸書用筆“技法點”的識別與實操


關於隸書用筆的技法點,簡單介紹到這裡。

關注中書匯書法學苑微信公眾號,更多好文。zshsfx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