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冰上絲綢之路”:北極航道,將改變全球未來航運格局


北極地區是指北緯66°34′北極圈以內的地區,北極地區總面積2100萬平方千米,其中,北極大陸和島嶼面積約800萬平方公里,其領土主權分別屬於加拿大、丹麥等八個國家。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雪融化加速。北極在戰略、經濟、科研、環保、航道、資源等方面的價值不斷提升,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北極航道一旦開通,將大幅度降低貨物運輸成本,避免海盜等安全威脅,改變全球航運格局。

北極地區的能源、礦產和漁業資源極其豐富,有豐富的魚類和浮游生物,還有煤炭、金礦、鈾礦、錳結核等,其中北極煤炭儲量佔全球四分之一,超過1萬億噸,石油天然氣儲量佔全世界已探明儲量的30%以上。

北極地區除了自然資源,更具備重大的地緣戰略價值。隨著氣候變暖、古老的北極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北極航道通航能力增強,油氣、漁業等資源開採的條件將大為改善。北極冰層融化使通過北極聯接歐洲、東亞、北美的最短航線成為可能,便捷的北極航道將能大幅降低中國的貿易成本,大大節約時間和運輸成本。


中國雖不是北冰洋沿岸國家,但卻是陸上最接近北極圈的國家之一,在地緣上是“近北極國家”。中國的國家利益與北極地區密切相關。北極的自然狀況及其變化對中國的氣候系統和生態環境有著直接的影響,進而關係到中國在農業、林業、漁業、海洋等領域的經濟利益。中國享有穿越與開發北極資源的權利,中國在北極事務中將“不缺位、不越位”。

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由來已久。早在1925年,中國就加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由此中國人有權利自由進出斯瓦爾巴群島,並分享條約規定的權益,為中國進入北極鋪平了國際法理之路,讓中國科學家得以自由出入斯瓦爾巴群島,並把這裡作為中國北極科學考察的基地。2013年,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13個正式觀察員之一。圖為中國北極黃河站。

作為“一帶一路”的延續,中國在去年提出了“冰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中國將與俄羅斯等北極國家開展北極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絲綢之路’,推動北極國際合作。北極航道是連接東北亞與西歐最短的海上航線。隨著北極海冰加速消融,中俄、中歐來往北極東北航道的船舶將會逐年增多。北極航道不僅能節省航程,而且安全性也更高,還能迴避印度洋季風與海盜,可謂一舉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