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散文:鄉村的“赤腳醫生”

鄉村散文:鄉村的“赤腳醫生”

有這樣一張宣傳畫:畫面上是一位女青年,肩背紅十字藥箱,手拿鐮刀,頭戴斗笠,褲腿捲到膝蓋,赤腳站在農田裡參加勞動的場面。

有這樣一首歌:“赤腳醫生啊,向陽花,貧下中農人人誇,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啊,一顆紅心,暖千家,暖千家……”

畫面畫的是“赤腳醫生”,歌詞唱的也是“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如今已成為一個歷史名詞。但是,經過那個年代的人,回憶起那走在大街、衚衕、鄉土路上、田間地頭,揹著深棕色紅十字藥箱,常在炕頭看病拉著家的情景,一段溫馨記憶的情景,至今心裡還是暖暖的。

“赤腳醫生”是建國以後誕生的新生事物,它是為了順應當時社會需要,解決當時農村缺醫少藥,衛生資源匱乏,遏制傳染病流行,保障農村社員群眾身體健康,促進農業生產需要而誕生的。在國家醫療事業還不發達的上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發揮了不可替代、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保護了農民的身體健康,促進了農業生產。

赤腳醫生的“赤腳”含義,表面理解是不穿鞋,光著腳,內在含義是保持農民本色和社員身份,即一邊參加農業生產勞動,一邊為社員防病治病。當時,赤腳醫生收入和社員是一樣的,每出勤一天,大隊給記10個工分,與社員一樣,到年終參加本生產隊決算分紅。所以,當年印刷發行的赤腳醫生形象宣傳畫就是一位年輕的赤腳醫生,肩背紅十字藥箱,手拿鐮刀,頭戴斗笠,褲腿捲到膝蓋,赤腳站在農田裡參加勞動的場面。

鄉村散文:鄉村的“赤腳醫生”

那時,每個大隊或者一個自然村配備一個赤腳醫生,設立一個衛生所,由大隊提供房屋和啟動資金購買藥品,公社衛生院負責業務培訓,社員每人交一元錢實行合作醫療,每看病拿藥一次,不管藥品價值多少隻需繳納五分錢。

在鄉村裡,當時選拔赤腳醫生有兩種途徑,一是從老中醫醫學來挑選,也就是過去說的家中的“坐堂先生”,這些老中醫的子女多多少少會一些醫學知識,培育起來容易。二是從初高中畢業生挑選出來。選拔赤腳醫生後,集中到縣衛生學校培訓一年半載,結業後回到鄉村算是赤腳醫生。

鄉村裡的赤腳醫生,因沒受過系統的學習,醫學,病理等知識是比較低的,大病重病治不了,複雜的病更不用說。赤腳醫生能解決的問題,通常是一些頭痛身熱,擦損外傷等小病而已。當時,農村形容衛生所是:二百二,止痛片,發發汗,拔火罐。雖說是可以治小病,也能解決鄉村缺醫少藥的問題,大大方便了村民群眾。

那個年月,人們的思想還是比較落後,信封建迷信,巫醫神漢的還不在少數,有個小病小災去大醫院去看病,交通不便,看病費用高。因而,農民十分敬重赤腳醫生,認為他就是是救命恩人,活菩薩。

赤腳醫生非常辛苦,村型小還好說,村型大,人口多,赤腳醫生每天忙的連飯都吃不上。當年,沒有交通工具,一個村裡連自行車都很少見,村東到西頭有近千米,甚至更長,完全靠雙腳走。這家剛剛看完病,那家馬上來找打針,忙的連飯都吃不上。

由於 是以生產隊記工分代酬。這微薄的補貼和工分,根本上解決不了他們的生活,因而,他們白天還得參加生產隊勞動,或者伺弄自己家的園田地。晚上,村民有了急病,還必須去望診,同時還要自學醫學知識。

鄉村散文:鄉村的“赤腳醫生”

那個年代的人,人們的思想覺悟都非常高,赤腳醫生盡職盡責,滿腔熱情地為農民服務。由於貧窮落後,醫療設備十分簡陋。除了一個藥箱,幾片普通的藥片,一支針筒,幾塊紗布,別的就少得可憐。這麼簡陋的設備,對赤腳醫生來說,有時也是“巧婦難做無米之炊”。眼著一個個病人在受折磨,她們心如刀絞。很多赤腳醫生只好自己上山採藥,熬藥。赤腳醫生真是老百姓的貼心人,根本沒有接送紅包,賣藥抬高價的事。赤腳醫生啊,向陽花,貧下中農人人誇,是真實的寫照。

儘管工作艱苦,赤腳醫生還是不管白天深夜,或者是風雨交加的日子,只要有病人叫,他們就會赴診,就會認真地為病人看病打針。自己治不了的,就建議送醫院治,抬病人去醫院是經常的事。赤腳醫生治病收費不高,只收回成本錢,因為赤腳醫生都拿了生產隊的補貼。有的赤腳醫生如果碰上困難戶和五保戶,還得倒貼成本費。

如果遇到流感時期或流腦時期,赤腳醫生的責任更大更辛苦,他們不但走家串戶發藥,還得講解預防知識,通常一天吃不上一頓飯,睡不上一次安穩覺。赤腳醫生不但要送藥上門,還要做思想工作。

我們村有八個生產隊,四趟街,村子東西長達兩公里。我小學女同學就是赤腳醫生,她的父親是老中醫,她繼承父業。全村五百多戶,一個月基本跑一遍。讓狗攆,大鵝掐是經常的事。特別是十冬臘月,遇到急診,必須馬上從熱乎乎的被窩鑽出來,踏著積雪去農戶家,自己治不了,還要轉院去公社或者縣衛生院,最好的交通工具是四輪拖拉機,鄉間土路加上沙石路面,折騰到百里之外的縣醫院,需要一宿的時間。如果,病人沒有錢,還要借給他們錢。

根據她的事蹟,我寫了一個評劇《春苗》,由當時的村業餘劇團演出,參加了縣匯演。現在我還記得劇中的主人公春苗的一段唱段:黨的陽光照耀小山莊,喜迎朝陽把班上,老支書對我寄託殷切希望,貧下中農對我語重心長,醫療條件雖然不好,鼓足勇氣排除萬難……..

在那個貧窮落後的年代,赤腳醫生為人民群眾作出了巨大貢獻,功不可沒。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教育的發展,現在,鄉村都建立了醫院,醫生都規範化了,赤腳醫生漸漸地被醫科大學的畢業生取而代之。這是人類文明進步。

時代發展到了今天,赤腳醫生赤腳醫生模式,現在還有其現實意義。因為,她是真正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天使。具有最真最純最熱的為人民服務之心。當今的醫療機構,缺少的正是這種平民意識。病房越來越豪華,收費越來越天文數字,醫患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民又想起了那以前平民的“赤腳醫生”來。

在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今天,我們的農村還真需要那樣的一批“赤腳醫生”。

鄉村散文:鄉村的“赤腳醫生”

鄉村散文:鄉村的“赤腳醫生”

鄉村散文:鄉村的“赤腳醫生”

鄉村散文:鄉村的“赤腳醫生”

鄉村散文:鄉村的“赤腳醫生”

鄉村散文:鄉村的“赤腳醫生”

鄉村散文:鄉村的“赤腳醫生”

鄉村散文:鄉村的“赤腳醫生”

鄉村散文:鄉村的“赤腳醫生”

鄉村散文:鄉村的“赤腳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