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為什麼原為晁蓋心腹的吳用會投向宋江派系?

迷彩小兵哥


原本為晁蓋心腹的吳用,為什麼會投向宋江派系呢?因為吳用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與晁蓋不同。用通俗的話講,吳用是個知識分子,他的夢想是走上仕途,圖得封妻廕子,青史留名。這一點與宋江不謀而合,所以才投向宋江的懷抱。


要說清這一論點,則須從以下以幾方面考量:



一、滿腹經綸,不甘以私塾先生了此一生,想方設法施展才華

《水滸傳》中吳用的戲份還是比較多的,出場就埋下了伏筆。作者施耐庵特意寫了一首《臨江仙》讚美他:

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

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名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怎麼樣,夠厲害吧,其謀略敢和諸葛亮媲美。可惜人家諸葛亮有劉玄德三顧茅廬登門邀請,吳用一個窮酸秀才無人相邀,智慧再多也無處施展。所以當得知北京梁中書送給老丈人的生辰綱路過此地,便極力竄掇晁蓋劫取這筆不義之財。在整個劫取過程中,他親自去石碣村找來阮氏三雄,並提出採用蒙汗藥智取的計謀。晁蓋聽後大喜,連聲誇獎:好妙計,不枉了你做智多星,果然賽過諸葛亮!正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一個生辰綱,就把懷才不遇的吳用找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從此走上了他波瀾壯闊的人生。

二、為大展宏圖,不惜火拼王倫,爭得在江湖上的立足之地

劫取了生辰綱,正當吳用和晁蓋等人沾沾自喜時,不料東窗事發,多虧了宋江提前趕來報信,眾人才免於被抓。按書中所講,這是吳用與宋江的初次見面。吳用向晁蓋打問宋江何許人也,晁蓋答道:他便是本縣押司呼保義宋江,與我是結義兄弟。吳用道,只聞押司大名,雖是住居咫尺,無緣難得見面。可見吳用與宋江先前並不相識。這一印象非同小可,宋江不僅成了吳用的救命恩人,也為以後吳用與宋江合作,奠定了想想上的基礎。

吳用與晁蓋等人逃上梁山,當王倫拒絕他們入夥後,晁蓋一時束手無策,是吳用挑動林沖火拼了王倫,把晁蓋推上了寨主的寶座。吳用自然也坐上第二把交椅。可以說,火拼王倫不僅使智取生辰的綱的七人有了立身之處,更重要的是,吳用從此由一個私塾先生,進入了水泊梁山的領導層。某種程度上說,是宋江給他創造這個先決條件,吳用豈能不對宋江感恩戴德。


三、追隨宋江鞍前馬後大顯身手,平生才華得以施展

宋江上山以後,吳用幾乎成了宋江的御用軍師,首戰三打祝家莊,吳用巧用連環計,一舉拿下祝家莊。二戰吳用智賺金鈴吊掛,假扮太尉助宋江打下華州府。兩次漂亮的勝仗,等於讓宋江上山亮了個頭彩。打那以後,宋江逢戰必下山,下山也必帶著吳用,倆人配合默契,吳用自然成了宋江的得力助手。二人一哼一哈,唱起了雙簧,活生生把寨主晁蓋架空曬到了一邊。


等到晁蓋發現苗頭不對,已為時太晚。攻打曾頭市,晃蓋執意親力親為,並且把宋江吳用公孫勝都留在山。這種極不正常的排兵佈陣,明顯不過是要挽回寨主的聲望。可惜天不相助,晁蓋一戰中箭,不幸身亡。看到時機已到,晁蓋屍骨未寒,吳用便迫不及待地推舉宋江接班:


哥哥聽稟,治國不可一日無君,於家不可一日無主,今晁天王已歸天而去,四海萬里疆宇之內皆聞哥哥大名,來日吉日良辰,請哥哥為山寨之主,諸人拱聽號令。

宋江推讓一番,也就坐上了臨時寨主的寶座。

接著,為使宋江寨主之位名正言順,吳用又下山把盧俊義哄騙上山,捉住了射死晁蓋的史文恭。按晁蓋遺囑,捉住射死他的,便做梁山之主。到了這個節骨眼兒,又是吳用第一個跳出來:

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其餘眾弟兄各依舊位。當宋江和盧俊義分別推辭時,吳用繼續推舉: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人皆所伏,兄長如若是再三推讓,恐冷了眾兄弟之心。不僅如此,還以目視人,挑動其他人應合。在吳用示意下,李逵,武松,劉唐,魯智深等人齊喊叫:兄長若再推讓別人,酒家們各自都散。可見在吳用的導演下,盧俊義有天大的膽了子,也不敢安坐寨主的寶座。


四、積極響應招安大計,南征北戰後見到宋江仍被毒死,吳用只能跟隨而去。

扶持宋江坐上寨主寶座,吳用的政治生涯也達到了頂峰。接著便是招安大戲,吳用協助配合宋江,在招安方面充當了積極的角色,實現了封妻廕子,青史留名的夙願。然而,自認媲美諸葛亮的吳用,做夢也想不到,雖然已經被朝庭封了官,許了願,脫離了草寇的身份,但仍然被調去徵遼平南,落了個損兵折將元氣大傷的下場。當看到宋江又被毒死,他才徹底醒悟,所有這些,不過是一廂情願的一枕黃梁。在宋江墳前,他萬念俱灰,走頭無路,只能跟隨宋江而去,去陰曹地府與宋江相伴了。

總結:

從以上分析中足可說明,吳用之所以投向宋江派系,完全是他與宋江有著一脈相承的政治需求。但是,在封建統治階級的權貴面前,他們這些打家劫舍犯下滔天大罪的人物,朝庭怎麼可能放過他們。那種一廂情願的青史留名,最後只能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與宋江殉葬,既是他人生道路的必然,也是他世界觀價值觀的必然結局。



文化一家人


晁蓋道:“量小是個窮主人,怎敢占上!”吳用道:“保正哥哥年長。依著小生,且請坐了。”

晁蓋道:“賢弟,如何這般說?當初若不是賢弟擔那血海般干係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眾?你正該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誰坐?”宋江道:“仁兄,論年齒,兄長也大十歲。宋江若坐了,豈不自羞?”

崇尚的價值

如上引文吳、宋二人表達對好漢排名方式時對晁蓋的話。吳用勸說晁蓋當老大的原因是晁蓋年長,宋江推脫晁蓋好意的時候理由也是年長。二人的邏輯何等相似,此時二人並沒有太大的接觸,簡直是隔空神交。

(《水滸傳》劇中宋江和晁蓋)

吳用的威信沒有晁蓋大,資源也少,所以吳用說得倒是比較簡單。宋江的話就更露骨了,明顯是表示自己是有這個能力坐的,只是年齡問題。

身份的轉化

其實吳用選擇晁蓋是因為當時未與宋江接觸,而一旦接觸上了,就另當別論。《水滸傳》裡面有個神話的說法,在宋江發表這麼一段論後,宋江神遇九天玄女,玄女給他天書並囑咐宋江能和吳用看,別人不行。<strong>這一舉動非同小可,吳用從一個搶劫犯直接變成了上天選中的人。他的身份隨著宋江而改變了。

(《水滸傳》劇中吳用)

表面孺子,內心匪徒

吳用並不滿足他的書生身份,雖然看似繼承孔孟之道,但是卻有野心。

吳用此人野心比較大,但是作為傳統的文人,那就得走“士為知己者死,鳥為悅己者容”這條路。他沒有什麼資源,心智有餘,魄力不足,不能獨自擔一個攤子。事實上,他的結局恰恰正明瞭這一點。

宋江更能滿足他,從吳用結局來看,他也的的確確在夢想破滅後選擇了自殺。

(《水滸傳》劇中宋江)


所以吳用選擇宋江的原因是多樣的。


泊圖泊途


吳用並非晁蓋心腹,兩人的關係僅限於同鄉發小。一個是東溪村保正,一個是東溪村私塾先生,因為都是東溪村最有名望的人,因而顯得關係很近。這樣的情況在農村普遍存在,不足為奇。所以,吳用經常往保正家裡跑,晁蓋則經常需要吳用出點注意。在文化缺乏的時代,吳用這樣的知識分子在鄉間的威望並不見得低於晁蓋。

一個層面的人,誰也不是誰的領導,誰也不是誰的心腹。那麼,為何劫取生辰綱吳用主動推晁蓋做帶頭大哥,梁山泊又尊晁天王為寨主呢?

晁蓋、吳用志不同道不合,相互之間不信任

劉唐帶來了生辰綱的消息。晁蓋有意劫了這筆不義之財,但拿不準把握,正要找吳用相議計較。吳用偏巧早早的來到晁蓋莊上,晁蓋便把劉唐和生辰綱的情況告訴了吳用,並說,這件事情正應了自己做的一個夢。於是,晁蓋便把這個夢說給了吳用:“昨夜夢見北斗七星,直墜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顆小星,化道白光去了。我想星照本家,安得不利?”

吳用聽罷晁蓋的夢,想都沒想對晁蓋說,這是一件好事,不能人多,只需七八個人就足夠了。現在人手不夠,我立即動身去石碣村找人入夥。

吳學究說幹就幹,當夜就動身,第二天晌午趕到了三阮家。吳用並不急於把生辰綱的事情告訴阮氏三雄,一個下午都在扯閒篇。到了晚上,四個人一起喝酒時,吳用開始詳細瞭解水泊梁山的情況。然後,用言語刺激三阮去梁山入夥。三阮情緒被調動起來後,吳用這才說出準備請兄弟三阮入夥,劫取生辰綱。

從這個情節看,吳用劫取生辰綱的目的與晁蓋大不一樣。一個是要得了這一套富貴逍遙快活,另一個則是要做此大案上梁山。道不同不相與謀,在智取生辰綱這件事情上,吳用與晁蓋的目標完全不一致,根本就不可能是晁蓋的心腹。

生辰綱案發後,宋江匆匆忙忙跑到東溪村報信。宋江走後,吳用問晁蓋,“卻怎地慌慌忙忙便去了?正是誰人?”晁蓋告訴吳用、公孫勝、劉唐說,虧殺這個兄弟前來報信,“他便是本縣押司呼保義宋江的便是。”

吳用接過晁蓋的話頭,說道:“只聞宋押司大名,小生卻不曾得會。雖是住居咫尺,無緣難得見面。”晁蓋與宋江是生死鐵血兄弟,兩人的關係非同一般。但是,晁蓋在這件事情上卻沒有跟吳用“商議計較”。這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假如晁蓋把吳用當心腹,則必定要把宋江與吳用介紹相識。可見,晁蓋與吳學究並非鐵桿兄弟,很多事情依然瞞著吳用。這樣的關係,也就談不上心腹不心腹了。

智取生辰綱,吳用利用和出賣了晁蓋

既然晁蓋不把吳用當心腹,吳用也自有打算,要利用晁蓋很有江湖號召力的優勢,做成自己的大事。石碣村策動了三阮造反,吳用首先建立了自己的圈子,最終八個人參與劫取生辰綱行動,就有吳用這邊就有四個人了。公孫勝自始至終處於中立位置,從生辰綱事件起,便開始監督108個妖魔的動向。那麼,晁蓋這邊就只有三個人了。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帶頭大哥呢?

晁蓋當然要利用吳用的智力,吳用這樣的人在鄉間是非常有名望的。現在很多鄉下還是如此,紅白喜事,大事小情,吳用這樣的人都會被請到場,而且要做首席。否則,就是主家沒有面子。晁蓋不團結利用這樣的人,保正就很難當了。所以,晁蓋除了心腹之事外,都會和吳用商議計較。生辰綱這樣的大事,晁蓋缺不了吳用,吳用也正好利用了晁蓋。

湊滿七個人後,吳用又把晁蓋的夢圓了一回,說是現在七個人湊齊了,正應了晁保正的七星聚義之夢。劫取生辰綱是一件“應天垂象”之事,必然能夠成功。然而,當晁蓋說出黃泥岡附近的白勝時,吳用急忙補充道:“北斗上白光,莫不是應在這人?自有用他處。”

吳用說的自有他用處,又與晁蓋的想法完全相左。晁蓋的意思是七個人躲在白勝家裡,第二天神不知鬼不覺的上黃泥岡幹活。吳用當時也不反對,算是採納了晁蓋的建議。但是,開始行動時,吳用卻讓大家住進了安樂村酒店。

吳學究深知,晁蓋專一愛結交江湖人士,在江湖上很有聲望,認識他的人一定不少。果然,晁蓋剛一在安樂村酒店冒頭,就被何清認了出來。吳用臨時改變計劃,讓毫不知情的晁蓋愣頭愣腦的入了圈套,當何清登記住宿時問客人情況,晁蓋竟然第一個上前答話。

後來,何清幫助哥哥破案,就是從晁蓋這裡打開思路,找到破綻的。八個人中,何清只認晁蓋一人,白勝還是後來打聽出來的。

這件事情是吳用早就做好的安排,劫取生辰綱的目的,就是要逼晁蓋上梁山。但是,這個隱秘吳用絕不讓晁蓋知道。得知官軍要捉拿晁蓋,吳用一點都不慌張,早就將生辰綱打好了包,立即與劉唐趕往石碣村。晁蓋還矇在鼓裡,問吳用,三阮家那麼小,怎麼安得下這麼多人。吳用這才對晁蓋說:“兄長,你好不精細!石碣村那裡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如今山寨裡好生興旺,官軍捕盜,不敢正眼兒看他。若是趕得緊,我們一發入了夥。”

吳用出賣了晁蓋,利用晁蓋組織劫取生辰綱行動,實現了自己上梁山的願望,他絕不是晁蓋的心腹。

輔佐明主是吳學究的價值追求

吳用出場時,施耐庵是這樣描述的: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字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陳平、諸葛亮都是出了名的謀士智囊,自己不能單獨幹大事,必須得找一個明主,才能展示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尤其是諸葛亮,高臥隆中,以待天時,不遇明主,絕不出山。既然施耐庵把吳用比作陳平、諸葛亮,那麼,吳用也是要去輔佐明主的。

吳用等到了時機,但卻未遇明主。所以,吳用把晁蓋當做了一個擋在前面的標識,以招攬江湖豪傑。吳用畢竟是天機星,從晁蓋的七星之夢慢慢體會到,北斗斗柄上化作白光而去的,正是晁蓋。因而,吳用自始至終都在算計晁蓋,把一個不願意落草為寇的晁保正變成了梁山寨主、草寇頭子。

晁蓋在梁山上毫無作為,一個江湖好漢都沒來投奔。吳用感到,如此幹下去,大隊官軍前來掃蕩,就憑十二個人是無法抵抗的,勢必要遭到滅頂之災。而吳用上梁山也是抱著日後招安,通過造反招安這條路,以為進身資本。

吳用的想法一點都不奇怪,北宋晚期盜賊蜂擁的一大原因,就是朝廷對亂民所採取的政策就是招安。《宋史·徽宗本紀》記載,方臘在江南造反,朝廷最開始是招安。方臘不僅拒絕招安,還在宋徽宗詔令後,加倍攻擊,殺死朝廷官員和將佐。宋徽宗還曾下詔,命張叔夜招降宋江。宋江被招降後,果然被封官拜爵,江湖人士都做了官。因此,很多“造反者”走的就是這條路。

但是,如果象晁蓋那樣做毛賊,而且連人都不敢殺只想做個好強盜,得到的待遇也就跟王倫一樣,只是地方官府當做普通刑事案件處理,派幾個諸如朱仝、雷橫那樣的官軍來緝捕。所以,吳用非常想做大梁山,積累招安資本,把事業做到朝廷重視的級別。但是,晁蓋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志向,吳用便開始採取行動了。

志同道合,吳用竭力輔佐宋江

吳用的行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把晁蓋逼到與官府的對立面,造大梁山聲勢。吳用的心願終於迎來機會,宋江出事了。

得知宋江發配江州,吳用立即啟動了自己在江州牢城佈下的臥底,全程監控和保護宋江。潯陽樓宋江題寫反詩,下了死囚牢。戴宗便帶著蔡九知府的信上了梁山。吳用乘機在假信上做手腳,故意留下兩大漏洞,讓蔡九知府識破。

卻說戴宗帶著蕭讓、金大堅製作的假信離開了梁山,做神行法啟程前往江州,離開多時後,吳用才叫苦不迭,說出了假信中的一個錯誤。但是,吳用所說的那處錯漏並不是致命之處。

吳用所說的差錯,黃文炳一眼就看出來了。黃通判告訴蔡九知府,家書是不應當用圖章的。蔡九知府對此並不以為然,說道,大概是家父寫這封書信時,圖章就在手邊,順手蓋了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黃文炳卻又說了一處致命的錯誤。這個錯誤就是吳用所用的圖章是“翰林蔡京”,而此時,蔡京已經做到太師了,哪有人會用比現在身份低的舊圖章?

這處錯誤吳用意識到了嗎?當然意識到了。當時,吳用假裝叫苦,施耐庵寫得很仔細,說“吳學究迭兩個指頭,說出這個差錯脫卯處。”吳用做的手勢是兩處脫卯,但只說了一個。這樣,吳用就有故意“脫卯”之嫌。吳用的故意,就是要讓晁蓋下山去劫法場。劫法場就得與官府發生衝突,就得與官軍交戰、殺人。不願意殺人,更不願意與官府作對的晁蓋,就此被逼到了懸崖邊上,無法勒馬了。

吳用一箭雙鵰,既讓梁山宣告與官府為敵,又把宋江救上了梁山。

宋江上山後,吳用也一直在觀察。通過晁蓋、宋江對待時遷在祝家莊偷雞吃這件事,吳用看明白了宋江與晁蓋果然不一樣,有可能就是他要尋找的明主(宋江在讀者心目中是不是明主另當別論,吳用卻是這麼認為的)。吳用雖然沒有跟隨宋江下山,但卻暗地裡為宋江想對策。在宋江兩次攻打祝家失敗後,吳用到來了。吳學究為宋江雙掌連環計,一舉打破祝家莊。

書中交代,吳用上應天機星,是與宋江同觀天書之人。既然得觀天書,吳用必定知道,宋江才是真正的梁山寨主。於是,吳用盡力輔佐宋江,絕無半點隱瞞。山寨大事都是宋江策劃,吳用獻計,兩人共同實施。但凡宋江想到的,吳用立即做出反應,而且,每計必成。

吳用為什麼這麼盡心輔佐宋江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宋江“替天行道”符合吳用的志向。志同道合,這樣的搭檔才是真正的心腹。

因而,吳用從來就不是晁蓋的心腹,梁山泊也絕沒有派系,所有梁山兄弟都贊同、支持宋江做寨主。即便是來自不同的山頭,來自不同的階層,因為目標一致,梁山泊就是一個整體,派系是後來讀書人脫離文本,有意製造的。縱然是宋江、吳用合謀殺了晁蓋,也如金聖嘆所言“(晁蓋)已死於廳上廳下眾人之心非一日也。”。所以,此時的晁蓋已基本上是孤家寡人,無所謂一派了。

既然梁山沒有派系,也就不存在題主所問的吳用投向了宋江派系這個問題。


綠野萍蹤01


吳用這個人,不確定晁蓋的死和他有沒有關係,不確定他到底有沒有背叛晁蓋,不過他在晁蓋死之前,他確實是在晁蓋和宋江之間,是傾向於宋江。這個也主要是因為晁蓋,確實沒有領導能力。雖然我也討厭宋江,但是這裡不得承認,宋江的領導能力,忽悠能力,確實比晁蓋強多了。



晁蓋這個人,其實在水滸傳裡,他還是算得上是一個比較義氣的人,白勝出賣了他,最後他還是把白勝救了出來。但是呢,他也比較衝動,比如,他如果不劫生辰綱,作為一個保正,他過得也比較逍遙,但是別人一慫恿他,他也就做了。去攻打曾頭市,也是,一衝動就去了,結果命就沒了。



暫且不說晁蓋是不是被宋江害死的,但是隻說晁蓋這樣的一個衝動的性格,確實不適合做頭領,所以宋江一來,也就把晁蓋給架空了。

再說這個吳用,一個窮教書先生,肯定是科舉無望的,這個從他慫恿晁蓋劫生辰綱,計劃還不是那麼周密就可以看出,他估計也是想到了宋朝那會比較流行的,“殺人放火受招安”,所以,他上山的目的一直就比較明確,想受招安,這樣就和宋江不謀而合了。



晁蓋上山,估計也沒想到什麼受招安,最多就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過得瀟灑就行。所以,吳用估計覺得有晁蓋這樣沒有志氣的領導,他確實無用武之地。

而宋江不同,宋江上山,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受招安,所以,吳用才會和宋江兩個惜惜相惜,不對,這裡應該叫臭味相投,狼狽為奸。



所以,最後宋江擺脫了他的書吏身份,吳用也擺脫了他的窮教書先生的身份,就算結局不好,不過二人都進入了官場,也算是達到了他們的目的。


落葉kv


在劫取生辰綱前,吳用是下層讀書人,沒有功名,以教私塾餬口,對當時社會體制自然不滿。所以有了七星聚義劫取生辰綱,從此也成了晁蓋心腹。晁蓋本無大志,上山後只想“大碗吃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的傳統強盜生涯,上梁山後就已“小富即安”了。這與宋江的心機男有天壤之別。宋江自幼飽讀詩書,長成亦有權謀,由於社會黑暗只做了一名押司,是宋朝官員最低層。但人家老宋不甘於只當一名吏,有更高追求 即光宗耀祖,但社會黑暗阻擋了向上爬,他只好另闢蹊徑,劍走偏鋒。由於自身是地主,廣有田產,並且又有官方身份,所以仗義疏財,救人濟困,江湖人稱“及時雨”。上山後他不滿足於像晁蓋一樣做一名職業強盜,於是他利用手段權謀,大量吸收原朝廷下層軍官和官僚以及地主等勢力,逐漸改變了梁山好漢的權力結構。以等待時機,讓朝廷招安。吳用作為一名下層文人當然也不想一輩子作強盜。傳統儒家教育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讓他同宋江一拍即合,從而拋棄晁蓋,成了宋江的最重要的謀士,在演義中幫宋江招安成功,更在徵遼,平王慶,田虎,方臘中立下功勳。雖然在平方臘中梁山好漢三去其二,在宋江吳用眼裡,是為國盡忠,會名垂青史,與被人垢罵的賊寇有天壤之別。雖然以曲線救國方式擠進趙官家的官僚體系,也算是洗脫賊寇之名,光宗耀祖了。宋江被朝廷鳩死後,吳用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追隨自己的老大而去,其中也有一死酬知己之意。


惜緣2004830


這個問題提到點子上了,也是眾人看了水滸傳後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只有我考慮過,幸好你提出來了,我在這裡回答!

吳用也是小人一個,俗話說,好臣不易二主。然而吳用就是這樣之小人。更何況讀這麼多書,也會改變自己。他為了在梁山站住腳,不得不屈從宋江派系!

從字義上講“吳用”是“無用”的諧音,也顯示出吳用的軍事才能有限,甚至出現失誤,尤其最後眾將被朝廷詔安吳用根本沒有考慮到後果。

晁蓋為人處世還可以,唯一就是自以為是!當時吳用也不被晁蓋看中,泛泛之交!吳用只是委曲求全!如果不出現宋江派系也就沒有水滸傳。

吳用乃無用罷了,而且整個梁山”好漢沒有建立豐功偉業之才,完全意氣用事!

一開始水滸傳個個好漢,最終都是鼠輩,一個個都沒得到好的下場!

軍事吳用真的無用,以致眾好漢最終一鬨而散!可以說水滸傳一群烏合之眾,只是一隻只熊輩!有勇無謀。

感覺我的回答怎麼樣?歡迎互動討論





把寫作養成習慣


首先要從晁蓋,吳用等人截取生辰綱後說起。

話說截取生辰綱後晁蓋、吳用等人不得已落草梁山,但白衣秀士王倫卻不敢收留,而吳用不但想留下,還想推晁蓋為梁山之主。於是用挑撥離間之計,誘林沖殺了王倫。可以說吳用是晁蓋很忠誠的小弟。

但是長時間接觸後吳用發現晁蓋此人胸無大志,沒什麼太大的想法,在梁山上喝喝酒吃吃肉還行。長期以來吳用覺得自己的聰明才智無法發揮。

而宋江的到來讓吳用眼前一亮。宋江有遠大的志向,一心想招安,並不斷對外發動戰爭,擴大梁山勢力,廣收英雄好漢。吳用跟著宋江既能體現自身價值,又能鞏固自己在梁山的地位。

雖然吳用早期是晁蓋的心腹,但是不知不覺中卻轉投了宋江。即是因為他和晁蓋的人生觀價值觀不一樣,也是因為宋江能讓他實現自我價值,誰不希望跟著一個有野心的老大呢?




隱哥影視


《水滸傳》中,為什麼原為晁蓋心腹的吳用會投向宋江派系?

但凡熟讀《水滸》的人都知道,吳用這位狗頭軍師是水滸山寨中的二號人物,顯然也是水泊梁山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他的意志和智慧直接關係著梁山一百單八將的前途及命運。之所以稱之為“狗頭軍師”,就是因為他幫助宋江硬是把興旺發達的梁山整垮,最終滅亡。作者施耐庵為何會將他取個吳用的名字,其實就是取意於“無用”的意思


吳用早年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在鄉下私塾當教書先生。常跟東溪村晁保正,還有石碣村阮氏三雄等江湖好漢來往。雖有滿腹經綸,雄才大略卻沒個施展之處,所以他瞅準機會竭力鼓動晁蓋一同劫持梁中書孝敬蔡京的生辰綱。後來事發,多虧鄆城縣押司宋江冒死相救,才得以逃脫到了水泊梁山安身立命。自此吳用常常感懷宋江的救命之恩,以及仰慕宋江仗義疏財的為人和如雷貫耳的聲望,心下便對宋公明佩服得五體投地,馬首是瞻,直到宋江死後,他都願意到泉下追隨。


看得出來,儘管晁蓋貴為山寨之主,而且也是當初之心腹好友,但自打宋江被眾人救上了梁山之後,吳用就開始漸漸地疏晁親宋了。也許他認為,晁蓋除了講義氣重情誼,每天願與兄弟們廝守左右,喝酒吃肉,談笑風生,而沒有什麼雄心壯志,而且晁蓋本人才疏學淺,行事魯莽,愛衝動難成大事,相反宋江卻為人謹慎細心,管理山寨井井有條,更兼帶兵打仗會謀陣佈局很有才能本事,所以吳用認為,自己要想大展宏圖,做成一番大事業,非宋江領導山寨莫屬。於是,宋江便成了吳用心目中獨一無二的貴主和知己,他本人也成了宋江死忠。


攻打曾頭市時,作為軍師的吳用,並沒有履行職責輔佐晁蓋隨軍出征,而是同守寨的宋江一起想方設法巴結朝廷大臣宿太尉,為了以後能受到朝廷詔安而鋪路。明知當時的朝廷,皇帝昏庸,奸臣當道,詔安是死路一條,但吳用卻不管不顧,一如既往地支持宋江謀劃步驟苟且受詔,由此可見,吳用相當迷信宋江。最後晁天王中史文恭毒箭身亡,山寨聚義廳被宋江吳用鬼迷心竅,狼狽為奸改成了“忠義堂”。自此走上了滅亡之路。最後吳用死在宋江墳上其實就是,老天報應,罪有應得。


巖崖水滴


俗話說,良臣擇木而棲,吳用在宋江上山後,逐步就倒向了宋江。這個問題說明,宋江的領導能力確實比晁蓋高明。

無用倒向宋江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宋江改變了梁山的奮鬥目標。晁蓋的領導下,大家都是江湖草莽,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快意恩仇。可吳用是讀書人,讀書人的目標遠不在此。而宋江解決了無用的目標問題,宋江上梁山之後,他首先提出了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為梁山好漢樹立了目標。逐步把土匪武裝轉變為革命武裝,把梁山的土匪組織轉變為革命組織,組織性質實現了質的轉變。

二、宋江為有志向的人規劃了人生目標。中國自古就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人人都希望衣錦還鄉,光宗耀祖,誰都不想當一輩子土匪。宋江抓住了大夥的心思,提出了招安的目標,為大夥作了長遠打算。吳用就被招安打動,死心塌地跟著宋江。

三、宋江會籠絡人。比如時遷上山,宋江短短几句就打動了晁蓋,留下了時遷。智多星吳用,自然在潛移默化中被宋江收買。


紅樓一夢笑我痴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聊一聊梁山好漢們的關係。很多人都認為梁山一百單八將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是親兄弟,而勝似親兄弟,梁山上下一片和睦。這其實只是表面上的現象,我們要知道,任何一個團體,都或多或少存在縫隙,水泊梁山也不例外。

沒錯,整個梁山分為若干個派系,居首的晁蓋派系和宋江派系就已經在暗中較勁多時,只不過作者施耐庵沒有在小說中明確體現出來。除此以外,還有二龍山派系、登州派系、降將派系等,這些派系的存在恰恰說明了梁山好漢們並非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麼和睦,許多好漢或派系之間都存在矛盾。梁山既然存在多個派系,就一定會有某個好漢放棄原本的派系轉而投向其他派系的情況發生,這是不可避免的,智多星吳用就是其中一個。

我們都知道,吳用最初是晁蓋的心腹,他們來自同一個村,智取生辰綱,上梁山落草,晁蓋和吳用可以說是形影不離。作為晁蓋派系的重要人物,吳用一直替晁蓋出謀劃策,為晁蓋能當上梁山寨主立下了大功。然而,當宋江上梁山後,吳用卻逐漸疏遠晁蓋而親近宋江,最終成為宋江的心腹,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原因呢?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原因,那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在晁蓋、宋江、吳用這三人中,晁蓋顯然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宋江和吳用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都有意走入仕途,從而實現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而想要實現這一理想,就必須走招安之路。而晁蓋,只是一個江湖草莽,他心中所想非常簡單,那就是在水泊梁山瀟灑快活地度過一生,什麼朝廷招安,晁蓋壓根沒想過。三人身份的不同,註定了他們追求的事業不同,最後也就導致他們必然會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而政治理想相同的宋江和吳用當然會走到一起,晁蓋則會離他們越走越遠。

當然,吳用放棄晁蓋轉而投向宋江,並不是一種背叛的行為,這其實是人之常情,就連我們交朋友往往都會選擇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何況是結交志同道合的事業夥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