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些名將,是被豬一樣的隊友給坑死的嗎?

漢史趣聞


仔細想想,中國歷史上真有不少被豬隊友坑過的名將,比如吳起、項羽、韓信、楊業、岳飛、袁崇煥等,這些名將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今日六甲番人另外講講另一位被坑的名將,他就是“白袍將軍”陳慶之。

陳慶之是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他大器晚成,四十一歲才開始領兵,他也是一位儒將,身體文弱,難開弓弩,不善騎射,卻又膽略過人,多謀善斷,善撫士卒,能得部屬死力,因戰功赫赫,他被《梁書》也點評為“蓋頗、牧、衛、霍之亞歟”。

南朝梁取代南朝齊時,北魏不斷爆發起義和內亂,梁武帝蕭衍因此得以迅速安定南方政局,梁朝經濟文化一時達到南朝最盛,這給陳慶之北伐創作了很好的條件。

普通六年正月,陳慶之首次領兵作戰時就遭遇過一次豬隊友,當時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不成,決定投降梁朝,並請求梁武帝派兵到彭城接應,梁武帝派陳慶之率兩千人送梁武帝次子豫章王蕭綜入鎮徐州,同年五月,北魏遣安豐王元延明率兵兩萬來拒,陳慶之曾一鼓擊潰魏軍營壘,但到了六月,豬隊友蕭綜卻乘夜離開梁軍投降北魏,梁軍因此潰散,魏軍進入彭城,又乘勝追擊,奪回失地,所幸陳慶之斬關夜退,所轄部隊才得以全部生還。

大通元年,陳慶之僅率麾下兩百騎奔襲魏軍,破其前鋒,此後又領兵夜襲四壘,迫渦陽城主王緯出降,此後梁軍又乘勝攻破其餘九壘,俘斬甚多。

大通二年開始,梁朝迎來最好的北伐機會,當時北魏發生內亂,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魏北海王元顥因此降梁,並請梁朝出兵助其稱帝,於是梁武帝以元顥為魏王,又讓陳慶之率兵護送元顥北歸,元顥遂於渙水稱帝。

中大通元年四月,陳慶之開始北伐,他率軍乘虛徑進,自銍縣至梁國,擊敗擁兵七萬、築壘九座的魏將丘大千,並迫使丘大千投降,隨後又在考城全殲魏將元暉業兩萬人,俘元暉業,獲得租車七千八百輛。

中大通元年五月,陳慶之僅以七千人破敵人三十餘萬,連拔滎陽、虎牢二城,長驅直入,最後護送元顥到洛陽,元顥改元大赦,至此梁朝達到最盛時期,黃河以南,紛紛投靠元顥,事出不虞,天下改望。

然而此後不久,元顥就露出豬隊友本性,他進入洛陽後,日夜縱酒,不恤軍國大事,當時洛陽梁軍不滿一萬,陳慶之曾向元顥請求出鎮徐州,但元顥因猜忌陳慶之而拒絕之。隨後北魏爾朱榮率領大軍揮師洛陽,陳慶之主動出擊,帶領梁軍渡過黃河,駐守中郎城梁軍雖是絕對劣勢,卻仍然阻截爾朱榮三天,並殺傷甚重。爾朱榮無奈,只好繞過陳慶之的梁軍,奇襲洛陽,元顥十萬大軍最終戰敗,元顥兵敗逃亡時為縣卒江豐所斬殺,而陳慶之在退兵途中遭遇山洪爆發,最後隻身回到南梁。

陳慶之北伐過程中創造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少有的戰例,南宋呂祖謙因此點評“六朝征伐之功,未有若是之快者也”,又由於陳慶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因此洛陽有童謠:“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可惜白袍將軍終究還是被豬隊友所誤,此後南梁再無機會北伐,而陳慶之死後,南梁遭遇侯景之亂,最終被陳朝取代。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大家關注。


六甲番人


國軍王牌部隊整編74師在孟良崮被我軍全殲,有不少人認為是張靈甫狂妄自大造成的,其實不然,74師完全是被一群“豬隊友”坑死的。

1947年初,隨著萊蕪戰役的失利,蔣公調整了戰略,將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

鑑於薛嶽在山東戰區表現不佳,蔣公調任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坐鎮徐州,全面負責山東戰事。考慮到前期常被我軍分割殲滅,顧祝同改變了戰術,他採取密集靠攏、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策略。

我軍考慮到尋找不到合適戰機,就將主力蟄伏起來等待機會。但就在這時,蔣公和參謀總長陳誠認為我軍主力已轉移,就越過顧祝同直接給第一兵團的湯恩伯直接下達了進攻坦埠的命令。

湯恩伯看到蔣公說魯中地區沒有解放軍主力,對此毫不懷疑,就立即下令74師為先頭部隊,83師、25師負責左右翼接應,一天之內攻佔坦埠。

張靈甫接到命令後,不敢怠慢,立馬急行軍向坦埠開進。而我軍正愁找不到運動戰殲敵的機會,如今送上門的機會豈能錯過?

雖然機會很好,但全殲74師的難度還是不小,74師戰鬥力不弱,按照敵我兵力對比,我軍至少需要兩天時間才能完成殲敵任務。

而74師周邊有8個整編師,並且最遠的也不過2天路程,這樣來看勝算不大。但到嘴的肥肉不吃又太可惜。

全殲74師的意義重大,粟將軍決定還是試一把,他賭的是74師和其他國軍部隊矛盾重重,必定會出現救援不力的情況。

1947年5月14日清晨,葉飛的獨立師經過一天的急行軍到達天馬山,完成了對74師的合圍。

張靈甫預感大事不妙,就給湯恩伯打電話,想率軍突圍。而湯恩伯要求74師堅守,並告訴張靈甫已有10個師向孟良崮方向集結,到時裡應外合對華野進行反包圍。

張靈甫聽了心裡沒底,於是又分別給離他最近的25師師長黃百韜、83師師長李天霞、11師師長鬍璉打電話求援。

黃百韜滿口答應,並且事實上也做到了。李天霞也表示全力以赴,但實際上陽奉陰違,僅派了一個由偽軍改編的57團敷衍了事。

胡璉更離譜,先是百般推脫,實在推脫不了就謊稱11師離74師僅80華里,最多一天可以到達,而實際上他此時還在蒙陰,而且一直按兵不動。

張靈甫此時並不知情,他認為有三個師救援,撐個幾天完全沒問題,但他沒想到的是此時他已經被幾個豬隊友賣了。

15日一早,蔣公意識到事態嚴重,就給第1兵團各級軍官下達了救援的死命令。這時候國軍各部隊才行動起來。

不過為時已晚,74師在華野5個縱隊的猛烈攻擊下死傷慘重,逐漸失去了抵抗能力。

16日下午5點,孟良崮戰役結束,蔣公的王牌部隊74師被全殲,而張靈甫也命喪孟良崮。


花木童說史


我說一個,當然沒有被坑死,但是確實被“坑”得夠嗆。


抗日戰爭時期關家堖戰役,劉伯承元帥被決死一縱隊“坑”的夠嗆,不但一二九師損失2000多人,絕大多數是老兵,還連累劉帥之後幾十年時間因為關家堖戰役這件事情被彭帥批。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讓我慢慢將來。


現在談關家堖戰鬥,大家都談日軍戰鬥力如何如何,對於關家堖戰役具體是怎麼回事都不怎麼愛談。


首先我們來看當時的戰場態勢。


關家堖位於山西武鄉崇山峻嶺之間,溝壑縱橫,是當時太行根據地的腹心地區。

關家堖本身在群山環繞中的一個高高的山崗,山頂是幾百平米平地,北面是斷崖峭壁,東西兩側坡度非常陡,唯一平緩的是南坡;可是南坡對面是一個比關家堖更高的山崗,柳樹堖。


從軍事角度講,守方控制了柳樹堖,就能和關家堖互為犄角,可以用火力封鎖唯一平緩的南坡;而要是攻方控制了柳樹堖,那麼就可以藉助柳樹堖比關家堖更高的地勢居高臨下對關家堖守軍進行火力壓制,幫助進攻方更順利的從南坡突進。


所以柳樹堖在軍事上是一個攻守雙方都必須拿下的要點。


八路軍方面,拿下柳樹堖的任務是交給決死一縱隊38團,柳樹堖雖然地勢也很險要,但是相比關家堖還是要好攻破一些,38團用了一晝夜的時間終於拿下了柳樹堖;至此,關家堖戰鬥八路軍取得了重大進展。



然而讓八路軍方面沒有想到的是,岡崎支隊利用決死一縱隊38團和25團交接的空擋,派出一中隊日軍乘著決死一縱隊疏忽,輕易又奪回了柳樹堖。而且還利用八路軍短暫的混亂,把三門山炮運到了柳樹堖,在整個關家堖戰鬥期間,三門山炮一共打出了246發炮彈,成功壓制住了八路軍的火力,給予八路軍進攻部隊造成重大傷亡。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單兵素質本來就有差距的情況下,唯一進攻路線南坡對面的高地還被日軍佔領,等於是我八路軍戰士在進攻關家堖的同時,還要擔心從背後柳樹堖發射的炮彈和機槍子彈。



如果柳樹堖當時沒有丟,那麼關家堖戰鬥絕對不會給八路軍帶來歷史上那麼大的傷亡。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決死一縱隊的不成熟把劉帥和一二九師坑慘了。


不過這裡我也要為決死一縱隊說兩句,決死一縱隊其實是一支新組建的抗日武裝,成員主要是學生、工人和小部分農民,他們主要是經驗不足,能力有所欠缺,但絕不是主觀故意丟掉柳樹堖的。而且在整個八年抗戰過程中,決死縱隊後來也出了不少抗日英雄。


蘭臺


《特赦1959》中也出現了廖耀湘,但是這個人物形象很弱,幾乎沒有什麼臺詞,就只有王耀武到功德林的時候打了個招呼,後面就基本上沒怎麼講話了,而且演員年齡太大了一點,氣質也比較弱,不太符合廖耀湘本人的性格和氣質。廖耀湘本人雖然是黃埔六期出身,但是在抗戰期間晉升很快,在東北成為第九兵團司令官,到遼瀋戰役前後,東北國軍機動兵力幾乎都掌握在他手中,手下的軍長、師長有一大堆都是他的黃埔軍校學長,所以廖耀湘的性格是比較桀驁自負的。其中就有曾經在遼瀋戰役關鍵階段坑過他的四十九軍軍長鄭庭笈。相比之下,鄭庭笈在《特赦1949》中的戲都比廖耀湘多。

廖耀湘兵團西進救援錦州時下屬五個軍,新一軍潘裕昆部一個師被留在遼中,剩下的兩個師跟隨廖耀湘兵團行動,新三軍龍天武部三個師,新六軍李濤部的兩個師和一個步兵團,四十九軍的兩個師又一個團,七十一軍向鳳武部的兩個師,此外還有騎兵旅、炮兵團、戰車和裝甲等部隊,建制部隊五個軍十一個師,又有另外單獨的團、旅及其他特種部隊,兵力是比較強大的。其中,新一軍、新三軍和新六軍是廖耀湘兵團的主力,新六軍更是廖耀湘的起家的老部隊,下屬的新編二十二師是廖耀湘在印緬作戰期間擔任師長的部隊。

錦州被解放後,廖耀湘就決心向南到營口一帶去,但是因為統帥部和衛立煌都不同意,統帥部要求廖耀湘繼續西進,和華北來的東進兵團會師,在錦州一帶與解放軍進行一次戰略決戰,而衛立煌則力主廖耀湘兵團儘快退回瀋陽繼續固守,一直到二十日,才最終說服統帥部同意了廖耀湘和杜聿明達成的折中方案,也就是廖耀湘兵團先南下到營口一帶,然後再向西攻擊前進,和東進的侯鏡如兵團在大淩河一帶會師,然後一起退入關內。十月二十日,廖耀湘兵團開始攻擊黑山、大虎山一線的解放軍陣地,以建立一個安全通過的走廊。

但攻擊兩天之後就發現情況不對勁,解放軍不像之前在彰武一帶那樣,稍微接觸之後即向後撤退,而是死守不退。廖耀湘先是命令七十一軍向鳳武部攻擊,攻擊一天後無效,廖耀湘下令新一軍潘裕昆部加入攻擊,並由潘裕昆統一指揮攻擊的兩個軍。第二天兩個軍協力攻擊,仍不奏效,廖耀湘又將隨行的青年軍二零七師一個旅交給潘裕昆,以加強攻擊兵力。但二十三天攻擊一天,仍然毫無效果。就在這一天,廖耀湘得到偵查來的消息,知道錦州的解放軍已經來到自己周圍,正在包圍他,他感到時機緊迫,就決心儘快向營口撤退。

突圍的計劃是,以新一軍繼續攻擊黑山、大虎山,掩護兵團主力通過走廊地帶,七十軍向彰武、新立屯方向搜索警戒,為全兵團的後衛部隊,四十九軍為兵團前衛部隊,迅速通過走廊後佔領陣地,掩護兵團其餘部隊通過,新三軍則緊跟在四十九軍之後通過走廊,新六軍和兵團部在中間,然後是七十一軍和新一軍通過走廊。這已經是一個以戰鬥姿態通過走廊的方案,解放軍佔領的黑山陣地可以瞰制整個走廊地帶,炮火完全可以覆蓋整個走廊地區,因此只能以一部兵力攻擊,來掩護兵團通過這個地帶。結果,在通過走廊的時候就出現了問題,導致整個廖耀湘兵團全軍覆沒。

導致廖耀湘兵團全軍覆沒的因素有兩個比較關鍵的。首先是攻擊黑山的七十一軍與新六軍一個師在交接陣地防禦的時候,部隊的秩序出現了混亂,一些應該防守的地帶的責任沒有劃分清楚,交接尚未完成,東野三縱和原本防守黑山的部隊猛烈攻擊了國軍的陣地,並從一些交接不清楚的空白地帶突破了國軍防線,進入了廖耀湘兵團指揮所所在的胡家窩棚一帶,新三軍軍部也被攻擊,龍天武打了個電話給廖耀湘通報情況,廖耀湘命令他趕緊掌握部隊,但龍天武直接自己跑回瀋陽去了。這樣,整個廖耀湘兵團唯一有三個師的部隊就失去了指揮,各部隊完全被打亂,僅僅一天就被全殲。

一個更重要的情況是,在二十五日整個兵團開始向營口撤退的時候,作為整個兵團的前衛部隊的四十九軍先頭部隊從半拉門地區出發,先是順利通過了大虎山以東的鐵路,但在繼續向南前進的時候,在大虎山以南地區被解放軍包圍,與師部完全失去聯絡。這就意味著,向南撤退的道路實際上也已經被解放軍堵死了,但四十九軍軍長既沒有向臨時指揮他的新六軍軍長李濤報告,也沒有向廖耀湘報告。這個發生在二十五日上午十點左右的情況,直到二十六日黃昏廖耀湘才知道,導致廖耀湘的決策完全錯誤。如果他第十一時間得知這個情況,自然會首選向瀋陽方向撤退,或者是向新立屯方向撤退。

鄭庭笈的四十九軍作為整個兵團向南撤退的前衛部隊,自然負有向前搜索敵情的任務,尤其是看一看解放軍的包圍圈究竟有多大,戰役目標是什麼,究竟是圍殲廖耀湘兵團全部,還是圍殲一部分,但他在新編二十二師掩護之下通過走廊地帶之後,就停留在了大虎山到老達房往瀋陽的公路上,並直接報告了衛立煌。衛立煌立刻命令他率領四十九軍的兩個師以及在他附近的新編二十二師、新三軍的十四師,經老達房退回瀋陽。

也就是說,這時候整個廖耀湘兵團實際上已經完全被切為幾段了,後衛部隊新一軍和七十一軍已經完全被切斷了,前衛部隊和兵團部的聯繫也已經被切斷了,這就等於解放軍已經完成了對整個廖耀湘兵團的分割包圍,但廖耀湘始終懵然無知,一直到二十六日兵團部被解放軍突入的小部隊突然攻擊,廖耀湘和李濤狼狽逃往新編三十師師部,然後又轉到新編二十二師師部,才和鄭庭笈通話,瞭解了當時的局面。

廖耀湘和衛立煌聯繫之後,衛立煌讓廖耀湘趕緊把部隊拉回瀋陽。但潘裕昆認為,這時候部隊混亂的局面已經在逐步趨於穩定,滲透進來的解放軍部隊也可以驅逐出去,就地抵抗應該是比較安全的選擇。但廖耀湘考慮了一下,認為現在撤退的話,他還有希望把新編二十二師、十四師和新編三十師主力以及四十九軍剩下的一個半師拉出去,最關鍵的是,前面三個師都是參加過印緬作戰的老部隊,如果拉出去,就等於保住了整個兵團的骨幹部隊。所以,廖耀湘還是決定率領這些部隊撤往瀋陽,剩下的部隊交給潘裕昆指揮。他問鄭庭笈,通往瀋陽的道路上有沒有敵情,鄭庭笈說沒有什麼情況。

於是廖耀湘在二十六日夜間到了四十九軍軍部,準備在老達房地區渡過遼河後,向瀋陽撤退。這時廖耀湘問鄭庭笈,四十九軍軍部所在的陳家窩棚到老達房公路沿線有沒有敵情,鄭庭笈還是說沒有什麼情況,實際上是這時候已經完全被包圍了,鄭庭笈自己也不瞭解自己周圍到底是什麼情況。廖耀湘隨新編二十二師的前衛團六十四團向老達房方向前進,路上遇到從大路上迂迴過來的解放軍,廖耀湘只好隻身往回走,希望能碰到新編二十二師的部隊,結果走來走去,也沒能走出去,就被解放區俘虜了。實際上,廖耀湘走後,四十九軍軍部和新編二十二師就已經被解放軍包圍了,都在激烈戰鬥中,根本不可能撤退。

鄭庭笈時為中將軍銜,他從抗戰時期開始,也算得上是久經陣戰,能征善戰的,但這次的發揮卻成了廖耀湘的豬隊友。整個這個過程中,鄭庭笈兩次誤導了廖耀湘的判斷,一次是前衛團已經失去聯絡,他沒有及時報告,導致廖耀湘做出了錯誤的決定,決心向南往營口方向撤退,而在兵團已經遭到嚴重打擊之後,廖耀湘想率僅存的一點部隊撤退的時候,鄭庭笈又沒有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周圍的情況,又給廖耀湘提供了錯誤的信息,導致廖耀湘脫離主力部隊單獨行動,最後被俘。


蕭武


被豬隊友坑到家的廖耀湘

1948年9月12日,遼瀋戰役開始,東北野戰軍在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參謀長劉亞樓指揮下,以10個縱隊加炮兵縱隊的強大兵力,向錦州的國民黨軍發動猛烈進攻。

由於自1948年3月開始,蔣委員長和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即就東北是打是撤爭論不休,直到遼瀋戰役爆發都沒有定論,眼看林彪打下錦州就要對東北國軍形成“關門打狗”的態勢,蔣委員長自然急了眼,發電報給衛立煌,要他出兵救援錦州。

結果人家不幹:這活應該傅作義幹,我們心有餘而力不足。


委員長髮報給傅作義,老傅又說:錦州情況不明,宜生不便發表意見。

瘋球了的委員長直接跳過了衛立煌,以國軍“五大主力”中的新1軍,新6軍,外加第71、第49軍主力共11個師及3個騎兵旅組成強大的遼西兵團(第九兵團),以廖耀湘為司令官,從瀋陽出兵南下救援錦州。

同時,命令侯鏡如率領5個軍11萬人組成東進兵團,從葫蘆島向東北攻擊推進。蔣委員長打算採用“東西對進”的辦法,解錦州之圍,擊破東北野戰軍。

廖耀湘


蔣委員長出手搞的“XX對進”,又是熟悉的配方,又是熟悉的味道,但是,他不熟悉的是此時的東北野戰軍,是70萬正規軍加30萬地方部隊的百萬大軍,廖耀湘,侯鏡如兩兵團,加上錦州的範漢傑,盧浚泉總共不到40萬人的兵力,是根本無法達成預設作戰目標的。

其實,廖耀湘第九兵團的實力還是比較強悍的,新六軍曾經在解放戰爭初期讓東野吃過很大苦頭,第71軍更是在陳明仁指揮下堅守四平,讓林彪恨得牙癢癢的,新一軍雖然沒有滿員,但也是美式裝備的嫡系部隊。

但是,廖耀湘一出瀋陽,就接到了幾個電報,老蔣嚴令他沿北寧線儘快救援錦州,衛立煌則命令他把9兵團撤回瀋陽,而廖耀湘自己呢?想撤去營口。但他兩邊都不想得罪,結果,第9兵團既沒有南下去錦州,也沒有往東去營口,反而跑去了瀋陽西北的彰武、新立屯一線呆了整整1個星期,坐視黑山、大虎山的東野梁興初10縱佈防。但是機會不是沒有,這時如果廖耀湘果斷撤到營口,遼西兵團連一個鍋都不會落下。

蔣委員長:建楚老弟,坑了你不好意思

然而這個戰略部署是坑中帶坑,東進兵團司令官侯鏡如根本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地下黨!他指揮東進兵團在塔山一線打打停停,每天打卡按時進攻,按時收兵,而海軍的桂永清,空軍的王叔銘更是互不買賬,所謂的海陸空一體化攻勢成了各自為戰的一盤散沙。

結果,10月15日,東野攻佔錦州,範漢傑GG。

10月20日,蔣介石和杜聿明商量後,命令廖耀湘第9兵團首先應奪回錦州,奪錦不成時方可轉向營口撤退。

這個看似折中的命令其實智商非常感人:東野一共40多萬人在錦州附近,你廖耀湘是去奪回錦州還是去送人頭?


更加感人的是,廖耀湘表示堅決執行命令,10月23日第九兵團開始進攻錦州東北面的黑山、大虎山,打了兩天都打不下來,於是逐次添加兵力,結果還是打不下來。這時發現東野主力已到北鎮地區,於是匆忙向大虎山東南的臺安、大窪撤退,想奪路逃向營口。

26日凌晨,擔任兵團前鋒的鄭庭笈第49軍遭到東野8縱和遼南獨立2師的阻擊,鄭庭笈不向廖耀湘報告,反而去向東北“剿總”報告,衛立煌要鄭庭笈帶著新6軍新22師和新3軍14師撤回瀋陽。

衛立煌的邏輯就是保存實力,這個命令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這時候你還要撤瀋陽已經不可能了,因為東野已經快速包抄上來。26號早上廖耀湘組織兵團主要幹部開會,決定執行命令東撤瀋陽,第九兵團的命運從此決定了。

26日早上,新1軍軍長潘裕昆指揮新1軍、第71軍、新6軍第169師和兵團直屬隊,沿大虎山至新民鐵路向東退卻,廖耀湘指揮其餘部隊,沿大虎山至老達房公路撤退。結果到中午就被林彪指揮9個縱隊30多萬大軍包圍穿插,雙方混戰,在胡家窩棚的第九兵團指揮部直接被東野3縱一個營打到癱瘓,無法有效指揮部隊。

10月28日,經過60小時激戰,由國軍精銳,中國遠征軍老底子組成的遼西兵團全軍覆沒,廖耀湘被俘,而東北國軍的命運以至於整個解放戰爭的走向也就此決定了。


每日一段歷史


《特赦1959》用很大的篇幅刻畫了王耀武回顧濟南戰役,他認為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嫡系兵力不足:“手裡只有7、8萬拼湊的部隊,沒有30萬生力軍這仗沒法打”。能有30萬大軍他是誇張了,不過若非因為他“豬一樣隊友”的劉峙,我軍濟南戰役的勝利,恐怕不會來得這麼快這麼輕鬆。



抗戰時期的1944年2月,第74軍軍長王耀武被提拔為第24集團軍總司令,下轄施中誠第74軍、韓浚第73軍和李天霞第100軍,也是後來第四方面軍的主力。因此這三個美械中央軍那得算是王耀武的嫡系和基本部隊,抗日戰爭勝利後分別改稱整編第74師、整編第73師和整編第83師。

然而這三個整編師在解放戰爭初期,卻只有整73師交給王耀武指揮帶到了濟南,並且都不同程度遭到過華野的打擊:整73師在萊蕪戰役被殲,韓浚被俘,整74師在孟良崮戰役被殲,張靈甫陣亡,整83師先後被吃掉三個團,算是損失最小的一個,李天霞被撤職查辦。



前兩個整編師被殲後分別重建,即新的曹振鐸整73師和邱維達整74師,整83師則由王耀武的老部下週志道接手,雖然大部分是重建部隊,但仍然是以逃回去和留守未參戰的原部隊構成,戰鬥力還是要超過雜牌軍。另外各級官佐也比較服從王耀武指揮,能夠形成一定戰力。

1948年8月末,王耀武發覺華野主力正從豫東北上,情知目標必然是濟南,迭電南京要求將整74和整83兩師火速撥歸於他,能夠指揮以三個整編師(軍)老部隊為核心的濟南守軍負隅頑抗。微操大師表示部分同意,8月27日電令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將整83師空運濟南,並“限二週內運到”。



劉峙被派往徐州坐鎮,早就被國軍內部形容為“派一頭豬給南京守大門”,而南京的電令再次被此公想當然的加以抵制。他認為徐州方面能打的部隊不多(黃維還沒來),再調走整83師實在心裡沒底,就以先運彈藥和器材為藉口,拖拖拉拉變相抗命,到華野發起濟南外圍戰役的9月16日前後,20天時間他只運過去一個整編第19旅。

王耀武知道要被這個豬隊友坑了,無奈之下9月15日親自飛往南京求援,終於拿到了再調動整74師的手令,劉峙更不情願,三天後慢慢吞吞開始空運,結果只運到七個連不足1000人時,濟南機場即被我軍炮火封鎖,劉峙就坡下驢停止空援,王耀武最終只得到一個整編旅和七個步兵連,尚不到計劃中的六分之一。



濟南守軍雖然號稱有14個整編旅(師)11萬人,其實去掉地方保安部隊只有9個整編旅的正規軍,再去掉雜牌軍吳化文的整編第84師,王耀武能夠掌握的正規軍其實不足6個整編旅40000餘人。因此吳化文一起義,濟南防禦體系就土崩瓦解了,幾個方向守不過來。

而如果劉峙能把兩個整編師提前迅速運達,王耀武手握基本部隊三師9旅,濟南戰役必將艱苦許多,因為華野攻城兵團也不過14萬人,其它18萬主力在南線要準備阻援,兵力上並不佔多少優勢。



事實上,在核心守備區的大樓裡,抵抗最為瘋狂的就是整74師的七個連,關於這一點,《特赦1959》劇中也有交代。

華東野戰軍在攻克濟南之前,根本不可能有南下出擊徐州和兩淮的可能,不知道劉峙擔心的所謂兵力空虛是什麼樣的判斷,歸根到底,就是個豬一樣的隊友,而被坑到功德林的王耀武,估計每每想起來都會咬牙切齒。


度度狼gg


1948年這一年蔣委員長可以說忙得焦頭爛額,這位AMP值高達四百多的微操大師在政治、經濟及軍事上的多線操作,徹底地玩脫了。政治上,不僅沒能阻止桂系李宗仁當選副總統,而且在美國大選上竟然押錯了寶;經濟上,紙幣貶值物價飛漲,金融體系的已徹底崩盤。而最不要臉的是其利益集團趁著經濟的大崩潰瘋狂地斂財時,後院居然起火了,以致於在錦州攻堅戰打響時蔣至戰事於不顧隻身飛回上海滅火去了;軍事上,在中原、華北、華東、西北及東北五大戰場蔣已經處於劣勢,一觸即發的大決戰的決定權已掌握在對方手中,而當時雙方的焦點則在華東和東北這兩大戰場。

大決戰前夕,濟南是蔣介石在華東僅剩的為數不多的重要據點,大決戰打響前濟南城外圍方圓六百里均已經被粟裕指揮的華野一一清理乾淨,濟南城實際上已經是一座孤城,如果單從從軍事角度上看,對於每況愈下的局勢濟南已沒有再守的必要,當時的守軍主將則是抗日名將王耀武,時任第二綏靖區司令。而身經百戰的王耀武對濟南的情勢非常不樂觀,除了兵力嚴重不足和部隊戰鬥力太弱之外,最大的困難就是城內的補給和生力軍全部靠空投。因此,王耀武飛回南京建議蔣介石放棄濟南而將兵力全部撤至徐州,以穩住整個中原戰局。

沒想到的是王耀武話剛出口就被痛斥一頓,蔣介石力主死守而且必須守住濟南。蔣的頑固不化堅持要死守濟南,一則妄想著以王耀武十萬守軍來牽制住粟裕華野主力,不讓華東和華北兩大戰場連成一片,以減輕徐州方向的壓力;二則是出於政治的考慮,當時的美軍正駐紮在青島,濟南一失則青島不保,在政治上無法向美國佬交代,況且美國已經扶持桂繫上臺,這對蔣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了。因此,蔣介石為了給王耀武打氣,事先聲明只要濟南被華野圍攻,則親自督促杜聿明的機動兵團解圍,同時口頭答應王耀武給予源源不斷地空中援助,進退兩難的王耀武明知是個裡邊有“坑”,但此時已經身不由己,只好試著相信校長的鬼話飛回了濟南。

殊不知,王耀武這一飛再也飛不回來了。濟南戰役打響後的第四天,正在東面指揮作戰的王耀武耳邊傳來了一個噩耗,整編96軍軍長兼整編84師師長吳化文突然率部起義。王耀武打死也不相信到這個底子不乾淨的搖擺大王會反水,致使精心構建的濟南防線敞開了一個大缺口而無力、無兵去封堵,機場拱手讓人了,也斷了唯一的逃生路,這一次被老吳給“坑”死了。

因此,陷入絕望王耀武曾向蔣介石請求放棄濟南組織向青島或者天津方向突圍,但被否決了。在濟南外城被華野攻佔後,王耀武將殘部全部縮於城內固守待援。而蔣介石事先聲明親自督促主力解圍的李彌、邱清泉及黃百韜三個兵團遲遲不見蹤影,王耀武才知道被蔣介石給“坑”了,退守城內不到兩天的時間司令部就被華野攻城部隊佔領了,三天之後在逃亡的路上被俘,一代抗日名將的軍旅生涯就此結束了。


賽門之略



王銘章,民族抗日英雄,在抗戰爆發初期的臺兒莊會戰期間,奉命死守滕縣,以區區3000人的兵力對抗日軍的主力師團,為後來的臺兒莊大捷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也因為援軍遲遲不到,導致滕縣被日進突破,王銘章及其部下全部犧牲。


而近在咫尺的這支援軍正是湯恩伯的軍隊。在王銘章死守滕縣期間,至少發出了三封緊急電報,可湯恩伯的援軍遲遲沒有出現在戰場。這件事也是李宗仁對湯恩伯交惡的開始。


(湯恩伯)


湯恩伯之所以救援不積極,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日軍的攻勢太猛,湯恩伯認為此時去救援,無異於虎口拔牙,還不如等主力部隊一起集結完成再一起出發。,於是錯過了時機。


二、湯恩伯自認為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有保存實力的嫌疑。這種行為縱觀蔣介石整個統治時期都是司空見慣的,也因為自己是蔣介石的嫡系,也不怕被人說三道四。


三、湯恩伯趁機借日軍之手消滅雜牌軍。在國民黨內部,是嚴格區別中央軍和地方軍的,不管從哪個方面,都是歧視地方雜牌部隊的。也因為有這個心裡,湯恩伯才會有恃無恐,救援不積極。



其實此時的中國已經到了最危險的地步,日軍攻勢凌厲,整個華北已經丟失,大有天狗吞月的妄想,使得蔣介石都有一股寒意。於是下令國軍上下要眾志成城,一致對外,才有了後來的“臺兒莊大捷”。這也是湯恩伯失算的地步,可即便如此,湯恩伯也沒有受到蔣介石的責備。只是可惜了一代抗戰名將,死的有點冤了。


對此,你覺得湯恩伯出手能救得了王銘章將軍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說起歷史上被豬隊友坑死的名將,筆者認為是中國遠征軍200師師長戴安瀾,以及無數被英國人坑慘的遠征軍烈士。雖然遠征軍的犧牲是日本侵略者直接造成的,但這裡面少不了英國豬隊友的神助攻。

戴安瀾(1904—1942),字衍功,安徽蕪人。國民黨十大抗日名將之一。他曾血戰古北口,參與臺兒莊戰役、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崑崙關戰役,在遠征緬甸時取得同古會戰、收復棠吉等戰功。

①應英軍請求,中國排除萬難,派出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

1942年初,日軍向當時英國殖民地緬甸進攻,企圖打通向印度進攻的陸上大門。

此時西歐戰場上英軍正在和德國人拼死作戰,根本無暇顧及東方戰場。而且英國在緬甸的作戰部隊不多,加上士氣低下,根本不可能抵擋日軍進攻。為了抵禦日軍從緬甸夾擊,同時也為了保護與反法西斯盟國之間的陸上交通線,在英國方面的請求之下,中國派出遠征軍入緬作戰。



進入緬甸之後,在東瓜保衛戰中,戴安瀾率部與日軍激戰,斃敵5千餘人,取得了出國參戰的首次勝利!

然而因為敵強我弱與中英兩軍配合等問題,緬甸戰場的局勢越打越壞。

②英國人不負責任的自行撤退,直接導致遠征軍陷入不利局面

而在這樣的局面下,英軍又一次發揚了他們的拋棄精神——他們剋扣配給遠征軍的食物、彈藥等補給,而且最為致命的是在未通知遠征軍的情況下擅自撤退,將遠征軍的大後方暴露在日軍面前。大批日寇由泰國、老撾邊境迂迴到遠征軍後方,戴安瀾所部陷入日軍重圍。


筆者為什麼用一個“又”字呢?這還要從英國人以前幹過的好事說起:

③英法綏靖政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之前,德國一步步突破《巴黎和約》限制,不斷擴軍,增加軍備,而英法兩國完全有能力有責任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到為了自身的利益英國法兩國坐視不管,放任德國法西斯坐大。

1938年,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緊接著又把戰爭矛頭對向捷克斯洛伐克,企圖強行侵佔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地區。

隨後英法兩國出面調解,然而調解的結果卻是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國家利益為代價,以滿足德國法西斯不斷膨脹的野心以使德國人不會找自己麻煩。為此英法兩國拋棄盟友同德國簽訂《慕尼黑條約》,這便是英國人坑隊友的鐵證。英國人用無恥的出賣換來短暫的和平。


④遠征軍的慘重犧牲和將星的隕落

被英軍坑得頭破血流的遠征軍最終被日軍三面包圍,數萬遠征軍不得不從條件極其惡劣的野人山後撤回國。

在日軍多次伏擊、雨林氣候溼熱、各種疫病叢生的情況下,大約有3萬餘遠征軍命喪野人山。其中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在一次指揮反擊中不幸中彈,最終因為缺醫少藥傷口潰爛感染,命喪野人山。

將軍沒能戰死在與日寇廝殺的戰場上,而隕落在野人山,這固然有多重原因,但少不了英國人的一份責任,是這些所謂的紳士們幹出了拋棄盟友的豬隊友行徑,導致了遠征軍不必要的重大犧牲。

毛澤東同志為這位抗日名將寫道: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冬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歷史中簡堂觀點君


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太多啦。

1、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吳國名將他原本是楚國人,楚王殺了他全家,他就逃到吳國。後來率領吳國大軍滅楚,又輔佐吳王夫差擊敗越國,成為春秋霸主之一。

但是,在越國勾踐復國是過程中,第一個就要除掉伍子胥,因為他太能打。於是勾踐買通吳國太宰伯嚭,誣陷伍子胥謀反最終伍子胥被夫差賜死,伍子胥死後,吳國被滅。

2、李牧

李牧是趙國將領,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秦國滅趙的時候,就是李牧守邊。秦國一見是李牧鎮守邊關,覺得不好打,就在趙國造謠說李牧要反。

本來一個不攻自破的謠言,偏偏趙王還信了。於是連發諭旨讓李牧回來。

<strong>

這時候,戰爭到了最緊張的狀態,一刻也不能鬆懈。李牧害怕邊關有失,就沒有回朝這下更讓趙王確信李牧要反,暗中下令,將李牧處死。

結果李牧一死,秦軍長驅直入,滅了趙國。

3、蘇建

蘇建是漢武帝時期的名將,跟隨衛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建立赫赫戰功,還為此被封侯。

後來又跟隨衛青攻打匈奴,這次他和趙信被編入一隊。

作為先鋒,蘇建和趙信開始深入草原探路。進軍沒多久就遇到一股匈奴騎兵,蘇建覺得這裡離大本營不遠,自己抵抗一下,同時派人請求增援,一定可以消滅敵方。

可是趙信一見匈奴兵就傻了,連忙帶著自己的人馬投降。

這樣一來就把蘇建坑了,本來就不多的人馬全軍覆沒,只有蘇建一人逃出生天。

4、華元

這個就更坑了。

華元是春秋時期宋國將領。宋國要和鄭國作戰,華元就準備了羊肉,

作戰前動員。

華元給將士分發羊肉,到了他的馬伕的時候羊肉沒有了,馬伕就分到一碗羊湯。

這下馬伕心中就很不高興,就想報復華元。

第二天作戰的時候,馬伕直接駕車直衝鄭國軍營,將華元交給鄭國人。

華元問他為什麼這麼做,馬伕回答,“昨天發羊肉你說了算,現在駕車是我說了算。”

就這樣,仗還還沒打起來,將軍被自己的馬伕送到了敵營。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