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北方首所公辦自閉症學校 老師:盼望孩子能主動問好


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晨星學校是個陌生的名字,但是對青島自閉症患兒家庭來說,這所學校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希望的代名詞。作為一所公辦自閉症兒童特殊學校,晨星將為青島學齡前及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免費提供教育、康復服務。目前,青島晨星實驗學校已經招收了30名學齡前的自閉症患兒。這樣的公辦自閉症學校,全國目前只有三所,一所在廣州、一所在福州,青島晨星是中國北方地區的唯一一所。

4月12日一早,作者來到了位於青島觀象山上的晨星學校,曾經屬於青島六中的校舍被裝修一新,一期教學樓已經投入使用,新建的人工草坪操場上擺滿了各式各樣適合孩子們使用的運動器械,等待著孩子們的到來。“在自閉症孩子眼裡,老師、爸爸媽媽跟桌椅板凳的地位是一樣的,有時候孩子們能主動向你問好,我們能高興一整天。”孫欣是晨星學校的一名老師,每天在教學樓前迎接來上學的孩子是老師們的工作之一。

晨星的孩子與記者印象裡的自閉症兒童有些不同,孩子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尤其是跟老師在一起的時候,如果不是因為老師們都穿著統一的制服,你可能會認為這是一所由媽媽們組成教師團隊的學校。“接觸時間長了你就會感覺出孩子們的不一樣,他們有自己的世界,除了自己,其他人對孩子們來說全都可有可無。”孫欣老師告訴作者,照顧自閉症孩子需要格外用心,可能上一秒孩子還好好的,下一秒孩子就爆發了,老師們的神經都是隨時繃著。


孫欣老師班上有個叫多多的小朋友,特別喜歡電子設備。多多的沉迷並不是醉心於電子設備的原理,而是享受觀看電子設備運作的過程,只要學校的電子門或是電梯一開,多多準要跑到一個特定的角度去看“開門”,如果沒人干涉,孩子能看一天。晨星學校裡30個自閉症孩子,每一個都有像多多一樣的特殊愛好。對於老師來說,好的愛好要引導,錯誤的愛好要糾正,一遍不行兩遍,面對這群特殊的孩子,最不能缺的就是耐心。

上午,老師們在給孩子上美術課。這裡的孩子學東西慢,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動作也要教上好幾個星期。但正因如此,孩子們每一點進步都能讓老師們高興地手舞足蹈。“自閉症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溝通,他們有自己的世界,不願意跟人交流。”晨星學校教研主任種文文告訴作者,考慮到自閉症兒童個體的差異性,學校有專門的評估教師,會根據每一個孩子的情況,針對每一個孩子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育、康復方案。

不同於社會上其他的康復機構,晨星學校不需要家長隨班陪護,每六個孩子配備兩名隨班教師,在上定製課程的時候,往往是一位主講教師配一位助教,孩子情況比較複雜的話,助教的人數還會增加。


今年9月,青島晨星學校將面向全市招收一年級自閉症兒童,對於晨星來說,今年是一個有著里程碑意義的年份。“學校的發展難在沒有可以借鑑的成功經驗。”青島晨星學校籌建組組長鄭芳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在晨星之前,全國只有兩所公辦自閉症學校,且全都集中在南方,對於青島的公辦自閉症教育學校來說,沒有可以直接複製的成功經驗。

沒有路不是不發展的藉口,在晨星創辦的前期,鄭芳帶領團隊先後帶隊去廣州、福州、江蘇、浙江等地進行考察,瞭解當地的自閉症兒童教育發展情況。“他們首先是孩子,其次才是自閉症患者。”鄭芳說,作為教育者,首先要明白我們的服務對象需要的是什麼,在對孩子進行一對一的行為能力訓練的同時,更要兼顧孩子的發展,不能錯過孩子教育發展的黃金時期。

基於這種尊重孩子發展規律的理念,晨星提出了以兒童發展為核心,兼顧孩子特殊性的課程設計思路。具體分為社會化課程、生態化課程兩大體系,社會課程注重孩子社交能力、交流能力的培養,讓孩子們走出自己的世界;生態化課程則側重於自閉症兒童本身的優勢,發掘孩子的潛力,讓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全面發展。


儘管學校不需要家長陪護,但為了讓更多的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晨星面向家長開放了保育志願者的申請,家長可以保育員的身份在學校裡參與一些工作,樂樂媽媽就是這樣一位家長保育員。上學不用花錢,在照顧孩子的同時,還能有一份補助,雖然孩子的自閉症讓樂樂媽媽難受了好長時間,但能有一所可以放心讓孩子讀的公辦學校,對樂樂媽媽這樣的家長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安慰。

“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他的視覺相對於聽覺是優先的。”種文文告訴作者,孩子們的課表全部用圖畫的形式來製作,包括上課用的課件也是,以圖片為主,通過圖形來向孩子們傳遞信息;同時,在日常中,老師們特別講究與孩子間的呼應,見到孩子第一時間打招呼,反覆用這種方式讓孩子養成交流的習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希望經過幾年的發展,晨星可以拿出一套適合青島自閉症兒童教育發展的經驗。”青島晨星學校籌建組組長鄭芳告訴作者,每個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都希望這些特殊的孩子能夠得到最好的照顧,但學校和老師不是憑空變出來的,她希望和學校的老師們一起摸索出一條每個區、每個城市都能借鑑的道路,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每個自閉症兒童都是一位潛在的天才,樂樂就是這樣的孩子。樂樂媽媽說,樂樂在會叫爸爸媽媽前,就會跟著音樂哼歌了,在上幼兒園之後,孩子什麼事兒都不幹,就是不停的自己唱歌。在幼兒園老師的建議下,樂樂媽媽帶著孩子去了醫院,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症。在確診之後的日子裡,樂樂媽媽跑了很多家康復機構,但起色不大,直到聽人介紹了晨星這裡的實驗班,抱著最後再試試的心態,她把孩子送來了這裡。

樂樂媽媽說,像很多自閉症孩子一樣,樂樂小時候對於媽媽沒有概念,媽媽代表什麼、跟其他人有什麼區別孩子不知道也理解不了。每次孩子叫媽媽的時候,樂樂媽媽都特別的難受,因為她能聽出來孩子的話裡沒有感情。事情的轉折就在來了晨星之後,有次放學回家,樂樂媽媽託同行的家長照看下樂樂,自己去接個電話,但就是這麼一瞬間,樂樂哭著說要找媽媽。樂樂媽媽顧不著接電話,跟孩子擁抱在一次,“在他心裡,我終於不再是可有可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