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標準模型還不夠完善,存在尚未發現的新粒子?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出自莊子的《莊子》,又稱《南華經》。

上段話是古人對無窮和物質基本單元的思考,現在看來雖然存在一些偏差,但是這種哲學思想一直在指導我們追尋物質的基本構成!我們現在對物質組成成分的理解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得益於我們對基礎物理學的發展。

不僅如此,我們還建立起了一套描述微觀世界的標準模型,成功的解釋了自然界的四大基本力以及它們相互作用的方式,那麼我們現在擁有的這套至高無上的“微觀世界寶典”是否就是宇宙的全部?自然界中是否還存在標準模型之外的粒子?

宇宙中基本不可在分割的粒子

說到基礎物理學,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我們發現了曾經認為是最基本、最小的物質單位:原子,實際上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的:原子核和電子。原子核本身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而這些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構成的:夸克和膠子!

為什麼說標準模型還不夠完善,存在尚未發現的新粒子?

據我們所知夸克、膠子和電子是一些不能被分解成更小單元的粒子。當我們進一步計算我們所知的基本粒子時,我們還發現了其他不同類型的粒子,也不能被進一步分割:

  • 六個夸克(上(u)、下(d)、奇(s)、粲(c)、底(b)及頂(t)以及它們的反夸克,每一個夸克都有三種不同的色荷和兩種不同的自旋(+1⁄2、−1⁄2)
  • 三個帶電的輕子:電子、μ子和τ子以及它們的反輕子對應物,每個都允許有兩種不同的自旋態,
  • 三個中性輕子:中微子(電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還有三個反中微子,中微子都是左旋+1⁄2,反中微子是右旋−1⁄2,
  • 膠子有兩種不同的自旋狀態(+1、−1),有八種色荷,
  • 光子有兩種不同的自旋(+1和-1)
  • W和Z玻色子有三種類型(W+、W-和Z),每個玻色子有三種允許的自旋態(-1、0和+1)
  • 希格斯玻色子,只存在一種自旋狀態(0)。
為什麼說標準模型還不夠完善,存在尚未發現的新粒子?

上圖是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據我們目前所知,這些是宇宙中已知的所有粒子,解釋了我們曾經直接接觸過的所有物質。

但是我們還知道宇宙中一定還有更多的粒子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因為目前標準模型中的粒子不能解釋暗物質的存在。此外,我們目前所知道的粒子物理學存在理論上的侷限性和不一致性(我們沒有解決基本力統一問題或強cp問題的方法)因此我們懷疑宇宙中還有更多未知的超出標準模型的物理學。

狄拉克對電子磁矩g因子的預測和施溫格的修正

為什麼說標準模型還不夠完善,存在尚未發現的新粒子?

在標準模型中的第一代粒子,包括組成質子和中子的夸克,以及電子,這中間沒有出現讓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等發展到第二代粒子就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也可能是讓我們進入未來物理學的第一個窗口。

標準模型中的每一個帶電粒子,夸克、帶電的輕子和w -玻色子不僅有電荷,而且有基本的自旋,或者說是固有的角動量。在我們的宏觀世界裡,任何帶有電荷的物體移動或旋轉,都會產生磁場。上面提到的所有粒子也都有固有的磁矩。

為什麼說標準模型還不夠完善,存在尚未發現的新粒子?

我們知道每個粒子的磁矩應該與自旋和電荷成正比,且與質量成反比,那麼每一個特定的粒子就應該有一個常數g(朗德因子或g因子)。

1928年,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首次對所有帶電的輕子和夸克的這個常數進行了預測,他預測電子(還有μ子和τ子)的g應該等於2。

為什麼說標準模型還不夠完善,存在尚未發現的新粒子?

但是相對論量子力學並不是整個故事的全部,因為不考慮整個宇宙的量子場本質就去考慮量子粒子(或波)是錯誤的!除了簡單的粒子和它們自身固有的磁場外,標準模型中的所有其他粒子都可以相互作用,包括自作用,共同構成了整體固有磁場。

上面的“第二”張圖顯示了對狄拉克“g = 2”預測的第一次修正,狄拉克的“g = 2”預測是由朱利安·施溫格首先在量子電動力學的第一次實際應用中計算出來的。施溫格的一階修正的g應該是2(1 + a),其中a為精細結構常數α/ 2 π,這個公就刻在施溫格的墓碑上。

為什麼說標準模型還不夠完善,存在尚未發現的新粒子?

電子g因子與標準模型預測相符,但無法解釋μ子的差異

我們現在已經計算出了更高階的校正量,而且對於電子和μ子的g因子測量也非常精確。眾所周知,電子g因子是

2.00231930436146,是最精確測量的物理量之一,與理論預測也驚人地吻合。

但是對於μ子來說比電子重約200倍,它的預測g值和測量g值之間存在輕微但顯著的差異!

為什麼說標準模型還不夠完善,存在尚未發現的新粒子?

我們實驗測得μ子g為2.00233184178,僅在標準模型內預測其值為2.0023318364。這兩個數字很接近,但這些差異是顯著的!引用托馬斯·布盧姆等人在(2013年)的話:

這兩個數字的比較,導致實驗和理論之間的差異在4.1到4.7σ之間。

σ為標準差,是Motorola於1986年提出了百萬機會缺陷數,其中4σ≈ 每百萬機會6209.6個差錯 ,5σ≈ 每百萬機會232.6個差錯!5σ(5個標準誤差),說明理論的可信程度達到了99.99997%!

μ子g值的理論差異和實驗差異已經存在了幾十年,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異的證據也會越來越多。

為什麼說標準模型還不夠完善,存在尚未發現的新粒子?

在當今的物理學中5σ是實驗和理論預測的黃金標準,因此我們已經找到了超越標準模型的強有力的物理證據!因為粒子物理學存在一些未知的額外粒子和相互作用,對μ子磁矩產生了很大程度的影響,因此會造成理論預測和實驗的誤差。

順便說一句,自2001年以來關於μ子磁矩這個主題已經科學家已經發表了成千上萬篇論文,因為如果有超越標準模型的新物理學,那麼對μ子磁矩實驗的研究是揭示新粒子和新物理學的一個很好的窗口。

總結:有很多證據都預示著標準模型的不完善

為什麼說標準模型還不夠完善,存在尚未發現的新粒子?

除了大型強子對撞機以及對潛在的新粒子的探索,可以為我們超越標準模型打開新物理學的大門以外,對μ子g因子的研究也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不管怎樣,我們現在十分確定的是,目前擁有的標準模型並不是我們宇宙的全部。還存在著一些我們目前尚未發現的的例子,是它們組成了暗物質、導致了強CP破壞、違反重子數守恆,甚至解決宇宙起源物質的來源和反物質消失之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