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清真北大寺

滄州和許多運河城市一樣,從元代就開始有回回商人攜眷定居。但當時的滄州城並不是現在的這座,而是位於現在滄州城東南20公里的舊州城遺址,就是滄州鐵獅子所在的遺址。

滄州清真北大寺

1399年(明建文元年)在“靖難之役”中,燕王朱棣舉兵攻破滄州舊州城,殺死數千降兵數萬居民,摧毀了整個舊州城,“燕王掃北”成了滄州歷史上重要的分水嶺。

1404年(明永樂二年),戰後的滄州開始重建,已從燕王變成永樂大帝的朱棣下令將滄州城遷往大運河邊的長蘆,並從山西、山東、安徽等地遷移居民前來定居,新的滄州城就此形成。

當時的滄州城南關廂一代是滄州城通往運河的重要通道,以手藝人和小商販為主的回民大多選擇在這裡居住,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由吳氏永祚公捐地並主持修建的滄州清真北大寺正式在城南建成,滄州回民社區正式形成。

滄州清真北大寺
滄州清真北大寺

滄州北大寺本身非常宏偉,但在1908年的地震中受損嚴重,大殿向南傾斜。據說當時滄州著名的工匠姜八爺拆除了大殿四壁,校正後將大殿扶正復原。“文革”期間,北大寺被滄州儀表廠佔用,對廳、南講堂等建築均被拆毀,歷代名匾均被燒燬,大殿的屋頂被砸壞,大門被拆。

滄州清真北大寺
滄州清真北大寺

直到1989年儀表廠遷出後,北大寺才進行了全面修繕,形制發生了不少變化,成為了現在的樣子。

滄州清真北大寺
滄州清真北大寺
滄州清真北大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