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时,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跟着跌?基金经理难道无能力判断熊市么?

西天蜗牛


对于一个成熟的基金经理来说,股价的波动是正常的,无论熊市还是牛市。基金经理要判断的是,自己买的股票长期来看是否能赚钱,一时的浮亏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盈利的结果。

熊市里股票都下跌,但下跌和下跌时不一样的。业绩优秀的公司,股价越低,越有投资价值,因为长期来看,股价终要回归价值,其实绩优公司在熊市往往更抗跌,因为总有识货的人悄悄买入。一旦行情转暖,绩优股必然反弹。而业绩差的公司,在熊市会遭遇戴维斯双杀,即使行情转暖,股价也起不来,因为没有东西去支撑它。

不仅基金经理能够判断牛熊,一个稍微有些投资常识的人都能判断。但区别是,普通人只看到结果,却不知道背后的原因。专业的投资者能够在市场泥沙俱下时捡到金子,等待价值被市场认可的时刻。

基金经理无法保证净值曲线一直是涨的,因为股价在短期内无法预测,基金经理也无法保证一买入就涨。短期的浮亏是所有投资者都要面对的现象。一些基金经理可以通过对冲等手段平滑净值曲线,也仅仅是“平滑”,并不能完全熨平。

衡量一个基金经理是否优秀,时间通常要放宽到5年以上,因为短期内的市场噪声、运气成分太多了。

理解了投资的底层逻辑,就不难理解基金净值的波动和基金经理的判断了。


财书房


熊市时,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跟着跌,基金经理难道无能为力判断熊市吗。笔者认为,在我国证券市场公募基金是靠天吃饭,公募基金经理的能力不够是一个方面的,公募基金经理并不需要承担风险,长期以来能力不能提高,再加上我国公募基金经理为庄家高位接盘,公募基金经理个人拿庄家的好处费成为了行业的规则,在我国大量的公募基金经理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获得财富,反正公募基金赔了钱也不用负责任,公募基金经理在什么价位买股票都是合法的,在这种潜规则下,公募基金经理的能力更是无法提高。

所以,我国的公募基金经理是没有能力判断熊市,也没有能力判断股市的趋势,再加上我国证券的投机性让市场趋势变得更加难以判断,公募基金经理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判断市场的趋势就干脆不去判断市场的趋势,久而久之公募基金经理已经养成了混日子的习惯,能拿高薪,还能拿庄家的好处费,公募基金经理的日子过得很舒服,根本不需要再去下功夫研究股市。这是我国大部分公募基金的真实做法。而少数有一定能力的公募基金经理则会想办法大收庄家的好处费,等收到的好处费够多时,就会选择自己去干私募基金,从公募基金出来自己干私募基金的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指望公募基金跑赢大盘指数是不现实的,公募基金经理在熊市的条件下赔得比散户还多。而且熊市公募基金是无法止损的,公募基金资金量大,在熊市的时候想卖股票也卖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股市下跌。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熊市的时候所有股票基金都在下跌;第二,基金经理为什么不能判断熊市的到来?

第一个问题:国内的股票基金有最低的仓位要求,就是说任何时候,股票基金持有股票的仓位都不能低于80%,所以熊市的时候,在市场连续下跌时,股票基金极大概率会跟随市场同向下跌,只是跌得多和跌的少的区别。一句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这个问题就不展开讨论。

第二个问题:基金经理为什么不能判断熊市的到来?从你的提问来看,应该是希望基金经理能够准确的判断牛市和熊市的转换,在熊市来临之前全身而退,在牛市启动之初满仓进入,从而把握市场的风格转换。

能够准确判断市场牛熊转换的人存在吗?

准确把握市场多空转换的这种牛人存在吗?应该说曾经存在过一个,这个人曾经多次判断出市场的变化,从而成功的获得巨大的收益。那就是美国的杰西·利弗莫尔。

但他也曾因为判断错误而破产,一生中经历了多次爆仓、破产。

1907年,30岁的利弗莫尔在股票奔溃行情中做空,赚到了100万美元。

1908年,31岁的利弗莫尔股市中的交易连续失败,再一次破产。

1929年,52岁的利弗莫尔,在股市大崩盘中获利超过1亿美元。

1934年,57岁的利弗莫尔又破产了。

1940年,60岁的利弗莫尔自杀身亡。

这样的传奇人物,历史上只有一个。利弗莫尔的例子正好说明,择时困难,你根本没办法区分这是能力还是运气,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成功一次也许就会带来巨额财富,但也只是失败一次,就可能一无所有。

如果真的存在能够准确择时的人,那这个人肯定是世界首富了,但是世界最富有的投资人是谁?不是利弗莫尔这样的投机家,而是巴菲特这个投资家。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0%多,肯定比不上择时高手,但投资比得是谁活得久,不是谁冲得高。

国内存在能够择时的投资机构吗?

国内的投资机构我们可以简单分为公募和私募。公募受到的约束较大,投研体系完善,以选股为主,择时为辅。但私募由于其普遍规模较小,制度灵活,往往容易一战成名。

尤其是在A股还不是很规范的阶段,市场上最崇拜的就是各种私募和庄家了,他们能够操纵股价,点石成金,攫取巨额财富犹如囊中取物。但他们的成功往往靠的是内幕信息、资金拉动,而不是择时,但国内真的有这样能够择时的私募和庄家吗?


网上关于庄家和私募的故事很多,但是庄家和私募从来都不是择时的高手,他们往往针对的都是一只或者几只股票,而不是判断整个市场的走势。

利用以前的监管漏洞,通过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利用散户的心理,配合上市公司的动作,操纵几只股票并不是什么难事。反而是要判断整个市场,相当于要判断几千只股票的涨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通过历年私募冠军的变化来看看牛人辈出的私募行业择时的能力如何?如果有能够准备择时的机构,那他们肯定能持续的登顶。

但在私募阳光化的10多年后的今天,私募冠军开始越来越趋于平凡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市场也知道,短期的业绩不代表未来的业绩,过去的私募冠军并没有几个能为投资者带来长期收益。

这些私募冠军曾经成功所处的市场环境已经变了,当没有了其赖以成功的空间和条件以后,他们的成功也就无法复制了。

下表统计了从2008-2016年,9届私募冠军的业绩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去详细了解。

比如2009和2010年的私募冠军新价值投资和世通资产就在夺冠次年就迅速跌落神坛,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第二年基金规模快速上升,业绩迅速下滑。

当时市场是很追捧私募冠军的。投资者、各种机构都追着他们发产品,希望他们能延续造富神绩,结果却是大幅亏损。其中世通的业绩在后两年跌幅超过50%。

再比如唯一的两届私募冠军,广州创世翔。

在2013-2014年,创世翔1号连续两年夺得私募基金冠军产品的桂冠,也是唯一一家连续两年拿到私募冠军的机构。2013年收益率为125.55%,2014年收益率更是高达300.08%。

但就在2016年,创势翔“踩雷”欣泰电气,损失近2亿元,随后又因操纵市场,被证监会开出了巨额罚单:没收创势翔违法所得约2073.8万元,并处以约6221.5万元的罚款。自此以后,创世翔开始退出公众的视野。

还有一位代表人物更加不得不说,那就是徐翔。

他的传奇一生应该说包含了中国股民毕生的暴富幻想,从身价几万到身价百亿,其管理的私募产品无论市场好坏,即使是连续的熊市,他管理的产品净值都能实现每年2-3倍的收益。

这样一位资本市场的大鳄,最终在2015年11月,因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等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拘捕了。

也就说这位大鳄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业绩,并不是他能择时选股,不是他的市场嗅觉有多敏锐,而是因为他有内幕信息,能操纵股票。

所以,第二个问题,从美国200多年的资本市场历史和中国20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都没有任何一位牛人能够准确的择时。偶尔一两次的,那是运气还是能力,谁都说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能够长期保持准确的择时。如果真有这样的投资人,那他首先自己就会是巨富。但翻看世界富豪榜,我找不到这样的人,只有巴菲特、索罗斯、西蒙斯这些。

因此,作为广大投资者管理资金的投资人,公募基金没这个能力和必要去择时,因为风险实在是太高,难度实在太大了。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A亚特斯


股票型基金被称为股票基金,是指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随着2015年8月8日股票型基金仓位新规的生效,股票型基金的股票仓位不能低于80%。



首先,从股票型的定义和仓位规定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问题来。既然股票型基金高达80%的仓位投资股票,那么基金的涨幅很大程度上受股市的影响。既然是熊市,受各种利空消息的影响,绝大多数股票都是跌跌跌,股票基金也自然跟着跌。基金经理,即使及时换仓也只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下跌幅度,如果换的不好,跌得可能会更多。



其次,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并不是只是凭借他所学的相关知识的,更多的是凭借自己丰富的阅历总结出的投资心的。现在,很多基金经理都是研究生或博士刚出来不久的,有的只是书本上理论的知识,缺少管理基金和判断股票走势的经验。就我们国家目前的股市情况来说,即使阅历丰富的基金经理也很难把握住股票的涨跌趋势。



总得来说,股票型基金受股票市场的影响很大,即使是拥有专业知识的基金经理也很难判断股票的走势。


秋水无界


看了一圈回答,发现大家都说是因为基金仓位问题,或者是人的能力问题,这里我说说我的观点:


熊市,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跌,背后的原因是因为:每个人赚的其实都是趋势的钱。巴菲特牛吧,在2018年的公开信中,他也说都是在赌大的趋势,也就是国运。


熊市是怎样形成的呢?大部分人想把股票换成钱,就变成了熊市。注意,在“钱换股票”VS“股票换钱”出现分歧的那刻起,就是熊市了。正是因为有很多人卖股票,市场才变成熊市,搞清楚了吧???不是因为熊市股票才下跌,而是因为股票下跌才熊市!


所以题主的问题,不是熊市的时候,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跌;而是所有股票基金下跌造就了熊市;至于基金经理的 能力,如果真的能够预判熊市,就应该在熊市前离场,而不是在熊市发生的时候离场!你觉得有几个能未卜先知的?


我是我是蚂蚁聊股市,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蚂蚁聊股市


其实基金经理比大多数股民专业,也掌握了一手的资料,在熊市时期做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是存在一定大概率的,除非基金经理能力极差,完全不考虑基民的风险,导致基金账户亏损巨大,一般情况下,熊市行情,基金的亏损都会比股民账户损失少,如果损失超过股民账户,那这个基金也没有买入的必要。


而投入股市的基金有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就是把所有的资金都用于交易股票,它的收益和亏损来自股票。混合型基金买的品种较多,也买股票,也买一些比较稳定理财产品,它在股市的盈亏就没有股票型基金来的多。


但是为什么股票型基金在熊市也亏损颇多?

根据规定,股票型基金要有最低持仓比例,总资金的持股金额不能低于百分之八十,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在于为了稳定股票市场,就算遇到股市出现熊市,股票基金的减仓后也需要有60%仓位,这也是为什么公募基金在熊市也出现较大亏损。而对于基民而言,熊市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考虑去买股票型基金,可以考虑购买混合型基金,相应的减少亏损,采用定投方式,避免在熊市出现较大损失。



金美圆的财经笔记


他们为什么不会坚持。

第一:游戏规则是基金经理不得随意减持。

一个公募基金的资产配比是有严格规定的,随便坚持一下子就超过这个规定了。

比如股票型基金注定必须持股多少多少才行,否则证监会要把基金管理者吊起来打。

对管理人来说,股票放着亏的是你的钱,

为了挽救你的钱打破规则减持,被吃红牌的可是管理人自己。

至于为什么公募基金不得随意坚持,因为基金盘子太大了量太多了,这些个公募基金要是可以随意减持,画面太美不敢看。

第二:基金经理有没有能力判断熊市?

在熊市里,判断熊市是个傻子都会判断,基金经理当然也会。

但是,由于刚才说的原因,基金经理必须保持基金资产当中股票和基金说明书上一致,

在某一个水位线上,所以他们不可以单纯减持。

他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减持,然后把仓位换到符合基金说明书说明的,相对避险的股票上。

有些基金撞大运了,赶上好时机,熊市里面赚钱也是有的,比如去年上半年的医药基金。

整个基金风云榜(当时还没出那件事情)上全是医药基金。

难道只有医药基金经理有能力判断故事走向?

呵呵呵……

第三:为什么熊市时所有股票都跌?

10块钱的股票熊市以后可以变成8块,会操作的人10块卖出,8块再买进,

等熊市结束平白多了2块,为什么熊市股票会不跌……

他们更擅长的操作是10块买进,8块卖出。熊市杀得就是这样的大多数人。

第四:理财专家的作用体现在哪儿了……

这个问题一回答我特么又要得罪一大票同行了……

所以我就不回答了。


一刀理财


熊市中,由于资金基本上是持续流出,所以通常伴随这股票基金净值回落,而基金经理是有能力判断熊市,我认为你可能要问的是“为什么基金经理在熊市还做股票?”,其实你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中国股市向来熊长牛短,所以熊市是播种期

由于中国股市以前估值高、更加侧重IPO融资等,所以总体而言是熊长牛短,笔者是2008年入市的,12年来虽然有牛市,但基本这几年牛市时间前后都超过1年,除去启动和后面到头的三个月,基本上参与的时候半年不到,所以,只有在熊市布局,才能收获牛市的收益,而如果等牛来了布局,大部分人都会吃套的,尤其对于资金体量不灵活的基金。

其次、熊市更容易买到便宜的公司

一般熊市杀跌,先杀估值后杀业绩,经过几轮杀跌后,股价非常具有吸引力,也就是说熊市才能买到好股票的好价格,所以熊市基金经理们还在做。

最后、投资是基金经理的工作

投资是基金的工作,好比普通人上班一样,不能因为天气不好,或者心情不好就不去上班,不去工作了,而优秀的投资人,如徐翔、陈光明等都能穿越牛熊的,熊市因为有反弹,所以一样能赚钱。

总结:中国股市整体熊长牛短,而在熊市里能在便宜的价格买到好的公司,作为职业投资的基金经理必须也有必要坚持努力投资。


抄底狂人松果


熊市中股票型基金跟着大盘下跌,这个好理解。顾名思义,股票型基金嘛,基金主要配的是股票,股票涨,基金也跟着涨,股票跌,基金也跟着跌。

难道基金经理不知道身处熊市中吗,怎么还在熊市中买股票呢?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排除有些基金经理比较水,但是大部分基金经理还是有水平判断出来的。但是为啥熊市中还持有股票呢?

原因是这样:

第一,相关法律规定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等持股比例不得低于一个极限值,而被动持股。举例说明,如果一家基金公司发行了一个用量为1亿的股票型基金产品,那么他最低配资股票的比例不得低于70%,我就是7000万。所以,股市里有个词语叫“抱团取暖”。多家基金公司买一只或则同样的几只股票,使得股票不至于跌的太厉害,让自己的产品的净值不至于下降的太厉害,以至于股民纷纷赎回自己的钱。

第二,很多股民不知道处于熊市。把钱交给了基金公司。而基金公司只要有人买产品就会有收益,不管股市是涨是跌。所以,一般基金经理会隐瞒股市处于熊市的真实情况。稳住理财的投资人。


老韭菜的自我修养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的常见,为什么熊市很多基金持有的股票也会跌,而且似乎跌的也不少。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a股市场缺乏做空机制,也就是国外的对冲机制。即使看对了市场,也没有相关的工具去做对冲。

而且中国的基金很多都是有股票持仓的下限,例如股票类的基金,他的持股下限大约是60%或者65%。即使是一个均衡性的配置型的基金,它的股票下限可能也有30%到35%。也就是说,即使基金经理完全判断对的市场,并且在第一时间把股票仓位降到最低标准,他还是持有六成多的仓位。

另外一点就是,基金经理购买股票本身的行为,也就说明了他对这个股票有信心。他觉得自己购买的股票可以战胜市场,获得绝对收益或相对收益。因此,即使在熊市中,市场下跌时,可能他出于对这个股票的信心,反而会继续的加仓。但股票并非只有一个参与者,在市场不理性的情况下,他加仓之后反而获得了相反的效果,最终导致基金净值的下跌。

(晴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