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的“新疆”一度指貴州東南部,為何此地被稱“新疆”?

現在說到新疆,大家通常都會想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是祖國的西部邊疆地區,那“新疆”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個名稱的歷史並不長,新疆地區古稱西域,被稱為“新疆”還是在清乾隆年間的事情。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朝徹底平定了準噶爾之亂,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之亂,統一天山南北,控制了新疆全境並設伊犁將軍管轄西域。

清朝時期的“新疆”一度指貴州東南部,為何此地被稱“新疆”?

1760年,乾隆給陝甘總督楊應琚的諭令:“新闢疆土如伊犁一帶,距內地遠,一切事宜難以遙制。”,在《大清一統志》裡,稱現在的新疆為“西域新疆”,一般簡稱為新疆,而新疆正式成為一個固定地名是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1884年下詔,設立“新疆布政使司”,新疆正式建省。建省前後的“新疆”意義並不一樣,建省出自於左宗棠上奏同治皇帝的“他族逼處,故土新歸。”

但是,還有一個冷知識很多人就不知道了,新疆成為正式地名之前,除了現在的新疆外,在清朝還有一個地方一般也被稱為新疆,這就是現在的貴州東南部!

清朝時期的“新疆”一度指貴州東南部,為何此地被稱“新疆”?

為什麼貴州會被稱為新疆呢?其實從名稱的含義就知道了,貴州東南部當時也算是新開拓的疆土。

其實近代以前,國家的疆域觀念並不嚴密,不光是和外國劃界通常比較模糊,內部的統治有時候也不嚴密,以清朝為例(其實清朝之前歷代王朝都一樣),臺灣東部,雲貴一些山區等等地方其實並沒有設置任何有效的統治機構進行統治,頂多靠羈縻一些土司進行名義控制,而那些地區生活著的是土著山地少數民族,清政府當時也並沒有把他們當治下民眾看待。

清朝時期的“新疆”一度指貴州東南部,為何此地被稱“新疆”?

但是到了雍正年間,覺得這樣實在是不利於邊疆鞏固,所以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土歸流”,即由中央政府選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政務,通過大規模的“改土歸流”,清中央政府對西南邊疆的掌控力大大加強,有些之前沒有開拓的地盤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而這些地方,也相當於是“新開拓的疆土”,所以也被稱“新疆”。

“詔盡豁新疆錢糧,永不徵收,以杜官胥之擾。其苗訟仍從苗俗處分,不拘律例”——《清史稿》

這裡的新疆指的就是貴州新開拓的地方,不過後來新疆成了專用地名,特指現在的“新疆”後,一般也不把之前的西南地區稱為新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