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存活了258年的歐洲公司,是如何改寫世界以及中國歷史的?

在歐洲歷史上,有一家很知名的公司,存活了258年,並改了世界以及中國歷史,他的名字叫“東印度公司”。關於“東印度公司”的名稱曾經被葡萄牙、英國、荷蘭、丹麥、法國等國家使用過,其中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對世界的影響是最大的。

也許很多人在歷史課本當中很早就聽說過“東印度公司”了,不過大多數人不知道“東印度公司”的名稱是如何來源的!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在西班牙女王伊莉莎貝拉的支持下,率領90名水手和3艘船從西歐向大西洋起航,他們這次航行的目的地是亞洲。當哥倫布帶領他的船隊航行了兩個多月後,終於看到了一塊陸地。當他們登上這塊陸地後,發現一群膚色茶褐,全身赤裸,說話怪異的土著人。哥倫布以為達到了印度,於是將那些人稱之為“印第安人”。

這家存活了258年的歐洲公司,是如何改寫世界以及中國歷史的?

哥倫布登上美洲

哥倫布堅信自己到達了東印度,於是在該島上轉了幾圈,又到達古巴和海地,結果沒有發現值錢的東西,最後回到了歐洲。其實,哥倫布到達的目的地不是印度,而是南美洲。後來,這塊地被歐洲航海家稱之為“西印度”。而真正的印度在亞洲,也就是東方。於是歐洲人將真正的印度稱之為“東印度”,於是歐洲人在亞洲設立的公司就取名“東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的性質

最早的“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00年12月31日,最初的正式名稱為“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該公司共有125個持股人,資金為7.2萬英鎊,由英國皇家授權15年的貿易專利特許。

這家存活了258年的歐洲公司,是如何改寫世界以及中國歷史的?

東印度公司

1602年3月20日,荷蘭人為了和葡萄牙、西班牙展開商業競爭,由14家公司出資650萬荷蘭盾,合併建立了統一的“聯合東印度公司”。 據說,在東印度公司成立最初的80年間,分出去的高額紅利達到原有資本的1482%,可見東印度公司是多麼的暴力。

此外,英國和荷蘭成立的兩家公司,都是由國家授權成立的,且代表國家利益。他們可以對外征服、宣戰、統治或者媾和,甚至包括組建自己的軍隊和發行貨幣,權力非常之大,其性質已經和國家捆綁在了一起。所以,這些公司有國家撐腰,在世界範圍內肆無忌憚,還可以以國家的名義,對外宣戰。

歐洲的荷蘭雖然晚於英國建立東印度公司,但是對亞洲的貿易早於英國。加上荷蘭在當時的造船業非常發達,所以有“海上馬車伕”之稱。據說,鼎盛時期的荷蘭擁有的軍艦數量是同一時期英法兩國的一倍之多。所以,在15-16世紀,全世界範圍內都能看見荷蘭船隊的影子。鄭成功收復臺灣,將荷蘭人趕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乾的那些事!

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總部設立在巴達維亞(印尼雅加達),貿易對象為東南亞、日本和中國。16世紀末期至17世紀中期,東亞、南亞和東南亞的商業幾乎被荷蘭人壟斷。所以,荷蘭東印度公司在1669年的時候,其富有程度絕對是獨一無二的。此外,當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擁有超過150艘商船、40艘戰艦以及5萬名員工和1萬人的軍隊,分紅的股息高達40%。

這家存活了258年的歐洲公司,是如何改寫世界以及中國歷史的?

海上馬車伕

根據《劍橋中國明代史》的記載:“1622年6月(明朝天啟二年),一支有8艘船的荷蘭船隊帶了1000多人進攻葡萄牙殖民地澳門,企圖接管那個城市同日本、東南亞和歐洲的有利可圖的貿易。荷蘭人在經歷一場激烈的戰鬥並傷亡四分之一的人員之後被趕走,他們沿中國海岸向北駛去,至7月初在臺灣海峽的澎湖列島登陸。1624年,一支龐大的中國艦隊迫使荷蘭殖民者從澎湖列島撤退到臺灣。”

從1624年起,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西南海岸保持一個重要的貿易殖民地。直到明朝滅亡以後,鄭成功北伐南京的失敗,為了繼續對抗清朝開始向臺灣轉移。1661年3月,鄭成功率領戰船數百艘,二萬五千名士兵,自金門料羅灣出發,到達澎湖列島。由於天氣原因,船隊受阻7天,到達臺灣海域的時候,補給不足,很多人忍飢挨餓,最終還是拿下了臺灣島。

沒有了臺灣的荷蘭殖民者,開始轉戰東南亞國家爪哇島(今印度尼西亞)。在1740年10月(清乾隆五年),由於華人去東南亞經商的人越來越多,荷蘭東印度公司與當地華人的矛盾日益尖銳,最終爆發了“紅溪慘案”,數萬名華僑在雅加達被殺。對那些華僑而言,其惡劣程度,也不亞於“鴉片戰爭”。

英國東印度公司,如何滲透到中國的!

英國東印度公司比荷蘭人要早,但是在亞洲的貿易比荷蘭人要晚。當時歐洲海上貿易被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人壟斷了。尤其是英國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以後,西班牙、荷蘭、法國也相繼被英法打敗,英國才打破這些國家的海上壟斷。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成立13年後,在印度西部的蘇拉特設立了貿易據點,不久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拉斯建立了商館。

這家存活了258年的歐洲公司,是如何改寫世界以及中國歷史的?

東印度公司

公元169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花錢向當時印度的莫臥兒帝國買下了加爾各答(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並在設立了貿易總部。可以說,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賺到盆滿缽滿,實力越來越強。在印度的貿易也不斷擴大,英屬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小港口,最終壟斷了整個印度的貿易。

由於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壟斷,英國人花錢在印度僱傭了很多印度人,並訓練組成僱傭軍。由於龐大的僱傭軍體系,為後來東印度公司殖民印度,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公元1757年,印度逐漸淪為英國殖民。到了公元176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東印度公司管理法”,自此東印度公司也正式成為英國政府侵略印度的代理工具。英國殖民印度以後,英國人為了擴大貿易範圍,瞄準了龐大的中國市場。

在1793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率領700多人的使團,以祝賀乾隆皇帝80大壽為名,出使大清帝國。當時的馬戛爾尼帶去了望遠鏡、地球儀、槍械以及英國軍艦模型、各式鐘錶、馬車等物品。

這家存活了258年的歐洲公司,是如何改寫世界以及中國歷史的?

馬戛爾尼訪華

由於當時的中國處於乾隆帝當政時期,乾隆盛世的景象並沒有消失。所以,乾隆面對馬戛爾尼帶來的西洋物品是否不感興趣。根據《清高宗實錄》的記載,乾隆皇帝看過英國使團的禮單後,對接待的官員說:“可於無意中向彼閒談,爾國所貢之物,天朝原亦有之。”

乾隆帝大概覺得我國地大物博,無奇不有,你們帶來的東西在我大清國內都有,不想跟你們做貿易。所以,馬戛爾尼此次來華碰了一鼻子灰。

當時的大清帝國還在實行閉關鎖國,且英國人提出了六個要求,涉及割地和免稅政策,所以第一次貿易並沒有成功。不過,在乾隆帝之前已經有外國商人到清朝經商。只是,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還沒有正式建立,都是外國的散商在中國做貿易。英國派遣使團,其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讓清朝門戶開放,讓英國人不受限制的貿易往來。

公元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清朝已經開放了廣州十三行,作為官辦對外貿易機構。不過當時是有限貿易,所以市場開放力度不大。乾隆去世以後,中國已經逐漸對外部開放了。不過,東印度公司面臨著很多困境。當時東印度公司銷往,中國的東西(比如棉花、鐘錶、機器等),在中國不暢銷。而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都是外國沒有的,所以英國對中國出現了貿易逆差,錢都被清朝賺去了。

這家存活了258年的歐洲公司,是如何改寫世界以及中國歷史的?

廣州十三行

歐洲對中國的茶葉需求量非常很,歐洲本身又不產茶,所以中國形成了茶葉壟斷。即便是中國人要漲價,海關要收高額關稅,你也沒有辦法。這樣下去,英國東印度公司賺不到錢不說,可能面臨破產的風險。英國人為了打破這種貿易壟斷的局面,除了把茶樹引進到印度種植,還向中國輸入大量鴉片,以抵消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吸食鴉片本來讓人上癮,對身體造成極大的損害。尤其是鴉片流入軍營,造成士兵的戰鬥力下降,嚴重影響國家安全,所以才有了林則徐“虎門銷煙”和“鴉片戰爭”。

中國和英國之間爆發“鴉片戰爭”,都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引起的。弗蘭克在其《白銀資本》當中說:“外國人,包括歐洲人,為了與中國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國人支付白銀,這也確實表現為商業上的‘納貢’”;此外“‘中國貿易’造成的經濟和金融後果是,中國憑藉著在絲綢、瓷器等方面無與匹敵的製造業和出口,與任何國家進行貿易都是順差”。他進一步發揮道:“16世紀的葡萄牙、17世紀的尼德蘭(荷蘭)或18世紀的英國在世界經濟中根本沒有霸權可言”;所以“在1800年以前,歐洲肯定不是世界經濟的中心”。

從《白銀資本》一書來看,以當時正常的貿易,外國人根本是賺不了中國人的錢。所以,東印度公司只能靠鴉片來扭轉敗局。這種卑鄙的手段,也只有東印度公司才做得出來。在鴉片戰爭後,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傳統貿易被工業取代,東印度公司失去了他的原有價值。1858年,這家臭名昭著的公司,終於被他的主子(英國)一腳踢開,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