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千潮萬象新——懷化市“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紀實

“人要落葉歸根,業要回懷發展。”近年來,懷化以“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為抓手,吸引海內外懷商懷才回鄉投資興業,催生了招商引資“歸巢效應”,推動懷化高質量發展。

凝“鄉”聚力

日新月異的嬗變,“六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讓懷化從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轉變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躋身國家“一帶一路”和湖南“一帶一部”戰略性“節點”城市,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承接產業轉移和產業配套能力增強。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大力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以鄉情為紐帶向海內外懷商懷才伸出橄欖枝,呼喚老鄉回家投資興業。

粵港澳、長三角、北上廣……2018 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足跡遍佈國內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參加出席專題招商引資活動 10餘次,拜訪、對接企業 80 餘家,會見、接洽來懷企業300餘家,對於重大招商引資項目,親自接待、親自洽談,重點環節認真把關,切實解決客商困難,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落戶懷化。

與此同時,我市切實發揮各類商會組織聯繫廣泛、信息靈通的優勢,整合各方面資源搭建招商引資平臺載體,有力推動了商會招商、以商招商和精準招商工作。

以商會為紐帶,懷商代表座談會在全國各地分片區召開;與異地商會互聯互動,建立“老鄉”客商資源庫,開展點對點對接。目前,懷化市工商聯所屬商會發展到 24 家;上海懷化商會、廣東懷化商會、昆明懷化商會等7家異地懷化商會紛紛成立,還有6家異地懷化商會正在籌建,涉及旅遊、製造、生物製藥近40個行業。

如今,“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成為精準招商的“第一抓手”。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我市各級商會共成功舉辦洽談會等各類招商推介活動80餘場次,邀請外地客商來懷參觀考察1500餘人次,為50餘個項目牽線搭橋。

栽“梧”引鳳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近年來,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我市出臺了 《關於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實施意見》《懷化市優化營商環境20條措施》《加快推進生態文化旅遊業發展的意見》 等政策措施;著力在項目策劃包裝、前期審批、要素保障、建設環境等方面破除瓶頸,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四辦服務,持續推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改善,引得異地懷商紛至沓來。

“既有黨委政府當‘靠山’,又有創業培訓和技術支持。”靖州返鄉創辦明豐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的明建平理事長感慨,有了當地幹部“保姆式”服務,創業雖然辛苦但很有盼頭。

今年6月,受優良的營商環境所吸引,懷商代表廣東省中山市羽順熱能技術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群與懷化高新區欣然簽約,計劃在懷總投資5億元。

“過去招商主要拼優惠政策,現在拼的主要是營商環境。”懷化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懷化千方百計為老鄉迴歸建載體、送政策,同時明確了“以環境優勢贏得發展優勢”的目標, 鼓勵建設各類特色返鄉創業園,解決創業分散與用地難等問題,提供政務、人資、培訓等服務,給予產業、稅收等政策和資金扶持,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富商、安商、親商的氛圍。

“我們將打造招商引資‘強磁場’,提供優質便捷高效好服務,與懷商、懷才實現互利共贏。”懷化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說,共同書寫凝聚“鄉心力”、建設美麗富饒幸福新懷化的篇章。

富鄉興懷

今年 39 歲的張青山,是中方縣花橋鎮洞竹山村人。十年前南下打拼,踏入電子科技行業大門,由司機逐步成長為金牌電子銷售員,2009年毅然放棄高職高薪返鄉創業,成立了懷化亞信電子有限公司。

從15人團隊、數百萬資金,到上千名員工、年產值過億元,在臺北及美國設立分公司,產品 100%出口……返鄉創業10年,懷化亞信電子有限公司由小到大、蒸蒸日上,實現了一個巨大跨越。

近日,在懷化經開區懷化亞信電子有限公司廠房旁,公司董事長張青山感慨地說:“返鄉助我上青雲,沒有家鄉的呵護、支持,就沒有亞信的今天。”

“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開展以來,“老鄉”回了,資金、項目、技術也來了,有鄉情認同的企業,同時也大手筆注資,更多商機注入五溪沃土。

這些紮根懷化的企業,成為懷化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2018 年,我市新簽約項目304個,引進500強企業13家,實際到位省外境內資金275.5億元,同比增長17.9%,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103.9%。與此同時,民營經濟投資比上年增長42.8%,全市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 866.95 億元,比上年增長 8.4%。

懷商所代表的民營經濟,創造了全市50% 以上的 GDP、70% 以上的稅收、80%以上的就業崗位,撐起了懷化經濟的“半壁江山”。

自身發展了,懷商們還不忘支持家鄉發展。近年來,全市及各地的懷商,還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和各類公益事業,開展“萬企幫萬村”“萬企幫萬戶”行動。截至2019年7月,懷化346家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開展項目1190個,投入總金額63661萬元,幫扶870個村,幫扶貧困人口134636人。(記者 劉田 通訊員 宋祖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