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部編語文必背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背後有怎樣的考量?

去年,陝師大陳世和教授給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寫了一封公開信——《敬問溫儒敏:你是否還記得魯迅先生救救孩子的吶喊》,最近被大量轉載,並引發廣泛討論。

這封公開信,針對基礎教育部編語文教材中,必背古詩文數量大增問題,發表了其觀點。言辭頗為激烈,但有理有據。讀後,確能給人以振聾發聵之感。其意如下:

一、現在的孩子閱讀量少得可憐,罪魁禍首不是網遊,而是課業負擔過重,沒有時間閱讀。增加必背古詩文數量的同時,應為學生減負。

二、“用考試倒逼讀書,讓15%的人做不完”的說法,不體恤學生疾苦,缺乏人文關懷。

三、閱讀的要訣,在精不在多;快樂閱讀比海量閱讀更重要。

四、把重點放在反覆訓練快讀、跳讀、猜讀與互文閱讀等閱讀方法上,而不是名著本身,是捨本逐末、買櫝還珠的愚蠢行為。

五、無邊界地擴大語文閱讀的範圍,是一種瘋狂的越界行為。

六、基礎教育學段必背古詩文最高暴增到5倍,不是“下猛藥治沉痾”,而是大躍進式的狂飆。應該有序推進,貫穿國民教育始終。

基礎教育部編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篇目大幅度增加,是對《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具體落實,大方向毋庸置疑。溫教授殫精竭慮所組織編寫的統篇語文教材,於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到底是對症下藥,還是步伐太大不切實際?因所謀者大,影響深遠,我認為,也確有討論的必要。真理越辯越明。整天坐在辦公室裡的教授學者們,多聽聽來自一線教師的聲音,未嘗不是好事。

深度解讀:部編語文必背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背後有怎樣的考量?

所以,旁觀高手過招之時,也冒昧談談自己的看法。

現在的孩子閱讀量少,此說法未必準確。隨便舉兩個例子,《斗羅大陸》和《鬥破蒼穹》這兩部網絡小說,均有近600萬字,據我所知,初中男生中,至少有一半人看完。與之對比,一部《紅樓夢》也僅七十餘萬字而已。

所以,學生不是閱讀量少,而是閱讀經典名著名篇太少、積累太少。快餐式閱讀,無法吸收到充分的營養。因此,部編語文教材增加更多古詩文篇目,是很有必要的。

網遊確實佔據了很多孩子的課餘時間,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每日除了應付沉重的課業負擔,還要奔波於各種培訓班,他們沒有整塊的時間閱讀。其實,這兩種情況,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同時存在。

毛主席說過:思想的陣地,我們不去佔領,敵人就會佔領。用閱讀去佔領學生的空餘時間,不讓網遊乘虛而入,這種思路是正確的。問題是——講真,閱讀經典,其實是很無聊的,而網遊卻是在深諳人性的基礎上為孩子們量身定做的,學生會主動從網遊遷移到閱讀上去嗎?

溫儒敏教授當然看到了這個問題,他的策略是“用考試倒逼讀書”。你可以不喜歡閱讀,但你無法迴避考試。想要求取功名,就得頭懸梁錐刺股。

這樣可能真的會傷害到另一部分學生,他們本已不堪重負,驟然增加這麼大的壓力,能受得了嗎?是否應該先給他們減負,把過重的課業負擔減下來,以便他們有整塊的時間閱讀?

這樣的考慮,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我認為,要慎談減負。減負喊了這麼多年,為什麼學生的課業負擔反而越來越重?家長不傻,當高考仍是大多數人向上走的唯一通道時,給孩子減負,無疑就是讓他們提前放棄競爭。大概率上,這些孩子將沉入底層,而不是像精英階層的孩子們有更多元的選擇。

當然,部編語文教材大幅度增加了古詩文背誦的篇目,就應該同步削減過度的文本分析,以及價值不大的語法知識。語文教材改革的方向,應該是重心的偏移,把閱讀和寫作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而不是單純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深度解讀:部編語文必背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背後有怎樣的考量?

精讀精研與海量閱讀,哪個更重要?

這其實是上一個問題的延伸。如何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溫儒敏教授認為,讓學生海量閱讀,無邊界閱讀,對閱讀的範圍不作過多限制,這樣學生就會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而陳世和教授則認為,沒有邊界的閱讀,背離了全面育人的教育宗旨,可能會把學生教育成不夠完善或偏執的人。“大語文”“大閱讀”的構想,聽起來令人壯懷激烈,卻否定了任何學科都有其邊界的事實。語文的閱讀,應該是在精選名篇的基礎上,精讀精研。刷頭條、刷朋友圈,不都是海量閱讀嗎,有沒有用?

語文閱讀,精讀與泛讀都是要有的,溫儒敏教授也從未否定過精讀的重要性。相反,增加指定必讀的書目,設計群文閱讀、主題閱讀等多種閱讀形式,本身就是對精讀的重視。

此討論,實際隱含了一個問題:我們平常的興趣閱讀,到底算不算閱讀訓練,是否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語文閱讀能力。可以舉一個例子:

家庭主婦每天做飯燒菜,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廚藝提高卻有限,大多數人幾乎原地踏步。而在廚師學校專門僅學習幾個月的年輕人,做出來的菜,已是色香味俱全。

我們是否可以據此推論,精讀精研,能高效地提升語文能力,而不設定邊界的泛讀,本質上並非閱讀訓練,而僅是一種文化消遣?

所以我認為,精讀是沒有爭議的,泛讀也要設定邊界,要帶著目標任務去閱讀,成為精讀的補充和延伸,從而提升語文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深度解讀:部編語文必背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背後有怎樣的考量?

必背古詩文數量暴增到5倍,是否步伐太急?

此說法,實際是斷章取義。查閱相關文件可知,部編語文教材中,新增古詩文篇的具體情況是:

小學階段,由69篇增到124篇,增幅80%;初中階段,由60篇增至132篇,增幅83%;高中階段,由14篇增至72篇,增幅400%。所謂的暴增至5倍,僅高中階段而已,非整體上有如此巨大的增幅。

高中階段增幅大的原因,是基數太小。之前的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六個學期僅14篇古詩文,平均每學期只有兩篇多一點,確實太少。即使增加4倍至72篇,也只有小學或初中階段的二分之一強而已,對於已掌握古詩文閱讀基本方法的高中生來說,仍不算太多。

整體上看,部編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篇目的增幅確實很大,但也只是傳統文化的迴歸,不能理解為對“修復曾被強行中斷的傳統文化”的矯枉過正,或大躍進式狂飆。這個令人心有餘悸的詞,還是不要輕易提及。

多年前看過一部韓劇,有個情節,女主為了給未來的公公留下好印象,拼命背誦《出師表》。當時很感慨,經典在我們這兒,已淪為娛樂的題材,卻在人家那兒得到了充滿敬意的傳承,實在不應該。現在選取更多經典篇目進入教材,既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也能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是非常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