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呂布為何不敢用高順?曹操為何殺高順留張遼?

談文論史


與其說呂布不敢用高順,還不如說呂布誰也不信任,呂布這個人,由於其獨特的經歷,註定了不會相信任何人,一個不相信其他人的呂布,是不敢放心大膽用人的。

呂布的出身在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只知道他以勇武著稱,得到當時幷州刺史丁原的提拔,當了丁原的秘書,官職是主薄。



丁原請一個武力過人的呂布來擔任文職主薄,只能說丁原是把呂布當保鏢帶在身邊的,基本上丁原走到哪,就會把呂布帶到哪,丁原被當時的大將軍何進召到京城,被任命為執金吾,也就是京城衛戍司令,呂布也跟著丁原來到了洛陽。

之後發生的事,改變了呂布的一生,也改變了東漢末年曆史的走向,大將軍何進被殺,董卓進京,引誘呂布殺死丁原,呂布還真幹了,呂布為什麼這麼幹?



很簡單,為了生存,在那樣一個亂世中,不能認清形勢,就會失去生命,當時董卓在京城的勢力逐漸成為最大,丁原勢單力薄,名義是又是董卓的下屬,董卓要殺丁原,如果呂布不肯,會發生什麼?當然呂布也一塊被殺,從這個角度看,呂布殺丁原,就是為了生存,雖然這相當於道德背叛,為人所不恥。

之後,呂布投靠了董卓,在與董卓產生矛盾,同時又被王允為首的滅董派漢臣拉攏,呂布又以同樣的手段殺了董卓,呂布不殺董卓會怎樣?二個結局,不是被董卓殺死,就是被王允殺死,從這個角度來,呂布同樣是為了生存,才痛下殺手,為了生存,呂布是佛擋殺佛,人擋殺人。



等到呂布成為一方勢力之後,就非常猜忌他的下屬,因為呂布自已是靠弒殺上級起家的,他隨時擔心自已的下屬用同樣的辦法對付自已,因此對下屬的防範多過信任,對下屬的猜忌多過重用。

每個人總是喜歡用自已的人生觀、世界觀去評論和揣摩別人的想法,呂布也不例外,呂布在一連串的殺戮下活了下來,導致他沒有一丁點的安全感,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是不會信任他人,同時對外界的防範也相當強烈和敏感。



所以當袁紹想殺呂布時,呂布早有察覺,提前逃走,這就是呂布對外界的防範之心,同樣,當呂布手下郝萌造反時,呂布立即就能逃走。

但是呂布對高順有一種複雜的感情,呂布雖然薄情,但好歹分得出忠誠和姦詐,郝萌造反時,呂布直接就逃到高順處,說明呂布對高順還是有些信任的,但同時為了防範高順,呂布將高順手下的陷陣營兵權剝奪,只在戰爭發生時,才賦予高順兵權。



呂布信任高順,是因為高順的為人和性格,高順為人清正嚴明,心直口快,不飲酒,不貪財,就是一個標準的正人君子,這樣的人,在呂布眼中,是一個可以部分信任的人,既信任又防範,這並不矛盾。

呂布並不是不敢用高順,只是有些防範高順,因為呂布以自已的小人之心,去度高順的君子之腹,因為呂布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貪財,沒有人不戀權,他認為高順只是隱藏得深,事實上高順完全沒有隱藏。



而高順的性格又表現得非常忠誠,所以呂布對高順是既使用、又防範,有戰爭時,將陷陣營交給高順指揮打仗,因為高順確實能打,沒有戰爭時,將高順的陷陣營交給自已的親戚魏續。以防止高順長年累月帶這支軍隊,培養親信而成為私兵。


再來說曹操為什麼殺高順而留張遼?

你無法讓一個不願意投降自已的人投降,即使是曹操,簡單的說,就是高順沒有投降的主觀意願,高順與袁紹陣營的沮授有些類似。



沮授在官渡之戰後,被曹操俘虜,曹操覺得沮授有才,因此想招降沮授,可是沮授不肯投降,曹操還沒有準備殺沮授的,結果沮授就自已密謀逃走回袁紹那裡去,曹操無奈只得殺了沮授。

曹操不想沮授之事再度重演,既然不願意投降,留著也沒有用,況且高順就是一個人,手下沒軍隊的,殺了也啥影響,但是張遼就不同了。



張遼是呂布手下少有的有獨立的兵權和私兵的將領,張遼原也是丁原手下,與呂布平級,同樣隨丁原進京,但是張遼在進京後被何進外派去招兵,等張遼在外地招兵回來 ,何進已死,丁原被殺,呂布投降董卓,而張遼也追隨呂布一起投靠了董卓。

張遼外招來的軍隊,原本是歸屬何進的,現在何進一死,就等於是私兵了,後面投靠董卓,也是相對獨立的,手下的士兵直接歸屬張遼。董卓被殺後,同為幷州系的張遼跟隨呂布一起逃亡。



張遼在197年的官職就是北地太守和魯相,這是典型的地方官,雖然張遼歸屬呂布,但是張遼也是鎮守一方的將領,相對來說獨立性較強。

呂布敗亡後,是張遼率領呂布軍隊的餘黨投靠了曹操,注意是張遼是率眾投降的 ,《三國志》中關於張遼的投降是這樣記載的: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曹操大破呂布於下邳,張遼率領其餘部眾投降,於是曹操拜張遼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張遼投降是有資本的,手下有一支獨立的軍隊,曹操能不高興嗎?對於這樣的投降,曹操是絕對不會殺的,而高順既不願意投降,手下又沒有兵,光桿司令一個,如果你是曹操,會如何選擇呢?

當然會殺了不原意投降的高順,而接受帶著大批軍隊投降的張遼了,這就是原因。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呂布帳下也曾人才濟濟,文有陳宮,武有高順,可謂是其左膀右臂。不過,由於呂布為人心胸狹隘,且有反覆無常,最終還是未能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呂布兵敗時,陳宮和高順一同被誅,足見他們二人也被曹操視為呂布心腹。

歷史上的呂布並非沒有重用高順。比如,建安三年時,呂布便是派高順領兵攻打劉備,又挫敗了曹操派來的援軍夏侯惇:

建安三年,布覆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曹操)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三國志·呂布傳》

劉備、夏侯惇都是當時十分傑出的將領,卻相繼敗給了高順,足見這員大將有過人之處。關於高順的記載,史書並不多見。但裴松之注《三國志》曾引《英雄記》,其中有一段指出了高順不受呂布重用之事:

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英雄記》

按《英勇記》之說,高順這個人剛正清廉,且自律性很強,從不飲酒,幾乎如同一個完人。不過,高順也有個十分致命的問題——太過耿直。

高順經常指出呂布的問題,稱自己的主公“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如此一來,以呂布想心胸,雖然深知高順忠於自己,自然也會有些防備。更為重要的是,呂布手下大將郝萌兵變後,他對身邊所有人都有了一定的防備,其中也包括高順。

在曹操擒獲呂布後,高順和陳宮也一同被殺。按《三國志》所載:

“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後葬之。”

其實,曹操之所以殺高順、陳宮,主要是深知其二人不會為己所用。要知道,當年陳宮就是遠離曹操而去,後又投奔呂布的,而高順又是呂布的第一愛將,自然也不會屈從於自己。

想反,張遼與陳宮、高順不同,他最初是東漢郡吏,後追隨丁原,丁原兵敗後又歸屬董卓,董卓被殺後再跟隨呂布。說白了,張遼並非是忠於一主之人。在東漢末年,兵敗投降並非可恥之事,所以呂布兵敗下邳時,張遼又歸附了曹操。

曹操誅殺呂布時,幾乎已經將忠於呂布的人一併處死,作為勝利者,自然不會斬盡殺絕。況且,張遼當時又有部分兵馬,收降這樣一位將領,是利大於弊的。正因如此,曹操封張遼為中郎將,賜關內侯。



史海爛柯人



呂布不是不敢重用高順,只不過不對脾氣。因為高順和陳宮一樣,喜歡直來直去,從來都不會考慮呂布的面子。而呂布的性格,恰好有點桀驁不馴,孤芳自賞,喜歡聽屬下阿諛奉承的話語,喜歡會拍馬屁的下屬。多幾句誇獎,而不是老是懟他。

陳宮總是擺出一副老師的架子,招致了呂布的不爽,甚至是厭惡,幾度想要將他殺掉。相比來說,高順的處境要好的多。高順雖然當面指責過呂布,但他的出發點只是示以忠誠,希望呂布能夠知忠而用。沒有達到那種讓呂布有殺他的衝動。

高順指責呂布之後,也被雪藏了一段時間,說明呂布的性格,確實如我前邊所說。

但呂布深知高順之忠,也親眼見識過高順的陷陣營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不久之後,又啟用了他……比如在小沛攻打劉備,以及擊敗夏侯惇的一系列戰役,呂布讓高順獨自統兵獨當一面。

從這一點來看,呂布還是挺重用高順的……

至少在呂布陣營中,相比魏續、宋憲、成廉等一干將領來說,高順的地位要高出很多。



那麼?第二個問題,曹操為什麼要將高順殺掉,而重用張遼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的……

用張遼的原因,是因為下邳兵敗之後,張遼並沒有被俘虜,相反他是率眾而降的。畢竟張遼領魯國相,並不是完全歸附於呂布,他跟臧霸一樣,有一定的獨立性,有自己的部曲。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參考《三國志·張遼傳》

既然是帶領自己的隊伍主動投靠明主,曹操沒理由殺掉張遼……

至於殺高順的原因,大概是因為高順的性格導致的吧!

其一:愚忠

高順“愚忠”於呂布,呂布比誰都清楚,當年河內郝萌趁夜謀反,領軍偷襲呂布的營寨。慌亂中,呂布非常狼狽,帶著妻子從廁所翻牆才得以逃生。

不過呂布不知道謀反者是誰,在如此緊要的關頭,他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高順不可能謀反”。趕緊逃到高順的大營中去,高順連夜出兵,收剿了郝萌所部。

呂布如此不懂識人用人的主,都知道高順不可能謀反。也就是說,高順這個人,確實是非常“愚忠”的。而且從高順諫言之後,被呂布奪掉了陷陣營的兵權,始終沒有生出反心,沒有半句怨言。這些都足以證明高順的愚忠。

其二:剛直不阿,治軍嚴明

正史對高順的評價,第一句就是“順為人清白,不飲酒,不受饋遺”

剛才也說了,在呂布的圈子裡,喜歡收一些馬屁精。而高順的這種剛直不阿,不受饋遺的性格,在這樣的圈子裡,勢必是沒朋友的,比如他跟陳宮就不和。不光沒朋友,這種性格,還容易得罪人。宋憲、侯成這些人,官階都是比高順低的,之前沒少受過高順的氣。

他們投降曹操之後,曹操肯定會找他們瞭解情況啊!試想?說到高順的時候,他們是不是會惡言中傷。同時!他們還會給曹操傳達,高順不可能投降的信息。

總之!綜合這兩點原因,高順是沒有活命機會的……曹操雖然見識過高順的領軍之才,但是當他抓到高順之後,甚至啥都沒問,直接就下令將高順殺了。曹操如此愛才的主,如果不是有人惡意中傷,以及高順“愚忠”的信息,他至少得去見識見識這位打敗劉備,擊敗夏侯惇的軍事小能手吧!

可惜沒有……


愛尚文史


呂布談不上不用高順,只是當時條件所限,呂布自己的直屬兵馬被打光了,他只能兼併高順的部隊,算是自降一級,而高順則變成他的副將,也是官降一級而已。

當時呂布大約有兵馬大約3000人左右,這是呂布所有的部隊。不要奇怪,當時呂布的部隊就是這麼少!呂布把這3000人分成四支隊伍,其中800名弓騎兵,歸張遼統領;700名步兵,歸高順統領,這也就是所謂的陷陣營;呂布自己領兵1200人,都是步兵;陳宮領兵300人,守城。在濮陽之戰後呂布被擊敗,部隊傷亡過半,到達小沛的時候僅剩1500人左右。呂布自己的部隊更是三亭去了兩亭,僅剩400人左右,所以這時候呂布就把高順的部隊編入自己的直屬部隊,這只是常規的壓縮編制。

至於曹操殺高順主要是因為高順手底下沒兵,就一光棍將領。而當時張遼被抓的時候,張遼手底下還有戰馬800匹騎士800人。曹操想要得到這支部隊,招降張遼是最好的辦法,高順則沒有這個優勢。

其次就是高順自己不願意降,曹操尊重他。在當時,敗將不降是種氣節,是高尚值得尊敬的行為,既然高順不投降曹操也不會勉強他,殺他是敬他忠義。


優己


高順,東漢末年呂布帳下中郎將,他有七百直屬部隊,號稱千人。這支部隊能快速攻陷敵方陣營,奪取勝利,就是大名鼎鼎的“陷陣營”。可是高順卻不被呂布所信任,沒有得到呂布的重用。那麼歷史上,呂布為何沒有重用高順呢?在呂布敗亡後,曹操為何殺高順而留下張遼呢?

依據相關史料,分析如下。

呂布沒有重用高順原因

其一,高順有700餘私兵,被呂布所忌憚。

高順雖然是呂布的手下,可是他有自己的部隊,屬於半獨立狀態。也就是說,呂布的命令,他覺得合適,就聽從,如果他覺得對自己沒有好處,他完全可以拒絕執行。張遼也是同樣的道理,他先是聽從幷州刺史丁原之命,帶兵入京,接受大將軍何進的領導。後來何進被殺,董卓進京,張遼改投董卓。

再之後,董卓被呂布斬殺,張遼結歸順了呂布,但他此時的官職還是北地太守,屬於半獨立狀態。呂布雖然是高順名義上的長官,可是他對自己的屬下所擁有私兵,是非常不滿的。這些私兵就是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爆發。因此,呂布對其非常忌憚,沒有重用他。

其二,高順能力出眾,被呂布所嫉妒。

在一個單位,如果一個下屬能力出眾,遇到啥事情都是一副自以為是,躍躍欲試的樣子,表現慾望太強了。這樣的下屬不但不會得到領導的青睞,還可能被領導所厭惡。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任何一個領導,都想要表現出他最厲害、最聰明的形象。

如果這個聰明能幹的下屬是自己培養出來的,他還可以沾沾自喜,向別人誇是自己教導有方。而如果這個下屬不是自己的親信,也不是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那麼,這個下屬就會受到領導的刁難和嫉妒。

高順就是這樣一個不被信任,還有能力的下屬。建安元年(196年)六月的一個夜晚,呂布的部將、河內人郝萌發動叛亂,突然圍攻呂布駐紮的下邳。呂布依靠堅固的城池防守,卻不知道造反的是誰,他帶領家眷逃往高順大營,向高順求助。高順問呂布:“將軍有所隱不?”呂布回道:“我聽到是河內人的聲音。”

高順僅僅憑藉這一句話,就斷定造反的是郝萌。他率自己的直屬私兵,到達下邳平叛,萬箭齊發,射殺郝萌,天亮了,回到營寨,向呂布交差。

從這次平亂可知,高順不但有自己的私兵,還殺伐果斷,聰明機警,僅僅憑藉呂布的一句話,就知道了是誰反叛。他率軍討伐叛軍,以快刀斬亂麻之勢,迅速平叛。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能幹的大將,越能幹,越受到主公呂布的嫉妒。呂布在這次平叛後,吸取教訓,奪取了高順的“陷陣營”,將其交給與自己有姻親的魏續。這就是典型的卸磨殺驢。

曹操為何殺高順留張遼

據《後漢書》中記載,呂布的部將侯成的賓客盜馬,準備反叛。侯成緊急追趕,並將盜馬賊追上,使名馬物歸原主。諸位將領覺得應該喝酒吃肉慶祝。然而,主公呂布剛剛頒佈禁酒令,他們不敢私自喝酒,於是先給呂布奉上,表示是藉助將軍的威名,才使名馬失而復得,我們不敢先喝酒,先讓將軍你來喝。

呂布聽了,大怒道:“布禁酒而卿等醞釀,為欲因酒共謀布邪?”他重重處罰了侯成,侯成於是聯合宋憲、魏續等將,將呂布、高順、陳宮綁縛,向曹操進獻,歸順曹操。《後漢書》中記載如下:

成忿懼,乃與諸將共執陳宮、高順,率其眾降。

由以上可知,高順是和呂布一同被抓的,被抓了還對呂布忠心耿耿,沒有向曹操卑躬屈膝地投降,因此被殺。而張遼是在曹操擒獲呂布後,率眾歸降的。他對呂布已經仁至義盡了,是主動歸順曹操,因此沒有像高順一樣,被曹操所殺。《三國志·張遼傳》中記載如下: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總結:高順因為個人能力出眾,還有自己的私兵,卻不是呂布的嫡系。因此,呂布對高順非常忌憚和嫉妒,是不會重用他的。至於曹操殺高順,卻留下張遼,令人費解,是被三國演義誤導了。在正史上,高順是和呂布、陳宮一同被擒獲的,一同被斬殺,而張遼卻是在呂布敗亡後,主動歸順的。這一目瞭然。


魁哥說三國


如果說呂布的死是因為他是“三姓家奴”,是養不熟的白眼狼,那麼高順恰恰相反,他的死就在於他太過忠誠,忠的已經愚了。也許把高順比作忠犬八公太過侮辱他,但是那份忠誠的勢頭絕對讓曹操無法收買。


不可否認,高順是非常優秀的將軍。在裴松之註釋的《三國志》中引了《英雄記》的記載,評價高順是“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大家都知道,當兵打仗把自己腦袋別再褲腰帶上,壓力是相當大的,說不準就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了,所以當兵的最容易縱情酒色,能享受一天是一天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是高順呢,他在這樣朝不保夕的戰場上,竟然能做到不飲酒,這是一種很難得的自控力,這樣自制的一個將軍,在驕悍暴虐、殺掠無度的呂布幷州軍中,絕對算得上清新脫俗。


而且高順不僅自制力強,他的業務能力也非常出色。史載:“高順所將七百賒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事實上高順的陷陣營絕對是呂布軍中的精銳,不然也不敢號稱無不破者。

比如在建安三年,呂布和劉備咬起來的時候,就是高順帶兵去攻打小沛的,結果有關羽張飛兩位萬人敵在的劉備軍,還是沒能抵抗住高順。之後高順佔領了小沛,又擊破了夏侯惇的援兵。


可惜的是呂布這樣一個不得人心、以德報怨、反覆無常的小人,有這樣一個忠誠的勇將。高順也不是不知道呂布這樣的德行有問題,他就常對呂布說:

“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

可是呂布是怎麼回報他的?奪了高順的兵權交給自己的小舅子,直到打仗的時候才給了高順臨時指揮權。就算是這樣,高順還是無怨無悔的跟著呂布戰鬥到最後,在曹操問話時一言不發,英勇就義。

所以說呂布不用高順,並不是高順的問題,而是呂布在郝萌反後開始猜忌諸將。而曹操也不是不想用擁有一支陷陣營的高順,只是高順一根筋從始至終跟定了呂布,並不是曹操所能勸動的。


邯鄲醉


高順這個名字,比起他的主公呂布來並不算著名,但許多三國曆史愛好者對對他所率領的“陷陣營”津津樂道。歷史上的高順統兵有方、作戰勇猛,但卻不受重用,最終兵敗被擒殺。那麼,歷史上呂布為何不敢用高順?曹操又為何殺高順而留下張遼呢?

根據《後漢書》的記載:“順為人清白有威嚴,少言辭,將眾整齊,每戰必克。”高順是個清正廉潔、寡言少語的將領,這樣的將領往往能帶出一支軍紀嚴明的軍隊,《英雄記》中說:“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

根據這些史料可以得見,高順的部隊確實精銳,但是隻有區區七百人,在數量龐大的兩軍交戰形勢中作用有限。至於高順的戰功,《後漢書》中也進行了記載。建安元年(196),呂布屯駐下邳,而此時南邊的袁術畏懼呂布,便用計離間了他的部下郝萌。

於是六月,郝萌在城中發動叛亂,呂布帶著家眷慌忙逃到城外,找到了高順。見面之後,呂布不知道造反的人是誰,於是高順問道:“將軍有所隱不?”呂布回答:“河內兒聲。”於是高順馬上斷定:“此郝萌也。”從口音便得知是誰,可見高順心思細膩,對將領瞭解細緻。

後來,“順即嚴兵入府,弓弩並射萌眾;萌眾亂走,天明還故營。萌將曹性反萌,與對戰,萌刺傷性,性斫萌一臂。順斫萌首,床輿性,送詣布。”

高順帶領陷陣營攻破郝萌的軍隊,並趁著曹性砍斷郝萌的手臂,直接將其斬首,可見其勇猛。

高順不但能夠衝鋒陷陣,還敢於直諫,他曾經勸說呂布道:“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這句話的意思便是,國破家亡的人並非沒有忠誠聰明的臣子,而是不重用他們。將軍做事之前不願意仔細的思考,才導致經常出錯,這樣的失誤數不勝數。

呂布聽了後,“知其忠,然不能用。”呂布作為一個脾氣相當暴躁和直接的人,經常因莽撞而犯錯,而他這樣的君主,很難聽得進去別人的勸告。這還不算,自從郝萌叛亂後,呂布開始猜忌所以和他沒有親緣關係的將領,高順就是其中一個。再加上呂布手下的魏續和他有親,於是呂布“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直到每次作戰前才讓高順親自統領。

即使如此,高順也沒有對此感到不滿過。建安三年(198),呂布被曹操大敗,呂布、陳宮、高順等人都被押到曹操的面前。面對曹操,呂布選擇了厚顏自薦,而曹操擔心呂布無法駕馭,便將他殺死。高順面對曹操一言不發,堅決不降,於是也被殺死。

張遼則帶領士兵向曹操投降,他本就名聲在外,曹操對他也是欽慕許久,於是便留下了張遼。呂布不敢重用高順,是因為手下郝萌的背叛,使得他害怕起所有有可能背叛他的將領,而曹操殺害高順,則是因為他一言不發,不願投降。


鄧海春


高順是呂布最忠心的大將,呂布對他也是極其信任,信任到可以把性命託付給他的程度。可呂布終究不能用高順,是他不會用嗎?還是不敢用?

我認為呂布是不敢用高順的,高順的能力之強,強到連呂布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否制約住他,而曹操殺高順,沒人為他求情也是正是因為如此。


布知其忠,然終不能用

高順憑著所率領的七百士兵,南征北戰,“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破徐州,攻劉備,敗關張;平定郝萌之亂;害夏侯惇失去一目;俘獲劉備家小,讓他無奈投降了呂布等等都是高順的功勞。

但呂布最終還是不能用他,因為高順的本事太強了,萬一要是也像郝萌一樣反叛的話,自己也未必有能力壓制住他。所以呂布不但不讓高順掌握兵權,還奪取了他的“陷陳營”,讓親家魏續管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

這可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呂布自己殺父殺上司,就把天下所有人人也看成了和他一個德性。但呂布看錯了高順,即使兵權被奪,高順也沒怨恨過這個上司,“順亦終無恨意”。

眾人不為高順求情,高順自己也不想苟活

劉備,關羽,張飛,夏侯惇,曹操這些當世梟雄名將,全都不過是高順的手下敗將而已。尤其是關羽和夏侯惇兩人。

關羽第一次慘敗就是被高順奪去的,這對一向高傲的關羽來說能受得了嗎?他自信可以打敗張遼,打敗呂布,打敗全天下名將,卻唯獨這一次敗在高順的手裡。所以關羽能為張遼求情,卻不想救高順。

同樣,“盲夏侯”的美名眾人皆知,夏侯惇是極度討厭這個稱號和自己瞎了一隻眼的事實,北方集團裡誰也沒膽子提這事,連曹操都不敢亂說。現在害自己盲眼的仇人就在眼前了,夏侯惇還會求情嗎?

曹操自己也清楚,高順是收買不了的,對張遼能用知遇之恩,對臧霸能用金銀珠寶,但對高順卻只有“忠義”二字能收買。現在他唯一效忠的呂布都死了,高順也不能苟活下去。

高順很驕傲,自始至終沒說過一句話,慷慨赴義,曹操很聰明,他以斬首來成全高順的“忠義”之名。這兩個人雖生為對手,倒真是相知相識啊!



一貳一橙


高順是東漢末年,呂布帳下中郎將。同時也是三國時期的著名將領,據史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所統率的部隊精銳非常,號稱“陷陣營” 高順多次向呂布進薦忠言,呂布雖然知其忠,卻不敢用,曹操擊敗呂布以後,高順被曹操所殺,那麼咱就分析一下,呂布為什麼不敢用高順。

高順作為馳騁沙場的大將軍,也只有在在戰場上才能顯示出他的英勇和睿智,他雖然對呂布屢進忠言,但是在呂布心裡雖然知道他對自己是忠誠的,但要真正做起事情來還是稍微遜色一些的。 高順常常規勸呂布說:“凡家破亡國的人,不是因為他沒有忠臣明智的部下,而是擔心他們不被重用啊。將軍做事情,不肯慎重考慮,所以常常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失誤,不論說話還是做事都會有一些小差錯。失誤的事情發生一次就好了何必要發生多次呢?”雖然呂布知道高順是忠心自己的,可是呂布並沒有因此而重用高順。 後來由於呂布的手下郝萌密謀造反,這讓呂布與高順之間的距離變得更加疏遠。



後來呂布還憑藉著和魏續有外內的關係,將高順所領導的陷陣營士兵全部權利給了魏續,直到當要上戰場的時候,才還給高順統領的陷陣營部隊與交還兵符,即便是如此,高順也從來沒有對呂布有任何怨恨之意。 後來在呂布準備要親自率領將士征伐臧霸,高順見他如此衝動於是又勸道,說:“將軍親自要去斬殺董卓,威震四方,聲名遠揚,遠近周邊的人民都很害怕您,想要什麼東西不能得到,而要親自去要錢財呢?如果失敗了得不到,豈不有損害了您的威名啊?”這時候呂布聽了高順的話,故意裝作聽不見 ,不屑一顧,他依然我行我素的去征討臧霸,高順很是尷尬,也只能一笑了之,也許這時候高順心裡開始怨恨呂布 ,太不拿自己當一回事,但是他敢怒不敢言,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咽。



高順做人完美不完美不知道,但是當兵可以說是相當完美,完美的幾乎無懈可擊,他知道飲酒誤事,所以人家滴酒不沾,屢不屢次拿他,但是人家依然對呂布忠心耿耿,多次進言,卻沒有一次被重用過,呂布覺得他只是一介武夫,用頭腦玩心愛的事,是那些軍事該乾的事,他要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兵 打好仗就行了,但是高順,依然不管不顧他沒有領會呂布的意思,他想要做的是當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既會打仗 又會玩計謀,但是呂布就是不成全他,讓他很是無奈。



王粲《英雄記》記載:“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所有的人都知道曹操愛才如命,既然高順是這麼一個完美的人,那麼呂布兵敗之後 曹操為什麼殺掉高順 而放過張遼呢?原因就是高順是一個比較有氣節的人,他活著時候勇猛無敵,殺掉了曹操的不少兵士,讓許多人對高順恨之入骨,他也是那種 寧死不屈的人 ,這種人也不好管理,呂布兵敗高順寧願死了也不投降曹操,曹操雖然愛才 但是 他知道有的人能留 有的人不能留,高順就是後者,不殺他,難解他心頭之恨,所以手起刀落將他殺死。

而張遼是一個懂得變通的人,他雖然和高順一樣,同為呂布手下,但是呂布兵敗以後 張遼看呂布大勢已去,馬上投上了曹操,這樣曹操很歡喜 ,得了一員大將,自然不會殺他。


總結:高順的性格有點像關羽 寧死不屈,雖然關羽曾經投降了曹操 但也不能說明什麼,關羽 對曹操還是有點兒小崇拜的,高順 雖然寧死不屈 但是他不如關羽本事大,所以說高順的死完全和他的性格有關係,是他自己把自己推上了死亡的邊緣,這種人雖然有點本事 但是情商過低 不懂得變通,不知道大丈夫能屈又能伸。


佳寧談歷史


呂布這個名字幾乎是家喻戶曉,他的手下無數,良將奸臣,魚龍混雜。

其中,就有一個叫高順的人,他的名氣不如呂布大,但因為自己帶領的所向披靡的“陷陣營”而被很多三國控所熟知。


很多史書上,比如《後漢書》、《英雄記》,都曾記載,高順這個人為人正直清白,寡言少語,帶軍有方,頗具一種大將風範,所帶隊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且有很多事例都可以看出,高順對呂布可謂是忠心耿耿。

他曾經在呂布被偷襲,逃往他的營帳中的時候,把將軍之位讓給了呂布,可見高順對呂布的敬仰之情。 但是,如此一個德才兼備、赤膽忠心的人才,為什麼卻不被他的主公呂布所重用呢?在呂布被殺後,他又是為何被曹操所殺呢?

要想揭開這個謎底,我想要先講講高順和呂布的故事。

就在建安元年(公元196)的一天晚上,呂布在一個叫下邳的地方屯營。這個時候,在南邊的袁術擔心呂布攻打自己的地盤,於是先下手為強,挑撥了呂布的一名手下,這個人,就是郝萌。


同年六月份,郝萌造反,襲擊呂布。嚇得呂布連鞋都沒穿好,就帶著家眷一起逃了出去,跑到了高順的營中。 高順接待了呂布,就在兩人交談之際,呂布正為造反的人是誰而苦惱,高順就問了呂布,是否有什麼找到造反者的線索,呂布只回答了一句話。“河內兒聲。”

高順立馬斷定,這個人就是郝萌。不久,高順就帶著自己的鐵騎,攻破郝萌的陣地,殺了郝萌,為呂布報了仇。向呂布獻上首級後,隨即稱呂布為將軍。

呂布得勢,但並未重用高順,在此期間,高順還曾多次向呂布建言獻策,呂布都對其置若罔聞,還曾說,他知道高順是個忠臣,但就是不能用他。


呂布之所以如此,大概有這麼幾點原因:

首先第一點,高順是個大老實人。高順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惜把一個狡猾的呂布供到一個很高的地位,從此失去了一個籌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誰主動,誰掉價。從此,高順就失去了在呂布心中的地位,因為呂布在這個時候,自我主義又膨脹了很多。

其次,第二點就是高順太聰明瞭,引起了呂布的嫉妒。大家都知道,呂布只具有匹夫之勇,而且呂布這個人又十分小氣。上邊還有董卓壓著他。所以為了長久的穩定,呂布不得不防著聰明人,可能這也就是說的,君主亡,謀臣亡。

呂布雖然還記得高順的救命之恩,但是並不重用,即使是這樣,高順也依然還尊敬呂布,沒有生太大的氣,只是依然支持著呂布成就霸業。


高順沒有選對主,隨著董卓,呂布被殺,高順也就陷入了人生困境。 張遼在劉關張等人向曹操說情的情況下,向曹操投降。然而, 高順就沒有了這樣的命運。面對敵人,為了自己人生理想和抱負,為了自己的忠名,在曹操的質問中也是一言不發。

曹操也是一個霸道的人,怎麼能容忍這樣一個優秀的人才來挑戰自己的底線?所以,曹操就一不做二不休,殺了高順。

畢竟忠臣不事二主,高順的沉默最終為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但卻死得其所。


曹操為什麼留下了張遼?

張遼和陳宮、高順可大不一樣,他對呂布談不上任何忠心,人家最初是東漢郡吏,後先跟隨丁原,丁原之後又改換門庭從了董卓,呂布殺了董卓,好,再追隨呂布,從他個人的成長軌跡可以看出,說好聽點,他比較善於審時度勢明哲保身,說句不中聽的話,並非忠義之人。但是在漢末亂世,張遼這種行事方式,反倒是最為正常的方式,沒理由殺掉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