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至今2000多年,為何仍“寸草不生呢”


說起秦始皇,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雖然大家至今都對他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依舊為中國的歷史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南征南越,北擊匈奴,建立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除此之外,他還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修建靈渠、長城……對於中華民族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當年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還修建了一條“秦直道”,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從此之後,幾乎歷代皇帝都把它當作運輸糧食的主要路線,在驅逐匈奴方面,這條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非常奇怪的事情,近代以來,這條路已經很少使用了,歷經了千年,為何仍舊寸草不生呢?

關於這件事情,專家也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認為有三種可能。第一種,古代工匠在修建這條公路的時候,採用的是夯土的方法,也就是把土質和沙質摻在一起,一層一層往上壓,這個方法就類似於我們如今用水泥澆灌道路的方法。


第二種,當時由於技術水平相對落後,想要使道路上不長草的話,修建道路等工匠們就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就是把黃土用火炒熟,炒熟之後的土,沒有任何的養分,草木就算想要生長在上面,也汲取不到營養,所以就沒辦法生長。

第三,秦直道位於陝西,甘肅和內蒙古的交界處,這個地方本來就屬於半乾旱地區,土壤中的水分不夠充足,因此也無法為草木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條件,植物很難在這裡存活,所以這條公路即便荒廢了這麼多年,依舊寸草不生。綜合以上這三個因素,所以即便在秦始皇修建這條公路的千年以後,這條道路還是可以不長草。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讚嘆一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完全使用人力的條件下,依舊可以創造出那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