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年級的學習成績?家長應該怎麼對待?

管海玲


一年級的學習成績,重要嗎?但凡走幼兒園階段提前學習的孩子,分數都會更高。

可是,孩子是否對學習抱有興趣熱情?有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熱愛閱讀?……個人覺得,這些才是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

在我們家,閱讀是如同呼吸一般自然的事情。不呼吸,當然會窒息死;不閱讀,則會無聊死。

客廳裡,臥室裡,書架上,沙發邊,床頭櫃,隨手可及處,皆是書。

出去吃飯,餐前等待時間,看書;外出旅行,火車上飛機裡,看書;每一天睡覺前,無論在家,還是酒店,或者回老家,看書。

我堅信,他每年至少好幾千萬字的閱讀量,可以極大滋養他的靈魂,哪怕現在暫時沒體現在學習上。他已養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未來必將受益終生。

據說,“讓孩子愛上讀書,就是父母最大的成功”,我以為此論述太誇張太決斷了一些,但對父母而言,至少是個小小的成功。

我們家,普媽,普娃,不雞血,常放養。對成績,不太在意,考好了,不物質獎勵;考差了,不嚴厲批評。我相信,良好的成績,被認可被肯定被尊重,就是對他最好的獎勵。

我們心態佛系,他更出塵;我們淡定,他更飄逸。說人話,就是他對成績,對分數,比我們的不在乎更不在乎。

他在小學階段過得相當悠遊自在,成績先是中不溜,然後緩緩上移,到最後,據他自己評價“我在同學心中的形象,就是很皮,成績優異”。古希臘哲學家說,認識自己很難,我深以為然。對於即將到來的初中生涯,我相信他,愛閱讀的孩子差不了,愛閱讀的孩子後勁足。

靜待花開!


夭非妖育兒記


重視結果還是重視過程???

身邊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誰誰家的孩子一年級拿了雙百,誰誰家的孩子鋼琴過了十級,誰誰家的孩子英語怎樣了,似乎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反過來再一看自己的孩子,幼兒園都挺好的,怎麼上了一年級成績就是不好呢,這個火氣蹭蹭往上冒,這該怎麼辦呢?做為一名老師我覺得先找問題的癥結在哪。

首先,可能是孩子年齡的問題。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我就深有體會,我家孩子生日比較小,他們班裡的同學,有的快比他大一歲,他的理解能力就要差一些,幹什麼事都要慢一些。

要是這種情況的話,我覺得家長不用太著急,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多給孩子一些讚美!

其次,可能是孩子在學校出了問題。因為我就看過一年級的老師在上公開課,後面又一個小孩睡大覺,那麼這節課的內容這個小孩就有可能掌握的不好,這樣會直接影響學習成績,這就是學習習慣的培養了。當然不能叫孩子睡一次就說習慣不好,但是我們不加糾正,就真就成了不好的習慣了。

要是這種情況的話,家長要和老師聯合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習慣,並和孩子一起堅持,比如養成按時睡覺的好習慣,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強調一定要和孩子說,別以為孩子知道,他太小他真的不知道。

最後,可能是孩子的作業問題。培養能力重要,培養知識也重要,雙管齊下,知識是慢慢累積的,就和蓋房子一樣,地基不牢,隨時可能坍塌。

要是這種情況,要及時的關注孩子的作業,變輔導作業成陪孩子學作業,少一些評論,像寫的不認真重寫,笨死了,這也不會等語言,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肯定。

總而言之,成績只是孩子某一些方面的表現,我們要幫助孩子找問題的所在,多告訴孩子怎麼做,不要指責孩子,孩子就像一隻蝸牛,慢慢牽著這小蝸牛領略沿途的風景,你們說呢?



晨曦老師1104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教育每個階段都有當前階段應該去做的事情和重點目標,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們,還是個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期,這個階段重在培養和養成,學習成績相對來說便沒有那麼重要。

我本身是個奧數老師,我們都深刻的知道小學六個年級都分別需要教育哪些重點,對於奧數來講的話,一年級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年級是重在拓展滲入專題的知識範圍,三年級是針對於專題的一個學習,四年級鞏固當前的學習知識以及提升難度,五年級的話去加強我們專題的知識範圍,六年級就是面對小升初的考試是一個昇華期。您可以參照奧數素質教育階段的教學邏輯來看待孩子的學習,其實無論哪個階段成績只能代表一個結果不能代表整個學習過程,我們更重要的應該是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重於結果。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有所啟發,謝謝。




狷介卜噱Jabez


我目前就是一個一年級孩子的家長,在還沒有開始上學前我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以激發興趣為主的,所以沒有在意過她的成績,也沒有刻意的提前學習,這個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方面提前學習容易讓孩子在上課時候不愛聽,分心,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另一個方面的原因是覺得孩子不同的年齡發育程度是不一樣的,不能理解的話主要就是靠背,意義不大。

因為這個原因,孩子第一次測試的時候成績不太理想,但是我覺得這件事情並不是壞事。這樣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來分析考試成績不好的原因,是不會做呢?還是由於時間來不及,又或者是題目不理解等等,各種各樣的原因,讓我和我的孩子在每次考試後都能討論很久,一一的和她分析原因。反而讓她對於考試並沒有那麼緊張,不會擔心考不好捱罵,也會從中總結經驗。

慢慢的成績越來越好,她學習也越來越輕鬆

一、二年級的時候知識點內容不多,難度也不大,我們更多的是要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學會思考,也能激發她對於學習的興趣,千萬不能讓孩子產生害怕讀書,厭惡讀書等的情緒,考試成績並不是孩子讀書的唯一目標,作為家長能正確的引導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一年級的時候還有一個習慣也是特別重要的,就是養成孩子喜歡閱讀。

我建議一年級的孩子不是要大量讀書而且要適量讀書。

什麼是適量讀書呢?很簡單就是指不是越多越好,主要還是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在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流域選擇適合他們,並且在他們認知範圍內的書進行來讀。

1.選擇適當的書籍。

生字所佔比例不超過百分之七。如果生字太多,造成閱讀障礙,孩子沒有興趣進行連續閱讀,甚至還會失去閱讀興趣。家長可以選擇有拼音的讀物和沒有拼的讀物兩種不同的類型。

類型:以繪本,科學常識,世界名著選讀。一些童話故事以及適合爸爸媽媽講給孩子們聽的書等為主,我國的教育部已經對一年級的孩子有一整套的推薦閱讀範圍,家長可以參考。

另外也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孩子商量著來選擇。

2.讀書的環境

孩子可以選擇去圖書館讀書,也可以選擇在家裡讀書。建議孩子和家長每週去圖書館一次,養成借書還書的習慣,並且圖書館讀書的氛圍良好,也會遇到一些同齡的小朋友,大家可以就個人所讀的書籍進行交流。如果在家讀書建議家長給孩子準備一個專門的閱讀角落或者是書房,乾淨舒適,在孩子閱讀的同時,建立家裡人不要打擾,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書,她看她的,你看你的,但是千萬不要自己看手機。

3.讀書的時間

孩子最好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建議一年級的孩子每天晚上有20分鐘到45分鐘讀書時間。週末的時候可以適當延長。

4.讀書的輸出

我們說任何沒有輸出的輸入都是無效的。孩子在每讀完一本書,或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讀書以後,家長和孩子可以就某一書的內容進行探討,或者讓孩子寫讀後感。或者做讀書剪報粘貼在牆上,以增加孩子讀書的成就感。

總之,一年級的孩子讀書,我們要秉承適量適度的原則,切不可一味追求量大而造成孩子對讀書失去了興趣。


辣媽營養師VIVIAN


一百分的憂患!


成績的本義是什麼?

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對學生能力素養的數字量化評價,就如一個智商的數字是一樣的,人們一看就知道水平如何,因此,家長們也非常在乎自己孩子的在校學習成績,因為一看分數就知道自己孩子學習好不好。但是,真相真會如此嗎?

一百分是不是就滿意呢?八十分就得棍棒教育了呢?或者是家長自己焦慮不堪了呢?現實中確實會是如此,因此,一旦見到自己孩子的成績高的就是高興的,低的就是生氣的,卻從來沒有透過數字來真真地看自己的孩子。

真正的成績,那應該是對自己孩子全面的綜合素養的數字,而不是單憑一張試卷,更不是看量化的數字高與低。即便是一張卷子,如果總分是5分,得了5分,家長是不是高興?但是,如果其他孩子都只得了3分,那家長會不會更高興呢?

可是,這5分中,全是書本中的生字詞的書寫,得滿分了,家長是不是很高興呢?如果這5分中,一分是書寫,一分是記憶,一分是思維,一分是想像,一分是觀察;或者一分是體育,一分是音樂,一分是美術,一分是語言,一分是思維;是不是更值得家長去高興呀?

所以說,成績的本義是什麼,那才是我們家長更應該著眼的,而不是顯性在外的數字。

一百分的背後憂患

憂患在於家長對孩子忽視。“一百分,孩子,真聰明!”“又是一百分,怎麼給你讀得這麼輕鬆?”……於是,開始忽視孩子的成長管理,認為孩子應對個這樣的小兒科,一百分都是常態,很容易,不值得那麼努力,那就輕鬆一點吧!別給讀書累壞了,於是開始讓孩子也感覺到自己讀太輕鬆了,也不需要有什麼努力學習的東西,那就開始打發時間吧!就這樣,原本愛看課外書的孩子,把書換成了手機,把原本滋潤人生的文字轉成了遊戲。時間很快半個學期,一個學期過去了,他的成績也許還有一百,可是,卻沒有發現孩子寫作業的速度快了字草了,目的是有更多的時間玩手機了,而不是能力的提升。等到突然一天,孩子沒有一百分,那時候才會引起重視,引發家長的焦慮。


憂患在於孩子自身的放鬆。有一些聰明的孩子,在剛入學小學一年級時,成績完全是憑聰明,可是到了越往後的時候,才會發現學習已經不是靠聰明,而是靠勤奮努力,靠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作業習慣、聽課習慣、解題習慣、書寫習慣等等。但是,有了初期的一百分的罩護,也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甚至覺得讀書沒有什麼問題,卻沒有去思考自己為什麼可以得一百分。

憂患在於錯過成長的體驗。老是得一百分,會讓孩子的成長錯過一些體驗,一種面對挫敗的體驗,一種面對問題的應對機制的建立體驗,一種從困境中走向成功的喜悅及收穫這樣的喜悅的滿足感的體驗。

當好孩子成長忙而不盲的參謀

參謀在分數後面的習慣。一百分蓋住了習慣的真相,最終等到不好的習慣暴露出來的時候,糾正起來就麻煩了。有這樣一位男孩子,剛入學的時候,就憑藉自己的聰明,考試得了幾次一百分。但是,這位孩子寫作業時,坐的時間都不長,時不時地還得吃點東西,坐姿都是搖搖擺擺的。家長對此一點都不在乎,只要他成績還是一百分,一點意見都沒有,哪怕孩子寫作業都是趴在沙發上做的,都不予以干預。最終這樣的結果是上課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了,坐姿也非常的自由,上課聽課的時間也不長了。等到成績反應出來的時候,孩子的這種情況就成定式了。


因此,家長一定要清醒地看到背後的習慣,即便是一百分,依然去觀察孩子的習慣,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好習慣,好態度,好方法能夠讓孩子的成績更穩固,讓孩子的發展更趨向全面綜合。

參謀在孩子的全面發展。家長要誰儲備一些發展的知識,例如多元智力理論、核心素養的理論框架等等,對指導家長參謀好孩子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基礎教育的核心就是奠基全面發展的根基。音樂、體育、美術、數學、語言等方面都是值得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全面規劃的。當然還有學習力、意志力等方面也是要相當重視的。

參謀在孩子的德行品質。德育品質是很多家長比較忽視的,尤其是在高分的環境之下更是如此。也有過一些孩子,成績不是家長的煩惱,反而是孩子的道德品行是家長燒腦的,不是把同學打傷了,就是又在班級裡惹禍了,甚至在社會上也有不良的影響,家長卻一時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其實,這在早期就是干預的關鍵期,是不能被忽視的。

總之,家長看到成績,更應該看到成績的背後。不沉寂在那幾個量化的數字,更應該關注到那些很難用數字量化的成長核心。家長一定要與孩子一起修煉成長路上的素養,重過程、重體驗,更得重全面。


六和麥田


其實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都能夠想到大多數人會怎麼說,而且我還有一種很強的感覺——對這個問題有疑問的父母,應該是處於一種非常“糾結”的矛盾狀態。

究竟是一種什麼狀態呢?

有兩種比較典型的可能:

1、孩子成績不好。

本來父母從本心來說是應該去擔憂這個問題的,但是考慮到“有很多事情比成績更重要”就覺得很矛盾——因為如果要去提高孩子的成績可能就不得不去讓那些所謂的“更重要”的東西犧牲一下。所以就會特別的猶豫——不做無法接受孩子現在的成績,做了又擔心那些各種各樣的負面可能。

2、孩子成績非常好。

而且孩子的成績真的是通過努力付出而得到的,但是這個過程也確實是讓孩子犧牲掉了一些玩耍、體驗等等機會。所以父母由猶豫了——是不是可以不用讓孩子這麼優秀,而是犧牲一下成績讓孩子的生活更加“豐富”一些……

當然,還可能會有其他的一些問題,比如這件事兒的本身其實就是在替別人操心……

在我個人看來,“成績”非常重要

說不重要的人只有這麼幾種可能:

1、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得到好成績,所以對他們來說確實是“不重要”;

2、根本考不出好成績,給自己找藉口;

3、不希望別人認識到成績重要的的人會說;

4、純粹理想主義者——他們會最典型的特點就是會拿“個例”和“極端”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例如他們總是會有同學、朋友、親戚等等是那種“低分高能”的人,而且成就相當的厲害……我不否認這種人存在,其實我也認識一些這樣的人,但是你會發現我們幾乎看不到有人說“我”……

所以很多時候人們都是再拿“別人”來主觀的去論證“自己”的觀點……可是誰真的明白“別人”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怎麼會不重要呢,每一次的成績儘管在多數時候並不能夠決定未來會怎樣,但是卻可以基本反映出過去怎樣。如果你不重視,那麼就等於不重視過去的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那如何能夠更有針對性的解決好後面的學習問題呢?

出問題的不是“成績”,而是“人”

我們都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好的成績同樣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得到的,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例如有些父母可能會過度的去壓榨孩子學習能力,使得孩子長期處於身心俱疲的狀態,或者有的父母過於注重或者說是隻注重孩子的“智育”卻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養等等。但是這是“成績”的錯嗎?

如果我說,這個孩子不是因為被逼迫、被壓榨的方式,而是通過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好學習習慣而得到的好成績,大家還會覺得這個好成績有害嗎?

所以,“成績”本身沒問題,只不過在提高成績的這個過程中,有的老師、有的父母以及有的學生本人採取了不太合適的方式而已,所以才會導致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

更多的時候,人們只不過是把自己的無能、無力推卸給了“成績”而已。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興趣和習慣的培養

<strong>我今天看了一篇關於高一成績重不重要的的文章,給我看笑了。

看完之後給我的感覺真的是……

這麼說吧,你會發現在很多人眼裡,只要是“一”就都不重要……

他們會給“一年級”的孩子父母講“成績不重要,培養習慣、培養學習興趣很重要……”

他們還會給“七年級(初一)”的孩子父母講“成績不重要,培養習慣、培養學習興趣很重要……”

結果他們竟然還會給“高一”的孩子父母講“成績不重要,培養習慣、培養學習興趣很重要……”

我特別想知道,說“一年級”不重要我能理解,畢竟孩子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而且這個階段出現一些孩子屬於“提前學”的情況,所以並不能夠完全反映出一個學生的真正學習能力來。但是“七年級”還不能嗎?“高一”也不能嗎?

好吧,“七年級”也能忍,但是“高一”我真的忍不了了!

這麼大的孩子還沒把興趣、習慣養成,你還指望在那種緊張的狀態下培養起來嗎?

其實在我看來,除了小學一年級可以說培養興趣、習慣,到了初一和高一的時候就要再說“培養”了,其實更多的應該是“調整”——調整自己的學習習慣、調整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學習計劃……

所以,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成績可以不用太好,當然好總是沒壞處的,但是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成績重要,但是這個階段的成績沒有那麼的重要——因為它隨時都可能被超越,這不怪孩子,要怪也只能怪學校的考試內容太簡單了,以至於有的孩子稍微一努力就會趕上。

最後送給所有認為成績不重要的父母們一句話

自己都不重視,孩子如何能夠重視?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一年級的學習成績不能代表一切,幼兒初升小,會對學校的新環境有一定的適應階段,再者剛接觸新知識,理解能力也需要一段時間去慢慢鍛鍊。可能有的孩子接觸新東西比較快,而有的就需要更長時間去完成,厚積薄發,但結果就不一定是壞的。所以說,家長不要著急,慢慢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成績很有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芭莎小妹


一年級學生主要是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今後的學習很重要。口算,拼音這些基礎也很重要.成績倒不算什麼,我們現在上了初中,以前一年級的成績並不影響現在。重要的是四年級以後。對於一年級學生,老師也很重要。師施加的壓力比較大,對學生很兇,體罰學生,對很小的孩子心理上有影響。建議轉學或和老師交流一下。


chiyhua


幼兒園之前,家長主要目的是“養育”,上了小學,要逐漸過渡到“教育”。

小學前三年,做三件事最重要,比成績更重要。

1.培養學習興趣

讓孩子喜歡上學習,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喜歡上校園生活,喜歡上同學。

2.培養學習習慣

能夠慢慢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分配課餘時間,每天有計劃的完成各項事情,能夠獨立完成作業。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3.培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學會自己刷牙洗臉,學會自己整理書包,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

綜上所述,小學一年級成績不是最主要的,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興趣和生活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有不同看法或更多疑問,請留言。


小腳丫兒童啟蒙


對於孩子小學三年級以前的成績都不用過於的糾結。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的知識基本上是一些基礎的知識,孩子考試好不好主要取決於孩子的態度,只要孩子能認真對待成績都不會差。所以這個時期主要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對待上學和作業的認真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