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能喝酒的地方不是東北、河南、四川,而是他們,白酒當水喝


酒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料。中國製酒歷史悠久,酒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已滲透入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之中。無論是烹飪飲食、文化娛樂、商務洽談,還是文學創作、養生保健生都離不開它的身影。中國的酒類品種眾多,名酒薈萃,早在三千年前中國人就發明了黃酒,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酒。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代,中國人又發明了蒸餾法,從此中國人正式開始飲用白酒,也成為現如今中國人喝得最多的酒品種。

一說到酒,關於哪個地方的人最能喝的問題肯定是大家最為關心的,那麼中國哪底哪兒的人最能喝呢?整體來說,北方人比南方人能喝,西部人比東部人能喝,這個和地域、氣候環境有關係。也有人說山東人、內蒙人、江蘇人、河南人、四川人是最中國最能喝酒的。

不過我今天要說的這一群人,那才是我見過最能喝酒的,可以說是基本沒有對手,就算是《水滸傳》中的武松來了,也未必是他們的對手。60度的高度白酒你喝過沒,而他們每天都喝這個,這就是白酒製造廠的品酒師。此次山東青島之行,有幸來到了琅琊臺酒廠,走進白酒製造車間,瞭解了從糧食到白酒的整個製作過程,更讓我見識了這一群牛人。


琅琊鎮,位於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南部沿海 。因在鎮東南方有一座山丘形如臺,所以被稱為“琅琊臺”。自古以來眾多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來登此臺,也讓琅琊臺名聲在外。據說在琅琊臺的下方有一甘泉,用此泉水釀造的酒特別甘醇,這就是琅琊臺酒,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朝。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這釀酒方式也有了改變。琅琊臺酒廠採用傳統技術與現代化設備相結合釀酒方式,在不失酒品質的同時,大大提升了釀造的效率。

要把一堆糧食變成一杯美酒,傳統的釀造主要有:蒸熟糧食,糖化培菌,發酵以及蒸餾四個步驟。如今琅琊臺酒廠雖已用現代化設備釀酒,但總體過程還是一樣的。這第一步是將大米、玉米、高粱、大麥豆等糧食,按一定的比例調配後,再上蒸鍋蒸熟。

接下來是將蒸熟的糧食攤開,等到稍涼後,再加入酒麴攪拌均勻,最後將它倒入到發酵池中發酵,上面需蓋上棉被等保溫。這幾個步驟基本都由人工完成。

幾天後,把發酵後的酒原料剷出,加入蒸熟的糠殼,然後再攪拌均勻。據說雖加入糠殼主要是為增加酒原料的透氣性,以免在蒸餾時太粘而出不了酒。

這最後一步就是蒸餾了。在我的印象中,這古法蒸餾出酒量比較的少,是一滴滴的往下滴,而在這裡所看到的是如同打開了閥門的自來水龍頭“嘩嘩譁”地流。此時在出酒的口子上有一個工人,手拿一個大勺子,正在接著出來的原酒,他就是品酒師。

為了監控蒸餾出來的原酒是否保持相同的濃度,品酒師需要不停的品嚐每個階段蒸餾出來的酒。據說這些剛蒸餾出來的原酒濃度高達60度以上,屬高濃度白酒,一般人根本無法入口。真是佩服這些品酒師,不僅能感知酒的濃度,還有一個超乎常人的好酒量。對於我而言,別說喝了,聞著這味我都快醉了。可以說,這絕對是中國最能喝酒的一群人。作者簡介:寒殘一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