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到底是一真名還是筆名,名中亦含“真假有無”(二)

(接上)

那麼,這是否等於說曹寅就是《石頭記》的作者抑或編者了?筆者以為:決無這種可能!因為從《石頭記》涉及的背景年代上看:康熙的“兩廢太子”事件及由此引發的爭儲內亂在作品中顯而易見。而太子胤礽第二次正式被廢的時間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曹寅於同年七月病逝於揚州。這樣看來:曹寅生前無論怎樣才華橫溢也不可能具備寫作《石頭記》的條件。所以,儘管有人考證出他的《楝亭集》中有“絳芸”“腥羶”“兼美”之類的《紅樓夢》文字基因達百多餘處,他還是與《石頭記》的作者抑或編者無緣。也許正因如此,脂硯齋在書中第一回中的批語才有:“若雲雪芹‘披閱’‘增刪’,然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後文如此處則不少。這正是作者用畫家‘煙雲模糊法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蔽了去,方是巨眼。”

“曹雪芹”到底是一真名還是筆名,名中亦含“真假有無”(二)

中年查慎行

既然如此,那麼,作者為什麼還有“曹雪芹於悼紅軒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篡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之說呢?筆者以為,答案不外有三:一是暗示作品並非一人完成,而是由原始作者寫作初稿,其後代子孫編撰、整理而成。並且作者一定是個對曹寅瞭如指掌且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人;二是作者身邊有一個圍繞皇帝(賈寶玉)的東南籍文人集團(“金陵十二釵”),他自己也是“箇中人”;三是此人和曹寅、李煦一樣,也有著被雍正抄家的血淚家史——筆者以為:此人非康熙南書房的文學侍臣查慎行(浙江海寧人)莫屬。也就是說:《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系查慎行完成初稿,由其孫查岐昌“披閱”“增刪”完成。其中脂硯齋批語多為作者自批,有的系岐昌或者族中子侄所批......

“曹雪芹”到底是一真名還是筆名,名中亦含“真假有無”(二)

老年查慎行

說到這裡,有必要對查慎行及其海寧查氏家族作以介紹:

查慎行(1650--1727),原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一生詩名遠揚,名震東南,著有《蘇詩補註》五十卷、《他山詩鈔》等。 23歲應童子試。之後曾多次滯留京師。康熙二十五年(1686),被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聘為家塾“西賓”,為次子揆敘(納蘭性德二弟)啟蒙。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在康熙皇后佟佳氏國喪期間觀看洪昇《長生殿》演出而獲罪,後被逐返鄉。之後改名“慎行”,字“悔餘”,號“他山”,改海寧籍貫為錢塘,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參加杭州的鄉試中舉。康熙四十一年奉旨進京,次年因廷試成績優異被康熙賜進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編修,後充武英殿總裁纂述。在京十年,曾三次隨駕巡遊塞外。歲時風土,悉記以詩。康熙敬重其才學品德,親書“敬業堂”御匾以贈。太子胤礽亦贈其“初白庵”匾額。康熙五十二年(1713)乞休歸裡,家居十餘年,築“初白庵”以居,潛心著述。雍正四年(1726),因三弟“查嗣庭科場試題案”發,以家長失教罪被逮入京......次年放歸,離世於雍正五年八月。

說完了查慎行,再來談一談查氏家族——說起浙江海寧的查家,可謂聲名顯赫、如雷貫耳。就連康熙帝亦有高度評價,說海寧查家系“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康熙帝之所以有如此評價,是因為查家自唐宋以來秉承讀書耕種傳統,科甲鼎盛、人才輩出。據《海寧縣誌》載:僅明清兩朝,族中就先後有70餘人中舉;近20人進士及第。以康熙朝為例,除查慎行系康熙帝欽賜的進士出身外,其堂兄查嗣韓為康熙二十七年榜眼,翰林院編修。族侄查升同年進士及第,為翰林院庶吉士,官諭德;其長子查克建系康熙三十六進士,康熙四十一年任河北束鹿知縣;二弟查嗣瑮和堂弟查嗣珣均為康熙三十九年進士,嗣瑮授翰林院編修、庶吉士、曾提督順天學政。嗣珣官雲南太和知縣;三弟查嗣庭為康熙四十七年進士,翰林院編修,雍正朝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雍正四年在典試江西時獲罪......被人譽為“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然而正是這樣一個“詩禮簪纓之族”,曾先後兩次遭遇文字之禍。一次是受到康熙二年的“莊廷鑨明史案”牽連,查慎行的族叔查繼佐曾經遭逢二十餘日的牢獄之災;另一次是雍正四年的“查嗣庭科場試題案”,因查嗣庭典江西鄉試時出了“維民所止”一題而遭彈劾,實則系雍正為鞏固皇權借題發揮,為剷除隆科多羽翼(查嗣庭為隆科多舉薦)而敲山震虎。

查嗣庭本人不但鋃鐺入獄,還株連到全家十三口以及海寧全族一百二十餘人被逮入京......先是嗣庭長子查克上在獄中被虐致死,接著查嗣庭服毒自盡(死後慘遭戮屍);夫人史氏自縊;兒媳浦氏吞金;次子查澐被判斬監候。家中不滿十五歲男丁流放異地,女子淪為權貴家奴。而查嗣瑮一脈則被流放至千里之外的關西;查慎行一支雖然僥倖獲赦,“覆巢之下”留一“完卵”,可這時的查慎行已是78歲高齡的老人,遭此一劫,心力交瘁......回鄉後不及一月即辭別人世。可憐這樣一個“百年望族”,卻因為一場文字之禍而“忽喇喇似大廈傾”倒。慎行逝前有《哭三弟潤木》一詩傳世:“家難同時聚,多來送汝終。吞聲自兄弟,泣血到孩童。地出陰寒洞,天號慘澹風。莫嗟泉路遠,父子獲相逢。”

“曹雪芹”到底是一真名還是筆名,名中亦含“真假有無”(二)

查慎行三弟查嗣庭

這裡有必要說明的是:其實查家被抄和蘇州李煦、江寧曹頫兩家被抄為同一時間段,即:李家被抄於雍正元年;查家被抄於雍正四年;曹家被抄於雍正五年。所不同的只是:李、曹兩家罹禍的原因系“經濟虧空”,屬經濟犯罪,並無流血事件發生;而查家屬於政治株連,所以,雍正殺伐決斷,無所不用其極!正因如此,筆者以為《石頭記》作者決不是什麼曹寅之孫,而是與曹寅同處一個文人圈兒,並與之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南書房文人查慎行,並由其孫查岐昌編纂、整理完成。而他們祖孫之所以用“曹雪芹”之名以引發讀者對曹氏家族的聯想,也並非完全出於自保,實在是因為曹家所處江寧織造府的地理位置對反映明亡清興主題的重要性,以及曹寅與康熙及南書房文人(金陵十二釵)之間互動關係的頻繁(曹寅曾奉旨主持揚州詩局和書局,多次為南書房文人刊印書籍),可啟發讀者對故事背景的定位,並順藤摸瓜地找出《石頭記》所隱真正的作者!

參考書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

程高本百二十回《紅樓夢》

一家之言,有失粗陋。《紅》海無涯,或可拋磚引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