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皮書》到《羅馬》,奧斯卡影片在影院放映是個好生意麼?

文 | 張穎

雖然距離今年奧斯卡頒獎禮已經過去超過兩個月的時間,“奧斯卡”在國內的光環仍無法被忽視:繼《綠皮書》、《波西米亞狂想曲》之後,拿下最佳導演獎的《羅馬》也將在明日上線。


從《綠皮書》到《羅馬》,奧斯卡影片在影院放映是個好生意麼?

《羅馬》將播出

線下影院連續引進奧斯卡影片的同時,線上的流媒體平臺也早已摩拳擦掌。“在奧斯卡頒獎後越短的時間內上映,越有助於影片的宣發,也給了影片在票房上實現突破的可能,這會是一種行業趨勢。”引進《羅馬》的卓然影業CEO張進對毒眸說道。

實際上,除了今年的《綠皮書》,過往奧斯卡影片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都並不亮眼。從目前奧斯卡獲獎影片在國內的票房表現和觀眾口碑來看,市場對“奧斯卡”仍然充滿信心。無論是線上的爭搶,還是線下購買影片、國內上映的套路,發力奧斯卡獲獎電影,會是一門長久的好生意嗎?


從《綠皮書》到《羅馬》,奧斯卡影片在影院放映是個好生意麼?


從線下到線上:奧斯卡影片引進提速

在奧斯卡頒獎季前後,國內趁熱打鐵上映獲獎影片並不是新鮮事。

2017年之前20年的時間裡,奧斯卡最佳影片在國內院線上映的只有7部,不僅數量上寥寥無幾,在引進速度上也並不及時,常常出現當年奧斯卡頒獎禮結束、第二年國內觀眾才可以在影院中看到的現象。如2011年的《國王的演講》和2012年的《藝術家》等奧斯卡最佳影片,大多數需要等上少則兩三個月、半年,多達一年的時間才有機會與國內觀眾見面。

到了2017年,隨著國內影視公司批片業務的發展進步,一批已經看到奧斯卡魅力的從業者開始尋求影片上映時間的突破。2017年,在奧斯卡頒獎禮之前的2月14日,提名影片有《愛樂之城》在國內趁著情人節及時上映;而當年還有包括《海邊的曼徹斯特》等五部影片,在奧斯卡頒獎禮前後於國內上映;在去年,也有包括《水形物語》和《三塊廣告牌》在內的四部影片登陸國內院線,直到今年的《綠皮書》、《波西米亞狂想曲》和《羅馬》上映,

奧斯卡影片在國內登陸院線的速度,這幾年一直在不斷提速。


從《綠皮書》到《羅馬》,奧斯卡影片在影院放映是個好生意麼?

《綠皮書》

雖然引進速度在提升,但是奧斯卡影片罕有票房的高光時刻。在國內觀眾對商業大片還十分買賬的時期,除了《阿凡達》《泰坦尼克號》和《荒野獵人》等大片,《藝術家》、《一次別離》等偏向小眾文藝片類型的奧斯卡獲獎影片

,往往票房只有幾百萬,只有《悲慘世界》和《戰馬》等少數影片能拿下幾千萬或破億的票房。

在得獎後一週內就上映的《綠皮書》打破了小眾文藝片難以獲得高票房的定律。儘管在上映首日票房僅有2514萬,與去年同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水形物語》上映首日2181萬相差不大,但是憑藉著觀眾口碑的擴散,《綠皮書》在上映第二天單日票房突破了四千萬,上映前三天票房達到了1.1億,接近《水形物語》同期票房的兩倍,而最終4.78億的票房成績也讓《綠皮書》成了近年來最賣座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從《綠皮書》到《羅馬》,奧斯卡影片在影院放映是個好生意麼?

歷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國內票房

《波西米亞狂想曲》同樣在今年收穫了不錯的成績。同為奧斯卡獲獎的傳記類影片,2011年的《國王的演講》和2012年的《鐵娘子》票房都未超過700萬,而《波西米亞狂想曲》9860萬的票房成績較七八年前實現了十幾倍的漲幅。這樣的增長背後,除去市場的擴容、觀眾觀影口味的多元和對藝術影片的興趣,其選擇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放映也是該片能實現高票房的重要原因——新的放映渠道出現,讓奧斯卡小眾影片在國內有了票房上能擁有屬於自己一席之地的新變化。

票房開始增多背後,國內影視公司對奧斯卡影片的競爭角逐也十分激烈。由於大多數對奧斯卡獲獎影片的購買並不是在影片獲獎後才發生的行為,所以與國外頭部電影片方的關係是否親近往往決定著拿到頭部影片的機會——關係密切則可以在影片劇本還沒完成時就敲定合作,而沒有門路的購買者則需要登上長達一年多的時間才有機會與片方交涉。張進對毒眸表示,選中《羅馬》是在兩年之前就做好的決定,儘管在那時他獲得的關於該片的信息只有“導演個人的故事”、“黑白藝術電影”這樣看起來並不賣座的標籤。


從《綠皮書》到《羅馬》,奧斯卡影片在影院放映是個好生意麼?

選中《羅馬》是在兩年之前就做好的決定

一旦押中了奧斯卡獲得獎影片,國內的版權方往往會立刻行動起來走審批、定檔和上映的流程,以趁著奧斯卡頒獎季的熱度為影片的宣發助力。而“奧斯卡”的標籤,目前在業內人士看來仍對影片高票房有較大的助推作用,普通觀眾的好奇和影迷的期待,往往可以助力影片票房上的突破。

因此,押中奧斯卡影片的能力對於買進方來說是很大的考驗。隨著近年來奧斯卡對影片的選擇越來越從主流商業片向小眾藝術電影傾斜,國內各方也意識到了奧斯卡小眾電影的市場。《綠皮書》的出品方阿里影業就曾表示,中國觀眾在審美、閱歷和觀影喜好等方面越來越多元化,不再僅僅侷限於觀看同一種類型的電影,“早年間觀眾會被視效大片吸引,但是看得多了後也慢慢迴歸到真正讓心靈有共鳴的內容。”也正是如此,近年一些較為小眾的奧斯卡影片才有了國內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的機會。

除了線下競爭的激烈,線上視頻網站對奧斯卡影片也愈發重視。

早在2014年第86屆奧斯卡頒獎禮的前一天,當時的土豆視頻就宣佈拿下了提名六項大獎的《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的網絡版權;2017年愛奇藝也押中了當年奧斯卡獲獎影片《月光男孩》和《愛樂之城》,對這兩部影片在平臺獨播。到了2018年,在奧斯卡獎項頒佈之後,“優愛騰”幾乎同時公佈了即將在自家上映的奧斯卡影片,其中優酷16部、愛奇藝18部、騰訊11部(包括獨播與非獨播)。


從《綠皮書》到《羅馬》,奧斯卡影片在影院放映是個好生意麼?

2018年優愛騰app上的奧斯卡專題頁

在此前的採訪中,愛奇藝曾公開表示已經與福斯電影公司、獅門影業等籤的長期合作協議,將獲得一批頭部電影公司作品的播出版權。另外幾家視頻平臺也不甘示弱,對於已經事先收入囊中的影片,一旦奧斯卡獲獎名單公佈後,押寶成功的平臺往往會在第一時間公佈片單以搶佔用戶注意力。


從《綠皮書》到《羅馬》,奧斯卡影片在影院放映是個好生意麼?


奧斯卡在線下是個好生意嗎?

儘管奧斯卡影片在國內上映速度越來越快、票房也開始實現突破,但是從過往的歷史來看,高票房的奧斯卡影片並不算多。

從2011年《國王的演講》648萬的票房、2012年最佳影片《藝術家》424萬, 奧斯卡最佳影片這一重磅大獎由於題材限制、觀影門檻的存在,往往在國內市場表現不佳;一些其他獎項,如拿下2013年第85屆奧斯卡最佳男女配角的影片《被解救的姜戈》和《悲慘世界》票房也只有1788萬和6305萬;這樣慘淡的票房收益,加上不菲的宣發費用投入,對於很多實力不足的購買者來說還需三思而行。


從《綠皮書》到《羅馬》,奧斯卡影片在影院放映是個好生意麼?

《悲慘世界》票房只有6305萬

但由於大部分購買者都在影片提名前就已經將片子收入囊中,少有隨著獲獎而水漲船高的狀況發生,有從業者對毒眸表示,目前購買奧斯卡影片的市場還相對冷靜,影片在價格上雖然交過去幾年有所上漲,但整體還處於理性階段。“只要能押對了,奧斯卡影片在國內仍然是可以收回成本並且實現盈利並不是難事。”

在張進看來,從觀眾的角度考慮,奧斯卡作為在全球範圍內都有較高關注度的獎項,對大眾仍然具有吸引力:“普通觀眾還是比較認奧斯卡的,與很多影片相比,奧斯卡獲獎影片對國內很多觀眾而言仍然是‘高級’、有吸引力的,”張進對毒眸表示,“奧斯卡獲獎影片的身份,目前來說是其在國內票房的一種加持。”

而以往觀眾長期被商業大片轟炸、產生審美疲勞後,一些奧斯卡小眾影片正好符合了不斷豐富成長的多元觀影需求,也為這類影片的票房提供了保障;加上目前藝術電影放映院線的建設正在逐步完善,為藝術電影提供固定、長線的放映場所,以避開商業大片的擠壓,這也從另一種程度上讓部分奧斯卡電影有了生存的空間。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購買奧斯卡電影仍然是當前性價比較高的生意。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有了“奧斯卡”加身就萬無一失,風險仍然無法被忽視。

奧斯卡影片往往作為批片被買進,往往也逃不開批片市場水漲船高、“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現狀。在《摔跤吧!爸爸》等影片在國內取得成功之後,越來越多的買家進入批片市場、狂熱地高價購入外語片,導致一些海外批片的價格一年之內飛增十倍。曾有媒體報道稱,在戛納電影節的交易市場上,有國內影視公司搶購影片時哄抬物價,一些影片甚至沒看到成片就買斷,造成市場秩序的混亂。


從《綠皮書》到《羅馬》,奧斯卡影片在影院放映是個好生意麼?

《摔跤吧!爸爸》

而對於批片業務,如何押中奧斯卡影片也並非易事。有從業者對毒眸表示,經常會出現有的公司購買了十幾部影片,只有一部提名奧斯卡的現象,甚至在獎項上“顆粒無收”的情況普遍存在,而買進的這些影片何時上映、如何宣傳都是棘手的難題,特別是在目前批片市場並不景氣、批片成本還逐漸升高的情況下,批片砸在手裡、收不回成本的情況經常發生。

據瞭解,目前大多數影視公司在購買影片時對於如何挑中有奧斯卡“潛在對象”並沒有明確的思路和方法,反而更像是一場“賭博”。張進坦言,“選片的標準,除了以往項目的經驗、對奧斯卡獲獎影片類型題材上的研究和集體評估的方法流程外,很多時候還是靠主觀感受和直覺。”儘管目前很多已經有實踐經驗的購買者摸索出了奧斯卡的“套路”,但是還是要時常依靠經驗、個人感受這種模式的“算法”。

而這場賭博的另一個風險在於,買了片子、拿下了奧斯卡獎,但是卻無法在國內上映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早在2013年,就有媒體報道稱,獲得第84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的《午夜巴黎》在2011年就被中國內地的公司購入版權,但至今都沒有任何上映的消息;而有業內人士透露,近幾年有多部奧斯卡獲獎的熱門影片,在國內嚴格的審查制度之下也幾乎無緣大銀幕——影片無法上映,票房之外的收入往往並不足以覆蓋採購成本,有“奧斯卡血統”的電影在國內並非完全保險的選擇。


從《綠皮書》到《羅馬》,奧斯卡影片在影院放映是個好生意麼?

《午夜巴黎》

不僅如此,如何在奧斯卡電影的宣發上實現突破、將更多的觀眾拉近影院,也是考驗國內電影公司的能力。對於一二線城市之外的普通觀眾而言,奧斯卡影片雖然具有吸引力,但也有一定的觀影門檻存在,如《海邊的曼徹斯特》、《養家之人》等影片,一旦無法有效下沉,則很難實現票房上的突破。而《綠皮書》的近5億票房背後,也是由於其在國內主打電影“接地氣”的宣發策略,強調這是一部輕鬆幽默、講述友情的電影,以此來實現影片的下沉。

也許《綠皮書》和《波西米亞狂想曲》票房上的成功會為奧斯卡影片在國內的表現帶上光環,但是一切還是一場充滿風險的“賭博”行為之下,買進奧斯卡的生意後續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做。“絕對不是說看到是奧斯卡就能賭一把,誰都不能下這個賭注。還是回到初心,回到為什麼做這個影片,這個故事是否感動人、是否值得做去考慮吧。”阿里影業總裁張蔚此前在接受包括毒眸在內的媒體群訪時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