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榮:烽火歲月勇戰鬥,和平年代寫“傳奇”

紅色故事 | 周志榮:烽火歲月勇戰鬥,和平年代寫“傳奇”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初次見到周志榮,他正坐在家門口的樹蔭下翻看筆記,鼻樑上架著眼鏡,手中拿著鋼筆,不時在文稿上標註著什麼,認真得讓人不忍打擾。一頁筆記修改完畢,老人摘下眼鏡、抬起頭,發現了站在不遠處的我們。知曉我們是來採訪他時,老人笑了笑,很爽快地答應了。

红色故事 | 周志荣:烽火岁月勇战斗,和平年代写“传奇”

周志榮,1929年出生在義烏,1949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通訊員、指導員、團政治處和二十八軍政治部青年幹事等職。1954年入黨,曾多次立功受獎,是華東軍區二級學習模範。年輕時,熱愛寫作的他努力克服文化水平低、部隊作戰訓練任務重、時間緊缺的重重困難,一邊學文化,一邊堅持寫作,終於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今離休的他,仍然一心向黨、筆耕不輟,積極宣講革命事蹟、教授寫作方法。90歲的他,老當益壯,依舊思路清晰、思維敏捷。

烽火歲月勇敢戰鬥

“那年的夏天……”

回憶起烽火連天的時代,

老人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給我們講述了

當年執行任務時

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故事。

在團政治處當通訊員時,周志榮接到了一個任務:前往距離福建省高山市10海里的一個島上給偵察排送信。懷揣著重要信件,周志榮馬上出發。可是恰逢當天無風無浪,小船走得慢極了,原本4小時的行程走了6小時才到島上。禍不單行,到了島上之後發現,不僅偵察排已經轉移了,海匪也先一步到達了島上。村民們建議他摸黑前往偵察排轉移的小島。在村民們的幫助下,周志榮坐上了轉移的小船,船剛要起錨,海匪端著槍和大刀來檢查了。滿臉鬍子的海匪看到周志榮有些懷疑,周志榮急中生智:“啊!啊!啊!”拼命搖頭擺手,裝起了啞巴。當地的村婦女主任連忙配合:“這是我弟弟,是個啞巴。”就這樣,周志榮逃過一劫。

那段歲月對老人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說起那些曾經幫助鼓勵過他的人

思路清晰、十分動情。

說起戰爭年代,周志榮老人謙虛地說:“我參軍的時候,解放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且我主要在團政治處學習工作,所以我並沒有很多機會上前線,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红色故事 | 周志荣:烽火岁月勇战斗,和平年代写“传奇”

周志榮與小記者在一起

和平年代書寫傳奇

“從我記事起,就對‘文學’有一種莫名的喜愛。”周志榮老人說。由於家境貧困,5歲的周志榮就已經要做拾稻草、摸田螺、撿柴火等力所能及的事。在認識了幾百個字後,未能繼續學習,周志榮便到了地主家裡做長工,經常天沒亮就起床,一直幹到月上中天才能休息。

直到1949年8月17日,他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才有了重新學習的機會。

初到團政治處,看到了許多書籍和報紙,可是周老不敢拿來閱讀。“初來乍到不好意思是一方面,我認識的字不多是最重要的原因。想要閱讀,總要去請教人家這個字是什麼意思、那句話是什麼意思。太麻煩別人了。”提起這段“囧事”,周老開懷地笑了,“團政治處王書記首先發現了我的這點小心思。瞭解我的想法後,王書記鼓勵我‘你只管學吧,不懂可以大膽問我,有任何困難我都盡力幫你解決。’聽了王書記的話,我放開膽子學,每天完成勤務工作和送信任務後,就埋頭看書讀報,拿著毛筆學著寫。”在這樣勤奮努力的學習下,在身邊同志們的鼓勵幫助下,經過兩年左右的學習,周老開始嘗試寫通訊報道。

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認真習作,

後來的十多年時間裡,

周老先後有三百多篇通訊報道和文學作品

在《解放前線》《人民前線》

《解放軍報》《解放戰士》等報刊雜誌上發表。

從部隊轉業後,寫作始終是周老工作之餘的最大愛好。一有空,不是讀書、看報,就是學習寫作,除了寫通訊報道外,還寫了不少文學作品,出版了《筆墨春秋》《歲月如歌》等書。“學習難免艱難辛苦,但是寫作很幸福。當看到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者藝術想象躍然紙上,感動和幸福都長存心間。”

红色故事 | 周志荣:烽火岁月勇战斗,和平年代写“传奇”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雖然我90歲了,但我仍要發揮餘熱、繼續寫作,書寫過去、展望未來。為難忘的過去時光和美好的希望未來,書寫美麗新篇章。”採訪最後,周老為自己做了一個總結。

红色故事 | 周志荣:烽火岁月勇战斗,和平年代写“传奇”红色故事 | 周志荣:烽火岁月勇战斗,和平年代写“传奇”

周志榮與小記者在一起

作者| 譚祉瀟

红色故事 | 周志荣:烽火岁月勇战斗,和平年代写“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