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人最喜歡的一種魚:專屬名字,外地人看不懂,本地人很偏愛

武漢之大,大在物產豐富,也大在文化絢爛。有一個很直接的例子就是,往往同一種事物,到了武漢就會演變成另外一種名字,賦予新的內涵,比如有一種很常見的淡水魚類,在全國各地差不多都是同一種叫法,但到了武漢產生了一個專屬名字,叫做喜頭。喜頭寓意美好,但背後的故事卻讓人忍俊不禁,而這個喜頭魚其實就是鯽魚。

武漢人最喜歡的一種魚:專屬名字,外地人看不懂,本地人很偏愛

千湖之市這種淡水魚遍佈江城,釣魚人的最愛。說起喜頭魚,外地人可能一臉懵逼,但武漢人卻非常熟悉,因為作為千湖之市,這種魚可謂遍佈江城。作為最常見的養殖經濟魚類,其野生種群分佈也非常廣泛,大到長江、湖泊,小到池塘、河溝,基本上都可以覓到它的蹤跡。作為養殖魚類,它習性廣,存活率高,長勢相對較快;其野生種群適應性強大,生存力高;種種特性之下,讓喜頭魚成為眾多釣魚人的最愛,加上喜頭魚吃鉤的漂相非常直觀,跑鉤率低,釣魚人一旦遇到喜頭魚的窩子,那是相當美的一件事。

得名的背後故事讓人忍俊不禁,武漢人專屬。鯽魚得名喜頭魚,從字面上看,毫無關聯性,也不是根據某些相似的元素組合在一起,唯一的來源只有文化內涵。實際也確實如此,相傳在很多年前,有攤販在漢口賣鯽魚,但他不會書寫“鯽魚”的“鯽”字,只好寫成同音的“吉”字,變成“吉魚”。可很多買魚的人也不識字,他們不認得“吉”字,但他們知道那是“喜”字的上半部分,於是就自顧自叫這個魚為“喜頭魚”。最終口口相傳,於是在武漢地區,大家都將鯽魚稱呼為喜頭魚。由此可見,鯽魚這個稱呼的轉變還真融進去了一段文盲的趣事。

武漢人最喜歡的一種魚:專屬名字,外地人看不懂,本地人很偏愛

陰差陽錯造就美好寓意,美食吃出新花樣。作為一種最常見的淡水魚,喜頭魚有養殖價值,其營養豐富,肉嫩味鮮,可以蒸、煮、炸、燒等各種食用方法。武漢地區最常用的有清蒸喜頭,取其鮮美;啤酒燒喜頭,爽嫩可口;豆瓣鯽魚,鮮嫩重口味等等,至於燒烤喜頭,網紅醬香喜頭,則更具美食創意。需要指出的是,喜頭燉豆腐,非常適合坐月子的婦女,有出其不意的保養療效。

在魚類養殖上,武漢市具有很好的地理環境優勢,同時作為魚類生存最適宜地域,武漢周邊地區垂釣文化非常發達,喜歡釣魚的群體基數眾多。在這樣的背景下,類似的魚類品種自然也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尤其是鯽鯉草鯿更成為非常受歡迎的食用魚,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具體到鯽魚類別上,其實不光是武漢人,整個湖北省內的人都對鯽魚印象深刻,只是在武漢,喜頭這種叫法更廣泛一些。

武漢人最喜歡的一種魚:專屬名字,外地人看不懂,本地人很偏愛

小編在2010年以後來到武漢,在漁具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同事大多喜歡釣魚,野釣和競技釣玩得非常嫻熟,尤其是野釣,因為裝備和餌料夠專業,每次出釣“爆護”的概率非常高。記得那時候在黃陂郊區工作,相關的野釣點數不勝數,只有有空,大家都會帶上裝備釣魚,次次滿載而歸。

小編印象深刻的就是對於魚獲的態度上大家出奇一致,比如若是釣到了大鯉魚,大家只會懊惱,表示怎麼會有一條這樣的魚;若是釣到了小餐條、鰟鮍、馬口等小型魚,則基本等同於放空軍,會很失望;但若是釣到很多喜頭(尤其是大板鯽),則會非常興奮,寓意兆頭奇佳。而且那時候,小編還和武漢的同事們分享到了一道招牌美食,叫做“魚(喜頭魚)籽豆腐”,相當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