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之死與誰有關係?為什麼要除掉韓信?

庍鳶


西漢。韓信之死與誰有關係。為什麼要除掉韓信。

。。韓信被害,關係到三個人,主謀應該劉邦擔心韓信手中權力太大,將來自已過世幼子控制不住,但是又不懇壞自已的殺功臣的名聲。決定有呂后出面,劉邦衝當好人,可是,韓信在外擁兵幾十萬,不夠動他,然後呂氏想到一句話:(解鈴還需繫鈴人),因為簫何月下追韓信,韓信對簫何的信任,呂后找到簫何,要叫簫何去‘請’韓信進京有軍機要事商量,簫何在呂后的淫威下不得不服從,把韓信騙到京城未央宮樓上,處死。韓信臨死說過二句名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韓信死的責任是簫何,如簫何不去騙韓信單身進京,誰敢去提拿,韓信進京是出於對簫何的信仁,除了簫何外韓信絕不會跟任何人走,所以說,簫何是以信任而害了韓信,故史稱:‘成也簫何,敗也簫何’。


老龔166916589


關於韓信之死,可以說是迷霧重重,很難探知真相。都說韓信是劉邦所殺,可仔細推敲,劉邦真的還有殺韓信的必要嗎?更何況,韓信被殺的時間點太過蹊蹺,恰好發生在劉邦意圖易儲、陳豨反叛的關鍵時期,而且直接死於呂后之手。因此,我推測韓信之死應該與呂后關係最大,且被殺的原因極有可能與呂氏集團即將崩潰的現實有關。

△韓信被殺之事極為複雜

劉邦真的還有殺韓信的必要嗎?

大家之所以說韓信被殺與劉邦有關,無外乎兩種原因,一是韓信功高蓋主,在軍中聲望太高,劉邦擔心韓信叛亂。二是劉邦認為韓信並非完全忠心,畢竟韓信曾有過請封齊王的先例。

可仔細推敲便不難發現,此時的韓信早已無法對劉邦構成威脅,主要有三點原因:

△此時的韓信早已沒了兵權

1、韓信已無兵權。按照《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曾兩次剝奪韓信兵權,一次是漢三年(前204年)成皋之戰後,劉邦“北渡河,馳宿修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另一次是漢五年(前202年)垓下之戰後,劉邦“馳入齊王壁,奪其軍”。要知道,被劉邦奪走的兩支軍隊,一支是韓信和張耳在趙地招募的,另一支則是韓信從齊地帶來的,而劉邦奪其兵權竟然沒有遭到任何反抗,如此順利的便奪取了兵權。從這段記載來看,你還認為韓信在軍中的聲望比劉邦要高嗎?更何況,韓信被降封為淮陰侯之後,被遷居於長安,手裡早已沒有了兵權。

△劉邦將其調離了根基之地

2、韓信遠離根基。韓信一生征戰,認真經營過的地方只有一個齊地,然而在垓下之戰後,劉邦便將其改封到了楚地,再也沒有讓他返回過苦心經營的齊地。即使如此,在韓信就封楚地僅僅一年多以後,便因“謀反”之罪被捕,被降封為淮陰侯,遷居到了長安。遠離了根基之地的韓信,就如同客居長安一般,他又能發揮多大的力量呢?

3、韓信無親信班底。這恐怕是最令人費解的地方,韓信帶兵征戰多年,卻始終沒能培養起自己的親信班底。一方面或許源於劉邦的防範,經常向其軍隊中“摻沙子”,根本不給其機會。另一方面則應該源於韓信的經營了,韓信雖然在用兵方面堪稱一絕,但政治方面卻無疑是個短板。縱觀韓信的一生,不論是其被貶還是被殺,從來沒有人為其求過情,甚至連鳴不平的人都沒有。

劉邦對於韓信,肯定是有防範之心,但一個沒有兵權、遠離根基,又沒有親信班底的韓信,真的還對劉邦有威脅嗎?劉邦真的還有必要殺了韓信嗎?

有人恐怕會說有,因為《史記》明確記載陳豨的反叛便是因為韓信的挑撥,且韓信明確表示將為內應,我認為並不可信。因為如果真是如此,完全可以憑藉“謀反”的罪名將其公開處死,這樣豈不是更有說服力?又何必枉費心機的秘密殺害呢?

同時,韓信被殺之時劉邦正在領兵平定陳豨的叛亂,因此很難說韓信被殺與劉邦有直接關係。

那麼韓信到底因何被殺呢?

韓信於漢十年(前197年)被殺,而在這一年發生了太多事件,韓信死的時間點太過蹊蹺。年初,劉邦打算易儲,但遭到群臣的強烈反對。同時,韓王信的叛亂還未徹底平定,陳豨叛亂又起。這些事件,均與一個人有關,那就是呂后。而韓信被殺,極有可能與西漢初年的政治風波有關,而這次政治風波的源頭,便是劉邦意圖瓦解呂氏集團。

△千萬不要小看了呂后的政治手腕

秦末亂世,當劉邦在沛縣發動起義之後,呂雉的哥哥也很快在山東單父縣發動了起義,而在西漢開國功臣之中,陳豨、靳歙、丁復、傅寬、蠱逢(蟲達)、郭亭、郭蒙、朱軫等人均屬於呂澤舊部。呂澤雖然在秦末戰爭和楚漢爭霸中一直配合劉邦作戰,但他的軍隊卻始終處於一種相對獨立的狀態。正因如此,在西漢初年的功臣當中,呂氏集團的力量可以說一點也不弱於劉邦的豐沛系。

對於劉邦來說,外戚勢力如此龐大,在打江山時固然是一大助力,但在坐江山時卻無疑成為了一種威脅。可以說,從這一刻起,劉邦便一直在致力於瓦解呂氏集團。直到漢八年(前199年),身為呂氏集團首腦的呂澤戰死在了平定韓王信叛亂的前線,這才給了劉邦瓦解呂氏集團的機會。

△劉呂之爭事實上極為血腥

此後,劉邦便一直在致力於清除呂氏集團在朝廷中的影響力,呂后自然也發現了這一危局,便以呂氏集團為基礎,迅速拉攏朝臣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力量,於是便有了漢十年(前197年)劉邦意圖易儲,卻遭遇朝臣集體反對的局面。而這也成為了劉邦死後,呂后順利接管朝政的最大底牌。

而作為呂澤手下的頭號戰將,陳豨便在這種情況下被“逼”反了。至於其他武將,要麼就此倒向了劉邦,要麼事蹟再也少見於史料。而韓信,恰恰便在這個時間點被呂后所殺,難道真的只是巧合嗎?

要知道漢初三傑之中,蕭何已經倒向了呂后,張良則仍在艱難的保持中立,只有韓信態度不明。在劉邦已經逐步瓦解呂氏集團的情況下,如果說韓信被殺乃是呂后主謀,那麼極有可能源於呂后拉攏韓信失敗。更為蹊蹺的是,韓信私下見了呂后,被殺;後來的彭越也私下遇見呂后,結果也被呂后進讒言殺害,難道都是巧合嗎?

可以說,劉邦的後半生都在努力瓦解呂氏集團,就連生命的最後一刻,也在為此而做著努力。在派樊噲去平定盧綰叛亂之後,劉邦卻突然又派陳平、周勃去殺掉樊噲,為的便是在自己臨死之前,瓦解掉呂氏在軍中的勢力,畢竟樊噲乃是呂嬃的丈夫、呂后的親妹夫。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如有不正之處,歡迎指正交流】

1、《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陳豨傳》、《史記·傅靳蒯成列傳》、《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等

2、菜九段:《清理陳豨亂象》、《重審韓信罪案》、《略論漢定天下過程中的呂氏武裝》、《楚漢戰爭中劉邦軍事集團戰鬥系列簡述》等


香茗史館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張良、蕭何、韓信為漢初三傑,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有“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典故。高祖十年,信與代相陳豨暗通謀反,被蕭何與呂后合計除掉,故有“生死一知己”之說。信少年喪父,家貧無業,竟致洗濯之婦給食,後被呂后斬首,可謂“存亡兩婦人”。

韓信淮陰人氏,喪父後不農不商,遊蕩度日,老母愁病纏綿,不獲贍養,旋即去世。南昌亭長,素與信往來,信常至家吃飯,為亭長妻所惡,早炊飽食,至韓信來,獨不具餐,信知惹人厭恨,從此絕不再至。孤身一人,臨水而漁,釣得多的,賣錢過活,但大多空手,忍飢挨餓為常事。

適河邊有洗濯婦,見信憐惜,每當午餐,分食與信,信非常感激,稱謝道:“信若有日得志,必報母恩!”婦人含嗔相叱:“大丈夫不能謀生,為食而困,我看你七尺鬚眉,生就王孫公子相貌,給汝數餐,何求報答?”言訖而去。信茫然而立,無如福運未至,急切不能發跡,只能得過且過。

信有寶劍,一日仗劍浪跡街頭,遇幾個潑皮無賴,內有屠人子,當面揶揄:“韓信,我看你帶劍出來,究有何用?你也長成,膽量如何這樣怯懦?”市人環視,屠人子嘲信:“你可刺我,不刺,當從我胯下鑽過。”信端詳一會兒,俯下身去,鑽胯而出,市人無不竊笑,信平常而去。

韓信胯下之辱

項梁渡淮,信投入麾下,梁不以為奇。項梁敗死,又轉至項羽軍中,羽使為郎中,信屢次獻策,不被羽採,於是棄楚歸漢。漢王亦淡漠相待,給他一個連敖官職,大約與軍中司馬相類。信仍不得志,與同僚飲酒,酒後狂言,有獨立自尊之意,恰被旁人告知漢王,怕他謀變,拿下飲酒十四人,委夏侯嬰監斬。嬰將眾人押往法場,梟首示眾,十三顆人頭,滾落地上,忽聽得一人狂呼:“漢王欲得天下,奈何殺死壯士?”嬰詫異,引犯至前,驗明韓信,見他狀貌魁梧,便動了憐才的念頭,問他有何經略,韓信一一道來,大為嬰所讚賞,於是將嬰釋縛,返報漢王。漢王聽了,仍覺信為可有可無之人,命為治粟督尉,比連敖加升一級,仍無甚寵異。

獨丞相蕭何,平時留意人才,聞夏侯嬰器重韓信,即召與共語,果然滿腹經綸,當面許為大將才,誓言保舉。誰知呆了數月,不見動靜,信自思漢王終不能用,乃另尋生路,收拾行裝,孑身出走,並不報與蕭丞相。有人見後報與蕭何,蕭何如失至寶,忙揀了一匹快馬,晝夜驅馳,跑了百餘里,才得追上,將信挽留,信不願再回,何極力敦勸,言尚未向漢王舉薦,所以延遲。信見他誠懇,才回原路。即入漢都,漢王齋戒三日,登壇授印,拜韓信為大將。

蕭何月下追韓信

典故“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自此信施展其軍事才華,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功勳卓著。

高帝四年十一月,濰水殺龍且,定齊,擁兵數十萬,舉足輕重,楚、漢不敢小覷。

信遣使謁漢,請封齊假王。漢王自顧不暇,信不馳救,反來要挾,欲斥來使,張良止之,道:“信固強,背漢降楚則漢亡,助漢攻楚則楚滅,今遣使來,窺王意也。莫如封齊王,命守齊地,再有他事,謀定而後動。”漢王聞之,顧笑來使:“欲王者何冠以假王?”越明年,派張良攜著印信,至齊封韓信為齊王,信遂心安,後楚王遣武涉說信歸楚,信不再謀動。

謀士蒯通,看得透徹,他想讓信背漢自立,道:“臣近學相術,相君之面,不過封侯;相君之背,貴不可言。”信見通有意猶未盡之意,引入密室,蒯通道:

“當初發難,群雄四起,人才雲集,主要是為了滅秦。秦滅之後,楚、漢相爭,人民遭難。項王起兵彭城,轉戰南北,直逼滎陽,威震天下,今久困廣武,連年難以進展。漢王率眾數十萬,據有鞏洛,憑藉山河,一日數戰,卻無尺寸之功,反連遭失敗。臣觀天下大勢,非有賢者,不能息爭。將軍可乘機崛起,介於楚、漢之間,助漢則漢勝,助楚則楚勝,楚、漢兩主的性命,操之於手。如能聽臣計,不如兩不相助,三分天下,鼎足而成,靜待時機。如將軍之大才,據有強齊,併吞燕趙,擁甲兵數十萬,得時西進,為民請命,天下何人不服,何國不從?將來割載天下,分封諸侯,諸侯皆感恩懼威,爭相朝齊,霸業可成。臣聞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禍,願將軍深思熟慮,勿失良機!”

蒯通

韓信聽了這話,沉默良久道:“漢王待我深厚,不忍揹負。”蒯通見信被忠、恩所羈縻,道:“文種存亡越,霸勾踐,尚且被殺。將軍的忠心怕是比不過文種,將勇震主,功高自危,今將軍已蹈覆轍,附楚楚不信,歸漢漢懼畏,到那時何處安身?”信聽一番話,覺得有理,但又下不定決心,乃止通言,道:“容待考慮,再做決定。”

蒯通走後,韓信自忖,以前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計不從。轉至漢王,授將軍印,解衣推食,封我齊王,我若負德,必至不祥,乃謝絕蒯通之言。

蒯通本以為韓信為胸懷大志之人,過了數日,毫無音信,再見韓信,道:“願將軍速做決斷,機不可失!”此時韓信已經下定決心不背漢王,終不納蒯通之言,通無可奈何,恐久居生禍,乃佯作瘋癲,離開營伍,不知去向。

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代相陳豨反,高祖親征,淮陰侯韓信與陳豨暗中聯繫,準備襲宮室,擒太子、呂后,以應陳豨。結果被家臣之弟告密,呂后與蕭何計擒韓信,斬首於宮側鍾室。

《淮陰侯列傳》載: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或有一說,蒯通之謀,智在韓信之上,不得其人而已。不得其人,非蒯通之計謀不及,實是不逢其人,不逢其人,則非人力可為了。





蔥頭不開花


韓信是秦末漢初的傑出軍事家,他經由蕭何的推薦而被劉邦重用,幫助劉邦迅速平定關中,北上開闢戰場,孤軍深入先後虜魏王、破代國,背水一戰而滅趙國,降燕國,南下亡齊並消滅了項羽的二十萬援軍,最終在垓下大戰中徹底大敗項羽,一生征戰而未嘗一敗,攻必取,戰必勝,被蕭何稱為“國士無雙”,被劉邦尊為漢初三傑,被後人尊為兵神。

韓信祠堂前有一副楹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簡練地概括了韓信的一生。所謂存亡兩婦人說的是在韓信潦倒時救濟韓信的漂母和誅殺韓信的呂后,“生死一知己”說是韓信的至交好友蕭何。蕭何在劉邦面前力薦韓信,才使得韓信得到重用,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一代佳話。然而韓信的死也和蕭何有脫不開的關係。

韓信死於呂后之手而非劉邦之手,這是因為當時的韓信早就因為被劉邦懷疑猜忌,被設計陷害,失去了楚王的身份,改封為淮陰侯,住在京城,形同軟禁。恰在此時,劉邦因為陳豨叛亂出兵平叛,並不在京城,才給了呂后誅殺韓信的機會,蕭何正是充任了呂后的爪牙。

《史記》記載,陳豨曾被任命為趙國國相,拜訪韓信。韓信退下隨從,叮囑陳豨說,你被任命為趙國國相,居於戰略要地,又手握重兵,必然會有人誣陷你叛亂。如果皇帝聽信謠言,御駕親征,離開京城,我就起義一起圖謀天下。陳豨素來知道韓信的能力,因而許諾。陳豨叛亂後韓信暗中送信,召集京城奴隸想要起事。

奈何韓信手下有一個門客犯罪,韓信本想滅口,卻被此人的弟弟告發。呂后便同蕭何密謀除掉韓信。蕭何提出可以以誅殺陳豨為名,要求韓信入宮慶賀。為此,蕭何親自到韓信府上,以知己好友的身份勸告韓信應該入宮慶賀,韓信沒有懷疑,就被蕭何帶上了死路。

史書記載,蕭何把韓信帶進了長樂宮,結果一進宮蕭何就脫身了,韓信被武士綁縛,押入大殿旁的鐘室中殺害。韓信臨死前大為感慨,沒有聽從當年手下勸告保持中立,如今才落得如此下場。呂后誅殺韓信後又滅韓信三族,手段凌厲狠辣,劉邦回來後感到竊喜加惋惜。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是,呂后誅殺韓信後立刻報告了劉邦,似乎呂后的行動早有劉邦的安排和授意。然後蕭何立刻加官進爵,被封為相國,加封五千戶,又在蕭何身邊加強警衛,可見蕭何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實在可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令後人感慨不已。



荷馬說歷史


菜九段

獨挑學界,不讓假史成永遠

八卦楚漢:呂后處心積慮殺韓信

來自專欄九公茶坊

八卦楚漢:呂后處心積慮殺韓信

韓信之死人們都會讓劉邦擔責,以為呂后不過是執行劉邦的旨意。很少有人會想到是呂后要殺韓信,而且處心積慮。

人們可能會認為呂后與韓信沒有交集,怎麼菜子會有這樣想法呢?因為根據韓信的發跡軌跡,呂后還真有理由對韓信有怨氣,而且會怨氣沖天,怒火中燒,焚燬一切,韓信就是呂后怒火中燒的犧牲者。

這要從韓信加入漢陣營說起。

韓信在項羽那裡兩年多,也沒有受到重用,職務是郎。故而亡楚歸漢到劉邦陣營另尋出路。根據韓信入漢“未得知名。為連敖”,表明韓信沒有一下子加入到劉邦的主體,但加入了呂澤部,連敖即為呂澤部特有。象韓信這種沒有來歷的人,一上來就任此職,又像極了劉邦的做派———你原來是什麼官銜,加入時仍然是什麼官銜,大概連敖一職,與郎相當。

但是韓信是奔劉邦來的,他的飛黃騰達就指望劉邦了。所以有訴求的韓信很快就找到劉邦,經過交談,深得劉邦賞識,“上拜為治粟都尉”。這裡不討論韓信拜大將的真偽,就這個治粟都尉是個負責軍需的副部級以上高官,也肯定脫離了呂澤體系。雖然劉邦、呂澤不分彼此,畢竟韓信是從呂澤處投奔到劉邦處的,然後又風生水起,地位高出呂澤,呂后心裡不爽也正常。韓信從呂澤處起步超越呂澤的事發生在擊齊的時候,韓信只是漢軍一路的統帥,當時呂澤也參與了擊齊,有可能還是整個滅齊戰役的漢方總指揮。最後韓信厚顏無恥地向劉邦申請了齊假王,劉邦居然也就封韓信為齊王。

戰爭期間呂后在項羽處當戰俘,天下平定後,知道了這裡面的狗屁倒灶,心裡肯定不爽。呂澤作為劉邦的鐵粉,對待遇沒有任何想法與不快,但呂后不樂意啊。她要替大哥出頭,討還公道,於是韓信那個楚王就在呂后的妒火中燒給燒掉了,正好劉邦對韓信也不爽——你不能這樣違規討要王位啊。既然呂后說韓信有反意,索性就此拿掉你那個王。所以在廢除韓信王位的過程中,沒有人立功受獎,韓信除了不當王之外,也沒有受到什麼嚴厲的處罰——你不應該當王也當了幾年,現在受點委屈吧。人生就是個平衡市嘛。

本來呂后把韓信從王位上拉下來也就安逸了。不料呂后兄呂澤居然意外戰死,緊接著劉邦啟動了廢除太子的行動,這就動了呂家的奶酪,在呂家總動員及眾大臣的反對下,劉邦的目的沒有達到,反而徹底得罪呂后了,呂后的矛頭就對準劉邦了。她可能已經暗下決心,一定要以呂易劉,讓老劉家的江山轉到呂家來。

呂后當然不可能直接對劉邦開戰,她要窺測時機。陳豨之反,劉邦出征,韓信沒有跟隨,讓呂后發現這是個好機會。這個陳豨原來也是呂澤拉到劉邦陣營的,最後成了劉邦的鐵桿,也飛黃騰達了。其實陳豨對呂澤沒有任何不利,但呂后可不管這些,乾脆把陳豨與韓信打成反革命集團,這樣縱然奈何不了陳豨,至少可以幹掉韓信。

而且幹掉韓信太有必要了。這個韓信被廢除王位後,一直嘰嘰歪歪,怨天尤人,極有可能在以呂易劉的過程中鬧事,如果出現那樣的局面,想壓制韓信,難度還不小。但打成反革命集團就不一樣了。所以呂后編造了韓信謀反的罪名與事蹟,並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一下子就把韓信拿下並處死。韓信傳記裡的謀反事蹟漏洞百出,不值一哂,但不妨礙呂后以此除掉韓信。

作為劉邦集團的中堅,韓信處於極度無害的境界,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謀反實力與企圖,既不是劉邦防範的對象,更不是劉邦欲除之而後快的對象。何況劉邦與韓信的投緣關係,大致融洽的交往,除掉韓信也間接打擊了劉邦的勢力。所以呂后殺害韓信的行為極其無理極其迅速,就象是迅速造成既成事實。結果木已成舟,劉邦回來,不管其內心世界是什麼打算,也只有徒喚奈何了。更不幸地是,劉邦還因此背上了殺功臣的黑鍋,留下永遠的罵名。看來呂后打擊劉邦的目的,永久地實現了。各位看官,琢磨琢磨,是不是這個理。

菜子作《劉邦解碼》,將《重審韓信罪案》改造成《劉呂鬥法 殃及韓信》,專門討論這個問題。小目如下:

1.韓信罪名根本不成立

2.人是呂后殺的,鍋要劉邦揹著

3.韓信知道是誰要他的命

4.呂后不是第一次對韓信發難

5.劉韓關係的裂痕

6.韓信死於劉韓關係裂痕被利用

7. 處死韓信是呂后對劉邦的報復與反擊

8.呂后讓劉邦吃蒼蠅

9.韓信之死表示呂后在劉呂鬥法中贏了一局

10.韓信死難簡單總結

11.題外話 韓信死案讓人相信世上真有報應

與此八卦相關的拙作有《略論漢定天下過程中的呂氏武裝》《雜議呂澤》《呂澤問題從頭說》《漢孝惠帝的身世成謎》《清理陳豨亂象》及專著《淮陰侯列傳考察報告》(2017年東南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定名為《拷古筆記——淮陰侯韓信歷史真相大揭秘》,下同)。欲研讀詳細,可以查找看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史記人物

韓信

劉邦

九公茶坊

九公茶坊

60 篇文章 · 9 人關注

進入專欄

評論

雲淡風輕

說實話,想法很新穎,但陳述的沒有特別強的邏輯說服力[飆淚笑]

歷史大佬呂澤完全可以不消失



菜九段的酒


韓信(公元前231年一公元前196年),淮陰縣人士(今江蘇淮安市淮陰區)。小時候家裡貧窮,他自己既沒有讓眾人稱讚的品行,又沒有謀生的能力,只能四處乞討為生,常被鄉鄰恥笑。後參加反秦鬥爭,為劉邦平定天下,成為西漢開國功臣。

韓信的生死、成敗都與一個人有著密切關係,我們來看看一個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沒錯,就是蕭何。當初韓信離開家鄉最先投靠的是項羽,但項羽這個人剛愎自用,聽不得別人的建議。所以韓信又轉投劉邦的帳下,剛開始劉邦並不瞭解韓信,也沒有過多地接觸,就給了他一個看糧草的小官。官職雖小卻遇到了他人生的伯樂一一蕭何,蕭何本來就負責後勤糧草這一塊,通過與韓信的交談發現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向劉邦推薦。韓信沒等到消息就跟著別人逃跑了,蕭何急了,騎上快馬就在半夜裡將韓信追了回來,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

劉邦立國後為了鞏困自己的政權,開始對那些邦他打下江山的異性諸侯舉起屠刀。韓信也被剝奪了兵權,閒置在家。此時他的一個家奴跑到呂后那告韓信謀反,呂后找蕭何商量,蕭何就利用韓信信任自己的關係將他騙進宮,呂后就將韓信殺害於長樂宮鍾室。
其實,劉邦旱就想除掉韓信了,在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的時候,此時形勢很危急,劉邦哪裡是項羽的對手。而韓信正在齊國一路高歌的攻城陷地,很快就殺死了龍且,活捉了齊王,平定了齊國。韓信就和劉邦談起了條件,他派一個使者送了一封書信給劉邦,要求自立為齊王。劉邦看到書信暴跳如雷,罵道:“我被困在這,日夜盼你來救援,你卻要自立為王"!還是張良和陳平暗示劉邦,此刻正是用人之際,跟他翻臉對我們不利,於是劉邦答應了韓信封他齊王。


另外,當劉邦追擊項羽的西楚兵團到固陵時,調韓信和彭越的軍隊一起圍攻楚軍。兩人沒有執行,劉邦望眼欲穿也未看到一兵一卒。漢軍被楚軍打敗,只好固守待援。劉邦向張良問計,張良說:“楚軍就要敗了,韓信和彭越沒有分到土地當然不會前來,現在您可以把睢陽以北到谷城的土地劃給彭越,把陳縣以東到海邊的土地劃給韓信,他們自然就會領兵前來助戰。

韓信是一個大軍事家,但不能算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有一次,劉邦試探他,"你著我能帶多少兵”?韓信愚蠢地回答:“陛下最多帶十萬兵。”劉邦又問:“那你能帶多少呢?”韓信自信滿滿地說:“臣帶兵是多多益善“。那意思是你給我多少我都能駕馭。比皇帝還牛,這不是作死嗎。

所以說,如果韓信不威助劉邦自立為王,不謀求自己的私立而要求劉邦報以君子的心胸,學習謙恭禮讓的品德,不到處炫耀自己所建立的功勳,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引起帝王的猜忌呢,被殺也就在情理之中。


喬江寶


韓信之死和劉邦有最大關係,其它人都是敲邊鼓。

為什麼要除掉韓信了。我嗶嗶幾點。

1韓信在平定齊國時,劉邦正在與項羽在成皋苦戰,他切派信使,要求封假齊王,劉邦破口大罵,背後張良,陳平踢他腳,劉邦反應快,知道這時候,不能得罪韓信,趕快接著扯,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齊王,做什麼假齊王,把話圓過去。這筆賬劉邦可是記下了。

2最後劉邦和項羽決戰,韓信,彭越,英布,約期不至,劉邦被項羽在固陵又削了一頓,劉邦問為什麼,張良說,木有好處啊?劉邦立刻,正式封韓信齊王,彭越為粱王,英布為淮南王,地盤都從項羽那邊分,好傢伙,一個個,即刻起兵。垓下大敗項羽,四面楚歌,項羽霸王別姬 ,烏江自刎。

3劉邦有次和韓信聊聊天,韓信點評眾將,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劉邦了,最多帶10萬人,超過了就忙不過來了。當時,劉邦心理肯定是五味雜陳。

4劉邦曾經說過,連百萬之兵,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

5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民謠 天下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剻通說韓信,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6蕭何,自汙,本來潔身自好的人,突然強買老白姓的良田,老百姓把狀告到劉邦哪裡, 劉邦很開心,後果不嚴重。張良從赤松子遊,學氣功,成仙去。封地只要和劉邦初次見面的小留縣,多的不要。他們都是聰明人啊。

7韓信收留老朋友,項羽部下猛將鍾離昧。後來又逼他自殺,進退失據,也不知道,他要幹嘛!鍾離昧說,劉邦不敢動你,是因為有我在,我死了,下一個就是你了。

8至於和陳稀串通謀反,真的假的,只有天知道了。韓信真要反,當年就反了,三國鼎立。後來也可能氣不過,逼急了。也可能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反正,已經是菜板上的肉了!

先講這麼多,謝謝大家。


天天扎心13君


韓信之死,我覺得,首先,是一個時代悲劇。秦漢時期,是分封制和郡縣制大碰撞的時代。分封制根深蒂固,影響深遠。郡縣制意義重大,石破天驚。兩者在不同的情況下,各有利弊。天下動亂時期,分封制有利於團結各方力量,共同協作,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打敗共同的敵人。這也是劉邦最後得以戰勝項羽取得天下的屢試不爽的行之有效的辦法。但是,打敗敵人以後,面臨利益再分配。分封制顯然成為引發社會動盪不安的巨大隱患。所以,就必須堅決果斷,快刀斬亂麻,從分封制的各派利益集團手中搶奪控制權。這種情況下,就看誰的行動迅速,誰的心狠手辣,誰的手段高明。大漢建立以後,劉邦就果斷出手,先後對韓信彭越英布以至於韓王信等人下手,迅速制止了社會動盪不安的隱患。從而為後來的郡縣制打下基礎。雖然發生了一些戰爭,雖然劉邦也沒有徹底剷除對手,但是整體上保存了勝利成果,保持了社會穩定。這也為後來的大漢開疆拓土打下堅實基礎。也為後來中華的版圖畫定了基本方位。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劉邦也絕不比他差不少。秦朝統一後幾十年就滅亡了。這與秦始皇沒有將各國貴族隱患徹底剷除有直接關係。而劉邦憑一己之力,開創了大漢王朝,卻延續幾百年。以至於現在的中國主體民族還稱為漢族。從這個意義上說,劉邦不比秦始皇差。甚至有過之無不及。站在歷史的高度回望,劉邦剷除韓信,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結果。從情感上,我們心有不甘。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韓信被除,對國家對民族,未曾不是一件好事。蝴蝶效應,講的是之前的一個小小改變,就會引發後面的一系列改變。所以說,我們今天能坐在這裡在手機上談古論今,也得益於劉邦當年的果斷殺伐。沒有了當年的那個動作,今天的世界上,也就不會有我們的存在了。


天下無單徵婚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無疑,蕭何是和韓信死最有關係也是最直接的人。但是韓信是被呂雉騙進宮殺死的,這是生理的死亡。在劉邦坐上皇帝寶座,天下大統一的時候,韓信的野心也越來越膨脹,雖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那個位置,他心裡真的沒有想過嗎?答案是肯定的,功高蓋主,可是,幫助劉邦打天下,換來的卻是一個淮陰侯,這是韓信不能忍受的。他的高傲,他的野心,都是讓他失敗被殺的代價,他不懂掩藏自己的情緒和野心,他不會像張良一樣遠離廟堂。同時,皇帝也是不會讓這樣一個手握大權的功臣“長命”的,韓信的死,終究是他自己殺了自己。


戈也的鍋


秦末農民起義隊伍中,最後只剩下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此時韓信雄霸一方,完全可以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但是後來相信站在了劉邦一邊,打敗了楚軍

劉邦建立西漢政權以後,韓信不斷的被貶官,劉邦在外征戰之際,呂雉發現韓信與叛軍有勾結,於是與蕭何聯手將韓信騙去宮中殺死,所以韓信的死是與呂雉和蕭何有直接關係

韓信此人,非常善於帶兵,有兵神的稱號,與張良蕭何並稱“漢初三傑”,他只需讓士兵列隊就能計算出軍隊的數量,這就是有名的韓信點兵,他還厚待那個曾經讓他受胯下之辱的人,但是韓信的缺點也很明顯:楚漢爭霸之時,他借勢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令劉邦很不高興,他還說劉邦最多隻能統領10萬,自己則是多多益善,對於崇拜他的呂雉家的親戚樊噲,韓信卻從心裡瞧不起他,而他最不應該的就是和劉邦征討的叛軍有書信往來,密謀裡應外合,換了任何一個統治者都不會放過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