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蘇聯西方-81軍演如果拿到現在還具有威懾力嗎?

thL1500


直升機低速航拍了差不多一分鐘的時間,也沒有拍盡蘇聯“西方–81演習”部分參演部隊的坦克裝甲車輛、各種火炮、短程彈道導彈。

參加演習的坦克裝甲車輛是當時蘇聯最先進的型號:T–64、T–72、T–80。

這些坦克裝甲車輛組成的“鋼鐵洪流”在冷戰期間一直是北約國家軍隊的噩夢。

蘇聯陸軍經過二戰的洗禮,通過對德軍超過十次以上的戰役級別的大規模作戰,鍛鍊了部隊,將機械化作戰能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嚐到了 “大縱深連續突擊”戰爭形式的勝果後,蘇聯在陸軍的建設當中,坦克裝甲車輛軍團成為重中之重!到了1980年代蘇聯的各型坦克保有量達到8萬輛之巨!是世界上其他軍事強國坦克數量的總和,這樣強大的鋼鐵洪流就是蘇聯對抗西方的本錢。



參加“西方–81軍演”的蘇軍駐東德的“西部集團軍”,這支強大軍隊的前身就是二戰期間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第二方面軍”...等部隊的幾個紅旗近衛坦克集團軍,都是首批攻入德國領土王牌部隊,進入德國後他們迅速的佔領了原來德國軍隊的兵營,將礙眼的納粹標記拆掉換上了鐮刀和錘子標誌...完成了對德國東部的全面佔領。

“西部集團軍”最巔峰的時候駐東德有24個師,33.8萬人,駐紮東德276個地點的777處軍營,包括7個機場和116處訓練基地,約佔東德領土面積的10%!


柏林牆倒塌後,西部集團軍還沒等撤回蘇聯,龐然大物就轟然解體了,等全部撤回俄羅斯後番號被取消了,大量的坦克裝甲車輛被廢棄。

截止到1991年底“西部集團號”裝備有:4200輛坦克、8200輛裝甲車、3600門牽引式,自行式火炮、10萬多輛軍用汽車、690架固定翼飛機、680架直升機、180臺套遠程火箭炮(蛙7火箭)和短程彈道導彈。
“西部集團軍”配屬的前線航空兵,圖片上是蘇–22戰鬥轟炸機,以後的機型越來越先進,包括:米格–25R高空高速偵察機、米格–23/27戰鬥機、蘇–24前線戰鬥轟炸機、米格–29戰鬥機...等等,戰時還能得到“圖–16獾式”、“圖–22M逆火式”中程轟炸機的支援,總得來說“西部集團軍”就是冷戰時代蘇聯的矛頭,一旦冷戰變成熱戰將直搗“腐朽的資本主義老巢”!而“西方–81軍演”也是當時蘇聯“統帥部對駐東德部隊的一次全方位的考核,兩德統一後西方情報部門在查看東德的檔案時發現,蘇聯早在1960年代就有“閃擊西歐”的作戰計劃,而且隨著裝備提升而數次修改。


那麼,蘇聯的“西部–81”這種規模的軍演拿到現在還具備威懾效果嗎?實事求是的說還是有80%的威懾作用!因為如果像“西部集團軍”這樣的強大兵團在幾百架飛機的支援下,仍然可以對世界上99%的國家構成重大軍事威懾作用!只有2%的兩個國家可以擊敗這樣強大的兵團的進攻,當然像“北約”這種軍事集團也不會畏懼,因為畏懼沒有用,蘇聯進攻沒有退路只能是抗擊!
參加俄羅斯東方–2018軍演的我軍99式坦克(早期型號)遠處則是俄軍的T–64、T–62,不過它們已經不是一個時代的裝備了,參演後俄軍評估一輛99坦克完全可以壓制3~4輛T–62。

參演的我軍07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遠處的俄軍的ZSU–23–4自行高炮和BMP–1步兵戰車...我軍參加演習的是一個合成旅的編制,在演習過程中在俄軍“陸航”的支援下,全殲了俄軍的一個機械化團。

從武器裝備質量上來說,“東方–2018軍演”的陸軍武器裝備水平與“西方–81軍演”沒有太大的提高,與21世紀的數字化武器裝備對比顯然是落後了近40年的時間,劣勢明顯!落後的裝備對於同樣軍事力量強大的國家起不到任何威懾作用!所以,“西方–81軍演”所謂威懾也是要看對方是誰。


皇家橡樹1972


就在前不久俄羅斯舉行的東方-18演戲刷新了自俄羅斯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演戲記錄,也是目前人類規模第二大的演戲。而一提起這場演戲很多小夥伴都相起了當年震驚世界,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西方-81演戲,那麼那個時代裝備夠有些什麼?

西方-81演戲中蘇聯出動了大量裝甲部隊,可以說整個演戲就是裝甲部隊是主角,其他的部隊都是配合裝甲部隊進行衝鋒,在一個星期內踏平歐洲大陸,佔領敦刻爾克,讓沒有的裝備都無法運到大路上。因此那個年代一線作戰部隊都配備了T-72主戰坦克,而這些部隊通常是作為炮灰的存在,因為數量夠多,就是用來依靠自身的數量對敵方進行衝鋒,快速沖垮對方的防線。然後後續的機械化部隊掃除殘敵,而後續的機械化部隊則是以BTR-80裝甲車和BMP系列步兵戰車為主。

而蘇聯坦克也不都是我們想象中的質量不行靠量來湊了的印象,要知道蘇聯也研發過能夠和西方國家坦克硬懟進行單挑的坦克的,T-80就是其中一款。而由於此款坦克數量較小因此一般都配備給了王牌部隊,用來和敵方坦克進行硬碰硬。至於步兵方面裝備則似乎落後很多,畢竟數量實在太多,經費又不多沒辦法給單兵配備過好的裝備,因此蘇聯步兵班依舊採用看上去很土的AK-74和RPK機槍,同時還都是沒有安裝相應配件的。整體來說和目前俄羅斯的配置差別不是很大,就是規模要大很多。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非常肯定,如果把蘇聯“西方-81”大型軍演的兵力放到現在,仍然有很大的震懾力,別的不敢說,除了少數全球大國外,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國家無法抵禦前蘇聯的鋼鐵洪流。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西方-81”軍演當中,蘇聯到底拿出了多少兵力。

據瞭解,上述軍演的主體是駐東德蘇軍的“西部集團軍”,該集團軍有相當一部分編制來源於二戰期間的白俄羅斯第一、二方面軍等精英部隊,其下轄的坦克、裝甲車部隊也大都是首先攻入德國領土的“後輩”,因此,整個西部集團軍至少在氣勢上絕對不輸全球同行。

當然了,這麼龐大的集團軍,其火力配置也相當令人震撼,那個年代最先進的T64、T72、T80坦克在西部集團軍中隨處可見,各種先進的地面及空中裝備充斥整個軍中,還未出動,西部集團軍就足以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巔峰時期的西部集團軍幾乎在東德的每一個角落駐紮,它下轄24個師,總兵力將近34萬,雖然由於蘇聯,這一龐大軍隊最終因為無人“管理”而被閹割,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在世界軍事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筆。

據瞭解冷戰歷史的朋友講述,西部集團軍在90年代初仍然保留了12400多輛坦克及裝甲車,3600多門重型火炮、將近1400架固定翼飛機及直升機,此外,這支部隊還有10萬輛汽車以及大批短程彈道導彈。當然了,上面這組數據不一定完全準確,但我們由此可見西部集團軍有多麼強悍。

就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而言,西部集團軍更是完爆大多數對手,我們姑且不論上文提到的先進坦克,像圖22轟炸機、米格29戰機這類如今仍然有一定威懾能力的戰機當時就已經在西部集團軍中普遍裝備。這麼一支強大軍隊所承接的軍演自然不能太低調,有相關人士稱,當時負責拍攝軍演陣容的直升機足足拍了1分多鐘都沒有完全把參演裝備紀錄在內,由此可見,“西方-81”軍演的規模有多麼宏大。

事實上,西部集團軍對西方的威脅不僅停留在軍演層面,早在60年代,蘇軍高層就有動用西部集團軍閃擊歐洲的打算,後來隨著武器裝備更新,這一計劃還被多次改進,當時的局勢的確緊張到了極點。

看了這些,其實問題的答案早已瞭然於胸,現在的歐洲大國早已沒落,他們疏於軍事防備,和平年代,英法德等國更加不會維持大量的主力武器裝備,基於此,就連北約都坦承,俄羅斯可以橫掃西歐,如果把當年西部集團軍的兵力復活的話,即便其裝備落後一些,依舊會讓敵人無比膽寒。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戰甲裝研菌,歡迎關注


戰甲裝研菌


西方—81軍演威懾力在當時有多大呢?此軍演一出,西歐國家集體在阿富汗事物上閉嘴,並且美國頓時在印度洋對峙中進行了讓步。

可以說81軍演讓西方國家見識了什麼叫做大縱深、大裝甲作戰,鋼鐵洪流之下,西歐國家無一能夠倖免。


不單單是當時的歐洲,就連當時的遠東,都開展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可謂是世界為之一震,見識到了蘇聯的恐怖。

就連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都不得不表示,若是蘇聯發起進攻,那麼唯一可以阻擋的辦法就是用核武器,讓西歐同蘇聯的鋼鐵洪流一同毀滅。

可以說在當時,蘇聯的鋼鐵洪流基本是無解的,西歐國家都籠罩在這種陰影之下。

即便是放在今天,這樣規模的軍演都足以威懾到大部分的國家,畢竟空天力量和中程打擊手段上,81軍演都展示其強悍。

按照蘇聯的預想,便是先通過中程導彈摧毀西歐的空軍基地,然後通過轟炸機進行第一波打擊,最後鋼鐵洪流毀滅一切。

戰術雖然簡單,但是卻需要衛星情報的支持,突防手段的支持,還要就是這麼多部隊協同,對於指揮來說都是件高技術的事情。


放眼整個世界,唯一擁有大兵團機械化作戰經驗的國家就是蘇聯和德國,而德國在二戰中被摧毀,唯有蘇聯延續了陸軍強大的戰力。

如果說美國在海洋上是不可撼動的存在,那麼當時的蘇聯就是陸地上當之無愧的霸主,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正是因為擔憂鋼鐵洪流,所以東方大國和美國都研製出來了大量反坦克武器,尤其美國開發了大量空地打擊武器。

這使得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打的得心應手,但是當時對手是伊拉克,若是換成蘇聯,美軍絕對難以這麼輕鬆。


小司馬遷論史


即便放到今天,這場演習所造成的影響力依然在,當蘇軍集結的兵力數量放到今天也是非常大的規模,以軍事演習而論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投入的兵力質量也不低,許多裝備水平放到今天也不差的,談不上什麼落後可言。

這樣大規模的軍事集結,不是要說在那個時代,即便放到今天,也是空前絕後的,影響自然也就很大了,它是機械化作戰的一個巔峰,把蘇式機械化作戰理念展現的非常的充分,應該說目前來說,要想重複這樣的作戰理念也是很難的事情了。


麥田軍事觀察


西方-81軍演可以說是蘇聯鼎盛時期軍力的縮影。在軍演中蘇軍表現出來的大縱深裝甲突擊戰略能力,即使放到現在也令人震撼,恐怕世界上也鮮有國家可以與之匹敵。

(西方-81軍演)

(參加西方-81軍演的蘇聯坦克部隊)

首先,讓我們先回顧一下當時世界格局與國際形勢。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蘇聯國力達到鼎盛,不僅開始干涉東歐(如捷克,波蘭)等國的改革行動,還入侵了阿富汗,將手伸向了中亞地區。美國的新總統里根上臺,開始與全球反蘇國家聯手遏制蘇聯。在這種背景下,時任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覺得有必要舉行一場大型軍演,來好好敲打一下蘇聯的對手們。

(1979年蘇聯出兵入侵阿富汗)

(美國總統里根)

(勃列日涅夫)

這場演習就是著名的西方-81軍演,演習規模宏大,共有1500輛坦克,2000多輛步戰車,1000架作戰飛機以及50萬軍人參加,不僅包括了蘇聯駐華約各國軍隊,還聯合了民主德國,波蘭,捷克等華約國家的軍隊一起參演,這幾乎涵蓋了蘇聯西部集團軍群和華約各國的精銳部隊。除此之外,空降兵,炮兵,轟炸機,戰略火箭軍和波羅的海艦隊也一同參演,展開了為期8天大規模軍事演習。演習由蘇軍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擔任總策劃,奧加爾科夫來頭可是不小,他被譽為冷戰中蘇聯軍隊最具預見性的戰略理論家,認為電子技術革命將改變未來戰爭面貌,他本人也是信息化戰爭,電子戰和精確制導武器得先驅。奧加爾科夫元帥特意為軍演建立了一支數字化部隊,用以測算演習過程中的精確座標位置,這對使用中程導彈打擊敵方起到了極好的效果。

(西方-81演習出動了蘇聯當時最先進的T80坦克以及T72坦克)

(-81西方軍演中奧加爾科夫元帥(中間)作為總策劃)

(SS-20中程導彈是當時蘇聯戰術核打擊的主力)

西方-81軍演投入如此龐大的兵力,主要是為了模擬從東西德邊境一線,對西歐發動大規模大縱深裝甲突擊,一舉殲滅在西歐北約部隊,佔領整個西歐大陸的構想。按照蘇軍構想,一旦開戰蘇軍先以中程導彈搭載戰術核武器,打擊北約機場,港口和重要軍事基地,癱瘓其運轉。隨後坦克集群在空軍掩護下,發起進攻突擊,在北約防線上打開一道缺口,再將坦克部隊和步兵源源不斷地突入缺口,從北中南三個方向突擊,將敵方部隊分割包圍,快速擊退敵軍,迅速佔領整個西歐大陸。

(蘇軍構想)

(巖體導彈搭載AN-51核彈頭)

從種種方面來看,就算到了今天,西歐大陸上的北約軍隊在不動用核武器的前提下,就算全加起來也無法抵擋蘇軍的“鋼鐵洪流”。在蘇軍先發制人的進攻策略面前,北約軍隊幾乎毫無抵抗之力,進攻開始幾天後,蘇軍就可以與英美援軍隔大西洋而望。正因如此,西方-81軍演引起了北約和美國的恐慌,它也促使美國開始大力發展高技術武器,以對抗蘇聯的坦克集群。同時,美國還不遺餘力地發展空地一體化作戰,積極推動中導條約簽訂來應對蘇軍的威脅。總之,西方-81軍演代表了機械化作戰的頂峰水平,即使到現在很多國家也無法到達這樣的作戰水平和協同能力。

(大規模坦克突擊的鋼鐵洪流)


戰情解碼


如果俄羅斯將蘇聯的西方81演習重現,不僅不具備威懾力,反而會讓西方誤認為俄羅斯在過去四十年不僅沒有取得進步,反而在新一輪的軍事變革中原地踏步,會加速西方對俄羅斯戰略進攻,北約新一輪東擴將重新上演!西方81演習作為機械化作戰的登峰造極之作,在80年代那個特殊的冷戰歲月看來,所向披靡,銳不可擋!但是如今信息化作戰浪潮風起雲湧,各類新式武器輪番登場,戰術核武器轟炸加坦克集群大縱深突進的戰術早就難以起效,指望使用這樣的武器裝備和戰術來壓制西方,那不就是個伊拉克PLUS嗎?


(西方81演習中的蘇軍集結部隊)

西方81演習的核心是什麼?

西方81演習號稱投入兵力超過30萬人,坦克裝甲車上萬輛,但實際上真正參與演習的只有12.8萬人以及1500輛坦克和2000輛裝甲車,剩下的都是後面閱兵階段用來震場子和拍紀錄片的,不過就算這樣,這次軍演規模也已經毋庸置疑的登上了人類歷史之最。西方81演習整個過程就是檢驗蘇聯裝甲集群從波羅的海、波蘭、東德一線平推到英吉利海峽的能力和速度!演習中有三點最讓西方所惶恐:


(蘇聯坦克集群)

第一、蘇聯各火箭軍首先使用萬噸級以下的戰術核導彈對西德、法國境內的北約軍事基地以及戰略樞紐目標進行精確的戰術核打擊,初步癱瘓其作戰能力。


(蘇聯蛙式戰術導彈)

第二、在火箭軍進行核武器的超強火力覆蓋後,蘇聯以T72和T80為首的三代坦克集群從正面撕開北約軍隊的前線防禦陣地,然後一路快速突進。

(蘇聯坦克集群掩護步兵進行大縱深突進)

第三、在坦克集群正面突擊的同時,蘇軍在強大航空兵團空中掩護下,空降兵團在後方進行空降作戰,奪取戰略要地。在波羅的海方向,蘇軍則進行多波次的兩棲登陸作戰,分散北約兵力,掩護正面坦克集群突擊!

(蘇聯兩棲登陸作戰)

在這三個方向的聯合作戰下,蘇軍在西方81演習中,僅用時8天就成功從東德境內殺到法國的敦刻爾克和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如果再進行下去,那麼就是英國和西班牙的淪陷,整個歐洲只需要半個月左右就能被蘇軍完全收入囊中。當時的歐洲不管是在坦克飛機的質量和數量上都明顯弱於蘇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指望美國支援又肯定來不及,所以自然是被嚇到魂飛魄散!(西方81演習攻勢圖)

面對西方81演習這三個特點,現在西方有應對方法嗎?

第一、自蘇聯解體以來,北約成功完成了多輪東擴,包括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在內都已經被納入了北約的軍事體系,這四國也充當了防範俄羅斯導彈的前線基地,目前美軍已經在此部署了多種導彈防禦和預警系統,可以說只要俄羅斯的導彈一離開地面,北約就能在第一時間組織反擊和攔截,指望在西方81演習中那樣肆無忌憚的把核導彈當手榴彈玩,已經毫無可能性。
(北約東擴示意圖)

第二、蘇軍大規模坦克集群大縱深突進的方法也難以奏效,目前西方不僅已經裝備了數量不少的三代豹二、勒克萊爾、挑戰者2坦克,性能上可以做到與T72和T80旗鼓相當,不落下風。而且在空中還有一樹之高的阿帕奇和虎式武裝直升機,其配備的各類小型反坦克導彈專門用來獵殺坦克,在海灣戰爭中已經證明,武直是最好的坦克殺手!除了武直外,各類空基精確打擊武器以及地面各型反坦克火力也能對T80和T72坦克造成大面積的損傷,這種戰術首先PASS!
(海灣戰爭死亡公路)

第三、俄羅斯目前的空軍和海軍力量嚴重萎縮,而歐洲各國卻已經裝備了主流的颱風和陣風等三代機,甚至於意大利和英國還有一部分第四代的F35戰鬥機,整個歐洲的三代戰鬥機數量已經超越俄羅斯,並且在技術上不落下風,蘇聯時代的制空權也沒有那麼牢靠。而在海軍方面,俄羅斯的核潛艇優勢明顯,但是水面戰鬥艦艇和兩棲登陸艦艇嚴重老化,面對歐洲新一代的各類大型宙斯盾驅逐艦,毫無優勢,制空權也將喪失。所以西方81中重點突出的後方空降作戰和策應的兩棲登陸作戰也無法上演!
(北約海上演習中的德國軍艦)

總的來說,即使俄羅斯集中幾十萬兵力再次重演蘇軍的西方81演習,北約也不會感到多大的壓力,甚至還可能嘲笑俄羅斯戰術呆板,裝備老舊,毫無信息化作戰的特點。在2017年,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曾經集結了1.2萬人舉行過一次mini版的西方81演習(西方2017),而西方對此除了譴責俄羅斯軍事挑釁,並沒有表現出多少對其軍事力量的擔憂和害怕,這與蘇聯當年西方81演習後,歐洲誠惶誠恐的態度完全不同!
(西方2017演習)


軍武吐槽君


當然有,即便是今天能擋住81軍演那種鋼鐵洪流推進的(不考慮動用核武)也就倆國家能擋住。至於很多人用海灣戰爭做例子說81軍演那種機械化推進沒用,實際上是很錯誤的。

海灣戰爭時期,伊拉克沒有搶制空權,同時伊拉克沒有自給能力。和81軍演中那種鋼鐵洪流推進完全是兩個概念,況且我們還沒有考慮到同樣的武器在毛子手裡和在伊拉克人手裡的差距。

和大多數視頻記錄中的不太一樣,81軍演那種推進首先就是奪取制空權,開頭就會有近千架固定翼戰機去搶制空權,然後就是上千架武裝直升機洗地,同時配合空降兵對敵人後方樞紐進行第二次清洗,然後才是成千上萬的坦克,裝甲車和運輸車進行地面推進。

我知道這麼說有點不太好理解,我換一種說法

開始的時候,將近一千架(注意是架,不是架次)殲-10配合殲-20之類的戰鬥機去搶制空權(這種等級的空軍部隊搶制空,除了美國人沒人擋得住),搶完了之後,上千架武直十對敵方重要的橋樑,指揮部,交通樞紐進行第二輪打擊。同時在重要位置空投大量的空降兵,進行擾亂。之後上千輛坦克,裝甲車和運輸車在空中武裝直升機和戰鬥機的配合下一塊推進。這種立體化推進加上那龐大的機械化機群,除了核武,基本沒什麼能擋住的。

即便是信息化部隊,也不能保證擋得住。有人可能會說用導彈來阻擋,我想他可能忘記了81軍演這種推進,也是有導彈的。


寫遊戲同人的小阿


任何事物都抵擋不住歲月這把殺豬刀。蘇聯在西方-81軍演所展示的先進武器和戰術理念,在時間的面前已經被抹平了。西方-81軍演的常規武器對現在的一流軍事大國不存在威脅,只能嚇唬下二三流國家,唯一還能保有威懾力的只有核彈頭了。

西方-81軍演的背景是在冷戰的東西方對峙的高壓環境下進行的。1980年,里根上臺後,高呼美國復興的口號,美方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給蘇聯的擴張主義點顏色看看。這成功地激怒了蘇聯,蘇聯決心在1981年9月4日組織一場空前盛大的軍演,以宣傳蘇聯的軍事戰術水平和裝備水平,並且告訴西方究竟誰是歐洲的主宰者。

蘇聯在此次軍演中,以北約為假想敵。蘇聯軍隊分成南北集團軍群,其中南集團軍群負責防禦,北集團軍群負責進攻,以最接近戰爭的狀態,向世人展示蘇軍如何完成各軍種和各兵種協同戰鬥的任務。軍演歷時8天,在俄羅斯西部,白俄羅斯全境,波羅的海三國,波蘭東部和北部,以及東德進行。

參加軍演的軍種包括陸,海,空,防空軍,戰略火箭軍,動員50萬人以上以及主戰坦克和裝甲車1萬輛左右。當震耳欲聾的”烏拉“響徹閱兵場時,就連美國軍事觀察員也不禁感嘆:”在西方,沒有人能夠掩蓋一個事實,烏斯季諾夫元帥在直接指揮這次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演習。“

蘇軍在軍演中公開了幾種新式武器,比如T-80和T-72坦克,RSD-10中程彈道導彈和基輔級航空母艦。這些新式武器在當時確實起到了震懾西方的作用,特別是當蘇聯的鋼鐵洪流鋪滿演習場地時,那股不寒而慄的氣氛迎面撲來。

演習開始時,蘇軍第一進攻梯隊的坦克以30%左右的耗損率,撕開寬為10公里,縱深5公里的突破口。隨後北集團軍群的主力坦克集群一擁而上,蘇軍近衛空降第7師則在模擬西德法蘭克福機場建設的明斯克郊外機場,實施整建制全裝備的空降。這也是在戰史上唯一一次進行整個空降師全員全裝實施空降。

緊接著北集團軍群在己方空軍的火力掩護下,奪取高速公路等交通樞紐。演習的第八天,蘇軍坦克集群就衝到模擬法國敦刻爾克和比利時安特衛普的波蘭東部地區。蘇聯坦克兵們,經過短暫而激烈的交火後,完全控制碼頭,後續部隊在接下來的8小時內陸續抵達並展開進攻,徹底阻止假想敵通過英吉利海峽增援歐洲大陸的企圖。

為了達到震懾北約的效果,演習的全過程全部向北約公開,蘇聯還邀請北約派觀察員到現場觀摩。面對蘇軍鋼鐵洪流秋風掃落葉的氣勢,北約觀察員無不目瞪口呆。他們承認北約軍隊已經完全無法抵抗蘇軍以及華約如此猛烈的進攻。只能寄希望於美國,祈禱美國援軍在蘇軍橫掃歐洲大陸之前可以搶先登陸。然而歐洲距離美國很遠,蘇聯則很近,大規模的軍力調動無法在瞬間完成,華約在地形上佔有絕對優勢。

美國觀察員也不得不承認:“可能當美軍增援剛走到半路,歐洲的戰士就已經結束了,蘇聯人將站在大西洋岸邊等著我們。”從各方的回饋看,西方-81軍演是達到了與其效果,而且蘇聯把核戰爭和機械化戰爭演繹到巔峰,其戰術達到的高度在當時沒有人能夠望其項背。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震懾效果並不是能夠一直保持著震懾力。

首先就是武器的代差,當年的軍演距離現在已經快40年了,武器更新換代的速度已經把當時蘇軍武器的先進性全部都超越。在海灣戰爭時期,伊拉克使用的蘇制坦克已經被美軍的M1A1坦克全面碾壓,在毫髮無損的狀況下,幾乎全殲伊拉克的T-72和T-62。事實證明,質量是可以彌補數量上的劣勢,況且現在五常軍事強國的工業能力完全可以實現坦克的量產,蘇聯坦克的數量優勢也就不明顯了。蘇聯時期的坦克還能在敘利亞戰場用以打擊反政府武裝和ISIS,發揮點餘熱。

蘇聯的空軍戰機撐死只能達到第三代戰機的水平,距離現在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已經相距甚遠。而且蘇聯當時是沒有先進的預警機,以及戰鬥機的雷達和電子設備也相對落後,相當於在戰時瞎了眼。而大殺器圖-160轟炸機直到1987年才服役,而且即使在現在先進的雷達探測技術下,圖-160是否還能以速度突防還是個問號。蘇聯1981年空軍與現在空軍的差距相當大,蘇聯空軍放到現在也只能被北約暴揍。

蘇聯海軍一直羸弱,即使是其展示的基輔級航母,與現在俄羅斯裝備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也存在差距,更不可能與美國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一較高下了。蘇聯那時的航母其實叫做載機巡洋艦,只能算航母的半成品,和現在意義上的航母還有很大差距。即使是拿蘇聯最有優勢的潛艇比較,在型號上也不佔有優勢,而且由於蘇俄潛艇的粗製濫造,其潛艇的事故概率都佔全球的一半,證明其質量也是不咋地,只能作為搭載核彈的威懾力存在。

然而蘇聯的戰術素養還是存在的,特別是如果蘇聯以傳統的核戰爭和機械化戰爭與對手死磕,也是具有威懾力的。因此為了避其鋒芒,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空地一體化戰法,陸軍在空軍的配合下,同時打擊蘇聯的第一梯次部隊和第二梯次部隊。利用蘇聯空軍的短板,在沒有空中保護的情況下,蘇聯的坦克集群一旦開戰,實際上只是個活靶子。這種戰術很好地化解了蘇聯鋼鐵洪流的威力,特別是面對現在擁有制海制空權的巨型核動力航母,在地毯式的空襲中,坦克的威力直線下降。

而在空地一體戰理論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信息化戰爭,更是直擊蘇聯傳統戰法的軟肋。當軍事指揮控制體系鏈接到每個士兵,向他們提供最準確和精細的信息,以讓軍隊做出最合適的決策,將各軍種聯合成為一體,比某一軍種單打獨鬥的戰鬥力要強上百倍。並且利用電子戰,將對方的指揮系統和武器制導系統癱瘓,使對方無法有效組織進攻。

然而諷刺的是,提出這一戰術理論的是西方-81軍演的策劃者奧加爾科夫元帥。遺憾的是,演習大獲成功後,蘇軍上下沉浸在喜悅之中,蘇軍象徵性地組建了第一支數字化部隊後,該理論就沒能獲得足夠的重視和實踐。


美軍在此理論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信息化戰爭。在海灣戰爭中,該戰術大放異彩,不到100小時的地面作戰中,就把自稱世界第四的軍事強國伊拉克打得落花流水。而當年蘇軍在81-軍演所呈現的軍力,放到現在和美軍掰手腕,下場也會和海灣戰爭的伊拉克一樣。

蘇聯唯一能讓對手感到震懾的只有其龐大的核武庫了。西方-81在8天的演習時間裡,蘇聯共模擬發動141次戰術核打擊,當量為100噸至1萬噸TNT,假想目標包括美軍設在西德斯圖加特和拉姆斯泰因的軍事基地。


這和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一樣,只要擁有三位一體化的核打擊能力,就是金身不壞,任何國家都無可奈何。然而這卻會造成思維的惰性,而喪失靈活性。畢竟現在已經不是那個原子彈當手榴彈扔的冷戰年代。整天拿核按鈕叫囂秀肌肉的國家,勢必會成為孤家寡人,以德服人才是王道。


梓蕤


現在的戰爭從機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轉變,但是還是需要機械化的配合才能真正的發揮到最高效,這個轉變是海灣戰爭時期美國第一次從傳統的方式轉變打法,把伊拉克軍隊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也證明了傳統的戰爭方式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當然要做到這一點軍事實力必須保持絕對的優勢才可以,美國打伊拉克其實就是美國的軍事實力有絕對的優勢加上新型打法。


蘇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和軍事力量都達到了頂峰,特別是軍事力量,在不少的方面都超過了西方的美國,在跟西方國家冷戰期間,蘇聯的裝甲軍事實力可以說全球沒有對手,給了敵對陣營的歐洲國家巨大的壓迫感,美國不得不在歐洲部署了大量的軍事力量存在,那個時候還沒有出現信息化的戰爭模式,裝甲化是主流。

蘇聯當時擁有的裝甲坦克超過8萬輛,十多萬輛各類裝甲車,作戰飛機數萬架,當時大多數集中在東歐邊境附近,給歐洲國家帶來的壓迫感是空前的,蘇聯曾經的計劃是快速閃擊歐洲,光從裝甲武器的陣容上面來說,橫掃歐洲其實根本不在話下,蘇聯搞的軍事演習讓美國和歐洲國家都緊張不已。



當時北約的主站坦克總數約在22000輛左右,其中美國佔一半,而蘇聯為首的華約有77000輛坦克,巔峰期超過十萬輛坦克,從這方面的對比就是壓倒性的優勢,不只是這些在空中北約也沒有絕對的優勢,而是相差不多,這種條件下地面裝甲部隊的優勢就非常明顯,幾乎是四比一的比例,足以證明當時蘇聯軍事力量的恐怖。


從質量上面來說,蘇聯當時的主戰坦克是T72和T80質量上來說絲毫不差於西方國家的主戰坦克,這些類型的坦克現在在許多中等國家都還是主戰型,足以說明了問題,數萬輛T72坦克要是放到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非常恐怖的,光從地面戰來看現在都可以橫掃任何國家,更何況當時的蘇聯空中優勢也很明顯。

數萬輛坦克和數萬架飛機,以及各類車輛和導彈以及火炮的配合,說實話威懾力依然非常充足,更何況當時的蘇聯核武器威懾力就一直存在,當時世界上不只是恐懼蘇聯常規軍事力量,更恐懼蘇聯的核武力量,放到現在能對付的國家都不出三個,一樣會造成巨大的震懾力,絕大多數國家現在的軍事力量根本沒有達到蘇聯的水平,用現在去對比三十年前的蘇聯也一樣,沒有幾個國家能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