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博導帶11個研究生合理嗎?

半城煙沙斷橋雪


不合理,但是沒有辦法,教育資源有限!

我的導師帶的更多,總共同時帶了20個研究生,其中研一帶6個,研二帶5個,研三帶5個,博士帶4個。 每次開會都是一大幫人,有時候都輪不到發言。


一、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導師不夠。

近15年,研究生報考人數屢創新高,高校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擴招,導致研究生數量猛增。

而高校裡能帶研究生的導師數量卻很少,有些老師雖然達到副教授教授職稱,但是沒有科研能力,也培養不了研究生。

所以,導致了有科研能力的導師,同時帶著研究生數量增加。很多大學也是出現這種情況,有些比較牛的碩導同時也是博導,碩士研究生三個年級,一個年級帶5人,就是15人;博士研究生4個年級,一個年級帶3人,就是12人。這個博導老師一共帶了27人。

這相當於一個班級的人數了,最終造成導師與自己的碩士生不熟,到畢業的時候都不一定能叫出名字來,研究生培育的時候也是讓博士生帶著碩士做課題,而不是親自指導!

我們學校有些導師,曾經科研項目比較多,確實能夠培養很多研究生,但是現在這幾年導師課題數量很少了,需要不了那麼多研究生了,但仍然按原來的計劃招收。


二、導師帶研究生有培育補貼!

導師研究生數目越多,獲得的國家補貼就越多。

大學老師的工資收入還是比較低的。我的導師是北京重點大學的教授,一月工資才9000元,這相對於他的成就來說不是很高,但是他們有別的收入其中帶研究生活的補貼就是重要的一種。

每帶一個碩士生,國家補貼培育經費6000元/年,我的導師同時帶了20個研究生,那光研究生經費補貼就有12萬/年,這收入還是挺可觀的。所以,導師也願意大規模的招收研究生。

並且,導師和研究生,關係超出了老師和同學關係,類似於古代的師徒關係。所以導師很多的工作,都可以讓自己的研究生去做。

我在讀研的時候,我同學的導師出國留學,然後讓我同學去他家裡住,幫他的花澆水,給他那貓餵食。有的還讓研究生幫自己去接孩子。


三、對研究生科研要求低,不在忽質量。

實際上,一個導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同時帶這麼多研究生,很難給予精心的科研指導。

並且,很多碩士導師在培育研究生的時候,都沒有課題,而是設置一個虛假項目讓學生來做,這樣根本起不到培育研究生的效果。

但是,這個沒有關係,因為研究生畢業之後,主要面向的就業單位是企業,而不是從事科研工作。所以,研究生畢業之後,科研能力不強,不影響找工作和就業。


牽牛花牽牛郎


不合理,但目前的現狀基本都是這樣。一年招2~4個,三年最高可不就是12個嗎?這還單純的只是碩士,如果再加四五個博士,人數還會更多!

人數這麼多,能管得過來嗎?

單純的靠管是管不過來的,一是沒有精力,二是沒有必要。讀到研究生年紀都不小了,如果個個都需要老師天天盯著,那導師真的是太累了。所以平常生活學習全靠學生自覺,你不想學了,消失10天半個月都沒關係,如果你想要學習,可以每天忙的像高三一樣。


人數這麼多,科研怎麼辦?

能招這麼多的學生,一般經費上是比較充足的。我們組的一大好處就是不缺錢。只要你有想法能出成果,導師往往不會在錢的方面限制你。實驗藥品多花點錢買質量更好的沒關係,畢竟買到劣質的實驗藥品,錢是省了但實驗結果卻不一定可靠。你可以買幾百塊錢一克的藥品,但是如果你砂紙用了一下就扔被導師看到了,組會上可能就要說你了。手套是實驗室的高消耗品,如果不加以限制,許多同學往往會不珍惜,後來就改成了拿舊的換新的。

一個導師一年只帶一個學生那肯定是最好的,但是我國的國情擺在這裡,相對於數量龐大的研究生導師數量遠遠不夠。培養的研究生質量也很難保證,因此不同的研究生之間畢業時的水平也相差很大。這種現狀在短期內沒有辦法得到解決,那麼作為研究生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主動。主動學習,主動看文獻,主動找老師。


考研小秘書


我是博雅燕園,我來回答。

一個博導帶11個研究生,合理嗎?估計很多人一看,就覺得不合理,其實合理不合理,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

從一般意義上講,導師並不適合帶太多學生,很簡單的道理是,一旦學生帶多了,時間和精力就顧不過來,很難指導好學生,這樣對導師和學生其實都不利。

然而,為什麼會出現一個導師帶10多個學生的情況,而且這樣的例子還並不少見呢?關鍵就在於,10多個學生具體是什麼情況。

比如,我的導師,就帶了差不多10名學生,看起來很多,具體一分析,可能就會得出相反的結論。

我導師就是博導,帶的學生中,既有博士生,也有碩士生,其中,博士生有4名,分別對應博一到博四,每個年級1名(之前有延期的還不計算在內);碩士生有5名,都是學術型碩士,包括新招的研一的1名,研二的2名,研三的2名,所以我導師總共指導了9名學生。本來他可以在今年招收2名博士生2名碩士生的,就是考慮到學生已經比較多了,才分別縮招了1人。

多嗎?看起來確實很多,其實每年只招收了1-2名碩士生,1名博士生而已,這在很多高校裡面屬於司空見慣的。

具體到題主的問題,因為題主給的信息很少,我們可以分情況分析。

1、如果題主說的博導帶的研究生既包括碩士生,也包括博士生,參考我導師的情況來看,其實並不多,也就是每年招收1-2名碩士生、1-2名博士生而已,屬於常見的情況,完全可以指導好自己的學生。

<strong>

2、如果題主說的研究生僅僅是指碩士生,而且有可能既包括學碩的,也包括專碩的,可能就是每年招收了1-2學碩的,1-2名專碩的,因為可能還帶了博士生的,數量確實就比較多了,確實有點不太合理。

這麼多學生,導師肯定很難指導得過來。不過這種情況,在一些大牛導師身上,也不算罕見,導師重點指導的,往往只是博士生。碩士生,學碩可能會指導稍多一點,專碩可能都不怎麼管,雖然不太合理,但大牛導師課題多,博士生完全可以帶碩士生(特別是學碩),通過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提升,再偶爾得到導師的指導,其實學生的培養質量也不見得就不高了。

3、如果是導師一年就招收11個研究生,這個肯定就很不合理了。不過這樣的情況,在10多年前可能會存在,現在很多高校對導師都實施的是積分制,導師每年能招收學生的名額,取決於自己的積分情況,這往往對招生名額有很大的限制,一般不太可能出現一年招收這麼多學生的情況。

導師能招收多少學生,不但取決於自己的業績(積分情況),往往還要看學生是否願意選擇自己。一個能帶很多學生的導師,往往自己都是大牌教授,學術能力強、名氣大、成果多,因而能招收的學生名額也會較多,學生們還會踴躍爭相成為他的學生,往往是導師挑選學生,而不是無人願意選擇導師。遇到這樣的導師,就要謝天謝地了,還需要去考量導師學生多了合理不合理的問題嗎?


博雅燕園


其實如果下功夫的話,帶一個研究生是很吃力的,更別說十一個了。如果是理工科累的研究生,那麼要指導做實驗,還要指導寫論文,以及日常授課。對於研究生的生涯規劃、今後就業也要操心操力。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說:“我現在博士生都關門了,辛苦的很吶。你要指導他做實驗,要修改論文,麻煩的很。”可見要盡心盡力帶研究生並不是容易的事。


Fizzy-GIGI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博士生導師,簡稱"博導",是某個學科學術造詣較深的學者、教師等。和"教授"、"副教授"的職稱評定不同,博導遴選不是職稱也不是榮譽稱號,傾向於是一種工作崗位、資格。換句話說,博導才可以知道博士生開展工作。

我讀博時專業內就有個老師,做環境規劃方面,更多的是做些規劃類課題和上課教學。博導有對應的博士生培養考核,她評上教授後幾年內都沒進行博導認定。

和表面的分光不同,導師名下有博士生後,自己面臨的壓力很大。通常,工科類不少專業一個博士生"燒"掉幾十萬科研經費後,才能出幾篇不錯的論文,並順利畢業。

因此,在不少大學內,經常有教授非博導、博導非教授等情形。這也是導致不少朋友經常將教授和博導混淆的主因,的確大部分教授都將成功遴選為博導。

1.教授非博導

職稱評定為教授後,需要經過博導遴選、校學位委員會投票2/3通過。不少導師職稱晉升為教授後,時間已錯過當年的博導遴選、得下一年。或者,部分導師學生指導、在研課題、學術業績等指標長期不符基本條件的,僅僅是教授級碩士生導師。

2.博導非教授

和之前的博導遴選不同,不少知名大學早已放開"博導是正高"的限制。學術業績突出(如獲批自科面上等)、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副教授、走"特聘教授"渠道引進(尤其是"青千")的年輕博士等都有機會遴選為博導。

當然,不同學校遴選為博導的條件差異性很大,雙非院校博導遴選的"個人材料"甚至達不到985大學碩士生導師遴選的標準。

要想搞清楚"一個博導帶11個研究生合理嗎?"的答案,就得知曉一個博導每年可以指導幾個研究生,按學制進行推測數字"11"是否合理。研究生包含碩士生、博士生。

1.博導每年可指導的碩士生。

之前,小西就有提到過,教授職稱的博導每年約指導2-3名碩士生(副教授約1-2個碩士生/年),基本是優質推免生為主。按大部分碩士3年學制推測,一個博導同期在指導的碩士生可達到3-9名。

碩士生基本每年都會招滿,主要是考研的人數非常多,如2019年就有290萬報名、80萬人調劑。按政策,"十三五"期間碩士生也在擴招,相信這也是很多2020年考研學生最想聽到的信息。之前的3:1的報錄比,如今已達到4:1,四個人考研淘汰三個啊!

2.博導每年可指導的博士生。

985大學等名校的博士招生2015年之後,已經開始緊縮。和之前每個教授每年指導3-5個博士生的時代不同,如今博士生招生嚴格量化。

如今,每年的博士生招生計劃,會根據上年度的學術業績(論文、項目到賬經費、人才帽子等)進行分配,普通教授基本都是年均分配1個博士生招生指標,少量可以招2人。

按博士學制4年計算,一個博導在指導的博士生可達到4人以上。另外,博士生延期、優秀推免生直博等都會增加博導在指導的博士生數量。當然,運氣不好,當年也可能招不到博士生(沒人報名)。

3.聯合培養的研究生。

不少科研平臺好的大學,課題合作之類中的一些其他院校會將自己的研究生送過去聯合培養,不佔據這類學校博導的學生指標。

綜上,簡單的推算下,一個博導同期指導11個研究生真的不算多。類似這樣的博導,我就有認識不少,更多的是學生間的"老帶新"、"博士帶碩士"。畢竟,博導、博導,重點是"導"而不是"教"。

其實,做科研大部分導師都會歸屬於某個團隊/課題組,優質的博導可能是課題組帶頭人,也可能是某個成員。就我所知,高校內大的課題組有十餘名梯度合理的導師(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後都有),上百人研究生,彼此間可能都不太熟悉;小的團隊也有3-4個導師,二三十人的研究生規模。

相對來說,一個博士生導師指導11名研究生,問題不大,關鍵是有沒有足夠的課題和經費支撐這些研究生做自己想做的內容。讀博後,很多人會有些感悟:導師僅僅是大方向的控制和給經費,自己摸索、學習、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你讀研讀博的導師,名下有多少研究生呢?

小西的答題肯定有些許不到之處,歡迎各位朋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贊,這將是我答題最大的收穫!

帥小西De


你好,高校青年教師前來答題。

一個博導帶11個研究生合理麼?我的回答是,合理。




首先,研究生培養過程長,短則兩年,長則四五年。平均到每一年,11位並不多。

學制最短是2年,最長是3年;如果有學生延遲畢業,可能到5年。假設學制三年,博導帶11位研究生,平均每年錄取新生3-4名;如果有學生延遲畢業,錄取新生的數量就會降到2-3名/年。這對一位年富力強的博士導師來說,並不是超負荷工作。(這還是不算碩士研究生的數量。如果加上碩士研究生,數字可能還會增加)




其次,博導一般都有大量課題和項目,客觀上需要足夠的學生和項目組成員。

如果是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年只有2-3個新生,學生總數不超過10名,是難以支撐項目正常運轉的。

就拿我的某位資深前輩來說,他的實驗室裡,副教授帶著自己的碩士生、他帶著自己的碩士、博士生,每個人都超負荷運轉,才完成了自己想要達到的進度。

做科研需要人,需要大量的優秀人才。大家會有一個誤會,覺得科研工作需要手把手教,一對一帶。其實並不。到了碩士、博士階段,獨立的研究能力,是一個學生的基礎能力。負責任的導師,是不可能凡事親力親為,這樣學生無法成長;在學生需要幫助、解惑、點撥的時候,給予強有力的支持,才是一個博士導師應該做的。




最後,當下確實存在盲目擴招的情況。但是,11位並不屬於擴招的範圍。

當然,如果一位博導,一年錄取11位博士研究生,確實略顯誇張。但是以我不長的教學經驗、漫長的學習經驗,這種情況屬實少見。

以上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


喝奶茶不長胖


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為你解答。

一個博導帶11個研究生合理嗎?如果從普通人視角來看,一個人指導11個人,肯定是力不從心。但多數人並不瞭解高校的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和管理體系。實際上,這樣的團隊規模對一個有學術追求的導師來說絕對屬於正常。



首先,研究生導師是否合格,最重要的標準是他是否有項目讓學生做

研究生的培養絕不是上上課,講授一些知識點這麼簡單,而是要求研究生們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通過參與具體科研工作實踐,掌握科研方法,培養科研思維,同時把專業知識內化於心。因此,研究生的培養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做事,只要有事做,只要肯做事,就沒有培養不好的研究生。

所以,高校在遴選研究生導師時,要求導師必須有在研項目。如果有大項目,講師也能當碩導,副教授也能當博導。如果沒有項目,教授可能連碩導資格也沒有。因為,如果沒有項目,研究生就只能空對空,書本對論文,沒有實踐平臺,也缺乏研究經費。而如果有好幾個項目,就可以把學生分為好幾個組,分別攻關。這樣,學生就多多益善了。



其次,研究生培養,重在點撥,而不是手把手教

任何一位導師,都希望遇到悟性高,上手快的研究生,但顯然,不是每個研究生都能有這麼好的悟性,所以,導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指望導師站在身邊,一步一步教你怎麼做,那要你的本科也是白讀了。正常的節奏是,你先自己做自己探索,導師定期檢查進度,如果你覺得找不到路了,導師就點撥你一下,給你指個方向,你再繼續搗鼓。

所以,研究生階段,自我學習是最重要的。此外,相互學習相互合作也是研究生們需要鍛鍊的能力。不少負責人的導師會每週甚至每隔幾天就開一次組會,讓研究生們簡單介紹一下進展和思路,互相激發靈感。像這樣的培養方式,2-3個研究生可以,20個研究生也不影響效果。



最後,對導師而言,研究生也是稀缺資源

如上所說,對於項目很多,對學術有追求的導師來說,研究生是多多益善。但實際上,國家為了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對高校招收研究生指標是嚴格控制的。分到每位導師頭上的指標也很少。誰能佔有更多的研究生,誰就佔據工作的主動。有一些導師趁自己手頭重大項目沒有結題,趕緊招上兩三個博士屯著。研究生的數量,也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科研進度和團隊建設進度。

有一些高層次人才、牛導,在建立自己團隊時,需要招募一些年輕講師、副教授,這些年輕老師手裡往往沒有自己的研究生,但他們也想往上走,這時牛導就可以把手頭的研究生轉給年輕老師來指導,說白了就是幫年輕老師做事。所以,表面看一個導師帶11個研究生,很有可能是3、4個老師同時在帶,甚至還有博士帶碩士。這樣的學術團隊結構,其實是非常合理的。



結語

總的來說,對於一個有項目有經費有團隊的博導來說,帶11個研究生是綽綽有餘的,也是完全可以出成果出人才的,在國外,這樣的課題組也並不少見。但是,如果沒有什麼項目,還帶著這麼多研究生,那就是誤人子弟了。


高校人才真經


這是現在高校普遍存在的現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隨著不斷擴招也開始暴露出一些問題。

1.各個學校根據職級不同對應相應的招生人數,那麼三年下來帶11個研究生基本上常規情況。

比如我們學院為例,如果老師是講師可以帶2個研究生,副教授3個研究生,教授4個研究生,如果有帽子的話(國家傑青、長江學者之類)可以再加2個。最後這樣一個大牛老師一屆就可以帶6個研究生,你想一想三年就可以帶18個研究生。

2.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並且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那麼多學生帶的過來嗎?為什麼?

真的帶的過來。因為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研究生更多是需要你主動學習,對這個問題自我研究然後有問題去找老師的過程。

很多時候老師會直接扔給你文獻或者給你一些條件讓你得到一些結果,如果出現了什麼問題可以找他,但是其他人如果沒有什麼問題的話是不會主動找老師的,因此現在看來一個老師帶十幾個學生是綽綽有餘的。

3.那麼這樣真的合理嗎?

目前來看,是合理的,因為這也是供求平衡所導致的老師帶學生數量不斷增長。碩導甚至博導老師非常樂意招到學生,因為學生也是一種資源啊,同時現在研究生擴招必然導致的是老師的招生人數也要增長,學生也樂意看到研究生擴招啊,這對於雙方都是有好處。

4.由於擴招,老師招收人數急劇上升,這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4.1.招而不教。有些時候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知識跳躍點太大,部分學生無法適應,但是由於人數過多,有些老師不會去教他們認為非常基礎的知識,因此需要研究生不斷的自學,這就造成了招而不教的現象。

4.2.給予學生關注不夠,部分學生心理素質不夠,導致一些極端問題發生。畢竟十幾個人,老師的注意力很多時候不會每個都看到,這就導致一些學生思想容易產生偏差的時候沒有及時注意到,每年高校的跳樓事件不在少數。目前各個高校對於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的還不是很多。

4.3.老師師德考察不夠。由於老師在學生當中的強勢地位,部分老師對於學生的要求過分。比如王攀要求陶祟園做一些雜七雜八的活,還認陶祟園義子等等問題都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4.4.導師把你招進來卻讓另外一個老師帶。如果另外一個老師盡心盡力還好,如果他敷衍了事的話,學生的研究生生活真的是一言難盡,可能很難出一些成果。

目前來看,由於研究生人數的不斷增長,研究生導師越來越難,這隻會加大每個老師所帶學生的名額,這其中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