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如果沒有任何攀登雪山的經驗,哈巴雪山本是不錯的入門選擇。如果第一次高海拔攀登就選擇了速攀,不免讓人覺得這名速攀新手有些瘋狂,甚至有些自不量力——

除非,這名新手是申加升。


供圖/申加升


雨下個不停,山上霧濛濛一片,哈巴雪山4900米處,登山向導朱小明獨自等在雪線附近。雨霧遮住視線,30米外的一切都隱入蒼茫之中。

即將趕來的人是一名新手:第一次嘗試5000米高度,之前最高只到過4700米左右;第一次踏上雪線,連冰爪也沒用過;第一次速攀,此前沒有攀登雪山的經歷。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登山者從雪線處開始登頂。圖/哈巴雪山阿雄


新手

哈巴雪山位於雲南香格里拉,海拔5396米,與玉龍雪山隔虎跳峽遙遙相望,是一座入門級雪山。許多戶外愛好者攀登的第一座山峰就是哈巴雪山。然而,速攀與傳統的攀登方式並不一樣,速攀和FKT(Fastest Known Time,已知最快時間)的概念有諸多相似之處,是一項將高海拔攀登和越野跑結合的運動。用最快的速度抵達山頂,難度勢必更上一層。

如果登山者沒有任何攀登雪山的經驗,哈巴雪山本是不錯的選擇,但偏偏第一次就挑戰速攀,不免讓人覺得這名新手有些瘋狂,甚至認定他是自不量力。

除非,這名新手是申加升。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申加升奔跑在山林間。圖/一枕行雲

2016年9月,申加升參加了亞洲山地競速挑戰賽,那是他首次嘗試越野跑。之後的三年間,他以黑馬之姿一路折桂,被稱為越野跑新星。這名1995年出生的雲南小夥不善言談,向來都是以實力說話,在越野跑賽場上,只要他出現,冠軍十有八九是其囊中之物。

從越野跑到速攀,不同的運動方式,意味著新的挑戰。這裡是哈巴雪山,海拔4900米以上為冰雪地帶,必須穿冰爪才能通過。縱然是越野跑新星,在雪山面前,是續寫傳奇,還是鎩羽而歸,一切尚是未知數。

氣溫低至零度,朱小明只穿著越野跑鞋,腳有些冷。2012年他開始做登山向導,也曾與人搭檔速攀哈巴。這是他第一次在雪線上穿越野跑鞋,平時帶著客戶攀登,走走停停,不穿登山鞋,人會特別冷。薄霧久久不散,半小時後,申加升出現了。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提前探路時,申加升在大石板路段。

雪線下是大石板,坡度有三四十度,平常人走五六步就要停下來喘氣歇息。申加升是一路小跑過來的。

速攀,意味著爭分奪秒。“你穿上冰爪先走。”一碰面,朱小明說道。雨水打溼了手套,來到雪線處,申加升的手已經凍僵,朱小明幫他穿好冰爪,講了一遍雪地行走技術。再向上有片硬雪,看起來更像是冰,特別滑,如果用力不對,很容易扭到腳。申加升跑得快,學得也快。當朱小明穿好自己的冰爪,他早已走遠,不過四五分鐘,人都到了三四十米開外。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速攀哈巴雪山時,申加升在冰雪地帶。

朱小明在雪山腳下長大,平時除了做登山向導,也經常參加越野跑比賽。2017年,環四姑娘山超級越野跑賽是他參加的第一場比賽。本是重在參與,誰料他一舉便奪得42公里組第三名。此時,這名體能強大的登山向導,需要跟上申加升,以免他在冰面上出現意外。

“我是一直看著他的背影,一直在後面追。”在冰面上,誰也沒辦法走得太快,但是朱小明怎麼也追趕不上。只見那位雪山新手在勻速前進,一步不停地走著,越往上,那背影就越遠…


紀錄

這條衝頂之路走過無數遍,朱小明第一次覺得這麼累,渾身都在發熱,原本發冷的腳很快緩了過來。等他趕到,申加升已在頂峰停留了一會兒,拍完登頂照準備下撤。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哈巴雪山登頂之路。圖/哈巴雪山阿雄

2小時48分,這是之後被廣為知曉的數字。從海拔約2700米的哈巴村清真寺橋,到5396米的哈巴雪山頂峰,全程9.5公里,申加升只用了2小時48分。登頂後,他原路下撤至哈巴村,共用時4小時15分。

消息很快傳開,全新的速攀紀錄誕生,越野跑圈、登山圈都在討論這項數據,哈巴雪山速攀再次為人矚目。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登頂照。

這裡從來不缺關注的目光。

2016年3月30日,馬拉松運動員李少壯嘗試速攀哈巴雪山。他曾連續兩年奪得香港馬拉松半程的冠軍,被稱為“半馬小王子”。凌晨兩點半,李少壯從哈巴村出發,沿東北山脊傳統路線,經農場木屋(3600米)、大本營(4100米)、大石板平臺(4395米)等地,用5小時58分登頂哈巴雪山,之後返回哈巴村,總用時9小時22分。

哈巴雪山全新的速攀紀錄誕生,這也曾是國內最廣為人知的一次速攀。許多人因此第一次知道“速攀”的概念,李樹軍就是其中之一。

李樹軍,網名“雪山之子”,是哈巴雪山巔峰救援隊隊長,也是當地第二代登山向導,2006年就開始帶人攀登。李少壯速攀哈巴雪山時,李樹軍正好不在山裡,沒能親自見證。以前在哈巴雪山,攀登只有一種模式,即商業登山。他擅長帶著客戶攀登,卻第一次知道,還有速攀這種方式。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遠眺哈巴雪山和哈巴村。圖/王標

那時李樹軍不懂速攀,但能一眼認出誰是來速攀的。2016年5月初,他在山上遇到魏靜。魏靜並非專業運動員,2006年開始登山,2011年她登頂珠峰,稱“創造了女性從8300米突擊營地登頂珠峰的最快紀錄(4小時45分)”。

李樹軍回憶道:“裝備和我們都不同。”用傳統方式攀登,保暖系統、防雨系統缺一不可,登山者需要攜帶很多裝備。當時魏靜在為速攀提前拉練,短褲、跑鞋,一切輕裝上陣,個人裝備、補給都放在馬甲似的越野跑揹包中。最終,魏靜用時6小時26分登頂,創造了女性速攀哈巴雪山的已知最快時間。

作為經驗豐富的登山向導,李樹軍對速攀這種新鮮的玩法發生了興趣,但直到5月底才第一次體驗速攀。珊瑚,本名曲麗傑,是中國內地首位完成UTMB、UTMF、TDG三場國際知名超長距離賽事的女性。

那年她在大理成立珊瑚越野跑俱樂部,速攀哈巴雪山是培訓課程的結業考試。珊瑚和俱樂部教練提前來探線,李樹軍擔任嚮導。那天他剛剛帶完商業隊,下山回家吃過晚飯,只休息兩個多小時,第二天凌晨就從哈巴村出發。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2016年,珊瑚以速攀的方式登頂哈巴雪山。供圖/珊瑚

那是一次難忘的經歷。李樹軍生活在2700米的哈巴村,體能本就強悍,平時帶隊攀登時,其最高心率不會超過90次/分,即使在海拔5000米,只要休息兩三分鐘,心率就會降到約60次/分。

用速攀的方式登頂,體能消耗巨大,李樹軍心率甚至會“飆到120~140(次/分)”。從事登山向導10年,李樹軍第一次覺得下山後非常累。他曾經連續帶隊22天,其中18天登頂,睡得很少,但他精力充沛,“每天帶隊都沒掉鏈子”。

速攀哈巴雪山是他第一次挑戰身體的極限,知道極限狀態下自己忍耐力如何。於他而言,這項運動最大的意義是找到自己。他開始思考,如果遇到突發事件,需要在山上連續工作三四十個小時,要如何分配體力、怎麼更好掌控自己的身體。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珊瑚在下撤途中。供圖/珊瑚

這次速攀,原本只是一次探路,卻讓哈巴雪山速攀又一次走進大家的視野。珊瑚到達頂峰時,手錶顯示用時5小時25分。隨後,魏靜在微博發文,題為《珊瑚速攀哈巴雪山造假鐵證大揭秘》,她指出速攀軌跡有問題。

珊瑚看到手錶的數據分析,自己也不明白怎麼回事,諮詢了相關朋友,才被告知GPS手錶在高海拔地區可能出現誤差。

在珊瑚看來,速攀是“一個自己跟自己玩的項目”,不必花費時間去爭論。如今再回首,魏靜的無心插柳,讓這次討論成為一個標誌性事件,更多人開始關注速攀這項運動。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珊瑚速攀哈巴雪山時,天氣惡劣,雪落在身上形成冰碴,珊瑚的頭髮、眉毛都白了。供圖/珊瑚

2017年7月21日,朱小明和逯海川用5小時35分登頂哈巴雪山,共用時7小時48分完成往返,打破了李少壯創造的哈巴雪山速攀紀錄。

2018年3月16日,美國越野跑者Jason Schlarb速攀哈巴雪山,從出發到登頂用時3小時30分,全程用時5小時03分,再次刷新紀錄。

每一次紀錄的打破,都在刷新人們的認知。速度更快,是速攀運動的一大標準,也是其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是沒有人想到,再創哈巴雪山速攀紀錄的人,會是申加升——一個從來沒用過冰爪的跑者。


探路

申加升最早知道速攀,也是因為2016年李少壯速攀哈巴雪山。那時申加升是一名馬拉松運動員,5個月後才會參加人生的第一場越野跑比賽。

2017年,Kilian Jornet一週之內兩次速攀珠峰,舉世矚目。此時申加升已在越野跑賽場嶄露頭角。在他看來,越野跑長度長,下坡上坡之間,有可以緩衝的平路。速攀則不同,“它是一個從低到高的過程,一直向上,身體的反應也會不一樣”。申加升覺得速攀是一項極限運動,難度大,對身體的要求高。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Kilian Jornet在速攀珠峰。圖片來源/summitsofmylife.com

申加升的家鄉雲南會澤縣地處滇東北高原,山高谷深,海拔在2000米左右。從小與山野相伴,對山有種特殊的感情,他也想試試速攀,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帶。2018年,他認識了同在大理生活的珊瑚。當對方提出一起去速攀哈巴雪山時,他馬上就答應了。

珊瑚沒想到這位越野跑者會對速攀這麼感興趣。2019年3月,珊瑚的微信跳出一條消息:“啥時候爬哈巴?”是申加升在問。珊瑚一直想推動更多人去嘗試速攀,但是這項運動畢竟有一定風險,除非本人自願,否則她再怎麼帶動,也是白費功夫。看到微信消息,珊瑚心想:“小夥子上心了,這事可行。”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申加升(左三)、李樹軍(左四)、珊瑚(左五)所在的速攀隊伍合影。攝影/一枕行雲

李樹軍負責這次速攀的後勤工作,他說:“國內來說,越野跑裡跑得最快的10個人裡,加升絕對是有的。”他和珊瑚並不擔心申加升的體能,高反,才是最不可控的因素。

申加升是雲南人,高海拔適應能力強,他多次參加高海拔越野跑賽事,但最高也只到過4700米左右,當時有些頭暈無力。要登上5396米的哈巴雪山頂峰,身體是否吃得消、能不能順利通過冰雪地帶,連他自己也說不準。

6月12日,申加升抵達哈巴村,提前適應海拔。第二天吃過午飯,申加升和同伴前去探路。他們沿傳統北坡路線向上,從哈巴村清真寺橋邊出發,經過4200米的新大本營,一路直線攀升。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申加升在探路途中。

3個多小時後,他們穿越原始森林、草甸、大石板,到達4800米。深灰色的石板漸漸破碎,亂石橫陳,路跡並不明顯。

一塊巨大的冰雪攔住前路,約半個足球場大,看起來光滑而堅硬。雪線已近,溫度驟降,申加升還穿著T恤、短褲,“好冷啊”,他感嘆一句,趕忙套上衝鋒衣。前方冰雪會越來越多,已是下午三點多,山上很可能會變天。申加升向同伴學了冰爪使用、滑墜制動等技術,便儘快下撤了。

探路還算順利,最重要的是,申加升並沒有高反。李樹軍稍稍放下心來。6月14日,他帶著申加升、珊瑚一行人去測試一條越野跑賽道。

這是一條22公里左右的賽道,李樹軍計劃來年在此舉辦一場哈巴雪山越野跑賽事。沿途杜鵑花盛放,讓人有種在歐洲奔跑的感覺,李樹軍卻很快發現了問題——申加升跑得太快了。即使是跑得最快的當地嚮導,也沒辦法跟上申加升的速度。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在哈巴雪山附近,測試一條越野跑賽道。攝影/一枕行雲

在雪山攀登領域,申加升是白紙一張。如果沒有嚮導帶路,迷路、滑墜、失溫,在雪山上出現任何意外,後果將不堪設想。

此前速攀哈巴雪山的人大多有豐富的雪山經驗,珊瑚2003年開始高海拔攀登,登頂過多座5000米、6000米山峰,逯海川、朱小明原本就是高山向導。李少壯是一名馬拉松運動員,為了準備速攀,提前在4100米的大本營住了一晚。

哈巴雪山的關門時間是中午,無論是傳統的攀登方式還是速攀,都要在凌晨出發。這也意味著,申加升要在黑暗中獨自行進。

安全起見,李樹軍在沿途設立了五個站點:3500米人易產生高反,留一組人;3800米是落葉松到冷杉林過渡地帶,空氣含氧量會下降,再設一站;4300米~4500米為大石板區域,易滑倒受傷,要有人接應;4700~4900接近雪線,需設一站;4900米再派一人陪他登頂。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紅線為申加升速攀哈巴雪山路線。

速攀開始時,申加升將攜帶百公里越野跑強制裝備,包括頭燈、越野跑T恤、短褲、超輕衝鋒衣、衝鋒褲、襪子、越野跑揹包、手套、手錶、魔術頭巾、登山杖、墨鏡、兩個500ml軟水壺、4支能量膠、1支穀物能量棒。

他會穿著一雙低幫越野跑鞋直接衝頂,這雙鞋雖防水,但雪地行走時難免會灌雪。他還穿著同一雙鞋跑了大五朝臺70公里組測試賽、崇禮168國際超級越野賽MTC(72.5公里)組別。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速攀時申加升攜帶的裝備。

所有裝備均由申加升自己揹負,只有冰爪是朱小明提前帶到雪線的。每個站點的嚮導也會準備熱水、小麵包,以備不時之需。

速攀過程中,申加升僅補充了兩次水,連隨身攜帶的能量膠都沒吃完,就已完成登頂回到哈巴村。李樹軍特別囑咐每一站的嚮導,要注意觀察申加升,臉色如何、有沒有失溫的症狀,“如果到了極限,就要勸退”。


速攀

6月16日凌晨五點半,哈巴村小雨淅瀝,天還沒亮,頭燈只能照到50米遠,密林中,只有申加升一個人在奔跑。路很窄,只有幾米寬,是一條馬道,平時用來馱運登山者的裝備。地有些泥濘,踩上去會卸力,上坡之後還是上坡,申加升只能小心地慢跑。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凌晨在雨中出發。

穿過原始森林、草甸,海拔漸漸上升,從4200米開始,是漫長的大石板。“跑不起來,只能快走一小段,再顛一小段。”申加升回憶,大石板時而陡峭,時而緩和,深灰色的花崗岩被雨水衝得光滑,間或有風化的沙石,看起來乾燥,但踩上去鬆軟,反而易滑倒。申加升此前參賽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地形。天色已明,他沿著堅硬的石頭向上,用了1個小時才通過大石板。

海拔上升,氣溫下降,雨勢變大,山上又起了風。申加升在4800米處穿上保暖褲、羽絨服和衝鋒衣,跑過一段大陡坡,見到了等候已久的朱小明。

朱小明提前一天抵達4100米的大本營,凌晨6點出發趕往雪線處。對講機裡不時傳來消息,申加升通過了一個站點,很快又到了下一個。“怎麼會這麼快”,朱小明加緊腳步,生怕趕到雪線時申加升已經抵達。好在朱小明7點就來到雪線附近,半小時後兩人順利會師,打破速攀紀錄,已是勝利在望。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攀登哈巴雪山。攝影/一枕行雲

申加升沒時間多想,他需要面臨的是全程最大的難題:雪坡。眼前是一個陡坡,全是冰,看上去特別滑。沒有上過雪線,沒有用過冰爪,望著雪坡,申加升甚至有些害怕。他穿上冰爪小心試探,腳下的感覺卻與想象中大相徑庭。一點都不滑,他放下心來,儘量將腳踩實,一步步慢慢走著。

5100米~5300米是一段45度的陡峭雪坡,被稱為“絕望坡”,是攀登哈巴雪山最危險也最艱難的一段。5300米處即“月亮灣”,山崖轉了一個U形彎,形成一處較為平緩的冰川平臺。過了月亮灣,離山頂便不到100米距離,只要走過一段山脊陡坡,即可抵達5396米的頂峰。

自雪線一路攀升,冰雪地帶原本散落在碎石之間,漸漸集中連片,頂峰前的最後一個陡坡,雪已經沒到小腿。蓬鬆的雪灌進鞋裡,但頂峰在望,申加升振奮起來。離山頂只有不到10米,地上卻沒雪了。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登山者途徑月亮灣。攝影/哈巴雪山阿雄

雨霧還未散去,四周白茫茫一片,山頂木樁附近是光禿禿的石塊,無雪區域有半個籃球場大。李樹軍介紹,近兩年來,6月至8月間雨量大時,山頂的積雪就會被沖刷掉。到中秋時節山上下雪,頂峰就又重新覆滿冰雪。

早上8點18分,申加升登頂哈巴雪山。用時2小時48分,創造了速攀哈巴雪山的全新紀錄。第一次登頂雪山,他只是覺得冷,想快點下山。凍僵的手還沒有緩過來,解鎖手機都有些困難。和遇到的登山者互相拍下登頂照,申加升沒有多做停留便下撤了。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寫著哈巴雪山 5396 米的木樁是哈巴雪山山頂的標誌。供圖/頂峰戶外

當申加升沿傳統路線速攀時,珊瑚、李樹軍和速攀愛好者馬林去了東坡,嘗試探一條哈巴雪山的速攀新線路。

他們已經不再滿足於沿傳統線路速攀到頂,而是嚮往未被探索的地方,想找一條新線路速攀哈巴雪山。等到珊瑚、李樹軍探路回來,申加升已經在客棧睡了一覺。

出發前,珊瑚預計他會打破紀錄,只是沒想到會如此大幅度地刷新紀錄。旁人還沒猜到的是,這位雪山新手“感覺還沒有爬爽”。剛剛用熟冰爪,就要下山,他估計只用到七八成體力,如果路線熟悉、冰雪經驗更好一點,現在的紀錄還有十幾分鐘的提升空間。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登頂用時2小時48分。

初次嘗試速攀,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體驗。這項運動的最大魅力,於李樹軍而言,是在極限狀態下找到自己。珊瑚則更喜歡速攀帶來的未知,她對頂峰不是勢在必得,而是想嘗試自己的身體能夠堅持到哪一步。

作為越野跑者,“更高”是速攀最吸引申加升的地方。在哈巴雪山,他印象最深的不是一個人奔跑的時刻,而是冰雪之上的攀登者,那種努力向上的精神讓他感動。從越野跑新星到速攀紀錄創造者,申加升將來想去7546米的慕士塔格。要抵達如此海拔,這位雪山新手要做的還有很多。

一切仍是未知,而他唯一確定的是“想要速攀更高的山峰”。

自申加升打破哈巴雪山速攀紀錄後,無數人在討論這件事。祝賀、驚歎此起彼伏,這個紀錄太快,甚至有人找出自己曾經登頂哈巴雪山的照片,指出申加升的登頂照裡沒有雪,懷疑申加升拍的山頂木樁是假的。在任何一個領域,頂尖人物都會面臨這類輿論壓力。

速攀歸來回到村裡,申加升遇到了一位當地村民。他和這位60多歲的老人聊了幾句。得知申加升的速攀紀錄後,老人始終不相信,嘴裡唸叨著:“太快了,不可能,一直以來還沒有這種人。”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申加升在哈巴雪山周邊,測試一條越野跑賽道。攝影/一枕行雲

速攀是一門將高海拔攀登和越野跑結合的藝術,其精神內核脫胎於FKT(Fastest Known Time,已知最快時間)。因此,我們在討論速攀之前,也一定要明確一下最快紀錄的認可方式和速攀運動的基本準則。


速攀準則

目前國際公認的FKT準則來源於FKT網站(https://fastestknowntime.com)。我們有必要把這篇準則適當轉換成雪山速攀的中文語境,並且為國內的速攀愛好者提供一個更為明確的定義和準則。

注意,本文不是一項強制性的規定,而是圈內人約定俗成的規矩。你可以不遵守,但一定要尊重。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瑞士機器”Ueli Steck,是多少人心目中的速攀大神。


如何才被認可

此速攀路線必須明顯且足夠獨特,其他人才會感興趣,並且反覆刷新紀錄。

速攀路線的長度和完成時間並沒有上限或下限。

賽事組織的“速攀比賽”不算作是真正的速攀範疇,其紀錄不被認可。

如果你完成了一條速攀路線,但是並沒有打破最快紀錄,那就發條朋友圈跟朋友們分享這次經歷吧。

但是,不要以此號稱自己是該山峰的“最快紀錄”,因為在FKT的語境中,只有最快,沒有所謂的第二快或者第三快。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Kilian Jornet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小徑上奔跑。圖片來源/summitsofmylife.co

為了讓我們所討論的語境更為周密、精確、靠譜,我們必須明確所謂的“速攀”語境必須要以跑步或徒步的方式為主。攀巖、騎行、皮划艇、滑雪或者其他運動項目非常棒,或許未來這些運動也有單獨的分類,但目前它們都不在我們所討論的範疇。任何挑戰者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使用各種嘗試,比如:

  • 速攀者至少在總用時50%以上的時間裡,必須是在跑步,或是在徒步。
  • 使用路繩的時間不超過整體用時的10%;攀爬5.8/5a難度或更難的路線——即使沒有使用繩子——將會被認為是純粹的攀登,而不是跑步或徒步。
  • 如果你挑戰的重點是速攀,那麼在兩座山峰之間,可以使用機動工具作為過渡。


基本原則

計時:一旦你開始一條路線的速攀挑戰,那麼計時就開始了,不到最後不要停表。速攀計算的是總共用時,而不是刨除休息時間之外的淨運動時間。

路線:事實上任何山峰都可以被速攀,但為了這項運動的公共利益著想,這座山峰最好有一定的技術含量,這樣其他人才會感興趣,並且有反覆刷新最快紀錄的價值。

挑戰者:任何人都可以速攀,並挑戰山峰的最快紀錄。可以分為男性、女性、團隊三個類別的最快紀錄。不按年齡分組。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速攀哈巴途中。供圖/宋明蔚


自助式還是無後援

按照補給策略劃分,一共有三種速攀方式:後援式、自助式、無後援。每種方式都有自己的最快紀錄,但是速攀者完成挑戰後,一定要聲明自己採用了哪種方式。這三種方式之間存在顯著不同,沒有高下之分,純屬個人選擇。


後援式Supported

後援式,即是你有自己的補給團隊在半路等你。小到有人給你遞一口水喝,在雪線處遞給你冰爪、冰鎬等技術裝備,大到有一整個團隊全程為你服務(注意:這是一項靠自己完成的挑戰,不包括任何體能幫助)。無論是僅僅接受一次幫助,還是一直在為你持續補給,任何形式的後援,都被當作是“後援式”。

為了輕量化、減少負重,後援式往往被應用於最快紀錄的挑戰。為了挑戰“後援式”的最快時間,你還要必須比自助式和無後援式的最快時間更快。哈巴雪山曾經的速攀紀錄保持者李少壯、逯海川、Jason Schlarb,以及現紀錄保持者申加升均採用這種方式。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速攀哈巴雪山,行至大石板之上的雪線處。供圖/宋明蔚



自助式Self- Supported

自助式,意味著你要儘可能地依靠自己,在沿途尋找補給,但並不是通過預先安排好幫手來獲得幫助。你可以預先儲存好裝備,沿途購買補給,甚至是向路人尋求幫助。要用自助式打破最快紀錄,你也必須比無後援方式的最快紀錄更快。


無後援Unsupported

無後援,即你不會在挑戰中從外界獲得任何形式的幫助。這意味著你必須要從一開始就揹負一切裝備,除了水——水要從自然資源中獲取。當然這種方式也必定會限制了無後援挑戰的路線長度。如果挑戰者半路有朋友陪伴,哪怕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的路段,那麼這將自動變成“後援式”。

如果是團隊使用無後援的方式挑戰,那麼他們必須自始自終一起完成。如果一名女性和男性搭檔完成挑戰,這要麼是混性別組別最快紀錄,或有後援女性最快紀錄,但是她不能說自己是女性無後援最快紀錄。

據我們所知,目前國內還沒有速攀者,明確聲明自己用無後援的方式完成過任何一座高海拔雪山的速攀紀錄。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速攀四川婭姆雪山。供圖/宋明蔚


速攀大事記

——————————————————

  •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少數歐洲攀登者開始嘗試用速攀的方式攀登阿爾卑斯地區的山峰,如勃朗峰、馬特洪峰、艾格峰等著名山峰。
  • 1995年,“天空跑教父”Bruno Brunod從意大利小鎮Breuil-Cervinia出發,以2小時10分無後援跑上海拔4478米馬特洪峰,之後返回起點,共用時3小時14分。
  • 2001年,Bruno Brunod用時5小時38分速攀登頂海拔5895米乞力馬紮羅峰,最終總用時8小時34分,創造了往返乞力馬紮羅峰最快紀錄。
  • 2007年,奧地利天空跑者Christian Stangl從珠峰北坡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出發,用時16小時42分無氧速攀登頂珠峰。時至今日,這依然是從珠峰北坡前進營地出發、速攀珠峰的最快紀錄。
  • 2010年9月,被國內越野跑者尊稱為“K天王”的西班牙著名越野跑者,Kilian Jornet速攀登頂海拔5895米的乞力馬紮羅峰,用時5小時23分。之後返回山下,總用時7小時14分,創下這座非洲最高峰的速攀新紀錄。
  • 2012年,Kilian Jornet啟動了“生命巔峰”計劃(Summits Of My Life):用奔跑的方式挑戰世界著名高峰的速攀紀錄。計劃裡囊括了歐洲最高峰勃朗峰、北美最高峰德納利峰、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峰以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 2013年7月,Kilian Jornet從阿爾卑斯小鎮霞慕尼出發,無後援速攀登頂了阿爾卑斯最高峰,海拔4810米的勃朗峰,共計用時4小時57分,打破了勃朗峰的速攀紀錄。
  • 2013年8月21日,Kilian Jornet在意大利小鎮Breuil-Cervinia,向其偶像Bruno Brunod發起挑戰。最終以2小時52分創造了馬特洪峰的速攀新紀錄,打破了之前Bruno Brunod創造的最快紀錄。
  • 2014年,厄瓜多爾登山向導Karl Egloff於乞力馬紮羅峰創下6小時42分的成績,打破2010年由Kilian Jornet創下的7小時14分速攀紀錄。
  • 2014年6月13日,Kilian Jornet總用時11小時48分,無後援速攀往返北美最高峰海拔6194米的德納利峰,將最快紀錄提高了5個小時。
  • 2014年12月23日,Kilian Jornet用時12小時49分,創造南美最高峰海拔6962米的阿空加瓜峰最快往返紀錄。
  • 2015年,有“瑞士機器”之稱的瑞士登山家Ueli Steck,用速攀、跑步、騎行等方式,在62天內完成阿爾卑斯山區全部82座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的攀登。
  • 2015年8月,兩名川藏隊的藏族高山向導秋足和阿基,從四川甘孜州雀兒山大本營出發,用時5小時40分有後援速攀登頂海拔6168米雀兒山,回到起點處共用時8小時20分,創下了速攀雀兒山的已知最快時間。
  • 2015年11月4日~8日,環四姑娘山超級越野跑賽事於四川阿壩州小金縣四姑娘山景區內舉辦。賽事設3個組別,其中,42公里組路線需要跑上海拔5025米四姑娘山大峰,賽道路線簡稱大峰線。這是中國第一個帶有速攀性質的比賽。
  • 2016年3月30日,李少壯用時5小時58分有後援速攀登頂海拔5396米哈巴雪山,之後撤回哈巴村,總用時為9小時22分,創造速攀哈巴雪山的已知最快時間。
  • 2016年6月5日,紅牛世界女子超級跑山賽在青海格爾木舉行。比賽起點設在海拔5050米的玉珠峰南坡大本營,選手從這裡出發後需速攀登頂6178米的玉珠峰頂峰,然後原路返回玉珠峰大本營,挑戰賽道總長約12公里。
  • 2017年,Ueli Steck計劃無氧完成珠峰—洛子峰連穿路線。4月30日,他獨自前往努子峰訓練時,不幸墜崖身亡。就在此前的4月26日,他一天之內從珠峰大本營爬升至海拔7000多米處又折回,並未經高海拔適應性訓練。他曾在Facebook上說:“我仍相信,速攀比起在高海拔地區多待幾晚,是更有效的適應海拔的方式。”
  • 2017年5月22日,Kilian Jornet從珠峰北坡大本營出發速攀,完成無氧、無後援式登頂珠峰,登頂用時26小時,並於當日中午12點15分返回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進營地。
  • 2017年5月27日,Kilian Jornet從珠峰前進營地出發,再次速攀珠峰,用時17小時登頂,並返回前進營地。
  • 2017年7月15日~16日,門源崗什卡越野賽在青海省門源縣舉行,賽事設有50公里越野跑和FKT速攀兩個組別。FKT速攀組別中,選手從3750米七彩瀑出發,抵達5005米的崗什卡衛峰,全程14公里。
  • 2017年7月26日,著名女越野跑者珊瑚於上午9點50分有後援速攀登頂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總用時14小時30分,創下國人首個7000米山峰速攀紀錄。
  • 2018年3月16日,美國越野跑精英Jason Schlarb
    有後援速攀哈巴雪山,登頂用時3小時30分,全程用時5小時03分,打破了之前逯海川保持的哈巴雪山最快速攀紀錄。
  • 2018年5月23日,“理縣畢棚溝半脊峰冰雪登山大會”在四川省阿壩州理縣舉行。此次大會設置了個人速攀賽、團隊登山賽和標準登山組3個組別,其中,個人速攀賽選手由登山大本營出發,直接登頂5430米半脊峰後,需當日返回大本營,全程約16公里。
  • 2018年7月16日0點,三名高山向導阿基、秋足和蔣楊從海拔4500米的慕士塔格峰大本營出發,於8:20有後援速攀登頂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在11:08順利返回大本營,總用時11小時08分,打破了2017年珊瑚創下的最快速攀紀錄。
  • 2019年6月16日,越野跑者申加升從哈巴村沿傳統路線出發,2小時48分有後援速攀登頂哈巴雪山,後撤回哈巴村,總用時4小時15分,創下哈巴雪山目前最快的速攀紀錄。
  • 2019年6月20日,Karl Egloff登頂德納裡峰並返回,總用時11小時44分,以4分之差打破2014年Kilian Jornet的速攀紀錄。

注:根據《速攀準則》,比賽競技性質的速攀不算作是該山峰的已知最快時間,故以上沒有標註速攀賽的最快時間。

9月刊《戶外探險》雜誌,正在熱賣中

點擊 搶先閱讀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速攀者申加升:已知最快時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