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熟此三字,你就是高人。

知“幾” 知“度” 知“中”

一:知“幾”這個“幾”指的苗頭兆頭,既是(1-9)其中之數。

知“幾” 能因小見大,預見吉凶,而加以預防,採取應付措施。早備對策,對事要善觀察。

凡好事見苗頭好就積極爭取;凡壞事就要積極避之以免成大禍。

此知幾易懂,但易忽視,做起來難。

玩熟此三字,你就是高人。

二:“度”是事物量變過程中保持原質的數量界限。超出“度”的界限,事物即發生質變。

例如(乾》陽自下而上“六龍時位”,這“六龍”的範圍,就是《乾》陽的度。在這個界限內陽性不變。越過這個範圍,立即發生質變。

《乾》陽化而為《坤》陰。具體說,《乾》陽自下而上,逐步量變,達到五位時,已近滿盈,是尚有餘地的最佳狀態。如再進一步升到六位(上位),就達到顛峰,接近“度”的最上界,瀕臨質變的邊緣,勢將發生轉化。

玩熟此三字,你就是高人。

於是周易站在扶陽仰陰的立場,依據物極則反的原理,提出“亢龍,有悔”的告誠。告訴人們,龍陽長到五位時,已經“飛龍在天”,達到志得意滿、中而且正的境地,此際要返身修德,留有餘地,切勿一意亢進,走上窮途的上位。成為“亢龍”,以免陷入“物極必反”的泥坑。周易這一告誠,表現出關於事物發展的“度”和“知度”的思想,要人們辦事留有餘地,盈而不溢。也就是要人們注意量變的界限,注意事物的度,不要過度,以免發生邪惡的質變。

三:在周易思想裡,作為主要概念的“中”,和“度”的觀念也有關連。

不少人以為周易的中是折中的意思,其實是誤解。所謂中並不是中間意思,是說既非過分又非不及,恰如其分。俗語所說的不走極端,就是“中”的觀念的表現。

如《乾)五爻為最佳時位,九五謂之得中。至於上九,則過中面成“亢”,走上極端,是以有悔。而《乾》九四則處於九五之下,故必“躍”始得及“中”。

玩熟此三字,你就是高人。

《豐》卦象是震上離下,象徵光明盛大。卦辭日:“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意為,氣象享通,君王的德政所致。無需憂慮,宜如日照中天,而不過中,盛而不衰。”這也是以恰如其分而不過頭來描繪“中”的優越性。

周易往往於位增至三,即提出將過中之戒,如《臨》卦辭指出,“至於八月有兇”才及三爻即勸戒說:“即憂之,無咎”。

由此觀之,可見周易的所謂“中”,既非折中,亦非調和,而是表示:事物的成長髮展過程中,有一個量變達到的最合適最理想的“度”,不及則弱,過頭則亢。這個量度,就叫作“中”。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周易的“中”,就是量變所達到的滿而不溢的度。而“極則反”,則是過度而轉向反面。

為了在進德修業的道路上趨吉避凶,面對陰陽消長、極而必反的法則,周易提供的對策,除先見之明的知幾以外,還有“進退而不失其正”的知度。這種思想的典型,蘊涵於《乾》卦。特別是三爻的“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深藏著知幾、知度、進退適宜的訓誠。

玩熟此三字,你就是高人。

“君子進德修業,……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這段話的核心是“知至、知終”的立身行事之道,亦即進退不失其正的處世原則。“知至至之”是說,認清時勢,知道進德修業的目標可望達到(至),就不失時機,努力前進而實現它(至之)。“可與幾也”是說,能做到掌握機先而進,可以認為這是知幾的明智。“知終終之,可以存義也”。是說,能夠認清時勢,知道前進不利應該終止就斷然終止,可以認為這是保存道義的立場。

依據前述陰陽消長、極則必反的法則,來這個“知至至之,知終終之”的行動方針,便可體會到其中的前者屬於“知幾後者屬於“知度”。

玩熟此三字,你就是高人。

《乾》是純陽純剛之體,陽自下長,長至三爻,臻於內卦之顛,雖未離開人位(三、四為人位),卻已嶄運頭角,聲譽顯赫,處於上下之際,而有浸浸上升,前進不已的趨勢。三屬陽位,三爻又是剛性,三居陽位,且不得中,是為“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正處於ー個不上不下的險地,最易有咎。故必須認清所處的這種地位,兢兢業業,朝夕不懈,既不可盲目前進,也不可萎靡怠惰。要審時度勢,可進應進,則不失良機,奮力“至之”。如不可進或不進,則乾乾兢惕,知終終之,守志不移。如此,知幾知度,知進知退,小心謹慎,順時而動,自能趨吉避凶,泰而無咎。正因為(乾》九三處於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關隘”,故而需要知幾知度,以定行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