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偷偷參軍甘當革命“一塊磚”

15歲偷偷參軍甘當革命“一塊磚”

“革命戰士是塊磚,哪裡需要往哪搬。”現年91歲的老兵張有貴,就是革命隊伍裡的“一塊磚”。他曾眼見敵人對村民施暴,殘忍程度至今不願提起;他曾被日本人用帶鉤的木棍毆打,身上殘留的傷疤依舊清晰可見走上革命這條路,是張有貴那時最強烈的意願和正確的選擇。

山溝裡秘密開會 瞞著家人去參軍

15歲時瞞著家人參軍,一度杳無音信,家人都以為他犧牲在戰場上了。這段經歷,張有貴說得雲淡風輕。

“小時候沒啥職業,就是跟著大人幹些零活,幫襯家裡。”張有貴是博山本地人,小時候家裡窮,為了掙錢吃飯,小小年紀就要出去討生計。“我會做點小買賣,能掙一個子兒是一個,坐火車去過濰縣,就是現在的濰坊,路上碰見日本鬼子經常被打。”張有貴說,日本人用的是帶著鉤子的木棍,打不死人,但捱了打後身上都是血窟窿,疼得難受。他曾受過的欺凌,許多同村村民都遭受過,這也成了張有貴最痛恨日本侵略者的原因。

1944年7月的一天,剛剛入夜。村裡河邊的一處山坳坳開了一場秘密會議,張有貴被叫去開會了。“那個隊長跟我很熟,問我說兄弟,去當八路打日本鬼子不?”聽了這話,張有貴沒半點猶豫,當即應了聲。“很多同志都想去,那時不去啥時候去啊。開了會得下決定,我等信兒的時候也沒跟家裡人說,後來定下來我跟著隊伍就走了。”那是張有貴踏上革命道路的開始,年僅15歲的他從山頭鎮參軍入伍到博山工人支隊,後變更為鐵路大隊,1946年改為魯中軍區26軍八縱隊六團。

別看參軍之前什麼都不懂,當了兵受了教育,又懷著一腔熱血,張有貴這塊“磚”算是搬對了地方。在部隊期間,張有貴參加過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魯西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南下時參加金門島戰役和海防戰役等大小戰役96次,多次負傷,榮立過兩次三等功。

有傷兵時是衛生員 無傷兵時扛槍上前線

進入部隊後,張有貴當過衛生員,他的位置並不在後方,而是在一營一連的連部。“有傷兵的時候是衛生員,得給戰士治傷,沒傷兵的時候得跟著連隊衝上前線,扛槍上陣跟一般戰士一樣。”在張有貴的記憶裡,槍林彈雨中全是戰友們英勇殺敵、不畏犧牲的身影,最怕的是有戰友被抬回來,那幾乎都是意識不清的重傷員,因為受輕傷的戰士往往簡單包紮完就回前線繼續戰鬥了。

採訪中記者發現,張有貴的右耳幾乎失聰。“我在孟良崮戰役中受了傷,正打著的時候,不知道敵人的炮彈從哪兒飛來,就落在離我五六米遠的地方,炸彈威力巨大,爆炸聲震得耳朵當時就聽不到聲音了。”這場戰役中,張有貴受傷嚴重,雙腿多處被炸彈碎片擦傷。但讓他終生難忘的畫面卻還停留在營部教導員被炸彈擊中後的一幕,“爆炸之後,邊上石頭紅了,根本找不到教導員……”

張有貴講述著那些塵封已久的故事,說起一枚渡江戰役紀念章的丟失,那是他多年來的遺憾。“我們部隊駐紮在南京,那是大雪過後的一天,都在雪地裡跑步,這枚紀念章就丟失了。”張有貴曾跑回雪地裡拼命地找,但最終也沒能找到。“我還有一枚抗美援朝的紀念章,但我部隊沒趕上去戰場。”張有貴回憶,當時正追擊敵軍殘餘部隊,快到廈門二三十公里的地方時,火車停在了路上,通知排以上黨員幹部開會。“我們是第一梯隊,要從廈門去臺灣,得知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必須回頭支援,否則美軍過了鴨綠江,就對中國有威脅。但我們位置較遠,為了及時趕赴戰場,那時在南京駐守的第二梯隊接替了我們的任務,很遺憾我沒能去。”1954年11月25日,張有貴轉業回地方,後來一直在衛生系統工作。

“參軍之後斷了通訊,家裡人就打聽不到我的消息了,直到我中途回了一次家,在那之前家裡人都以為我死了。”張有貴笑得輕鬆。他翻著以前的物件若有所思,有紙張泛黃的入黨志願書、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政治部印製的功勞證、有“一人立功 全家光榮”的獎狀、有年輕時的戎裝照——那是老人的青春,是熱血的見證。

(策劃:梁天生 文/圖/視頻 晚報記者董振霞 商萍萍 相國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