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武漢納涼老照片:夜晚坐在路邊家長裡短 不分男女露天睡覺


自明代漢水改道,武漢被一分為三,因水陸交通便利,武漢成為了華中地區最大的商埠重鎮,這裡從此便客商雲集,貿易不斷。

清光緒以後,武漢作為口岸對外,更是因此首先接觸西方文明,成為了中國較早的現代化城市之一。在武漢不但擁有江漢民居,更有法式洋樓,各座名人會館,富豪府邸,錯落存在於市區之中。

但武漢過了端午以後,進入三伏天,降雨減少,因位於江邊燥熱難耐。白天的時候還有一絲風,到了晚上沒有了風,整座城市悶熱無比,如同一座巨大的蒸籠。

城區內普通居民區,小巷狹窄,房子密密麻麻,更顯得悶熱。為了躲避熱浪,武漢人便走出房門,在夏日裡街邊露天之下躲避酷暑。武漢市民夏日裡的熱鬧景象,便在太陽落山後在街頭上演。

每年的七八月間,一過傍晚,人們便拿著板凳,抬著椅子,捧著涼蓆,男人袒露著身子,光著雙腳,搖著蒲扇,女人也只穿著汗衫短褲,在街邊一字排開,進入了武漢特有的納涼模式。

在武漢的每一個巷子裡,竹床,木板,椅子將小巷擠得滿滿當當。彼此之間閒扯著家長裡短,城市裡的香豔故事和奇趣新聞。

武漢人夏天露天乘涼,睡覺的這一習俗可以說由來已久,成為了武漢標誌性的一景。讓許多初次見到的外地人驚奇不已。隨著夜色漸深,巷子裡漸漸安靜下來,人們躺在竹床或木板上,手裡輕搖著手裡的蒲扇,伴隨著巷子裡此起彼伏的鼾聲整座城市進入到了夢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